第595章:返归宋境
“臣望南而叩,念及陛下,甚是思念,臣奉旨出塞,迎娶夏人公主,于归途中遇贼设伏,幸身边禁卒奋勇,臣才得以脱困……” 使者车队遇袭,放在哪个朝代都是外交大事件,自然要尽数禀与朝廷。割沓城中的驿馆,乐天秉烛写下自西夏归回后的第一本奏疏,将出使西夏的前后与细节写的明明白白,至于回来遇伏一事,乐天将功劳全部放在随行禁军将领士卒的身上,并未提及自己多少。 自西夏归还,写奏疏的自然不止乐天一人。 “臣身居西北遥望东望,叩拜天颜,臣奉命出使夏国事乐中亲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陛下之明,此行臣谨慎斟酌损益,事无巨细臣必躬亲,诸事安排皆无损我大宋之威仪…… 然归来之际,仅距我大宋毫厘之地,臣等遇夏贼前截后追,伏击围困,贼人势大,局势亦危,臣自以为无以生还,自知惟有一死以报陛下知遇之恩忠臣子本份之职,然中舍人乐天以车拒挡后方之夏贼,以金银散地引前方贼子混乱,趁机派兵袭之,……大胜也…… 今值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臣伏首割沓再拜讫。” 到了割沓城安顿下来,礼部侍郎楚大人便迫不急待的写起了奏疏。在奏疏里这位楚大人当然要为自己吹嘘一番,标榜如何的忠于大宋、忠于陛下,在生死攸关之际如何的视死如归等等。但这位礼部侍郎楚大人吹的再是天花乱坠,也不能否认乐天在遇袭时表现出的临危不惧与使出的妙计,更要将其写于其中的。 不止是乐天、楚侍郎二人写了奏疏,做为皇城司中重要人物的许将也要写,那割沓寨的守将李指挥使同样也要写上一份。 割沓寨守领之所以要写上一份,是有其原因的,在乐天车队遇袭之后,西夏人与宋军皆派兵马去查勘现场,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双方一言不和就爆发了冲突各有死伤,这自然是大事。 因唐末割据之乱,大宋朝廷历来重视兵权节制,不经朝廷允许,武将擅自调动兵马是要受到严厉处置的,为了接迎乐天这位李指挥使自然要派出兵马,为了写奏报与事怕的真实,还要派兵马去查看,结果还与夏人打了一伏,这一交兵干系就重大了,自然是要呈报到上官那里。 而且手续十分的复杂,奏报是要先送到泾原路安抚使种师道那里,待种师道批示过还要呈到童贯那里,童贯看过之后再呈到朝廷官家手中,可见大宋对军权的控制之严。 乐天与楚大人发出的奏疏通过军驿,发往汴都通政司;许将的文通过皇城司特有的渠道,飞快发向汴都皇城宣佑门内东廊翰林院。 三份奏报均是写着从进入夏境到离开夏境的经过,以及在夏境的见闻。这三份奏报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从夏境归来之时被夏人所袭的过程。只不过乐天是将自己的功劳一笔带过,而楚大人在写自己如何视死如归的时候,不得不将乐天的做为写上一番,至于许将,那是皇城司的人物,自然要将事情前后经过写的一字不落。 虽然伤亡不大,但队伍还是要在割沓城休整一阵的。不过乐天并未修整太久,在割沓寨休整了两日便离开了,割沓寨毕竟是大宋与西夏的最前沿,前两天刚刚爆发过冲突,虽说眼下是议和时其,但说不定什么时候西夏人会派兵围城,毕竟李乾顺心中也有以战逼和的想法。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陷入包围,五百破一千,以极小的伤亡斩首二百有余,吓的其他党项人落荒而逃,就战斗规模而言这一战还真小,但换一个角度来看,此战以少胜多,绝对可以当做经典战例载入太学武科教科的。 在割沓寨休整的这两日,这个消息迅速在大宋西北传扬开来。无论是在割沓寨还是出了割沓寨,沿途所到之处,把守各个关寨里的武将们瞧着乐天均是一脸崇拜之色,眼里几乎冒着小星星。 西北是久战之地,在西北能武官的哪个没有两把刷子,若没有两下子麾下能服你,但这些武将们自忖自己若是遇到如乐天所遇到的那般境地时,怕是做不出乐天那般的处置,最主要的是没有乐天那般的器量。 器量,是指一个人才识和德的高低以及能容纳不同意见的胸襟,也决定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这一战分明将乐天的器量展露无遗。 前文中曾说过,西北五路每路的最高|官长经略安抚使皆是由武官担任,再加上西北这些年连连与西夏人打仗,便是一些原本应由文官来担任的知军、通判、主簿等职位大多也是由武人来担任,甚至有些文官来到这里任职,时间久了也染上军人习气。 乐天年纪轻轻官居四,虽说是凭借自己努力得来的,但看在别人眼中,难免有酸葡萄的心理,觉得乐天是年少幸进,但眼下这一战令泾原路上下官佐对乐天另眼看待起来。 出割沓寨过赏移口,经怀德军到镇德军,乐天一路行来,所过关寨之处泾原路的一众武将招待甚为周到,言语间透露出投靠之意,乐天未满双十,用后世的话来说不止是支绩优股,更是一支潜力巨大的潜力股,不管是投靠还是交好,好处都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