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挽明在线阅读 - 第247章 胶济铁路

第247章 胶济铁路

    思院的一处院子内,主掌思院及各工坊的管事太监张省声,正坐在正房厅处理着日常事务。手机端

    在正房门外的庭院内,十多名各处工坊的管事,正肃立在那边,等待着房内传话的小太监叫到自己的名字,好进门进行每月一次的汇报。

    张省声穿着一身崭新的蟒袍,脸庞虽然看起来从前瘦了一圈,但是一双眼睛却显得更为有神了。

    这一年来独挡一面的管事经历,让原本性子还有些拘谨的他,现在也慢慢变得气势十足了起来,颇有几分大人物的感觉了。

    现在在他手下的那些下属,早淡忘了一年前,这位都知监副管事太监,只不过是宫内最低阶层的洒扫太监的事了。

    当张省声翻看手的账本时,坐在他下手的棉纺织工坊管事,只敢半个屁股挨着座位,战战兢兢的虚坐在那里,等待着张省声的发问。

    合了账本之后,张省声抬头看着这名管事不缓不急的问道:“年初一担原棉还不到一两,现在却涨到了一两五、六钱了。算今年京畿附近受了旱灾,保定、大名、山东这些地方可没有遭灾,这棉花的价格正常吗?”

    下方的管事赶紧起身小心的回道:“回公公,保定、大名、山东虽然没有受灾,但是今年南方杭嘉湖地区遭遇了海溢。

    北方之棉多出产于山东、河北、河南交界之地,但是南方种植棉花最主要的产区,还是在杭嘉湖平原。

    这杭嘉湖平原被海水这么一淹,南方今年的棉花产量顿时少了3、4成。

    再加思院年初研发的轧花机器,造价便宜不说,其效率可抵数十人之功。

    而且据小的听说,浙江那边有人拿思院的轧花机改成了水力驱动之后,这改进后的机器我们原版的效率,更是提高了数倍。

    以往从原棉到织成成布,最耗人工的环节是剥棉籽和纺纱,现在这两步骤都提高了数十倍和十多倍,这省下的人工费用,自然能填补到原棉的价格去了。

    是以现在原棉价格一路高涨,不过小人也计算过,现在皮棉也涨到了3两9钱每担。仔细算起来,我们实际还多赚了些。不过到了明、后年,新投资建设的棉纱工坊建立起来,恐怕现在北地的棉花,将满足不了京城棉纱工坊的需要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有,京城棉纺织业生产出来的棉纱,京城织布工坊最多也能消耗十分之二、三,其他都必须运到苏州、松江出售。

    但是这些地区的织户,嫌弃我们的棉纱质量不如他们手工纺的好,老是要压低棉纱的价格。小人以为,如果不加快对织布技术的改进,恐怕我们要受制于苏、松地区的布商了。”

    张省声听完之后,只是沉默了片刻,便对着这位吴管事微微点头说道:“你是下了功夫了,你且坐在一旁等一等。”

    他很快把头转向了门口伺候的小太监说道:“先让铁路机车制作工坊的管事,和水泥制作工坊的管事进来,杂家想先听他们的汇报。”

    两名穿着绿色官袍的低阶官吏,在小太监的叫喊,一前一后的走入了厅内。他们坐下之后,便开始向张省声倒起了苦水,两人的烦恼倒是相当的不一致。

    管理铁路机车制作工坊的钱管事是一肚子怨气,原本马拉铁路是思院所研发出来的,但是很快被军器监给拦截了去。

    眼看着山西地区即将铺设数千里的铁路,价值数百万两的大工程,这么落入到了军器监手,他实在是有些不甘心。

    然而即便是他再不甘心,现在也没辙。虽然思院同样有修建铁路的技术,但是铁路奔跑的车厢轴承和铸铁车轮,现在还只有军器监能造。

    而制作铁路所需要的大量钢铁原料,现在也同样掌握在军器监手里。这使得军器监名下的铁路修建所,完全霸占了整个铁路修建的市场。

    至于思院名下的铁路技术研究所,只能为军器监提供一些零星的产品。看着别人吃rou,自己只能喝汤,这让研究所内的人员们都很不满意。

    再怎么说,军器监也是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之,建立的铁路修建所。现在仗着他们对铁料的控制权力,吃起了独食,这真正是不可容忍了。

    所以这名管事借着抱怨,向张省声请求,思院自己开发一个煤铁矿基地。只要有了铁料的供应,思院能自己承接铁路建设,而不必再看军器监的眼色。

    张省声听完后,不动声色的向他问道:“那么你觉得,哪里的煤铁矿适合我们投资建设呢?”

    这名管事马胸有成竹的说道:“公公,下官是山东博山人,据下官所知,这淄博境内金岭镇一带自古以来有采矿冶铁的风气,地下矿藏不可计数。

    而且相邻的博山有煤矿,按照新式冶铁法,有煤有铁矿石能炼铁。如果能够在淄博成立一家冶铁厂,那么思院的用铁也不用再去求人了。”

    这位管事的提议倒是让张省声有些心动了,思院所用铁料大多来自于通州仓,乃是各地的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