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撮合山
自己儿子的模样落入谢青山和谢王氏眼中,当爹娘的,岂能不知儿子心里在想什么?坐在一旁的谢青山不由得心中叹气,只得暂时先改了原先的主意,将这次相看注重了。谢王氏看儿子那模样恨铁不成钢,又嫌丢人,恨不得朝他腰上拧他几下子,只是与谢平田隔着谢青山,也就罢了。 茶婆子前来问茶,郭婆子一叠声的说:“我看先来盏儿和合汤,讨个吉祥哩!”这和合汤也叫阴阳和合汤,是用百合、红枣、银耳、桂圆等炖煮的茶饮,一般是新婚夫妇共喝。 听得此话,谢平安和赵二姐都不由得羞红了脸,谢平安偷眼望对面儿赵二姐。赵二姐从袖口抽出一条石榴红绉纱汗巾,遮了颜面,娇声儿道:“郭婶儿,休要拿人取笑!” “怎地是取笑哩?我自喝我的和合汤,何曾取笑谁来?”郭婆子只做看不见听不懂两人情形,笑吟吟道。 “郭保山,他们小孩子,面皮儿薄,饶他们一饶!”谢王氏就笑着说。 “哎唷,这儿媳妇儿还没过门就开始心疼起来咯!俗话说,新娘进了房,媒人丢过墙,这还没进房,俺这做媒的就被嫌弃喽!”郭婆子装作伤心模样,一番插诨打科、唱作念打,桌儿上气氛马上就开怀起来。 谢萱看得佩服无比,这当媒婆的不只要能说会道,还得懂得看人眼色、活跃气氛,还要不惹人讨厌,着实不是谁都能当得的。 于是,郭婆子要了和合汤,赵木春要了芝麻姜茶,赵二姐要了梅桂泼卤瓜仁泡茶,又要了几盘细巧果子,黄米枣儿糕、果馅椒盐金饼、素油薄脆,大家边喝茶边说话儿。 “不是我老身夸口,谢老哥家那庄子上足足有七八十亩良田,还不算那河塘荒地,就是那庄子上的三间青砖大瓦房,也值五六十两银子哩!”郭婆子向赵家父女夸耀: “咱这县城里王招宣家卖这庄子,一口咬定五百两,一分银子都不得少?恁满眼看这县城,能拿的出现银五百两的也就寥寥几家,就是咱谢老哥眼快,将那白花花的银子撒出去,要不然那庄子现在能姓谢?咱们柳树屯还有人托我向谢老哥说情,要佃庄子上的田地哩!” 谢萱听这郭婆子夸得,都不由得脸红,何况谢青山和谢王氏?那三间青砖瓦房在县城还能卖上个五六十两银子,在远不着村近不着店的田庄上,哪里值得五六十两?那庄子才三十五亩良田,其余四十亩都是劣田,要全都是良田,五百两谁肯卖你?还有谢家花了五百两银子,不说北城区的官宦贵戚,就是县城里那富庶的人家,谁家拿不出五百两现银?这郭婆子说得他家仿似家里有金山银山似得。 那赵木春却听得连连点头,越看谢平安越满意,就是赵二姐都不时拿杏眼儿时而溜谢平安一眼,谢平安被她那眼儿溜的浑身都酥麻了半边。 “郭保山,夸的过了,自家情形自家知道,哪里有恁说的那么……那么……”谢青山再听不下去,老脸都被夸得羞惭了,不由得打断她。 “哎哟哟,谢老哥太谦虚哩!门口栓的新骡车不是恁家新买的?我还听说恁家有一手炮制首乌的绝活儿,连刘神医的百草堂都不如哩!咱不说那庄子银子,就凭这一手绝活,就让人几世都不受穷哩!”郭婆子没口子的夸赞,她人脉广,消息灵通,倒是打听了不少关于谢家的事。 谢青山慈爱的看了一眼谢萱,口中只顾谦虚:“侥幸,侥幸而已!咱不过是那贫门寒家,不敢自比人家豪门大户……” “谢老哥为人就是太过谦了,不好那些个虚名儿!平安这孩子为人也实诚哩,不像那些纨绔子弟,手里有几个钱儿就漫撒出去,不说远的,就说俺们村上沈大户家里那几个子弟,整天一群帮闲勤儿围着架着,不是斗鸡走狗就是往院里去嫖婊子,哎唷,沈大老爷挣下的万贯家财,就是金山银山也要给他们败光喽……”郭婆子边感叹边对比,夸的谢平安一时心中自满,一时又不好意思,偷眼儿去望赵二姐。 只见赵二姐拿着茶碗儿喝茶,又用绉纱汗巾掩了掩口,脸上只是笑笑的不说话,乔模乔样、做张做致,配上她那会说话的杏眼儿,时而溜谢平安一下儿,本是五六分颜色,配着她那神情态度,足足长到七八分,怎能不引得没见过多少漂亮姑娘的谢平安神魂颠倒? “咱们这赵二姐才貌,不说在村里是独一份,就是比这县城里那大门大户的闺女也不差,你满眼看看附近十里八村,谁家闺女能有二姐儿这相貌?再看看这县城里头人家,一路过来,可有比得上二姐儿的?”郭婆子满口的称赞,正好那茶婆子拿把锡壶过来添茶水,就扯住问她,“柳jiejie,你说说,我时常领人来你这茶局子相看的,那么多闺女娘子,可有比得上赵二姐才貌的?” “哪儿能有哩?依我看来,就是那大户人家的小姐,也多有比不上这二姐的哩!”茶婆子就笑着奉承了一句,原来这茶婆子是柳树屯出来,向来与郭婆子相熟,郭婆子时常带人来她这茶局子相看,给她带个生意,是以见多了相看场面。 “二姐,老身看你这裙子边斓上绣的彩碟戏花真真儿好,前儿给县城韩家杂货铺说成了亲事,给老身布施了一套毛青布裙儿,夏布衫儿,想请二姐给绣上个花样子,到明年夏天穿,不知二姐有空没有?”郭婆子显摆自己的本事,也是逗引赵二姐说话,央及道。 “既是郭婶儿相央,奴家怎能推辞?要不嫌奴家手艺粗陋,赶明儿得空只管送来俺家就是。”赵二姐娇声说道。 于是,郭婆子没口子的称赞,向谢青山和谢王氏道:“你瞅瞅?哪里有这样巧手闺女,性情贤惠,说话爽利,针黹女工又好,我听说,在家厨上灶上的活计都好。”扭头又问赵木春,“赵老弟,你每日吃着闺女做的饭菜,可还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