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我的大明新帝国在线阅读 - 第十四章 爵位

第十四章 爵位

    

    如果不是因为在克里特岛接到外交部的任务,蒙特绝对不会冒险进入神圣罗马王国的腹地。收藏本站

    而且在此之前,大明帝国也有这方面的规定,严禁万吨货轮进入欧罗巴内河。

    因为这不仅仅是贸易的垄断问题,更有技术封锁的原因。

    欧洲目前最大的货船才五百吨,而大明已经可以制造万吨巨轮。

    当大明的万吨巨轮已经能够抵御大西洋的风浪的时候,他们还在解决几百吨的货船进入大西洋后就会被风浪解体的威胁。

    大明的海船最多有十二根主桅杆,而他们直到近年,才从单桅杆向多桅杆过渡。

    蒸汽机的出现,彻底打乱了欧洲人船只的发展节奏,他们学着大明将蒸汽机搬到了船只上面,但是因为联动结构的落后,他们的船只依旧解决不了航速过慢的问题。

    在大明的船只已经发展到蒸汽轮机,螺旋桨的时候,他们依旧还解决不了滚轮的吃水问题。

    欧洲相对大明的落后,是全方位的断代,所以为了保持这种领先,先进的大明舰船,基本上不允许进入欧洲腹地。

    蒙特在米兰接到了无数的邀请,汉萨同盟的不少商人甚至愿意加价两成,只要蒙特愿意把货物直接送到科隆去。

    蒙特在“犹豫”了十天之后,终于抵抗不了这种暴利的诱惑,愿意冒险前往科隆。

    在直布罗陀,他跟直布罗陀的舰队总兵杨致和,还有外交部的人员进行了一番长谈,确定下来进入欧洲腹地之后的所有步骤,才外松内紧地绕过了法国,从鹿特丹进入了莱茵河。

    而船上的水手,不仅增加了许多,除了一些苦力,大部分普通水手也换成了直布罗陀的海军士兵。

    杨致和是东洲海军总督杨道的长子,今年四十三岁。

    杨道是如今整个大明权力最大的将领之一,身为海军副总督的他,管辖着超过二十万帝国海军和整个东洲的防护。

    因为东洲是大明皇室嫡系封地,而杨道得到了陛下的授权,掌管陛下御赐金鞭,上打皇子,下打百官,所以在权势上来说,整个帝国几乎无人能与之相比。

    杨致和出身显赫,却并不娇纵,在大明进学期间,屡次斩获学业头名。毕业之后,直接进入了海军第一舰队,成为陛下海军亲卫统领。

    正统二十五年到正统三十三年,朱瞻基屡次下南洋,赴南洲,西洲,东洲,杨致和在随驾的过程中,行止规范,不曾出过半点差错,深得朱瞻基喜爱。

    正统三十四年,其母解祯芳在东洲总督府病逝,朱瞻基特赐杨致和丁忧,让他在东洲陪了老父杨道一年。

    正统三十五年,三十八岁的杨致和被朱瞻基擢升为直布罗陀总兵,与督管东洲的其父杨道一起,封锁大西洋。

    父子同时分别领兵,并且互为臂助,这在整个大明,也是独一份,由此可见朱瞻基对他们父子的恩宠。

    再加上目前大明的议长是杨致和的亲舅舅解祯期,杨家的威势,没有几个勋贵世家能比。

    身为直布罗陀总兵官,杨致和很清楚自己身上的职责。

    克里特岛的总兵官,职责是为了大明拓展商业贸易,利用商业影响欧洲各国的发展。

    而直布罗陀总兵官,则是利用武力遏制欧洲各国的海军发展。

    这些年来,欧洲的发展受到了大明的直接影响,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

    但是杨致和早就发现了其中的危险兆头。

    欧洲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南欧的经济受益于地中海的贸易,这些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北欧的经济却举步维艰。

    北欧的矿产资源丰富,但是他们的矿产资源被大明利用贸易剥削,能够发挥的经济带动作用,并没有显现出来。

    北欧的百姓生活困苦,一直不平于这种被剥削,所以近些年来,汉莎联盟的发展十分迅速。

    而且,欧洲的北方人口众多,他们的野蛮性格造成了武力要比南方更强。

    特别是当火枪在欧洲出现以后,北欧人的武力越发强盛,但是在经济上,他们受制于南方。

    这种不平等造成了北欧对于大明人,有一种天然的敌对。

    如今欧洲组成的联军,主要就是以北部的欧洲人为主。他们联合起来,跟大明作对,目的不是为了跟大明争雄,只是为了掠取更多的资源。

    欧洲实在太穷了,他们在大明的经济掠夺式的贸易过程当中,现在根本没有什么能让大明感兴趣的。

    他们的人如果不卖苦力,卖命才能换取一些酬劳,大部分普通百姓衣食都没有着落。

    所以他们不怕死,英勇善战,在有了火枪之后,成为了不少阴谋家手里的棋子。

    杨致和这些年一直在大力培养代理人,除了美第奇家族,他一直不遗余力地拉拢各国权贵。

    英,法,包括葡萄牙,教宗国这些国家里面,许多人都成为大明的暗探,但是在北方,由于距离太远,真正的贵族很难被拉拢,他们对大明人有一种天然的防备。

    即便有一些细作,他们的地位也很低,很难直接影响到各成员国的上层。

    如今蒙特愿意为大明效力,杨致和是很开心的,他发觉自己过去走进了一个误区。

    他一直想要通过当地人来当细作,但是这些人对大明朝并没有忠诚,所以成效不大。

    但是像蒙特这样已经归化大明的这些欧洲人,因为对大明的忠诚,他们能够发挥的作用更大。

    就像蒙特,他是著名的大商人,在欧洲社会地位并不低。甚至因为他手里的商品,更被欧洲的一些领主重视。

    让他出面,可以发挥的作用更大。

    蒙特拿出了大笔的“贿赂”,费尽心思,终于得到了他的许可,能够将商船直接开进欧洲大陆。

    这样的时候,他要在船上安排一批士兵保护商船,也是理所应当的。

    当然,这只是那些欧洲人的见闻,实际上,商船上的百分之八十的水手,现在都是海军士兵。

    若是有人想要通过夺取这艘商船,获取大明造船的秘密,驻扎在直布罗陀的军队,绝对不介意在欧洲掀起一片杀戮。

    当蒙特抵达科隆这个汉莎联盟中最繁华的城市,对大明士兵来说,这座欧洲最大的城市还不如一座普通的大明州府大小。

    不到五万人的城市,甚至比不上大明的一些县城大小。

    在大明已经逐渐工业化的时代,依旧依靠手工的欧洲城市更是无法跟大明相比。

    在大明,几乎大部分县城都已经有了水泥厂,马车厂,蒸汽机厂,各种农机厂。

    但是欧洲只有少部分城市,依托资源,建立起来不大的钢铁厂和蒸汽机场。

    科隆这个城市,唯一让人感觉到他的繁华的,就只有城外的那个贸易市场。

    十二世纪时,科隆内城的规模就已经奠定。半圆形的城垣总长六公里,开有十二座城门。

    科隆有居民四万五千人,是神圣罗马王国首屈一指的大城,人口已经超过当时的巴黎和伦敦。

    科隆的兴盛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它地处南北水路和东西大道的要冲,又是朝圣要道。

    舟楫车马都从这里经过,八方货物也在这里集散。

    因为汉萨同盟的兴起,科隆还有一个特权,即所有途经科隆的货物,都必须首先在该市展销三天,才能继续转运。

    这对于科隆的商业,无疑是一大促进。随着经济势力的增强,科隆的富商和手工业行会在十四世纪初夺回了城市管理权,大主教逃往波恩,不再是科隆的统治者。

    科隆成为自由市和汉萨同盟的重要城邦。

    不过,这些年来,因为欧洲的经济中心在南方,米兰和罗马的发展逐渐超过了科隆,就连热内亚的人口已经超过了科隆。

    但是,对占据了欧洲大部分国土的神圣罗马王国来说,科隆的重要性依旧不是其他城市能够相比的。

    蒙特父子乘坐着伯爵轿车,在接受了议会承徽的热情欢迎之后,来到了位于城东议会大楼。

    在这里,他们见到了科隆城的议员们,还有汉莎联盟的代表们。

    汉萨同盟是北欧沿海各商业城市和同业公会为维持自身贸易垄断而结成的经济同盟。

    十三世纪逐渐形成,十四世纪达到兴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一百六十个。

    在十四世纪中后期,他们成立以吕贝克城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汉堡、科隆、不来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贵族参加。

    他们拥有自己的武装和金库。九十年前年战胜丹麦后,订立《斯特拉尔松德条约》。

    同盟垄断波罗的海地区贸易,并在西起伦敦,东至诺夫哥罗德的沿海地区建立商站。

    近年以来,这个同盟已经发展成为了以德意志人为主体的商业联盟,他们虽然在经济上比不上南方,但是军事实力犹有过之。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不得不提的就是神圣罗马王国特殊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