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一路绝尘在线阅读 - 974.日本人

974.日本人

    974.日本人

    按照词典的解释,日本人指的是拥有日本国籍的人或者有大和族血统的人;日本人通用日语,汉字也是日本流行文字;日本人深受我国汉唐文化的熏陶,不管在朝廷制度、礼仪,还是服饰、茶道等各方面都有着浓厚的华夏元素;同时,日本人自古深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有着对外侵略的本性,最近发起和参与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中国及东南亚等国的侵略战争。

    按照教科书的说法,日本人属蒙古人种,东亚类型;可是日本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太湖,称汉字为吴字,和服为吴服;日语属于古代汉语和阿尔泰语系的某些语言的混合,受汉语影响极大;日本原来是没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国的汉字,日语借用了大量汉语词汇;大乘佛教自6世纪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后迅速普及全国,而固有的神道教也很普遍,明治维新以后曾被定为国教,全国城乡皆有神社,很多人都有神、佛并重的双重信仰,在生育、婚姻、节庆等现实生活方面遵照神道教仪式;对丧葬、祭祀、法事等方面则遵照佛教信仰。

    我国周朝文献《海内北经》就已经记有日本的方位: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而日本列岛上本来是没人居住的荒岛,日本人的祖先主要来自亚洲大陆的古代帝国中国,有考证说,炎帝时代的女娲部落迁徙和避难到日本列岛,她们构成了大和民族的基因来源的主体,女娲则成为天皇家族尊崇的太阳女神天照大神的原型;也有一种说法,中国人是从朝鲜半岛或者胶东半岛迁徙到日本的,其中公元前219年,徐福东渡日本是最著名的一次,华夏文明、文化与科学技术由此而植入日本。不过,现代又有人考证说,日本人是从我国云南一带迁移而去的,因为日本人**的胎记和云南那里的少数民族身上的几乎一模一样。不论怎么说,日本的大和民族的主体是属于中华民族了,同种同文也是事实。

    关于日本人自称和族(大和民族)的来源,有人考究出来,《尧典》记载我国古代有天文总管羲和,他负责观测四方、四时、四季,羲和即日出日落、春来秋往,而日本人自称和族,也有着上述的天文历法渊源;中华书局的《辞海》对和的解释为:相应也,平也,调也,解也,不刚不柔曰和;注谓是:大和,日本之别称,简称和,本畿内五国之一,在今奈良县辖境平安奠都,(公元794年)以前世世都此,故名。

    日本原来是没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以来都使用中国的汉字,日语中的汉语借词超过30%,因此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国的深刻影响。日本早已普及了中等教育,受高等教育者的比例较高。可是他们一直很注重对自身固有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点的传承。大和民族的民族服装依然为仿照中国唐代服式改制的和服,至今每逢节庆很多人仍然穿用;日本人饮食方面爱吃酱汤和甜食,年节喜庆日期吃**饭以示吉祥。

    这个资源贫乏、农业产品不能自足的岛国工业高度发展,造船、汽车、钢铁、石油化工业皆居世界前列;精密机器、电气机械、电子工业也很发达;海洋渔业十分兴盛,捕鱼量居世界首位;自1968年起,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三位。不过即使在高度发达的今天,日本农村居民仍然保持传统习俗,多住在木板平房里,屋内木板地上铺上草席供起居睡眠用;进屋必须先*鞋,当然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也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就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剑。

    中日之间的战争由来已久,其实早在公元663年就开始了,在现在的韩国西南部的锦江*与日军爆发的白村江战役以日军完败而告终,那是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正式交锋;万历朝鲜之役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开始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结束,历时七年,双方伤亡惨重,最后以一代枭雄丰臣秀吉郁郁而死,日军退出朝鲜半岛而结束,不管过程如何,对于中国而言也算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可是到了1**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无论是政局还是战局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日军占领了朝鲜全境,进而攻占了东北和胶东半岛,满清的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李鸿章赴日签订了《马关条约》,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自主;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城市享有各种特权;满清政府还必须每年另付日本军队暂行占领威海卫的占领费五十万两;同时还承诺不得处分战俘中的降敌分子,立即释放在押的为日本军队效劳的间谍,并一概赦免在战争中为日本军队**的汉jian。无怪乎当时《马关条约》一经公布,中国朝野一片哗然,同时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那个思想开放、主和议降的李鸿章就此从洋务派的领袖一下子变成了千夫所指的卖国贼。

    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此后的无论那一次外国军队对华发起的侵略战争,都有日本的参加,甚至把中国领土视为自己的国土,在东北三省和俄罗斯打得不可开交;最为惨痛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的那一次侵华战争,更是把中国人民陷入到战争的痛苦之中去。不过,客观说来,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导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以后直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中国一直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而直到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才从此开始。不过,从1937年8月,日军开始进攻上海,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先后失守,侵华日军在中国境内如入无人之地,除了遇到一些国军顽强的抵抗,暂时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以外,大半个中国到最后都落入敌手。

    历史往往就会在关键时刻发生匪夷所思的转变。那个已经胜利在望的日本军部却突然从中国掉转枪口对驻守在东南亚各国的英军发动攻击,在珍珠港对美国人发动了突然袭击,欧美就不得不对日宣战,而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在中国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战争由此出现战略相持阶段;那个坚持攘外必须安内的蒋介石在完成对陕北红军的包围、即将对共军发起最后攻击的时候,张学良却发动了西安事变,于是就有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

    不少的历史学家都承认历史的一些巧遇和不可思议:如果没有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井冈山的*充其量不过就是山大王,即便是发展壮大,也逃不过最终被蒋介石歼灭的厄运;如果没有军阀之间的隔阂与自保,红军在长征伊始根本不可能突破五道封锁线;如果不是遵义会议决定了毛**的地位,历史几乎肯定会在大渡河畔被重写;如果不是周恩来舌战群儒,使得张学良放走蒋介石,历史也许同样会被重写,中国的命运究竟如何发展也许还真的是个谜。

    千万别高估了我军的抵抗能力和在局部发动的某些战役的效果,平型关大战不过就是打了日军一个后勤部队一个伏击;台儿庄大捷不过就是用十倍的兵力暂时延缓了日军进军的速度;百团大战仅仅只是破坏敌占区交通线的麻雀战。到了1944年,日军还曾经集中兵力发动过一次对中国军队的进攻,国军依然出现令人痛心的大溃败的局面,先后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这也是事实。

    战局的彻底扭转是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军正式向盟军投降;8月,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取得胜利,逼近日本本土;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造成日本平民重大人员伤亡;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歼灭百万关东军;8月14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