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国崛起1900在线阅读 - 第五十四节 詹天佑

第五十四节 詹天佑

    载沣最后同意杨潮修建烟台到潍坊的铁路了。

    因为杨潮既不用借洋人的钱,也不用洋人的人,修建一条完全中国人修建,中国人运营的铁路,这在他看来看不出什么坏事,虽然cao之于商贾之手,但总好过cao之于洋人之手,毕竟商贾可没有坚船利炮,能够威胁到朝廷。

    毕竟载沣也不是慈禧那个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老妖婆。

    同时载沣立刻就按照杨潮的要求,发电报到天津,命詹天佑即刻进京。

    詹天佑这个人,在后世的中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可是在清朝,却颇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他是留美幼童,1872年,才12岁的詹天佑,就被清政府选拔派到了美国读书。

    从小开始接触西方科技,八年后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路工程。

    后来清政府的政策反复,恭亲王在跟慈禧的权力斗争中失败,作为洋务运动成果的留美幼童成了牺牲品,中途被召回。此时清政府派到美国留学的这批幼童共有一百二十人,可是因为这次召回,毕业的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詹天佑。

    詹天佑归国后,依然没有得到重用。如果那时候清政府就大力修筑铁路,兴办西方工业,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甲午之耻了。可是詹天佑被召回来后,他这个耶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竟然被派到了福建沈葆桢建立的船政学堂,也不是教书的,而是学习去了。学习驾船,而且很快就上了在福建的南洋舰队,不久就发生了中法战争,南洋舰队损失惨重,幸好詹天佑没有出意外,否则中国就要少一个伟大的人物了。

    直到1888年,詹天佑才得以学以致用,被清政府派到了天津,担任新成立的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帮工程司。

    只有詹天佑参与修建了津沽铁路和津榆铁路,这两条铁路本身都没有什么特殊的,都是很短的铁路。但是在修建津榆铁路的时候,詹天佑第一次展示了他耶鲁大学的学术造诣,修建滦河大桥的时候,承修铁路的英国工程师在水流湍急,泥沙深厚的滦河架桥失败,后来又有日本人、德国人承包大桥攻城,先后都失败了。

    这时候詹天佑挺身而出,说服了英国人让他试试,詹天佑用中国方法结合西方工程学,让当地工匠潜入水中作业,用压气沉箱法解决了桥墩问题,最终得以让桥梁修筑成功。

    但是之后,詹天佑就在也没有什么机会,往往也就是配合洋人施工而已,直到这次授命到北京来。

    詹天佑胜过洋人工程师,解决滦河大桥问题一事,在西方人中有所耳闻,在后世记入史册,但是在清朝,知道的人寥寥,因为国人根本没人关心这件事,尤其是官员中,没几个人知道詹天佑这个人。

    载沣倒是对这个詹天佑好奇起来,派人查了下詹天佑的履历,这才发现,大清国竟然也有懂铁路的工程师的。很快载沣就见到了詹天佑。

    “臣,帮工程司詹天佑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詹天佑见到皇帝后,毕恭毕敬的磕头行礼。

    接着皇帝问了詹天佑一些问题,主要还是西方铁路的问题,问题十分浅显,无非是哪国修了多少铁路之类的,至于高深的专业问题,载沣别说懂了,让他问他都不知道从哪里下口。

    因此两人之间的对话十分寂寥,很快就结束了,载沣让詹天佑在驿馆等着,说是要派他去山东修铁路,并且没有隐晦是杨潮引荐他的。

    詹天佑很好奇,杨潮的名字他听说过,但是他却不认识杨潮,不知道杨潮是如何认识他的。时至今日,詹天佑依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罢了。让他扬名的京张铁路现在还没有打算修建呢。

    但是詹天佑还是老实的等待着,因为他感觉到他的机会来了,他终于被高层重视了。

    为了得到这个机会,他回国之后,足足等待了二十年了。

    杨潮其实也是住驿馆的,只是他此时并不在,否则他就能第一时间见到詹天佑了。

    杨潮去哪里了?

    教堂!

    说服载沣让他修铁路后,杨潮就谢恩离开,没想到最后磕头的时候,还被载沣瞥见他没有辫子,苦口婆心的说了一通道理,说什么‘你虽然生在南洋,长在海外,但祖制不可违’之类的,让杨潮好好续发,等头发长了,就留辫子。

    虽然心里不愿意,但是也只能答应,然后就离开皇宫,带着马腾飞一起去看孤儿。

    看到大批的孤儿,虽然依然显得瘦弱,可是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骨瘦如柴,脸上也有了欢笑,已经从战争中走了出来。

    但是杨潮心情却有些沉重,因为他看到这些孩子,在教堂的安排下,全都严格按照宗教行为做事,很显然将来长大了这些孩子必然会是虔诚的教徒,可是他们该如何融入中国社会呢。

    杨潮不由有些担忧,开始跟各个教堂交涉,作为收养孤儿的最先发起者,杨潮跟各大教堂的主教神父都认识。

    这些教堂其实压力也很大,因为自从八国联军的军队撤出北京城后,他们立刻就少了一大笔资助,养活上万名儿童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尽管多方筹集,可是依然无法让孩子们吃饱饭。

    但是他们还是不能同意让孩子们跟杨潮走,杨潮担忧的,教堂反而在期待,他们在期待这些孩子成为笃信的信徒,然后帮他们在中国传教。

    “孩子们应该回归社会。我们应该给他们找一个父母,让他们跟普通的中国小朋友那样长大。这样对他们才是最好的。”

    “可是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远离了主的怀抱。”

    “您放心,如果孩子们真的跟主有缘的话,我不会拒绝他们亲近主。你们也大可放心,我会尽量帮助他们。给他们建学校,让他们接受教育。同时允许你们随时可以去看望他们。我相信你们也不愿意看到,他们将来长大了,跟中国的社会格格不入。就像他们的父母一样,被义和团视作异类,最后发生惨剧吧。如果他们能在中国人中间长大,同时他们又接受了主的荣光,你们不认为他们是上帝跟中国百姓之间的桥梁吗。”

    杨潮苦口婆心总算说服了几个最为虔诚的神父,最后答应将一部分孤儿让杨潮带走,但是他们要求杨潮保证给与这些孩子稳妥的照顾,要让孩子们吃饱饭,受到好的教育,直到他们成人,并且他们表示一定会定期派人去看望孤儿,希望杨潮信守承诺不与阻挠。最重要的是,杨潮必须答应,如果孩子们愿意,不能阻止他们去教堂。

    杨潮一整天就周游在各个教堂中,因此错过了第一时间跟詹天佑见面,一直到晚上,这才想起了詹天佑来,急匆匆赶回驿馆。

    “呦,杨大人,您可回来了!奴才都等了您一天了。”

    一个小太监见到杨潮就抱委屈。

    “辛苦公公了!”

    杨潮很识相的拿出一包大洋,足足上百块,小公公立刻就眉开眼笑了。

    “杨大人客气了。给您这些大人效劳,都是奴才们应该做的。得,奴才也该回宫复命了,那个詹天佑还在等着呢。”

    杨潮立刻送走皇帝身边的红人小成子公公,接着就大踏步走进驿馆。

    边走边喊:“詹天佑,詹大人!”

    詹天佑听到声音的时候,刚刚吃完最后一口饭,立刻就跑了出来。

    “这位大人是?”

    看到穿着三品官服的杨潮,詹天佑抱拳行礼后,问道。

    杨潮哈哈笑道:“在下杨潮,久仰詹大人大名了。”

    詹天佑继续谦虚:“不敢当,不敢当。”

    杨潮上千热络的拉住詹天佑的手,立刻就走:“走走走,跟本官去北京饭店边吃边谈。”

    北京饭店不是什么好饭店,中国人不会取这个名字,北京的饭店都是什么八大楼了,十六局了之类的,不但能吃饭,还附带堂会表演,说书的,唱戏的无比热闹。

    北京饭店来历奇葩,是两个法国兵开办的,八国联军驻扎北京期间,这两人就琢磨起了发财大计,先是在法国兵营旁边,后来搬到了王府井。

    也不知道这些家伙是来打仗来了,还是还做生意来了。

    不过一开始生意倒是不错,因为大批八国联军驻扎北京,北京城中有缺少西餐厅,西方人吃不惯中国菜,法国菜那就很受欢迎了,八国联军撤出北京之后,饭店自然就冷清下来,中国人可不去这种冷冷清清的地方。

    不过杨潮跟詹天佑看到的北京饭店,也没有那么破败,因为法国人也不傻,当八国联军撤出去后,他们雇佣了不少厨子,据说还有从皇宫里跑出来的老御厨,主打中西结合,生意倒也慢慢有了起色。

    当然,要抡起美食还是无法跟庆云楼那些大酒楼相比的,杨潮选择这里,图的就是那个名字,后世这里可是专门接待外宾的地方。

    “詹兄,你看如何了?”

    点了一大桌子菜,杨潮询问詹天佑。

    詹天佑不由腹诽,他刚刚才吃了满肚子的驿馆糙米饭,现在看着这一大桌子菜,反而吃不下去。

    但是詹天佑还是点头表示满意:“甚好,甚好!”

    杨潮笑道:“那就好。别愣着了,动筷子吧。咱边吃边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