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电霸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七十五章 让人黯然失色的明星

第三百七十五章 让人黯然失色的明星

    吴金华的名望,震撼着香港工商界.

    他在nb电气短短四年多的经历,不仅给香港企业老板和高管,乃至给全球经理人树立了一个标杆,以致人们提起nb电气必言吴金华,提起吴金华也不得不说nb电气.而他即将与威廉-鲍威尔的权杖交接,是今年最受香港乃至全球商界关注的交接班了.

    真正的高端访谈,收视率超高.

    连几位踌躇满志,正为回归之后治理香港做最后准备的第一届特区政府注意高官们,都聚集在太平山顶的一栋豪宅里,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收看卫视财经频道正在直播的节目.

    "众所周知,您在过去四年里通过60多次收购和20多次重组,扩大了公司规模,让公司总收入屡创新高,作为公司总裁,您能否与我们分享下您的管理经验呢"

    为了这次访谈,张少莹做了很多功课,采访完前任总裁刘思伟,就把重点转移到了吴金华身上.而她所发起的话题,也都是电视前观众最好奇,最想知道的.

    吴金华没让她电视前的观众失望,手抚前胸调整了下坐姿,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道出了管理的真谛,他微笑着说道:"正如大家所知道的,nb电气业务很多,子公司分公司遍及全球,谁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在此过程中,我的主要精力几乎都放在管理人才上,就像一个园丁,要勤于给花草适浇水,如果他们茁壮成长,就会有一个美丽的花园,如果不成材,就把它们剪掉,这就是管理需要做的事情."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张少莹不想就这么结束.握着笔笑盈盈地追问道:"初到nb电气时,您是如何成为一名管理者的"

    吴金华笑了笑,纠正道:"事实上在进入nb电气之前,我已经有很长时间的管理经历.有企业的,有政府机构,比如大家所知道的港灯,又比如在贸易发展局和生产力促进局."

    "抱歉,我居然忽略了这一点,那么吴先生,您能否谈谈您最初时的管理经验"

    "没有人能够生而知之,在进入港灯之前,我担任过的最高管理职位,只是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一个研发主管.不太懂得如何管理,所以我尝试着先学会如何管一个人,然后是两个人,四个人,就这么简单."

    看着张少莹若有所思的样子,他又补充了一句:"这种方法很独特.我不喜欢通过别的方式去管理."

    张少莹微微点了下头,又问道:"那您认为管理的能力是后天形成的,还是先天就有的"

    吴金华沉思了片刻,侃侃而谈道:"人类总在不断积累经验和发现新的经验.管理人员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自信,在学校获得优良的成绩时,或成为足球队队长时,都会获得自信.你的父母也会鼓励你变得自信,所以我认为有自信的人,无须去管理学院学习."

    自信是nb电气和nb实验室的特色,这些年所取得的成就也足以让他们自信.

    香港学子们以毕业后能够加入nb电气或nb实验室为荣,nb电气职员和nb实验室研究人员以自己的职位为傲,走出去有面子.说话有底气,以至于连前段不久在公司内部展开的"反商业贿赂"都反得理直气壮,不像是在查自己,简直像廉署在查别人.

    张少莹不想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自信心"这个话题上,而是饶有兴趣地问:"吴先生.第一次从事管理工作,尤其正式担任nb电气总裁后,您是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的"

    吴金华与笑而不语的刘思伟对视了一眼,不无感慨地说:"我非常幸运地成为nb电气第二任总裁,当我熟悉每一位高管和每一位总部职员时,我们就成了一个团体,我从没把自己看作他们的上司,包括之后我们雇佣的一个又一个新职员.

    我邀请大家一起去我家吃饭,一起过周末,一起参加社交活动,一起在星期天加班.我们不用备忘录来交流消息,也没有那么多官僚主义的行政命令,整公司就象一个家庭杂货店,大家共同出谋划策,而无等级之分.或你不敢相信,但nb电气事实上就是这样运作的."

    把如此庞大的一个企业帝国,比喻成一个杂货店,嘉宾们不禁哄笑起来.

    张少莹乐了,忍不住笑问道:"吴先生,现在仍象个杂货店吗"

    "公司初步走上正轨,难免会出现一些等级制度问题,但总得来说我们的团队精神仍在.每当我们取得一猩绩,我们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大家一起出去庆祝.在公司的各个部门,各个子公司和分公司,这种精神仍然存在."

    "今天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吴先生,我想像刚才访问刘先生一样,请您给我们的嘉宾以及电视机前的公司主管,一些关于企业管理尤其员工激励方面的忠告."

    "没问题."

    吴金华微微点了下头,朝正从侧面转过来的摄像机说:"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要告诫员工不要甘于碌碌无为,如果有这样想法的员工,那就应该促其另谋高就;其次,要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提升好的,解雇差的,不能安于现状;再就是要通.过给每个部门的员工划分等级来评估员工业绩,同时不要给员工制定太高不可攀的目标,而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潜能和创造力;最后不仅要给予员工精神鼓励,还要给予物质奖励."

    都是经验之谈,现场响起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就在众人以为他即将结束这个话题之时,吴金华接着说道:"除此之外,公司必须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要有自己的战略目标,还要有足够的危机感.就像我们nb电气,无论在刘先生担任总裁期间,还是在我的任期里,我们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有创业,没有守业."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倡导的经验,连章程都不禁鼓起掌来.

    张少莹回头看了未来的nb电气总裁威廉-鲍威尔一眼,问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吴先生.您的任期很快结束,在此之前,您有没有什么要对威廉先生说的"

    简直是在问商业机密,吴金华当然不会什么都说,干脆来了个避重就轻,一脸疑惑地说道:"威廉先生,相信您很快会注意到,公司花了很多资金去培训,发展员工,但员工忠诚度却不是很高.在香港我们招了很多人,给员工提供了很好的培训系统和成长环境.但始终仍未能阻止他们流向小公司,他们当中有些人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薪酬.

    在美洲和欧洲也有类似的问题,让员工从伦敦去布鲁塞尔很难,因为他们适应了伦敦的生活环境,正如纽约的员工习惯了纽约的生活环境后.就不愿去新德里一样."

    nb电气的人才战略是大浪淘沙,只要能够留下的,尤其那些被委以重任的,几乎都是各专业的精英.

    威廉-鲍威尔已经担任了一个多月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教育官,岂能不知道这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立马笑道:"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协同人力资料部广泛征集意见.尽快拿出一套妥善的整改方案,相信我们的人才流失会越来越少."

    把新老三位总裁成功的联系到一起,张少莹问出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刘先生,吴先生,鲍威尔先生,在企业界似乎存在一个魔咒.几乎每一个成就卓越的公司ceo交接班时,都很快陷入困境.ibm如此,惠普和通用汽车同样如此,当一代风流人物退休后,曾经无比辉煌的企业就会开始陷入种种危机,关于这一点.你们三位是怎么看的"

    刘思伟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道:"我对鲍威尔先生和对吴金华先生一样有信心."

    吴金华的回答则全面得多,他循循善诱地说道:"与我上任时不同,如今的nb电气产业已高度多元化,从以前非常单一的电器,扩展到电力,电子,it,航空,新闻传媒和金融等很多领域,如果单独排名,现有三个业务集团可名列世界五百强.

    这一切是我们以前所始料未及的,而包括我和刘先生在内,公司现在的和以前的所有高管,都没有治理如此庞大的跨国公司的经验.鲍威尔先生则不然,他曾先后在美国ce的多个部门担任总裁,拥有极为丰富的管理经验,我深吸nb电气在他的带领下会取得更大发展."

    "谢谢,谢谢吴先生评价,谢谢公司董事会的信任."

    威廉-鲍威尔起身朝两位前任微微欠了下腰,像演讲似的说道:"坦率地说,尽管nb电气成立于1985年,但我第一次注意到它却在六年之后的1992年,当时,nb医疗推出了一款令人难以置信的医疗影像诊断设备."

    他显然是借这个机会阐述他的公司治理理念,连章程都聚精会神的聆听,想知道他对公司是怎么看的,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三把火.

    "……实际上,我并不将nb电气看作一个年收入900多亿美元的公司,而是更倾向于将其作为单个较小的业务部门分而治之.电力部门,发电与输配电部门,医疗部门,商业金融部门,新闻部门,航空及航空服务等部门,每个部门都面临着一个增长机会巨大的市场,内部还有很多结构变更的机会.

    我不认为公司的大小会起到阻碍作用,相反,大的规模反而会提供一个广阔发展的平台.与其视nb电气为一个庞大的公司,我更喜欢将nb电气看作一个高速增长的公司.它与我之前所服务的ce有着很大相似,所以我会充分利用多元化,并持有nb电气一直以来良好的增长哲学."

    越是他们不想回答的问题,观众们越感兴趣,张少莹不失时机地问道:"鲍威尔先生,这是不是意味着您上任后不会对吴先生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作大幅调整"

    "好的政策,为什么要去调整呢"

    威廉-鲍威尔对付媒体的经验远比刘思伟多,反问了一句后,煞有介事地说道:"比如我注意到吴先生在改组高层及一些重要职位时,成立了一个公司高管委员会,在内部简称cec.由12个公司最高负责人和一些高级幕僚参谋组成,每个人都可直接向总裁报告,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会议的惟一议题是:身为nb电气核心业务主管,如何配合总裁,副总裁和其他的公司主管.共同将nb电气发展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会议的目的是分享最佳的营运作法,.促成多样化经营的企业之间能够有更好的协调.

    我有幸参加过一次,在会议中每个成员都知道其他所有成员每季度财务绩效细节并加以讨论,如果其中有一个企业主管遇到困难,其他人会帮助其提出解决方案.虽然缺乏正式的权力,但它却成为影响nb电气这样的大企业的最有效的方式.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经验,非常好的平台,我不仅不会去调整,还要将其推广至所以子公司和分公司,让nb电气的每一个企业单位.都有了自己的cec会议……"

    围绕着nb电气的未来,在张少莹的努力下,三位新老总裁进行了近四分钟的探讨.

    让台下嘉宾和电视机前的观众,第一次走进了世界500强高管的世界.

    在一般人心目中,他们应该属于"铁血宰相"型的经理人.而这类经理人通常应该一意孤行.不大会改变心意.而通过张少莹的访问和他们之间的交流,人们赫然发现他们非常具有"弹性",其经营理念常常会因主客观环境改变而改变,并对好的想法和建议会从谏如流.

    他们非常有"条理",不管会计师出身的刘思伟,还是电气工程博士出身的吴金华,以及工程师出身的威廉-鲍威尔.在管理上,都会将一年该做的大事安排得极有条理,他们治理这么大的跨国公司,远没有之前想象中那样忙得焦头烂额.

    他们比任何人都懂得"沟通"的重要性,在管理时都几乎都是以"结果为导向",裁起员来.绝不心软.无论在生产上打破多少纪录,总嫌不够.

    关掉电视,未来的特区政府财政司长仍在回味吴金华所说的那句"必须在变革之前作出变革".由已经板上钉钉的政务司,一下子变成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的陈方女士,则托着下巴一声不吭.

    这么个如日中天的世界级明星经理人加盟特区政府.董先生甚至能够想象到消息公布后会引起多大轰动,而包括他这位第一任特首在内的主要特区政府组成人员,都会在吴金华这匹黑马前黯然失色.

    点的名,据说为了请他还做了很多工作.

    形势逼人强,董先生所能做的只有欢迎,甚至在关键时刻还有全力配合他的工作,看着众人面面相窥的样子,他意识到必须开口了.

    "周社长和联合联络小组吴代表上午刚刚通报了一个消息,未来几个月内,东南亚经济可能会出大问题,并且会波及到香港.特派的财经小组,正在nb实验室香江实验中心与香港和国际上的一流经济学家,金融家研究对策."

    众人大吃一惊,财政司更是急切地问道:"董先生,什么问题"

    "具体什么问题,我也不太清楚,但应该非常严重."

    董先生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为了更好的应对,财政司,香港交易及结算公司,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和发展局明天都要去内地参加会议,而会议也将由吴金华先生主持."

    民政事务局曾局长禁不住问道:"您不去"

    "我不去了,这个时候我不能离开香港."

    陈方女士一愣,旋即反应过来,顿时若有所思地问道:"董先生,这么说吴先生加入特区政府是临危受命"

    董先生重重点了下头,异常严肃地确认道:"可以这么认为,另外不仅方面对他加入,能够很大程度上保持港人对未来的信心,连我个人都认为他的加入会大大提升港人对第一届政府的认受性."

    不得不承认,不管从哪个角度上看,吴金华都比他们受欢迎.陈方女士暗叹了一口气,不无自嘲地笑道:"我还以为是nb电气有什么诉求呢."

    其他公司总裁加入特区政府会有利益输送之嫌,唯独吴金华没有,财政司举起双手搓了搓脸,低声说道:"他们在香港的不动产就三栋工厂大厦,不涉足地产,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在香港融资,连港府在nb实验室的资助比例,都由最早的43降到了现在的18.62.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将其全面私有化,财大气粗,对特区政府能有诉求"

    新政府能不能站稳脚跟都成问题,董先生岂能有什么争权夺利的心思,说道:"吴先生放弃高薪,放弃nb电气的股票期权,是真正想为港人做点事,我们应该支持,应该欢迎."

    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财政司也深以为然地说道:"董先生说得对,吴先生加入,对我们接下来的接管非常有利."

    "那就这么说定了,你们几位明天早点去香江特区,我和陈方女士明天去nb实验室拜访下章先生."

    一位行政会议官守成员不太放心,生怕他们二人吃闭门羹,一语双关地问:"约好了"

    见章程比见国家z席还难,不过这难不倒董先生:"顾先生陪我们去,应该不会被拒之门外."

    "吴金华都加入政府了,有这个必要吗"

    通过这段时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董先生意识到nb电气不仅在香港有着巨大影响力,在同样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只是他们.没有像顾先生和李先生那样,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罢了.

    陈方女士对他亲自去清水湾半岛不太理解,董先生不得不解释道:"吴先生是吴先生,nb电气是nb电气,nb实验室更是自成一体,想赢得他们的支持,不去一趟不行啊."

    几年前曾打过交道,想到当时关于产业结构的纠葛,陈方女士喃喃地说:"吴先生可以说是制造业的代表,对香港现在的发展模式一直有成见.另外顾先生也透露过,他们在去年的诺贝尔晚宴上,章先生流露过对香港地产经济的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