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欧罗巴之陨
公元2007年9月19日,人类迎来了终结的审判。阅读最新章节请锁定.. 世界各地,在同一时间,凡是有人类聚居的地方,全都出现了可怕的食人丧尸。 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 不论是高楼还是地下室。 不论是陆地还是小岛。 不论是飞机还是核潜艇。 就算再怎么与世隔绝的地方,丧尸都从人群中出现,扑向自己最亲近的人,播撒死亡,传递恐惧。 出现在各国高层领导身边的丧尸杀死了一半有余的执政者,全世界大部分的国家的正府陷入各种程度的混乱。 这就导致大部分正府都不能在丧尸出现的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延误几个小时,就已经失去了隔离丧尸的最好时机。 10月1日,经过11天的蔓延,整个日本沦陷,除东京之外,已经没有大型的人类聚居地,幸存的五百万人民,大部分接受“天照”的指引,居住在东京城里,剩余的小部分,则分散在全国各地,苟延残喘着。 11月13日,英国沦陷,伦敦被百万丧尸和几十名使徒轻易攻陷。全国幸存约200万人,分布全国各地。 11月20日,印度沦陷,稠密的人口和懦弱的正府造成了最大的惨剧,十一亿人遇难,幸存者寥寥无几。 11月22日,澳洲沦陷,因为其稀疏的人口密度,尚有300万人幸存。 12月1日,美国成立“救世正府”,依托坦克大炮,在内华达州、纽约州、华盛顿州、加利福利亚州建立起四个隔离区,将无尽的丧尸挡在了外面。但是因为军工生产被停滞,抵抗越来越困难。 12月12日,zg建立“未知病毒对策委员会”,组织起强横军力,在北部沿长城一线建立军事封锁区,将全部沦为丧尸的东三省隔绝在外。同时在南部地区,一边派出军队组织援救,一边开始建立沿长江流域的封锁线,作为第二手准备。 其中,沿海发达城市第一时间被军队控制,建立城内封锁线,以牺牲少部分人为代价解决了全城沦陷的危机。bj至sh一线,成为国内最安全的地区。 …… 经此一役,保留大部分发达地区的zg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 可惜,在人类风雨招摇的今天,所谓的霸权,毫无意义。 —— 在战斗中,人们发现,那些最勇敢的战士们,逐渐发生了许多惊人的变化。 他们的力量变得无比巨大,他们的感官变得敏锐,他们可以在几公里内察觉到使徒的气息。 在面对那些变异丧尸以及使徒的时候,唯有这些最强大的战士才能做出像样的反抗。 他们或是用枪械,或是用冷兵器,展现出常人无法比拟的可怕战斗力。 为了表达对他们的敬畏,人们称其为。 ——猎杀者! 随着猎杀者的出现,军队的建制的也随之更改,一切以猎杀者为中心,建立百人到万人不等的独立战团,赋予其充分的行动权限,执行援救、歼灭、保护等等任务。 伴随着猎杀者带来的强大战力,心高气傲的猎杀者变得越来越难以指挥,正府对战团的约束力越来越弱,但是随着普通人军队的快速伤亡,正府只得越来越依仗猎杀者战团,形成恶性循环。 各大战团都开始以猎杀者为中心,逐渐形成独立的队伍,在猎杀丧尸使徒的同时,战团之间、战团与正府之间,也总是矛盾不断。因为人类在这场战争中处于绝对弱势,所以这种矛盾一直被压制在较低的程度。 于是,正府会尽量满足战团的要求,而战团也乖乖执行正府的任务,表面上还是从属关系,但是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人类是崇尚力量的。猎杀者作为人类中的最强者,理所当然的获得了超人一等的权利,那些既强大又有智慧的猎杀者很快获得上位,渐渐控制各国的权利中枢。 另一方面,少部分猎杀者不愿意遵守正府的规章,以独行侠的身份的在黑暗的大地上游荡。 正府为了利用这部分猎杀者的战斗力,特别开创了“自由佣兵”系统,以丰厚的金钱物资为酬劳,驱使这些猎杀者去执行任务,因为正府的出手确实很阔绰,所以很多崇尚自由的猎杀者开始以执行佣兵任务为生。 当美国首先开创这套办法后,世界各国都竞相效仿。 而为了任务的便利,很多自由猎杀者开始组建自己的佣兵团,人数一般都在十人左右,虽然人数少,但是往往都是精英,而且,在激烈的任务中觉醒出第二、第三个猎杀者的佣兵团,也不在少数。 于是,世界各国都进入了“战团”和“佣兵团”的时代,以猎杀者为中坚力量,苦苦抵挡着怪物们的攻势,一切战术都由“战团联合会”制定,而正府更像是后勤保障部门,在战团之间斡旋,保障着平民的生活,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军工生产。 此时,全球人口,锐减到不足两亿。 —— 2008年10月4日,经过艰苦卓绝的“一年战争”,法国巴黎在近百名使徒的围攻下沦陷,十大战团,十几万人,两百名猎杀者,全部阵亡。 最后时刻,近万名战士举枪自刎,怒血冲天,毅然打碎自己的脑袋,以免沦为丧尸。 血流成海,魔哭神泣,场景之惨烈,人类史上绝无第二。 至此,整个欧洲战线崩溃,只有小股抵抗势力以及少量猎杀者在其中做困兽之斗。 4日下午,一架飞机从巴黎机场起飞,承载了欧罗巴最后的希望。 —— 现在,整个世界的中心只有三个。 被78个战团,2046名猎杀者守护着的zg沿海城市群,人口一亿。 被43个战团,1109名猎杀者守护着的美国四大隔离区,人口两千万。 被“天照神”守护的日本东京,人口五百万。 人类存亡,只在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