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时代1900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二章 开口不二价(下)

第三十二章 开口不二价(下)

    一个半天、一整夜、一整天,李大成的难民营也稍具雏形了,两米宽一米深的壕沟,一米半高的土墙,十口水井,几十间茅房,要是有些帐篷,这地界说是军营也成,说是难民营也中。【】

    这些水井、茅厕建起来,恐怕沧州府的官绅们就坐不住了,这是要常驻的征兆,李大成不信他们明天不来找自己。

    沧州府大爷们的孝敬也在天黑之前送来了,现银三十万,有官银、银元也有私铸的银两,最多的还是打着票号泰昌印记的十两银条;除此之外还有五十根十两的金条、二十个十两的金元宝、十一把鬼头大刀、三十多匹马,早这样早好了,他们给三分之一的东西,李大成都不会跟他们计较,五千两?当义和团是在过家家呢?

    他们送来的官银有两万三千两,李大成一遭给了曹宝福,一万四是欠账剩下的九千,是用来在山东当地招募漕勇的,三十两一个也是三百人的队伍,银子的多少就是亲疏有别,无非这样的老漕勇很多,与其在荒年老死、饿死、病死,不如当做一国的血骨在战场上rou搏骨并。

    金子、银子都好说,十一把鬼头大刀,却让李大成有些为难,刀很好,应该算是大刀之中的极品,尤其是那把镶着黄金鬼头的大刀,刀身满是灰白相间云纹,刀刃历经岁月依旧带着蓝光,刀背厚重刀尖开刃,刀镡也是为实战准备的平装精钢护手,尺长的刀柄缠的是蟒皮,配重鬼头是黄金做的,两只鬼眼嵌的是红宝,漆黑的大嘴也嵌着黑色的宝石,刀鞘是可以背在身上的皮质刀鞘,也是用金银做的装饰,一刀下去手臂粗细的原木应刀而断。

    刀是好刀,可惜太重!李大成找称称了一下,大刀十三斤七两、刀鞘一斤二两,剩下的鬼头刀,重量也在十二斤上下。

    李大成在孙老头子那里弄得短朴刀,大小跟鬼头刀差不多,只是刀身窄一些、刀背薄一些、平头没有刀尖,却只有四斤多重,一下差了两倍的重量,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压手,单手很难灵活挥动,双手威力奇大,挨上这么一刀就跟挨一斧头没两样。

    对于这十一把鬼头刀,曹宝福连看都不看,除了侩子手,能用这样大刀的人不多,刀越大出刀越慢,鬼头刀的威力大不假,但速度也是真慢,背着也累人呐!谁要这玩意儿谁是傻子。

    但黄河拳之中还真有傻子,李大成是其一,李大憨、李大狗、钱老八是其三,李大成是有过亲身经历的,在与马文轩的搏杀过程中,他就是吃了刀慢的亏,但他选金柄鬼头刀的原因也很充分,这刀狰狞霸气能镇得住人,人马的数量越来越多,需要他亲自上阵的时候不多了,除非遇到恶战,即使遇到恶战,他身边也有钱老八等人护持,刀慢与刀快,对他的影响不大,只要杀伤力大,就足够了。

    至于钱老八那不是人,十多斤的鬼头刀,在他手里跟短朴刀一个吊样,秫秸一般挥舞如风,只是他不会什么刀法,可惜了一把好刀。

    至于李大憨跟李大狗,纯粹是看中了鬼头刀的样子,李大成没有遂了他们的心意,毕竟以后战场的主将就是他俩,拿这么个玩意儿上去死的快。

    “老曹,你在新cao练的人中,选九个力气大的,能挥舞这刀两刻钟为准,这九个人选出来让钱老八带着,做俺的卫队!”

    大有收获的李大成,当夜睡得并不安稳,沧州府的大爷们给的金银,他不打算藏到孙家大院,毕竟刚刚得了这么的金银,沧州府那边会注意他的,这些金银,该怎么花,是个困扰他的大问题。

    难民可以给一些,但不能全给出去,他不是金银矿,面对几万难民他没有这样的支付能力,人手也不能再扩张了,三千人的队伍,已经不小了,队伍只能继续精炼而不能继续扩张,在他看来千余人的精锐就够了,太多惹人瞩目啊!

    怎么花销这些银子路子有,但大多不通,一是买粮这样可以保证难民营的运转,但买粮一两万也就够了,太多没用!武器,三千大刀片、三千枪头、枪杆,也花不了千八百两银子,黄河拳的衣物,照着外面义和团的红装来,也不过几百两银子。

    买枪,这么大的数量,谁他妈敢卖呢?再者沧州府官军的**,他也真瞧不上眼,前装的玩意儿太落后了。买马,也就能驮粮食,自己这些人,连陆战都没学全乎呢!学马战,会笑死人的!

    买船,是个不错的主意,漕帮在自己队伍里,cao船是他们的本行,这个时候坐船比走路、骑马都快,当然这个快指的是行军速度,若是能有个百十条大江船,无论是运人还是运东西,两天到天津卫,四天到京城,自己缺的正是这玩意儿。

    想明白这一点,李大成半夜起来拉起了曹宝初,让他带着两千两定金,出去找船了,有了这个信号,用不多久,就会有很多人到沧州府来卖船的,走水路,可以直接从京城到孙家大院,这里面的文章就大了。

    剩余的银子也可以装船拉走,在船上哪个敢与那些老漕勇玩命?陆战他们没体力,上了船他们可不比小伙子差,若是有炮江船也能变战船,洋鬼子来总不能带着内河战舰吧?

    想通了这一点,李大成后半夜睡得格外香甜,他梦到了金山银海,梦到了血火厮杀。

    “大成哥,营门外面有位蒋师爷来了,是官府的人。”

    天刚亮,李大憨就带来了好消息,官府来了人,营地的帐篷就有了出处,只是对于这蒋师爷,李大成有些好感缺缺,正是这些人撑起了大清朝的官场,没有这些人,或许官员的能力与cao守,还会好一些,毕竟读书之人多半都是有些节cao的,但有了师爷,这官僚体系就晦暗的多了。

    “让他进来吧!”

    瞅了瞅自己的营帐,虽说用料不错,但依旧寒酸破落,在这地方会客还是不错的。

    “这位壮士就是黄河拳的大师兄了,蒋辉云有礼了!”

    “蒋先生来了,快坐快坐,这里简陋了些,蒋先生不要介怀!”

    “壮士也是同道中人?”

    “不敢不敢,乡下小子而已!”

    “壮士,不知在沧州府摆下这样的阵势所谓何求啊?”

    “蒋先生明白人呐!既如此,那咱们就直说吧!”

    “正中下怀,壮士请说!”

    蒋辉云与沧州府的那些大爷们不同,他把形势看的很明白,见李大成难缠,他直接来了个开门见山。

    对于沧州府,李大成本就是有所求的,不然摆这个阵势做什么?开门见山最好!

    “此次闹拳,时机不是太好,正赶上了山东的灾荒,不瞒先生本人就是自山东灾区而来!

    这拳民加上难民,足够扰乱地方了,拳民为的是扶清灭洋,可这些难民就不同了,经常打着拳民的旗号做些鸡鸣狗盗之事,由着他们这么来,一来扰乱地方,二来坏我拳民名声。

    见到此景,本人心中既有愤懑也有怜悯,难民为何逃奔直隶?原因简单无粮果腹,只要有了粮食,这难民也就安稳了,难民安稳了,地方也就安宁了,拳民的名声也就正了!

    介于此,本人在沧州府地界,开了这个难民营,但每日的粮草消耗颇多,请沧州府接管难民营,就是本人所想!”

    听着李大成说完,蒋辉云也是频频的点头,这话不错、理也对、事也好,可这些都不是对方的要求,听他的口音儿,哪里是山东来的难民,分明是变化了的京腔京调,这位爷恐怕是没去过山东,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能在短时间内,聚起这么多的流民,一天一夜建成难民营,还敢张口就讹诈沧州府帮派三十万两银子的爷,怎么能是山东的难民呢?这事儿蹊跷了也麻烦了,听说京中有几位爷,是明打明的支持闹义和团的,而且这几位爷还是旗人中的少壮,难道……即使不是,在那边这位应该也是有相当分量的人。

    “壮士说的明白!不知沧州府有什么能效劳的地方呢?”

    听话不听深意,单听人的来历,不管这人是不是京中来的,就凭他现在聚的这些人,沧州府就惹不起人家,谈,就只能让人家开条件了。

    “你的意思,是让爷们儿开价?”

    见蒋辉云误会了,李大成又误导了他一下,扯虎皮拉大旗,糊弄的就是这些浅水池中的王八!深水他们进不去,见不着大佛,只能凭着不多的信息胡乱猜测,自己果然蒙对了。

    “是!”

    “爷们儿有个规矩,开口不二价!”

    “壮士尽管开口,拿得出的沧州府自然会拿,拿不出的壮士开了口,还是拿不出的!”

    “好!痛快!

    一是粮食,这么多的灾民涌进沧州府,这粮食不管饱也要管饿不死,对吧?

    二是帐篷,眼见着天越来越热,日晒风吹、夜宿晨露,难免会有疫情,军帐沧州府该提供,对吧?

    三是债务,爷们儿帮着你们管了这么长时间的难民,花销了大几万银子,沧州府不能让爷们儿自个儿出,对吧?

    眼下就这三条,蒋先生以为如何?”

    本想着提军械的,但李大成想了想还是断了这个念头,军械这东西好的沧州府没有、孬的普通铁匠就能打制,开口露怯啊!

    再者蒋辉云是揣着诚意来的,自己过分了,坏的是难民的前程,现在只要沧州府能把粮食和帐篷的事儿办妥,等船只够了人马cao练好了,十多天之后,他就能出发去天津卫了,三千多人的队伍,天津卫上下总要好好思量一下的。

    “合理!赈粮朝廷虽然没有划拨,但动员一下沧州府的官绅,赈济一下灾民,既分数应当,也义不容辞!

    至于军帐,沧州府也有,只是数量不多,且多老旧,具体数量还要查查府库的,或许会有些陈年的积存。

    至于债务,此事蒋某还是需要跟府台大人商议一下的,毕竟数目不小,壮士看这样处理如何?”

    李大成开出的条件,除了银子,沧州府都是可以应付的,银子也不是什么难事儿,但事涉金银,蒋辉云一个幕僚,也不好替府台做主,人家这边开口要了银子只怕几万也打不住,这事儿不是小事儿,必须得让有担当的来答话。

    “好!沧州府很务实,既然这样你就去办吧!爷们儿在沧州府呆不多久,但这难民营,还是要留下的,毕竟……”

    说着话,李大成指了指上面,蒋辉云也小鸡啄米般的点着头,这事儿要看怎么说,说是聚民为乱,就该剿杀!说是府台的政绩,就是惠民之策值得提倡,怎么说全在一根笔杆子上,这事儿是个捞政绩的好事儿。

    毕竟现在朝廷对于义和团的态度还有些晦涩,这样一个削减义和团人数的惠民之策,说不定可以大受褒奖。

    “多谢指点!”

    “呵呵……做的好了,还有一桩好事儿!”

    “那蒋某告辞……”

    “不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