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家父朱重八在线阅读 - 第四十二章 百姓烧柴难

第四十二章 百姓烧柴难

    华州城下,朱爽望着有火烧、石砸痕迹的城墙,表情黯然。

    一路走来,已看过太多凄惨的场景。

    这场白莲教起义真正波及的范围不大,延续的时间不长,放在史书中就是几句话的事。

    可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尤其是叛军盘踞最久的华州,被贼寇祸害的最惨。不知有多少百姓,被抢走最后一袋米、最后一点钱。

    有的被抓了壮丁,有的被抢走女人,有的被拆了房子,剩一群老弱孤寡,站在断壁残垣中,任凭北风呼号,不知何去何从。

    朝廷能做什么,免一两年税赋,开仓放点粮食,便是皇恩浩荡。

    可朱爽觉得不够,这是洪武之治啊!

    他觉得朝廷可以做的更多,可似乎也只能做这些。

    封建时代,几乎都是大社会、小政府。

    朝廷岁入有限,要花银子的地方太多。

    就说这一场叛乱过后,损坏的城墙要修复,似这等工程,向来开支巨大。立功的士卒要发赏银,兵刃、军服、骡马,无论修复还是更换,都需要大量钱财。

    除去这些支出,还能给受灾的百姓每家每户发点粮食救命,真的是皇恩浩荡了。

    可这些是跟封建王朝比,朱爽是见过真正盛世的。

    他的封地,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大明的盛世,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华夏的盛世,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今年冬天,不许华州有一人冻饿而死!”

    刚刚出城迎接秦王的华州知府贺值闻言一愣,心说:“这叫什么话,偌大的华州有贫有富,纵然是太平时节,也有熬不过寒冬的,何况刚刚糟了兵灾。”

    拱手道:“是下官疏漏,早知王爷见不得穷人,当早早出城远迎,不使王爷烦心的!”

    朱爽也是一愣,心道:“这是什么话,什么叫本王见不得穷人?”

    却道:“父皇发下旨意,命给每户灾民发米一旦,可都发下去了?”

    贺值苦笑:“王爷有所不知,华州府库本就没多少存粮,被贼寇围城十余日,早就耗尽了。如今漫说城外灾民,就算是城内,也开始缺粮了!”

    朱爽很不爽,“你这老儿,既然缺粮,何不早说?”

    贺值道:“已行文布政使杨大人处,言一两日内就能把粮草送到。到时灾民统计完毕,一并发下就是!”

    朱爽因他守城有功,答复的也算有理,便不在粮食的问题上纠缠。

    命随行的王府长史郑元吉安排人手,在华州城外支上十余口大铁锅,赈济灾民。

    随后又说起百姓缺衣少柴的事,贺值像看傻子一般望着朱樉,“王爷,自古以来,有开仓放粮的,没听过开仓放柴的。漫说城外百姓缺柴火,便是华州府衙也缺炭烧啊,老臣每年冬天冻得双腿冰凉,知道王爷富贵至极,不若赏老臣些果木炭吧!”

    朱爽听这话,鼻子差点没气歪了,还果木炭,你想把自己烧烤了啊?

    “本王已派人探知,蒲城、白水、合阳一带有大煤田,想组织乡民进山采煤,便能给灾民发石炭了!”

    贺值皱眉:“石炭向来不好烧,可百姓至此,也没得挑了,王爷若能给受灾百姓每户发一旦煤,也是了不起的善政。”

    朱爽笑:“石炭非不好烧,而是百姓不得其法,贺大人到时一看便知。另外,寡人虽有些钱财,却也供养不了一州百姓,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打算大规模开采煤矿,招乡民进山,一日两百钱。烦劳贺大人,帮着组织下百姓!”

    贺值听得一愣,他早听说秦王豪气,以二百文一日的高价请人开金、银两矿,引得西安府底层百姓,人人恨不能为秦王效力。

    可问题是,煤炭滞销,价格低廉,能有多大利润?

    二百文一日的高价,在刚刚经受过战乱的华州招人,怕引得百姓人人想进山。若招个几万名矿工,又能采出多少煤啊!

    “王爷,二百文一日,当真?”

    “当真!”

    “好,即如此,便替华州百姓,谢过王爷了!”

    说罢命府内书吏写下招工告示,再命差役将告示贴遍各县。

    当天下午,便有百姓来华州应征,登记造册后每千人为一队,送往白水煤矿。即便这样,每天来报名的依旧络绎不绝。

    数日间,送到矿上的工人,已超三万之数。

    “王爷,不能再招了,每人一日两百钱,三万人就是六百万钱,折合纹银六千两。这得挖多少煤,才能把钱赚回来啊!”秦王府长史郑元吉,很严肃的说。

    朱爽不以为然,呵呵一笑:“寡人的金、银两矿又不曾停产,何须多虑。再者要一日挖两千斤煤,才能得钱两百,这不也挖出许多煤吗!”

    一個人手工挖煤的产量,基本是两三千斤一天,四千斤也能挖出来,那基本是把人用废的节奏。朱爽要求的日产两千斤,算相对轻松的了。

    郑元吉痛心疾首道:“王爷,您这一天是出不少煤,可咱们也得有地方卖啊!若全压在手里,可就毁了!”

    朱爽呵呵一笑,“郑大人,你可知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柴为何排在第一吗?”

    郑元吉心说:“这不押韵嘛!”

    当然,话不能那么讲,道:“我知道,对百姓而言,烧柴是大事!”

    朱爽道:“何止啊,多喝热水,真的是件很奢侈的事!”

    在古代,每家每户种的田亩极少,秸秆有限。有的地方山林让砍,附近的百姓还好些,能砍柴卖钱或是自用。

    可有的地方,山林是皇家的、勋贵的、富户的,想砍他们的柴,那你真是想多了!

    是以在古代,砍柴是一份职业,烧柴火也很费钱。

    在明朝前、中期物价未涨时,每百斤柴要150文,每百斤木炭要450文,而每百斤石炭,却只要100文。

    若一个冬天烧一吨柴火两千斤,就要三两银子,你说有多贵!

    所以古代的百姓,真心喝不起热水,平日里生火做饭,也都是能省则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