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嫡长子在线阅读 - 第862章 新篇章

第862章 新篇章

    海岸边,

    载垚略显无聊的坐在一块石头上。

    海浪一层一层,涌上滩头又退回大海。

    几艘形状各异的船只飘在水中,傍晚的夕阳倒映在水里,仿佛就是舟行太阳之上。

    还记得两年前,他因为好奇而缠着自己的父皇问东问西,其中就说过大明之外的事。

    他记得自己问过,为何不将那些地方纳入大明的版图。

    皇帝没有否认,只是说这至少需要三代帝王共同努力。

    西北的情况他是知道的,再向西走茫茫的大草原,补给都是困难。

    反倒是这海洋之上处处是机会。

    所以他来了。

    “三殿下!”

    身后,有个亲兵单膝跪地。

    载垚转身,“有什么事?”

    “回三殿下,石塘港中的百姓聚集起来,庆贺胜利,有几个百姓代表,他们斗胆想见一见三殿下。”

    这确实很斗胆。

    “怎么会有人提出这种要求?”载垚一步从高处的石头上跨下来,身形矫健得很。

    这人挠了挠头说,“应该是有人把三殿下舌战吕宋王的事请说了出去。三殿下这一胜,往后向北的万顷良田都归了咱们,他们这些垦荒人自然个个高兴。”

    冒险从大陆迁移到这地方生活,

    大部分是原本日子就过得清苦的人。

    即使来了这里,最初也没报多大希望。

    没想到大明在这里的政策极好,

    个人自发垦荒,得到的田吕宋总督府会进行确权,而且前三年免税。

    官府还会主动发放农具、种子、耕牛。

    可以说在一定时期内,这片狭小的区域会形成某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又因为吕宋土着劳力便宜,重活累活儿还有人干,所以这日子怎么会过得不好?

    当然,在这次事件之前,大明的百姓并不敢做得太过分,因为官府并没有明确给过他们什么保证。

    但现在不一样。

    吕宋王答应了与大明共同‘垦荒’。

    而且朝廷通过一次清剿行动,实实在在的告诉这里的百姓:谁也不能伤害你们的性命!

    这样的消息传出,石塘港内自然是人人兴奋。

    总督府说因为有伤员,需要些药品,附近所有的药房都来送药。

    这会儿,你哪怕说有人没有婆娘都会有人主动来做媒。

    载垚走在回去的路上时,便能看到沿街的百姓载歌载舞,他对身边的亲兵说:“父皇当年说过一句话,叫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此话不假。海军学院和陆军学院也一直强调过,明军应该重视建军思想,军队是为了维护朝廷的统治,但也是为了保护大明的百姓。军民互相帮扶,不仅是百姓相信军队,而且每个战士也都会知道自己牺牲的意义,说到底,战士就是从百姓当中来的。”

    “三殿下说的话直白,但有大道理。现在总督府外确实有些青壮想要参军呢!”

    “我只是有所感慨,没想到还真有。”载垚略微惊奇,接着他拍了拍大腿,“吕宋军改立些新的规矩了!”

    ……

    ……

    “三殿下说的新规矩是什么?”朱凤放下一封文书,转头问道。

    “大帅看看外面的百姓就知道了。他们的热情,他们的心意……这些可都来之不易。可我也知道,军官在外为百姓称作‘军爷’,一般人还是怕他们的。

    这样一来,时日一久,咱们军队的形象便又变了回去。百姓也会处处防备我们。这样岂不是很可惜?

    因而我以为干脆顺水推舟将这些规矩定下来,当做军令一样。第一,大明在此驻军,目的是要保护大明的商船以及百姓;

    第二,既然是要保护,那便没有自己欺辱的道理,所以平时不得白吃东西、白住店,只要是买东西,必须付钱!”

    朱凤道:“三殿下这是要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岳家军?”

    “岳家军难道不好?岳家军在陆军和海军学院都被当做模范,父皇也是很喜欢岳武穆的。”

    “当然不是。这两点军纪没什么不好,若是三殿下有意,那就由三殿下向当地的百姓宣布。”

    本来载垚也是要见几个代表。

    这些人是最初到吕宋来垦荒的大明百姓。

    朱凤已经和他建议了,这些人应该见。

    因为载垚是皇子,皇子都接见了,那就充分说明了朝廷对于大明百姓到此垦荒的认可。

    借着这样的机会宣布自然是最为合适的。

    为了让朴实的老百姓更能准确的理解这两点意思,

    载垚让人写了个老大的横幅在他出现在总督府门口的时候给挂上了。

    一个横幅就是皇帝当时的口谕:凡伤我子民者,皆斩!

    第二个横幅由他自己归纳,写作:军人出自百姓,凡欺百姓者,皆斩!

    载垚毕竟是皇子,当他这样宣布,一时间总督府门前是人声鼎沸,欢呼声隆。

    从今日起,吕宋石塘港必将迎来新的篇章。

    ……

    ……

    与此同时,

    热河行宫内。

    皇帝朱笔之下,批示了广东布政使欧阳铎调任山东巡抚的旨意。

    刘健年迈,山东不得不换人。

    当初朝中大臣议过这些事,张璁这一派是推荐欧阳铎。

    山东清流太多,他们想插个不是清流的官员进去。

    而另外一派呢,是支持山东布政使顾鼎臣顺而接替。

    朱厚照现在拿到了追回的走私银,那自然是要说话算话,给张璁兑现了这一点。

    其实山东的情况,也需要欧阳铎去称量称量。

    朱厚照并不完全相信这帮清流治下的民情,说不准就有些沽名钓誉之辈在其中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而且一个地方一直为一派把控也不是太好的事。

    他是相信刘健,但他和顾鼎臣可不熟。

    等到最后那一笔真的落下去,朱厚照还真有些慨叹,“时间过的快呀,从此朝堂上就又走一个老人。对了,不知道谢迁怎么样了。”

    他们是弘治年间的三阁老,李东阳已死,这两人也已老迈。

    时代重任总归还是要交给更年轻的人。

    “尤址,传旨去。让这两人都到京师来,挑个时间朕和他们叙叙旧。”

    “是。”尤址拍马屁道:“皇上念着旧人,两位老臣要是知道了,想必是要感激涕零了。”

    说到旧人,有一个旧人刘瑾在正德十七年病逝了。

    朱厚照倒没有伤心过度,但心里总是还有些不舍,尤其最后那几年,刘瑾是真真的报效君恩。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人,还是旧得好。好了,你去传旨吧。”

    尤址忍不住露出些笑意,说起来他这么多年,也是旧人了。

    “奴婢遵旨。”

    朱厚照则站起来伸了伸懒腰。

    他今日身着一身亮青色的长衫,胸前绣着的自然是龙。

    脑袋上的头发盘成一圈,用了简单的木簪插上。

    还是在行宫好了,着装、仪态都可以随意些,怎么舒服怎么来。

    尤其夏天的时候,穿什么鞋子都不如木屐凉快,这要在紫禁城弄个长筒靴,非得把他闷坏不可。

    这会多好,舒舒服服感受着穿堂而过的凉风。

    大约是觉得今日得了空闲,

    朱厚照便生出略作游乐的心思。

    于是他便迈步向后面的几个妃嫔居住的宫殿而去。

    此次到热河,是贤贵妃、敬贵妃和顺妃随驾。

    之所以是她们三个,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她们相互之间合得来,否则把两个对头弄过来天天上演宫斗戏么?

    而他到的时候,这三人果然腻在了一起。

    “好了好了,大规矩免了。”朱厚照旋风般的来了。

    打眼一瞧,贤贵妃端庄高贵、敬贵妃高挑成熟、顺妃则艳丽逼人。

    “你们在偷偷说什么呢?”

    “女子的闲聊都是些小事,可不好意思说与皇上听。”

    敬贵妃站到他边上,顿时有一股清香扑鼻。

    “那便不说,今日奏疏批得快,多了些时间,你们哪个陪陪朕?”

    三人相互看,但都低头抿嘴发笑。

    顺妃黛眉一挑,道:“皇上,我们哪个都舍不得走,斗胆想都留这儿和皇上说说话。”

    “好好好。”朱厚照喜滋滋的,然后翻身趴在一块四方竹塌上,“批了好几个时辰的奏疏,浑身都不利索,你们两边坐,给朕揉捏揉捏。”

    “是。”

    这也是在行宫的好处,否则的话,便又要被人说礼数有缺。

    其中贤贵妃是最守礼的,此刻不由有些红了红脸,但皇帝是身体不适,她也不忍拒绝。

    找了块软垫子抱抵在脸颊下,朱厚照就这样趴了下来了,感受着不同的柔嫩的双手抚摸在身上的感觉。

    他的想法则是:可惜没有精油。

    “南边儿有最新的消息,说老三他们和吕宋的叛军打起来了。”

    贤贵妃忍不住捂住嘴巴。

    朱厚照又道:“放心吧,吕宋国小国寡民,用的最多的兵器还是木头削成的木刺,我军则配有火器,成国公更加知道分寸。所以绝不会有事的。”

    其实他不想说,可时间长了没消息,他怕贤贵妃又多想。

    “jiejie安心。”敬贵妃拍了拍他的手:“我大明国力强盛,兵锋绝非是那些未开化之人可以抵挡的。”

    贤贵妃点点头,但还是有几分忧虑,“陛下,臣妾失态了。”

    “其实朕与你一样。为人父母……总是免不了一些担心。”

    “皇上。”顺妃忽然想到什么,“前些日子,臣妾们也听说了那宗室革新之事。革新之后,宗室被允许做些其他的营生。皇子这边儿呢……臣妾也看几个殿下都各自领了差使,以后皇上是不是就准备时时锻炼他们,再不去就藩了?”

    朱厚照略微支吾了一下,之后还是应承了下来,“是。以后都不去就藩了,吃穿用度,靠着俸禄也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