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嫡长子在线阅读 - 第869章 大明男儿!

第869章 大明男儿!

    史书上的明朝是在嘉靖年间因为屯田制度的败坏,不得已之下走上了募兵的道路。

    这几乎是一个王朝的宿命,内生的逻辑也很清晰:即政治、军制全部糜坏,行政效能大打折扣,朝中妖魔鬼怪横行,与此同时因为国力衰弱,又出现各种边患、叛乱,导致用兵的需求不减反增。

    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就不得不花银子招募士兵,以解燃眉之急。

    刚刚开始的时候,一名士兵每年的军饷是9两,到了明朝末年,增长为每年30两。

    总之就是一切都在滑向失控的深渊。

    朱厚照的存在算是在最后时刻挽救了败坏的卫所军屯,说起来当初还引起了几个边镇的兵乱,

    剩余的呢,则是王守仁率领大军强压着进行下去的。

    总之也是有些惊险。

    如果不是后世来客,这件事真的很难完成,首先是皇帝和大臣之间就很难有完全的信任。至少做不到朱厚照对于王守仁的这种信任。

    到眼下的正德二十年,军屯吊着一口气活了下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再次‘重温旧梦’。

    因为不管朝廷的律法多么完善抑或严苛,下属的屯田被上司以各种理由侵占这种现象一定会逐渐增多。

    换句话说,活不下去的屯军士卒会逐年增长。

    人活不下去,就会逃。

    于是战斗力会因为部队不满员、士气低下而羸弱不堪。

    这几乎是一定的,

    哪怕朱厚照再勤政也精力有限,不可能天天盯着全国上千个卫所的军屯里的那些个事情。

    关于这一点,朱厚照自己很早也明白。

    除此之外,现在混乱的军制也让他越发难以忍受。

    兵部和都督府的相互打架行为显然已经跟不上他所宣布的要建设新时代军队的具体要求。

    终于到了十一月底,

    大明在九边的主要将领开始分批次逐渐回京。

    他们这些人相当于军区司令,如果朝廷要从上到下重新梳理军队制度,那么只靠着与他们之间相互的几封信是完全不够的,效率太低,事情还说不清楚。

    而且接下来的动作都需要他们这些人的全力支持。

    说得难听一些,需要他们掌控军队,至少不能够拿出士兵哗变这样的恶性事件出来。

    这些人包括河套总督、武功伯马荣,固原镇总兵官石奉,右军都督府都督、大同总兵官杨尚义,宣府总兵官章黎、辽东总兵官韩十二郎。

    可以说九边之中手握兵力最重的几个总兵都来了。

    其实明朝的军队还包括散落在内地大小城池的各个卫所,

    这些卫所兵平时是受当地巡抚节制,这些年来在各种资源方面都落后于京营和边军,可以很肯定的讲,都患上‘和平病’了。

    最后,就是海军。

    海军提督郑布已远征吕宋,所以肯定是来不了了。

    但海军提督这些年来都会加兵部侍郎衔,所以他仍在兵部的序列之中,有桂萼在也足够了。

    大大小小的部队合在一起,兵员规模绝对超过150万。

    这个人数,即使在现代国家也是很庞大的了。

    然而这么庞大的军队规模、以及数百万两银子的军费开支,却并没有达到它应该有的战力水平。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等这些边防大将抵京,

    朱厚照又将在京的老一派勋贵,包括郑国公、越国公,以及新一代的英国公张树也召到一起。

    他们三位再加身在吕宋的成国公朱凤。

    正德一朝的四大国公就是他们了。

    英国公张树是上一个英国公张懋的孙子。

    张懋此人,一般人的评价是‘敦重’,说白了就是圆润、沉稳,而且因为寿命长,伺候过几代帝王,所以到朱厚照的时候他是手握重权。

    后来叫朱厚照寻个由头革职在家。

    正德十年,七十五岁的他终于病故。

    历史上的袭爵者叫张仑。

    但朱厚照不管这些,他事自己出手把这个爵位给了更有上进心、在军事学院学习过的张树。

    而后又让他进入五军都督府任事。

    重新让英国公回归,在政治上是对老派勋贵的一种拉拢,毕竟张懋在位几十年,还是提拔了不少人的。

    其实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定国公徐光祚。

    但家伙没什么能耐,而且年纪大了,所以爵位虽显,但存在感不强。

    包括在南京的那个魏国公徐鹏举,也同样是个混日子的,一向为皇帝所忽视。

    朱厚照也无所谓,他对现在朝中四大国公的格局很满意,

    郑国公常飞代表是洪武开国的那一代功臣,皇帝照顾他,这态度就有了。

    越国公是本朝崛起的武将代表。

    英国公、成国公则是传统勋贵代表。

    剩余的几个存在感较强的侯爵、伯爵包括靖海伯伍文定、南宁伯毛语文、新建伯王守仁、威宁伯王以及最近新封的博望侯。

    他们的地位相对要低一些,也不全在武将序列,单论权力,可能还没有总兵高。

    平海侯梅可甲更是年老致仕在家。

    但他们在朝堂上也算有个位置。

    总而言之,实权派的总兵和在京的三个国公都叫皇帝给叫来了。

    并且在西苑的皇家游园中接见了他们。

    其实这些人自己也有明悟,皇帝一次性将他们全部召还回京,必定是有大事的。

    朱厚照其实还有些得意,正是因为他,所以这个阶段的大明又涌现出了一批干练而有才能的武将,

    见他们鱼贯而入,不免自得的讲,“汉武帝有卫霍,而朕亦不缺国朝柱石也!”

    这其中像是韩十二郎还是比较年轻的总兵,反正战场上不看年纪,只看你打仗猛不猛。

    见到皇帝来了,越国公周尚文领衔纷纷下跪行礼。

    “参见陛下!”

    “好了,好了,都起身吧。”

    “谢陛下。”

    朱厚照叫人搬来了凳子,让他们沿湖坐下,他自己是批奏疏实在坐得累了,所以站着给他们训话,“今儿个,朕是一个文官都没叫,哪怕是兵部尚书都不在,而只叫了统兵和统过兵的将军。为何?朕就是想抛开那些繁文缛节,咱们君臣说些不绕弯子的话。怎么样?”

    周尚文笑眯眯的,“我们自然都听皇上的。”

    “对,都听皇上的!”

    ……

    正戏开始之前,朱厚照总是要寒暄几句的,不过倒也不是骗人的话,他长长的慨叹说:“说起来,朕还真是羡慕你们的。朕若不当皇帝,那一定要当个将军,男儿热血、遍洒疆场,建功立业,快意人生!

    虽说祖宗当中也有马上天子,不过在这方面,我实在是差祖宗们太多,再加上担心去了以后给你们统兵的将领添麻烦,便总是忍着。可忍了这么十几年以后,忽然发现大明的对手没了,真是悔之晚矣,现在根本不知道还要征谁!”

    “哈哈哈。”

    武将的脾气还是更加直接一些,听到皇帝说得滑稽,也都忍不住捧腹。

    朱厚照也应和大家,“这个责任朕可要算在你们头上,怪你们的能耐太大。”

    这是玩笑话了。

    “皇上,这可不是我们能耐大,而是皇上运筹帷幄、高屋建瓴。国力强盛,才有臣等在战场上跃马扬鞭,所向披靡。这些还是陛下的功劳。”武功伯马荣也拍起马屁来。

    “武功伯所言不错。”周尚文道:“若非诸项新政一改积弊,大明不会有今日盛景。”

    这些功劳,朱厚照还真得照单全收,并更加肆意的说:“但朕可不是唐玄宗,不想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夜夜笙歌。”

    将领们接收到了这样的讯息,立马站起来抱拳,“臣等愿为陛下驱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朕相信。”朱厚照停顿了一下,

    对于这些将军、国公,他基本都是满意的。

    说起来,这次宗藩改制,他听说也有人闹事,但整个国家毕竟没出什么大的状况,这其中,便是因着这几个将军和国公所统领的大军。

    有几十万精锐部队镇在京师周遭,这天下如何能乱?

    接着他话风一转,说:“朕近日来还在设想一个场景。有没有一天,大明的军队能够分工更加明确、反应更加迅速,京营没有现在上直亲卫和三大营的混乱,边军以西、北、东划分方向,分区设立大军团,或10万、或15万,全部为野战锐族。只要一声令下,便可挥师进至周遭不臣之国,而铁蹄所至,则如雷霆万钧,无人能挡!”

    “或者会不会有那样的场景……大明家家户户的百姓不再将‘好男不当兵’这句话奉为真理,而能够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英武豪情,军户也不为人所轻视,为国征战便受人尊崇?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没有山东人、山西人,只有大明人。诸位,你们说要做到这个程度。咱们还差在什么地方?”

    除了周尚文,其他人都有些低下脑袋,他们不知道是不是皇帝在什么地方不满意。

    于是朱厚照点名,“十二郎,你来说。你是这儿年纪最小的,说错了被贬反正也有时间东山再起。”

    “是。”韩十二郎起身,“启禀陛下,臣不怕被贬,臣只怕说得不对,误导了陛下。”

    “无妨,你说吧。”

    “臣斗胆,敢问陛下是不是要将军户取消?”

    朱厚照摸了摸鼻子,“你觉得可否?”

    “陛下有所不知,我大明军人都已习惯了父死子继,承继军户,若是骤然取消,士卒离开部队,致使各地员额空缺,这该如何是好?还有,这些人身无长物,没了军饷又该如何谋生?”

    “是动了脑子的。武功伯,你以为呢?”

    马荣起身,“回陛下。微臣以为,军户制取消以后,若是有人要离开,那便让他离开,他既资源离开,断了军饷活得不好也怨不得旁人。”

    “那么,十二郎说的员额空缺呢?”

    马荣道:“臣听人说起,陛下在陆军学院宣布要建一支知道自己为何而战的新时代军队。若是士卒自己都不愿意从军,强留他在军中,那也是徒劳。况且,微臣以为火器兴起,子药又贵,倘若真正打造一支十万精兵,其所耗费的银钱必定远胜以往,正可裁撤部分人员,节省开支。”

    “恩。有些道理。”朱厚照摸了摸下巴,“朕是这样想的。大明的武装部队可以参照先前所定的甲、乙、丙三个层级进行分层,

    甲级部队朝廷要倾注更多的资源,军饷更高、武器更好、战马更精壮、士兵入伍条件更加严苛。由你们这些百战之将率领。

    乙、丙两级部队,不参与对外直接战争,最多是你们攻下一国,由他们去保证秩序。当然了,他们的军饷、口粮、武器都与甲级部队没办法比较。

    朕还想过,乙、丙两级部队仍为卫所制,驻防区域不做大的调整。而甲级部队则要进行全面改制。”

    他的视线落在了周尚文身上。

    这些内容,他们二人已经讨论过了。

    周尚文面向众国公和将军,“皇上考虑,甲级部队定性为我大明战力最强的武装部队,弃用旧有五千六百人规模的卫所制,改为每卫辖一万名士兵。包括三个含三千名士兵的千户所和一支一千人的火炮所。三个卫即为一军,而一个军区包含3-5个军。其规模在9万到15万之间。

    这样,一个军区的规模既免于三五万人的捉襟见肘,也不必有二三十万人的臃肿迟钝。军官从陆军学院和乙、丙两级部队中的优秀军官中进行选拔,平日不屯田、只练兵,军饷、粮草由户部统一调配。此外,不听兵部令,只受命于军机处,也就是皇上!

    如此一来,朝堂上的风风雨雨你们不必关心,打仗就是打仗、训练就是训练。前进就是前进、后退就是后退,从军区总兵开始令行禁止!这将是一支只适合于真正愿意在疆场上建功立业的男人的部队!”

    朱厚照说:“诸位,朕想着这一天可是很久了,不过哪怕只设立三个军区,这也是三十万人。三十万锐族、虎军,若不积攒些银子,那便是养也养不起。怎么样?朕如果给你们这些能征善战的将军一人一支这样的部队,你们可有信心为大明,再征服新的土地?!”

    武功伯马荣只觉得这些提法和他心中的念头可谓是不谋而合,他当即激动下跪,“陛下,臣自请为一区总兵,只效忠于陛下,为陛下大业而战!为大明江山而战!”

    韩十二郎、石奉和杨尚义也纷纷跪下,“臣也愿意!”

    “好好好。”朱厚照大手一挥,“大明男儿不能失了这点尚武之气,现在外面都在讨论这世界之大,呵,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仅仅靠仁厚、礼仪拿不下一寸土地,也守护不了一个百姓!”

    “皇上圣明!皇上圣明!”

    周尚文给了朱厚照一个鼓励、支持的眼神,皇帝则猛得拍手,“好。既然如此,那这事咱们便干了!”

    军队强大了以后,的确难以控制,不过那是后面的难题,大明现在正是上升期,需要锻造出一个真正令其他国家感到恐怖的军队。

    朱厚照相信,凭着他这些领先的建军理念和想法,一定能练出横推所有对手的军队。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这几百年间的野蛮与掠夺。

    ===

    1月虽然请假请了4天,不过最后还是更新了15.6万字。作为一个兼职作者,还可以吧?

    另外,本书已经来到270万字。

    按照我一个月15万字的速度,再有两个月就要完结了。我会把正德二十年这段时间线好好写完,30万字估计也差不多。

    总的来说,虽然写的质量忽好忽坏,但整体节奏都在我最初的设想之内。最后,结局的那一章我其实第一天就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