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汉厨在线阅读 - 第二百六十二章 读书人的遮羞布

第二百六十二章 读书人的遮羞布

    两个时辰后,刘彻就回长安城了。

    还真如他自己所说,就是过来看看二姐,吃吃瓜,顺带着打了点秋风蹭了一顿饭。

    杨川却心中沉重。

    太学院里乱成一锅粥,皇帝看似不在意,其实,话里话外都在明示暗示:‘赶紧的,朕要的是大一统。’

    作为皇帝来说,皇命不出长安城、朝廷诏令出不了关中、六郡之地,的确是挺闹心的一件事,如此看来,刘彻应该是有点着急了。

    平阳公主、卫青一行却住了下来。

    平阳公主陪着南宫公主,老姐妹两个似乎有说不完的体己话;卫青却领着一众将士去往那三十万亩‘屯田’,显然是来观摩学习的。

    对于这些琐碎小事,杨川是顾不上了。

    太学院的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一个弄不好就会酿成大祸,让自己之前的一番苦心白费。

    他将封地上的事情都交代下去,让刘满、织娘、娜仁托娅几个小妇人打理,自己却带着张安世,直接住进了太学院。

    有时候,很多看似繁复的事情,只需要一把菜刀。

    “祭酒大人,请为我等做主啊,董仲舒老贼实在太过霸道,竟然不准我们讲授春秋左传!”

    “董仲舒老贼不为人子也!”

    “祭酒大人,那些儒家读书人太过分了,他们斗不过董仲舒,却都跑过来欺负我们这些清静无为的道门中人了……”

    “……”

    刚一到太学院,不到半个时辰,先后就跑来五六波诉苦的,杨川都只是听,没怎么说话。

    这些读书人在坛经论道时,一个个口若悬河,可是在讲述一件具体的事情时,往往颠三倒四搞不清主次,多以情绪化的、侮辱性的语言为主。

    也是、没谁了。

    由此可见,大家的心态已经有点崩……

    这是好事。

    就怕你们不斗,不内耗,不相互攻伐,本厨子的一些手段自然也就没了用场,所以,杨川很快做出一个决定:给这一锅粥

    汉帝国的读书人很难缠,不仅学问好,门人弟子多,一个个的武力值还高得离谱,不让他们斗到山穷水尽、精疲力尽,任凭你有多少手段,根本就无计可施。

    于是,次日一大早,杨川故伎重演,将自己家的厨子抽调过来一部分,就在太学院尚未完工的工地上架起炉灶,开始吃涮羊rou。

    关中的九月天气,听上去秋高气爽、正是撸串、涮羊rou的好时节。

    而实际上,两千年前的关中之地,在九月前后时,正是一年之中最为闷热的时候,加上空气湿度大,差不多比三伏天还要难受。

    杨川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为了尽快让读书人们上火、上头,他还让堂邑父送过来几十斤枸杞,又让曹襄在长安城里购置了一大批锁阳、yin羊藿等‘大补之物’,都有些不惜代价了。

    要知道,光是这一批‘名贵中药材’,就花掉了足足五斤金子,想起来就rou疼……

    “老师,这些分量够不够?”张安世负责后勤,他一下子便猜出杨川的意图,“要不,再加一些发燥的矿石药粉?”

    杨川嘴角一抽抽,笑骂一句:“你个哈怂太坏了,这大热天的吃羊rou,喝滋补汤,本来就容易上火,还敢加发燥的药粉?”

    那可不就成了世上臭名昭著的‘五石散’了?

    张安世憨厚老实的笑道:“没事,据学生所知,这些大读书人,好些人都在嗑药。”

    杨川摇头道:“那也不行,咱们只需要让他们略感烦躁,心情略不好,脾气略暴躁就行了;

    张安世,伱须得记住,厨艺的较高层次不是快刀斩乱麻的解决问题,而是因势利导、顺水推舟,让他们自己做出一个选择。

    至于这个选择正确与否,才是体现你厨艺的地方。”

    张安世沉思良久,略微有些疑惑的问道:“老师的意思是说,让他们在烦躁的斗争中,有些昏头的选一条错误的道路?”

    杨川摇头:“不,不是让他们昏头的选一条错误的道路,而是让那他们无比高高兴兴的、清清楚楚的选择一条他们自认为世上最正确的道路。”

    “安世,你要时刻记得,咱们是厨子,不是食客,更不是食材。”

    “咱们需要做的,就是把锅底的这一把火烧旺,让食材、调料自己去战斗、去妥协,形成自己的特色滋味儿。”

    “这个过程中,厨子需要做的,就是掌控火候,不要让他们烧焦了、烧糊了,还不能弄出一锅夹生饭,你自己吃着都难受……”

    在给张安世当老师的这一段时间,杨川很少谈论厨艺,对那些阴谋诡计也绝口不提,从来只讲一些‘氢氦锂铍硼’等‘自然科学’。

    如此教导,却还是第一次。

    所以,张安世听得很兴奋,两只眼睛里都开始冒小星星了,连连点头道:“对对对,就是要掌控火候,不能让糊了,还不能夹生……”

    看着人畜无害的张安世,杨川一阵心累。

    这个哈怂眼下才九岁,已然这么坏,等到他长大后,还不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货色。

    这样的一个张安世,就算是霍光遇上,估计也会头疼不已呢。

    嗯,想想就、挺让人期待……

    ……

    在杨川、张安世师徒二人的一番‘暗箱cao作’下,太学院的读书人们再一次进入‘口头交流’模式。

    偶尔的,也会发生几起‘拳脚比试’。

    不过,在杨川面无表情的镇压下,倒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太过离谱,毕竟,他年岁虽然小,可手里却是握着大家的命根子,谁都不愿自己的学派,被一个小混混随口撵出太学院。

    就连董仲舒也不例外。

    杨川小贼的手段他见识过,简直就是一个无赖,说翻脸就翻脸,说一把火烧掉太学院他也信。

    故而,这一场辩论持续七八个日夜,总算再一次达成一致:各扫门前雪,井水不犯河水。

    这一结果,把杨川直接惹笑了。

    麻哒,在太学院筹建之初,这些读书人吃掉他杨川家的六七百只羊,可不就达成了‘井水不犯河水’的决议和共识?

    如今,口腔输出七八日,又回到了原点?

    这怎么行……

    这一日,就在董仲舒等人精疲力尽、请求杨川出面调停时,杨川突然翻脸了。

    “这就是你们商议的结果?”

    手里捏着一卷破羊皮,杨川冷笑一声,随手扔在地上,并往上面吐了几口口水,骂道:“太学院筹建之初,大家已然讲好的要团结一致,为我大汉朝培育人才、选拔官吏,不拘一格,各行其是,这不是当时都讲好的么?

    怎的,现在太学院的亭台楼阁都修筑起来了,眼看着翻过年就要招收天下学子,你们就开始耍赖不认账了?

    董仲舒,你来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一众读书人面面相觑,对杨川自然都是怒目而视,却终究没人敢领头搞事。

    董仲舒叹一口气,满面疲惫的说道:“不是我董仲舒不讲道理,委实是有人时不时的跑到我门人弟子那里,吹嘘说自己的学派有多好,与朝廷某些贵人关系有多亲密,一旦改投他门下,便能从此飞黄腾达、平步青云;

    只是这短短一个月,老夫的门人弟子便走了二十几人……”

    杨川哈哈大笑,道:“让你的弟子去学一学其他人的学问,这是好事啊,怎的,你还不愿意啊?”

    董仲舒怒道:“道不同不相为谋……”

    杨川直接摆摆手,打断董仲舒的‘长篇大论’,冷声道:“前几日,皇帝来我庄子上吃瓜时,他就说的很明确,太学院是朝廷的太学院,是大汉朝的太学院,不是哪一家、哪一派的太学院。

    董公,这一点,在太学院筹备之初便有了定论,你难道忘了?”

    董仲舒额头的青筋一阵突突,眼看着便要开启‘以理服人’模式,杨川却紧接着说道:“还有你们这些人,难道都忘了?”

    “皇帝说过了,若是哪个学派觉得自己牛气冲天,比朝廷、比江山社稷、比大汉朝的千秋万代更重要,就趁早滚出太学院!”

    杨川缓缓站起身,冷冷的扫视那些大读书人,让自己的神情、语调等,尽量符合‘朝堂普通权臣’的人设气质,十分冷淡的说道:

    “我杨川是个农夫,厨子,没读过多少圣贤书,对你们话里话外的微言大义其实了解不多,但我总算还知道,身为大汉臣民,不想着为朝廷社稷建功立业,不为生民百姓谋取福利,就算读了再多的书,做多大的学问,你特娘的都是耍流氓!”

    “对了,你们可能不知道,我杨川曾经说过四句话,你们有些人可能不曾听说过吧?”

    “那好,今天,本祭酒承诺一句话,今后,若有人能提出更好的,这太学祭酒便由他来做。”

    “走吧,咱去看一样东西。”

    杨川缓缓起身,十分稳健的走出乌烟瘴气的‘会议室’,向太学院大门口走去。

    这几天,张安世没闲着,早已寻人搬来一块极为硕大的石头,在上面刻了字,并用红绸子蒙了,看上去挺神秘的……

    “诸位,这是本祭酒请教过皇帝后,为太学院题写的院训,你们都是大读书人,尽可对这几句话指指点点,甚至,若是觉得这几句话甚是无趣,大可自己题写几句,就镌刻在这块石头上,如何?”

    众读书人一脸懵逼,面面相觑,一个个的脸色都变得古怪起来。

    长安城里,谁不知道杨川小贼不学无术,连一篇给皇帝的奏章文书都不会写,还要自己的学生张安世代笔?

    一个种田的厨子,攀附权贵当上太学院祭酒也就罢了。

    如今,竟敢在太学院的门口,题写什么‘院训’?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么?

    有些人的嘴角,已然挂上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与讥讽。

    唯有董仲舒却明白,杨川的这‘几句话’,应该准确来说是‘四句话’,因为,当初他可是亲耳听过张安世背诵过……

    “好了,都别发愣,上来几位大读书人,帮咱扯掉这片遮羞布呗。”

    杨川笑眯眯的站在石头旁边,对着董仲舒招招手:“董公,上来帮个忙?”

    董仲舒深吸一口气,憋了好几个呼吸,大踏步的走了过来,先对着那块石头拱拱手,这才转头看向杨川:“杨川公子,老夫心服口服了。”

    说完话,老贼便站到杨川身边,一声不吭了。

    其他读书人愣住了。

    其中,有道门学派的,有墨家传人,也有名家、阴阳家之流,反正汉帝国能排上号的学派,都有人挤了进来,杨川也懒得去一一辨认。

    “为了公平起见,每一个学派的上来一人,权当是给我杨川一个面子嘛。”

    杨川拱拱手,再次邀请一遍,这才稀稀拉拉走上来十几名老贼。

    “好了,大家一起动手,撤掉这片遮羞布就行了。”

    于是,诸位读书人走上前去,动手扯下那片蒙在石头上的红绸,露出上面的四句话,却无非是杨川抄袭了张横渠的‘四句教’。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后面没有落款,也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装饰之物,这四句话在镌刻的时候,也没有请什么书法名家,反正就是端端正正、老老实实的刻在上面……

    诸位读书人默念几遍‘四句教’,终于闭嘴了。

    甚至,有些儒门读书人的眼窝子,竟莫名的湿润起来,对着那块巨石躬身施礼……

    ……

    抄了几句话,镇压了一众大汉读书人,杨川的心情颇佳。

    这就对了。

    读书人嘛,总得有点理想,有点道德,有点纪律,有点洁身自好的念想。

    对了,就像有一句老话说的那般,杨川不求奢望让汉帝国的读书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但起码,要成为一个知道羞耻的人。

    这种想法,听上去就十分的朴素,但在眼下的大汉帝国,在一群顶级掠食者中间,连‘人牲口’这种狗屁事情都觉得心安理得。谁若是敢如此这般明晃晃的说出‘有益于百姓’,那就等着被打死吧。

    眼看着大读书人们情绪有点低落,杨川暗暗点头,还行,这一届读书人的本心和悟性都不错。

    那就……以后对他们再狠一些吧。

    杨川笑眯眯的宣布:“好了,校训的遮羞布也扯下来了,本祭酒还想让诸位体察一下民情,上上山、下下乡;

    毕竟,诸位的学生可都会成为朝廷的栋梁,皇帝希望,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治国平天下的少年俊彦。

    那么,就先从老师开始吧!”

    第三卷【朝天子】已接近尾声,估计再有三五章就要进入第四卷【塞外雪】。平心而论,这一卷的内容很重要,是整部书的铺垫和过渡章节,但厨子自认为没写好,缺了网文该有的节奏和爽点。

    不过不要紧,接着来的第四卷,厨子会很用心的去雕琢,争取在写出历史文韵味的同时,还能写出爽点。厨子拜谢各位读者老爷,磕头!

    啪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