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归晋在线阅读 - 第094章 董卓来了

第094章 董卓来了

    李乐这次很老实,每天与徐晃隔着五六里对峙,斥候见面也是老远就退回里。不过卫宣却再次冒险,让柏树带着一千人进入了绛邑,绛邑守军见到援军到来,再听闻卫宣已经收复襄汾和襄陵,如今正屯兵襄汾,顿时士气大震,拼死抵抗了贼兵一天,闻喜的援军也到了,虽然只有五百人,加上柏树的一千人和绛邑城内原来仓促组建起来的三千青壮,如今已经有四千多人。

    绛邑的城内陆续有援军进驻,郭太等人也得到了消息,本来如果不用对付徐晃,三股贼兵一起攻城,守城方就算勉强守住死伤也会很大,但现在李乐先被徐晃引诱输了一阵,兵力损失大阪不说,士气更是一落千丈。郭太等人对于卫宣在襄汾的实力开始摸不清楚了,于是就形成了僵局!

    僵局对于官兵来说自然是好消息,卫宣有机会在襄汾练兵,安邑和绛邑也可以不断地征募新兵。

    郭太于是连忙派人去请杨奉,希望他能够合兵一处拿下绛邑然后北上再攻下襄汾和襄陵。

    只是郭太没等来杨奉却等来了朝廷的援军,西凉董卓带兵入河东境,前锋牛辅已经到了安邑!郭太等人闻言大惊,算算时间其实和此前杨奉估计的差不多。只是郭太等人从白波谷起义攻打襄汾花费了一天,奔赴安邑途中花费了两天,在安邑城外浪费三四天,在东堩又浪费了五六天,得到消息进攻濩泽花费了两天,掉头攻打绛邑,连途中连带攻城花费了四天。

    二十天即将过去,西凉骑兵渡过黄河赶到安邑只能算是正常速度。

    朝廷援军既然到了,郭太等人懊悔已经来不及了,自己诠是步兵自然不能留在绛邑城外与西凉骑兵野战。所以不用纠结郭太和李乐回濩泽,胡才回东堩收拢兵马,四人整备人马准备对抗官兵援军。

    牛辅来得如此之快,卫宣也是有些意外,不过不管是谁来,只要代表朝廷而来,对贼兵就是一个震慑。

    卫宣于是连忙派遣信使回安邑,吩咐卫家需要好生对待先锋牛辅,其实不用卫宣专门来说,董卓曾经为河东太守,十分有效地压制了匈奴于夫罗部,卫家也算是受益者,如今又是千里驰援,河东太守府上下连同安邑城内的大家族对援军都十分客气。

    想到即将和那个后世历史书中的大魔王见面,卫宣心情很复杂,穿越以来,随着他对朝廷局势的逐步了解,也知道哪些书上面写的不一定是事实,因为书是读书人写的,而董卓是一个武人,不知道被描黑了多少。

    无论是前世还是穿越后,卫宣对董卓的看法有别于常人,不说他常年征战,暴力压服羌人,光从他奉命带兵入京到独揽大权以及火烧洛阳,最后丧命王允、吕布之手短短这几年的所作所为也可谓是枭雄一个。

    有人会说董卓残暴,殊不知在他火烧洛阳之前,为了稳定自己的权利是如何讨好士人,纷纷分封名士出任州郡,接连示好弘农杨家、颍川荀家等,容忍袁家。汉末历史上这些枭雄军阀们又有几个能做到如此?

    结果士人集团是怎么对待他的,就因为他是武人出身那些受过他提拔、宽容的士人纷纷起兵造反,他是盛怒之下的报复。

    说起报复,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兄弟在盟友大将军何进被杀之后为了自保也为了自身的安危居然带着私兵杀进皇宫,将宦官屠戮一空,就连一些没长胡须的普通人都没有放过这才逼得张让等人挟持太后和皇帝出逃。

    曹cao为了报杀父之仇,攻占徐州一路屠戮十万之巨。

    和这两人比起来董卓其实并不算过分,火烧洛阳之前王公贵戚和普通百姓都迁走了,他是因为担心河东不稳,洛阳难守,退守长安,烧毁的是士人集团的根基。

    而在此之前,他的政治智慧在武人当中应该属于比较高的,比起何进之流强得太多。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六月,北中郎将卢植被小黄门左分谗言被朝廷罢免后,改拜董卓为东中郎将,接管冀州战区事务。董卓放弃围攻据守的广宗县,而率主力北上攻打张宝据守的下曲阳。不管战绩如何一个纯粹的武人能够取代名望和才干具高的卢植足可见董卓的带兵之能。

    至于为什么董卓会招致十八路诸侯讨伐,那不是因为他残暴,也不是他废立皇帝,而是因为他非常聪明地抢夺当时以袁绍为代表的士人集团的胜利果实。

    有人觉得董卓最后能够成功掌握朝政是运气,卫宣不赞同,就在士人集团联合外戚与宦官集团斗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作为一名将军早就看出了大汉气数已尽,早就做好了准备。

    朝廷曾经在他又一次成功镇压羌人叛乱之后征董卓为少府,董卓不肯受命,上书推辞:“我下属的湟中义从、匈奴士兵都来拦住我的车,苦求我不要抛弃他们,我制止不了他们,只能留下来宽慰他们,如果有情况有变我再向朝廷汇报。”朝廷十分担忧却也无可奈何。

    中平六年春二月,凉州叛军围攻陈仓县城达八十余日不克,疲敝而退。皇甫嵩下令追击,董卓劝阻,认为“穷寇勿追,归众勿迫”,皇甫嵩则认为:“叛军是丧失斗志的疲师,而不是归众、穷寇”。

    随后,皇甫嵩让董卓负责殿后,自己率军追击,连战连胜,斩首万余级,叛军首领逃走后不久病死。董卓因此非常忌恨皇甫嵩。

    接着朝廷诏命董卓为并州刺史,刺史虽然尊贵却不能掌握太多的兵权,所以董卓到了河东就徘徊不前,也不将兵马交给前来接收的皇甫嵩,始终牢牢地滴掌握自己的手下兵马等待时局变化,后来果然不出董卓所料,羌人接连造反,董卓就得以一直掌握一支西凉骑兵。终于等到了何进、袁绍发昏,召外郡兵马入京以恐吓宦官和何太后。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假如当初他选择孤身一人上任并州,又不如丁原受到何进器重,他那里来的底气带兵进京?而董卓比袁绍等人想得明白,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

    东汉末年,宦官权重,连续两次党锢沉重打击了士人集团,不得不与外企联合勉强对抗宦官。借助黄巾起义朝廷解除了党锢,然后士人集团开始崛起。

    宦官集团也不会坐以待毙,面对咄咄逼人的外戚和士人集团,最终双方撕破脸皮,袁绍借助外戚大将军召外地兵马压迫何太后和宦官,结果宦官们铤而走险直接杀了何进。

    袁绍总算果断了一回带着私兵杀进皇宫,不管他算不算造反,总之目的达到了宦官被屠戮一空。

    然而千算万算没算到宦官有人劫持皇帝出宫,而在其他几路兵马如丁原、乔冒等原地待命的时候,董卓当机立断带兵入京,恰好运气也不错,让他遇到了逃难的皇帝。

    于是以勤王为名头顺利护送皇帝回宫。在袁绍等人还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就掌握了洛阳的防卫。

    问题来了,袁绍等人等到了外戚被杀,宦官被屠,士人集团终于可以独掌朝政,结果董卓不但横插一脚,还废弃了少帝,很快就彻底掌握了朝堂。

    董卓更聪明的还在后面,他通过废立皇帝,与董太后成为了族人,于是董卓摇身一变成为了外戚,并且先担任司空,接着升迁太尉刘虞为大司马,自己接任太尉。然后拉拢同样是四世三公的杨彪为司空,分化士人集团。

    眼看着自己谋划多年的胜利果实被董卓吞噬得一干二净,袁绍坐不住了。

    面对被董卓成功分化的士人集团,权利、名义同时掌握,还有十万雄兵的董卓,袁绍能做的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起来造反!讨伐董卓的诸侯当中,有袁绍三兄弟,有五六个如张邈、曹cao为袁绍的发小,其他如冀州牧韩馥也是袁家的门生,总之所谓诸侯讨伐董卓只是争权失败了的袁绍集团的疯狂反扑而已。最终也因为盟主袁绍冀州没拿到手舍不得损失手下将士而不了了之。

    要说从根本上动摇大汉统治的额,除了黄巾之乱,就要属袁绍等人发起的讨伐董卓了,这从法理上让州郡长吏们将造反和割据变得合理化,将大汉皇室的最后一块遮羞恶不都给扯下来了。

    至于董卓最后会失败和他相认读书人是可以被感化和分化的分不开,他太天真了,你们读书人不是讲究忠孝和仁义吗?

    我董卓听了你们的建议,分封关东,拉拢士人集团为己所用,结果你们纷纷背叛,于是他生气了,后果很严重,迁都长安,火烧洛阳!

    董卓也想过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然士人的偏见让董卓变得越来越孤立。

    想要掌握朝廷权利的时任集团手中没有兵马,只好出走关东,纷纷选择了割据,发展壮大自己,大汉朝就此土崩瓦解!以袁绍为代表的士人集团的想法就是宁可玉碎不予家奴!这和动作比起来割据其实小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