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归晋在线阅读 - 第391章 羌族政策弊端

第391章 羌族政策弊端

    三国归晋第391章羌族政策弊端阎行是痛醒来的,他的胸口被张飞捅了好几个伤口,其中一个是贯穿伤,张飞还让人拎着他在君军阵中表演,羞愤交加之下加上伤痛他直接昏了过去。

    等在醒来他发现还是在自己的军帐里,不过确实换了主人。

    阎行带着六部联军三万多人被张辽、赵云、太史慈和张济四部突袭,苦战两个多时辰,杨秋、马玩战死,阎行。候选被擒,程银、梁兴两人带着残兵图为而去。不得不说凉州这些叛军也是沙场老兵,战斗意志还是比较顽强的,三万多人在失去主将的情况下一直战斗到损失大半才选择投降。

    进攻方损失也不小,其中损失最大的是进攻最勇猛的张继部,不过好在他军中大部分是凉州兵,现在的俘虏足够他就地整编。张济也毫不客气,先从中天选骑兵,将自己的骑兵增加到四千人,然后再补充步兵,剩下的再交给赵云押送前往狄道。

    六部联军在首阳惨败的消息随着梁兴和程银带着残兵逃回金城而传到了韩遂二中。韩遂得知了消息也是大吃一惊,他听闻过卫宣军厉害,但成家父子的首战大捷让他放松了警惕,现在看来成家父子显然早就被朝廷军队拿下了,不然那不可能朝廷四部兵马同时出现在距离狄道一百五十里的地方。

    虽然如今金城中尚还有一万多步骑兵,但光是依靠这些兵马肯定是受不住金城的。所以韩遂一面安抚程银、梁兴,一面给钱给粮食让程银、梁兴二人回去自己原来的地盘募兵。同时韩遂派人给马腾和羌族各部落送信求援。

    让韩遂以外的是卫宣也并没有乘胜追击,四部兵马在首阳一直徘徊不前。韩遂当然不知道卫宣在想什么,历史的经验告诉他凉州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当地汉人,而是羌族,要解决两周的问题就要解决好羌人的问题。

    陇西、金城往西武威、酒泉、敦煌往南的广大区域都是羌人盘踞。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存续时间较长的大一统王朝,两汉的国力也是非常强盛,所谓“强汉盛唐”,强大如匈奴,被汉朝打的远遁漠北,漠南无王庭。“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也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整个民族都以汉作为民族的名字。

    然而,东汉王朝居然和羌人进行了长达百年的斗争,最终也没有解决羌乱的问题。羌人不论从人口数量,文明程度以及战斗力都比匈奴差得远,东汉为何却被羌人拖垮了呢?

    卫宣曾经将这个问题子啊军事会议上提出来过,贾诩、戏志才、郭嘉等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因为时代的局限很多事情真相掩盖主了。旷日持久、消耗巨大的汉羌百年战争,并不为人所熟知。

    羌人本是和匈奴联合,汉武帝打击匈奴后,凿通西域,切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汉宣帝时代赵充国就对屡次犯边的先零羌进行就地打击,汉光武帝时代的马援亦是如此,当时汉朝国力强盛,对付小小的羌人自然不在话下。

    第一次羌乱,发生在汉和帝时期,虽然小规模的叛乱很快被镇压,但羌人却此起彼伏,前后持续十余年的时间。东汉朝廷为了镇压羌乱,在帝国边境屯兵二十多万,消耗二百四十多亿军费,并州、凉州几乎被掏空。

    第二次羌乱,发生在汉顺帝永和之后,羌人当时的叛乱波及东汉西北大范围地区。并州、凉州、幽州、冀州都受到侵扰,朝廷再次耗费八十多亿进行平叛,暂时稳定了局面。

    第三次羌乱,就是卫宣这一代人所熟悉的汉桓帝、汉灵帝期间,张奂、皇甫规、段颎“凉州三明”的名号响彻西北,然而国家仍然耗费了四十四亿。持续近百年,耗费几百亿军费,然而实际上羌乱从来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不但羌乱没有解决,在凉州、并州等地,却出现了韩遂、马腾、董卓这样的军事强人,他们要不割据一方,要不就祸乱朝廷。这几个军阀当中不少干脆就直接是羌族人充当士兵。尔后,就出现了凉州叛乱,东汉朝廷也就此被坠入了深渊。

    毫不客气地说东汉朝廷在羌族问题上是应对失措的。

    公平地讲东汉国力并不弱,为何始终没有能够解决羌乱问题呢?卫宣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东汉的建国形势。卫宣认为东汉的国力不如西汉,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因为西汉建都长安,而东汉建都洛阳,具体详细引述如下。

    自先秦至秦国统一六国,中国先民的活动范围主要在黄河流域。西部上游武力较优,东部下游文化、经济更发达。西汉建都关中长安,东方的文化、经济不断向西部输送,与西方武力相凝合,继而从长安向西北延伸。这就是西汉驱逐匈奴,开拓西域的根源。

    西汉的立国姿态,是协调的、动的、进取的。反观东汉,其立国姿态常是偏枯的、静的、退守的。究其主要原因,因为东汉建都洛阳,东方的经济、文化不再向西移动,也不免于转弱。东西两方人口密度不调节,社会经济容易发生动摇,因此小小的西羌之乱,成了东汉的一大痼疾。

    基于这个经验,卫宣觉得自己如果掌握了朝廷大权应该将首度迁徙到晋阳,因为我大汉民族主要的威胁始终还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如稀罕开通西域那样说不得还能来建立一个北方都护府。

    第二,东汉中央政府之内耗。东汉中后期,由于皇帝短命、夭折,外戚、宦官轮流掌权,导致朝廷陷入巨大的纷争,不是皇帝联合宦官杀外戚;就是士大夫联合外戚谋诛宦官,最终衍生出两次“党锢之祸”,东汉整个朝廷陷入巨大的分裂!甚至出现了袁绍这样的四世三公之后竟然带着家奴屠戮皇宫的壮举。这是对皇权极端藐视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事情。和袁绍兄弟比起来,其实武夫董卓带兵进静止后可是谨慎得多。

    另外,尽管屡战不利,东汉中央仍坚持从关东调兵镇压,而不就近启用凉州豪杰,这未尝不是镇压羌乱花费巨大的重用原因。弃凉州、内迁边民之议因东汉担心凉州豪杰造反而作罢,仍清晰地反映出东汉内部东西的严重隔阂及关东朝廷对关西豪杰的忌惮。现在卫宣采取拉拢马腾打压韩遂也是急于这个考虑,凉州还是得依靠一部分凉州人。

    第三,汉族官吏对于羌人的剥削与压迫。东汉朝廷在平定羌乱的过程中,居然多次有人提出舍弃凉州。并将凉州边民全部内迁,而且朝廷所用凉州地方官吏多为关东人(太守令长,畏恶军事,皆以素非此土之人,痛不着身,祸不及我家,故争郡县以内迁。

    东方的护羌校尉、地方郡守长官既然多位东方人,所以对于羌人多所压迫和奴役。羌人“数为小吏黠人所见侵夺,穷恚无聊,故致反叛”,“时诸降羌布在郡县,皆为吏人豪右所徭役,积以愁怨。”不但官吏欺压羌人,郡中的汉族豪强也奴役羌人,所以造成民族关系紧张。

    奴满地爪牙,东汉却被羌人拖入泥潭,不能说是国力不行或者羌人太强,只能说是东汉自身应对失策!

    要解决凉州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解决羌人问题,而羌族部落众多,大部分是崇尚强者,这也是韩遂和马腾以及以前的董卓能够在凉州吃得开的主要原因。现在卫宣来了,当然要给韩遂机会,让他联合大部分羌族与自己来一次决战,一战击溃羌族就能够震慑羌族几十年,如果再派遣一些能臣武将镇守于此,凉州就应该能够和并州一样恢复安宁。

    韩遂当然不知道这些,他的使者频繁地进出羌族各部落,大部分羌族都派出了自己族中的青壮来支援韩遂。

    金城附近,每天抵达的庆祝少则两三千,多则四五千。

    看到这些逐渐聚集的羌族人,韩遂的心里总算安心了一些。

    尽管朝廷军队看起来来势汹汹,但长途跋涉到金城也差不多是强弩之末了。当他们得知要面临的是和他们数量差不多甚至超出他们的清一色骑兵的时候,相信卫宣和其他各部主将的表情都会很精彩。

    唯一让韩遂有点担心的是马腾方面一直没有动静,虽然韩遂和马腾偶读派遣了质子在长安。但马腾似乎更亲近庶长子马超,这一点韩遂是知道的。

    韩遂觉得马腾这样是成不了大师的,如今大汉朝廷已经分崩离析,卫宣看起来强大,但同样得不到关东群雄的支持,只要自己等人在这里将吃住,卫宣肯定会很快退兵。

    当然韩遂也是有私信的,尽管阎行生死不知,但他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还有家眷都在金城。这里远离长安却临近羌族,想要将家眷藏起来也是一件很容的事情。这样等于他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