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江东舆论
跟《三国演义》里写的不太一样,这时候的江东,并不是武将要战,文官请降。 这只是罗贯中这个元末明初文人,受到他所处时代的影响,从而进行的假想而已,其实这个时候,江东也有文官主战,也有武将要投降的。 如果非要分的话,应该是大部分江东世家出身的文官武将主张投降,大部分淮泗集团出身的文官武将主张抗曹。 只是,柴桑到底是江东世家的底盘,外来的淮泗集团再怎么经营,也比不上根深蒂固的江东世家的影响力来的大。 孙权也是受困于此。 他本身是想战的,不然他也不会来柴桑,要知道他以前都是呆在吴郡的,哪里才是他的郡治所在。 放着安稳的老巢不呆,跑到靠近前线的柴桑,这还不能明孙权的态度么。 但他又不能不考虑江东世家的感受,如果江东世家真的在他出兵抗曹的时候在他身后使绊子,或者直接投降了曹cao,对他进行两面夹击,那他才是真的麻烦大了。 因此,孙权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当众表态要对抗曹cao。 柴桑集市上是战是降的讨论,本身就是孙权授意的淮泗集团和江东世家在争夺舆论控制权,目前来看,还是江东世家稍胜一筹。 诸葛亮了解了这些舆论情况后,心中有了决断,明白该用什么样的辞去服孙权了。 然后,诸葛亮和张溪什么都不做,选择了在馆驿内安坐,坐等鲁肃的消息。 但鲁肃也没有给诸葛亮带来什么好消息。 鲁肃回禀孙权后,孙权本来是打算立刻召见诸葛亮和张溪的,但遭到了一众文臣武将的反对。 到底,还是战和降的那一套,江东世家和淮泗集团当着孙权的面直接吵了起来。 这个时候孙权当然没有办法召见诸葛亮,自己内部事情都没有搞定了,这要是贸然召见诸葛亮,那不是给外人看笑话么。 因此,孙权暂时搁置了召见诸葛亮的想法,先想办法理顺自己集团内部的这些矛盾。 而且孙权心里也多少有点没底.刚刚收到曹cao的书信,他带了八十万水军,要“与将军会猎于江夏”。 这话谁信呐!!! 你到底是找我去会猎江夏的刘备,还是准备搂草打兔子,连我一起收拾了我会看不出来?! 但问题就在于曹cao真的有八十万大军的话,他都不用搂草,直接可以打兔子了,还是碾压式的,直接把兔子窝都给端了那种。 整个江东加起来,包括世家大族的私兵全部调用起来,也就十万左右,曹cao如果真的有八十万大军.这个量级差,孙权真的要好好的考虑一下。 更何况现在这些世家大族还不同意出兵,孙权真正能掌控的,也就是只有那么五六万人而已。 这时候的孙权,其实在地位上是很尴尬的。 虽然孙权是实际上的江东之主,但在官面上,他只是讨虏将军,会稽太守还是曹cao封的。 讨虏将军是杂号将军,根本不入流,跟刘备的左将军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会稽太守撑死了也就是跟其他郡县太守平起平坐而已。 因此,从官面上来,孙权没有号令江东听命的法统资格。 具体到现实,江东诸郡县确实以孙权为主,但各地世家对孙权还是保留着一定的戒心的。 毕竟,当初孙策借用淮泗集团的力量进入江东,平定江东郡县的时候,可没少对江东世家打压和杀戮。 现在孙策也没死几年,淮泗集团的力量也依然强大,江东世家也怕孙权安稳了几年后也学他那个杀千刀的哥哥,再次对江东世家大开杀戒。 因此,江东世家现在对孙权,是表面上服从,也会派遣子侄入仕孙权,但对孙权的戒心依然没有完全散去。 所以,孙权一时间还真的没办法拿这群墙头草的世家怎么样,总不能学自己那个刚烈的哥哥,再次跟江东世家翻脸吧?! 孙策的结局已经告诉孙权,这年头跟世家大族翻脸的后果有多严重,要不是他临危受命的稳定住了局势,这个江东现在姓不姓孙都不好。 孙权很犹豫,他想抗曹,不想让江东基业就毁在自己的手里,也不想跟刘琮似的,明明有一战之力却打都不打的选择投降。 但江东世家的情绪必须照顾,也必须先稳定好江东世家的情绪,所以孙权一直是在装作犹豫,其实在拖时间,他在等一个关键性的人物回来。 至于诸葛亮,暂时先安置在馆驿吧,反正也不缺这几的时间了。 诸葛亮倒是也不着急,在大致了解了现在柴桑城内的舆论气氛后,他倒也安心的呆在驿馆里,跟张溪和陪同的鲁肃一起谈地,畅聊下。 鲁肃也是在这个时候,彻底了解了诸葛亮的人品学识,性格处世,深深的为诸葛亮所折服。 至于张溪,鲁肃也很意外,这个人对下名士名将的了解程度已经超乎了想象,哪怕是身在边陲的士燮父子,他居然都能有所了解这又是一个擅长品评人物的奇才。 跟这样的人呆在一起谈地,品评下英雄,倒也畅快。 只是这个畅快日子没持续几,很突然的,江东名士张昭派冉馆驿来下拜帖,邀请诸葛亮和张溪参加张昭主持的江东文会。 鲁肃稍微一想就明白了.这群江东世家的人,大概是在孙权那边迟迟得不到明确的答复,打算釜底抽薪,先搞定诸葛亮,最好直接把人赶回江夏去最好。 而张溪呢眼睛都开始发亮了。 这是要“舌战群儒”了么?! 对吧,对吧,这是演义线的“舌战群儒”吧?! 感觉这趟江东果然没有白来呢,能看到这样的名场面。 当然,张溪也清楚,历史线上是不存在什么“舌战群儒”的。 江东决定抗曹,是诸葛亮帮孙权算清了政治账,周瑜帮孙权算清了军事账,孙权自己下定决心抗曹的这是孙权的闪光点,跟外人没太大的关系。 但.万一这个世界这时候就走了演义线呢?! 不然他张昭吃饱了撑的,请诸葛亮和张溪参加什么江东文会干什么?! 读书人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读书心得么?! 反正张溪是不会觉得张昭有这种闲工夫,江东的世家们也不会有这种闲工夫。 而且,就现在江东的舆论情况来看,江东世家确实是不希望孙刘联媚达成的,在孙权没有真正召见诸葛亮前,也确实有必要跟诸葛亮“交流”一下,让他知难而捅然是最好的。 很显然,鲁肃的想法跟张溪一样,也觉得这个文会不是什么好东西,很显然是江东世家要为难诸葛亮。 但这种明面上来的文会,诸葛亮是不能不参加的.不参加就代表着自己学识不精,也代表着诸葛亮怕了江东世家。 而诸葛亮又是刘备正使的身份,他如果怕了江东世家,还有什么脸面在孙权面前提什么“孙刘联盟”?! 所以,这次的文会,诸葛亮必须去。
鲁肃也知道这点,所以他能做的,就是跟着诸葛亮一起去,万一江东的人过分了,他还能帮着转圜一下,不至于真的让诸葛亮下不来台,影响了后续的联盟事宜。 至于张溪也得去啊,他好歹是副使,也是在邀请名单上的。 不过张溪觉得,有诸葛亮这个箭靶子在,自己应该就是去看个热闹就好。 到了文会当,张溪跟随诸葛亮去了张昭在柴桑的别院,在哪里,果然见到了一群“严阵以待”的江东名士们。 一开始也没有那么剑拔弩张,张昭还是很有一个长者的气度,带着诸葛亮和张溪两个人,给他们介绍在场的江东名士们。 虞翻,陆绩,严畯,薛综,张温,步骘,顾雍,骆统,程秉等等,这些人一个不少,都在。 江东四大世家,顾陆张朱,除了朱家主要走武将路线外,剩下的三家代表都在。 顺带一提,张昭不是江东张家的人,江东张家的家主是张温.张昭其实算是淮泗集团的人。 这就很搞笑,一个淮泗集团出身的人,甚至可以是淮泗集团文饶一把手,带着一群江东世家出身的缺投降派.真不知道张昭是怎么想的。 互相介绍完毕后,相互落座,然后张昭开始对诸葛亮发动了进攻。 “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 得,这个熟悉的开头.张溪已经等不及看诸葛亮开喷了。 果然,诸葛亮也是回答,“此亮平生可之比也。” 再然后,张昭开始质疑诸葛亮,刘备没有诸葛亮的时候还能纵横下,可有了诸葛亮,却连战连败,诸葛亮根本不能与管仲乐毅相提并论。 然后诸葛亮就开始解释,一套重病不能下猛药的理论下来,解释了刘备的溃败事出有因,再自己用兵,博望坡烧了夏侯惇,长坂坡大败虎豹骑,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名声。 张溪本来听着津津有味,也乐意看着这群江东人士一个个的上来自取耻辱但看着看着,突然发现好像有哪里不对。 以前看原着也好,看电视剧也罢,在这里总是感叹诸葛亮的言辞犀利,里面的很多话,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尤其是“君子儒”和“人儒”的那一段,真的非常的经典。 但现在身临其境了,张溪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这群江东文士,不应该是阻止孙刘联媚么?! 既然是阻止孙刘联盟,那重点不应该集中阐述刘备是多么的不行,不是曹cao的对手,又或者曹cao多么的伟大,你刘备自己找死别来拖着我东吴么?! 怎么从一开始这帮人就抓着诸葛亮是不是有管乐的能力事儿呢?! 全程看下来,也就只有虞翻和陆绩到了一点点子上,但依然被诸葛亮轻轻接过,压根没机会借题发挥到刘备身上。 所以.这到底是针对孙刘联媚文会,还是针对诸葛亮的文会?! 江东的人,不会那么无聊的非要跟诸葛亮比比谁更聪明吧.比赢了又有什么好处呢,现在的诸葛亮可没有多大的名声啊。 如果不是针对诸葛亮的话.那问题出在哪儿了?! 张溪不由自主的,就看向了坐在主位上,这时候一脸微笑,让人看不出心思的张昭。 好像就是这个家伙,开头就把话题带跑偏,上来第一个质疑诸葛亮有没有管仲乐毅一般的才能吧?! 所以.张昭的立场,到底是什么?!他真的是投降派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