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在线阅读 - 第八百二十一章 折中一下

第八百二十一章 折中一下

    面对从大荔县逃回重泉县的三千骑兵,曹真的内心,真的是如波涛汹涌。

    也就是牛金生死不知,在战场上这种情况基本是不会有善终了否则的话,曹真非把牛金找来,骂一个狗血喷头不可。

    一万三千骑兵去进攻撑死一万骑兵的蜀贼,居然打了这么一个大败的结局回来特么废物!!!

    现在好了,不仅骑兵部队损失惨重,自己的身后,随时会有近万的骑兵对自己发动突袭。

    大将军,事已至此,恼怒无益还是撤军吧!

    曹大将军在发火,手下的将军们谁也不敢说话,只能是老资格,又跟曹大将军没有统属关系的司徒王朗站出来,向曹大将军劝谏。

    赶紧退吧,再不退,等骑兵把咱们包了饺子,那可是想退都退不了了。

    面对骑兵的速度优势,千里追击,步兵能跑到哪儿去?!

    曹真其实也明白这个道理,但问题是要退到哪儿去?!

    这,才是今天曹真召集众将商议的根本目的。

    老夫以为,大将军当速速撤军,退守潼关,以防后路有失。王朗开口说道。

    虽然王朗不太懂军事方面的事情,但自家后路被断,身后还有骑兵威胁,这点军事常识王朗还是有的。

    因此,王朗建议,直接退守潼关。

    都退到潼关了,身后就是函谷关,再往后就是洛阳了蜀贼骑兵就算跑的再快,也不可能跨越两关,跑到洛阳去断了大军粮道吧。

    这是王朗非常朴素的想法。

    而支持王朗这个建议的人,也不是没有,比如说王昶,他就支持退守潼关的建议。

    当然,王昶考虑的,可要比王朗要深层次的多,毕竟王昶是真的懂军事的人。

    大将军,蜀贼骑兵突然出现,必是凉州军来援凉州军来的如此之快,想是蜀贼早有防备,大将军不可不察!王昶先是劝说了曹真两句,然后提出了自己退守潼关的理由。

    凉州军团来的太快了,比大家预计的都要早,说不定在围困重泉县之前,蜀贼的凉州军团就已经整军出发了。

    从这个角度去考虑的话,你很难说,蜀贼的雍州军团是被大魏围困在重泉县,还是蜀贼故意以雍州军团为诱饵,要聚歼整个大魏司隶军团主力。

    王昶认为,张溪没那么傻,以他的统兵谋略不太可能这么轻易的就被人围困住,自家的进军也有点太过于顺利了如今骑兵就在自己身后,如果要退,不如直接退守潼关,以保洛阳不失。

    否则,一旦让蜀贼腾出手来,绕道攻下潼关,整个大军的后路就被断了。

    王昶前面的话,说实话,曹真并不以为意张溪再怎么狡猾,那也是人,不是神,他不可能提前二十多天就预料到整个战局的发展。

    就前期张溪仓促应战的举措,最后发现隐患后立刻后撤的做法来看,张溪不可能是提前设饵否则就太过于可怕了。

    所以曹真更倾向于,凉州军团的提前入关,是一个巧合,可能蜀贼本身就有进攻潼关的计划,只是被自己打断了而已。

    但有一点,曹真是认可王昶的说法的——万一敌军绕道偷袭潼关,彻底锁死魏军的退路,到了那个时候,整个司隶军团主力就会被困在左冯翊,面对蜀贼雍州军团和凉州军团的围攻。

    所以潼关,确实是个问题。

    但,这并不代表曹真就愿意退守潼关。

    王将军之言,过于小心了!

    营帐内,又一位将军站了出来,说道,撤回重泉之骑兵,有三千余骑,而王将军麾下,亦有五千骑兵可用蜀贼骑兵,不过万余人,兵力相当而已,何以轻言退兵?!

    王昶一听这话,顿时转头,看向来人是韩德。

    嘛,这个王将军,说的肯定就是自己了,称呼王朗,应该是王司徒。

    因此,王昶准备回答。

    但还没等王昶说,一边的戴陵也站了出来,说道,韩将军之言甚是。我军围困敌军于重泉已有二十余日,敌只能做困兽之斗,纵有骑兵来袭,只需选派良将,以骑兵拒之,待攻下重泉,剿灭蜀贼雍州兵后,区区万人骑兵,又有何惧?!

    这俩的想法,跟王昶和王朗不同,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万余骑兵的到来,就彻底放弃如今大好的形势。

    有一说一,王昶都想当场开喷了。

    这话,你们在骑兵建制完整的时候说,还有那么一点道理。

    毕竟,那时候牛金加上自己手里的骑兵,一共有两万人。

    用这些骑兵去保护粮道,就算不能击退蜀贼的袭扰,但保证大部分粮草运输,那还是不成问题的。

    但现在,牛金率领的一万三千骑兵去围剿蜀贼,结果大败亏输,只有三千余骑兵逃了回来你们是怎么有底气,觉得我带领五千骑兵和三千败兵,能挡住蜀贼的凉州骑兵的?!

    骑兵作战可不是你们这帮混蛋以为的那样,纯粹比拼兵力啊!!!

    连牛金都战败了,很明显,这说明凉州骑兵在战力,骑将指挥上,都胜过了牛金自己就这么点人,对骑兵的理解也远不如牛金,怎么去对抗凉州骑兵?!

    王昶很想反驳回去但,他看到了曹真一边听戴陵和韩德的说辞,一边不住的点头。

    很显然,曹真很认可这两人的说法这就让王昶有点犹豫了,要不要继续说下去。

    毕竟,曹真才是大将军。

    事实上,曹真确实比较倾向于戴陵和韩德的想法,继续留在重泉县围攻。

    理由很简单,曹真舍不得到目前为止获得的战略优势。

    当初被蜀贼从关中赶出来的时候有多狼狈,如今曹真对收复关中的渴望就有多热切。

    好不容易占据了战略优势,只要等到吃掉雍州军团主力,关中归属就彻底明朗了。

    这不能怪曹真,他到现在还以为,右扶风的郭淮应该已经攻下槐里,开始向长安进发了鬼知道这会儿郭淮也在挨揍啊。

    这年月的通讯效率没那么高,右扶风的战事情报,至少要经过十天左右的时间,才能送到曹真这里,因此,曹真还是认为,只要自己能攻下重泉县,围歼在这里的雍州军主力,就能彻底奠定胜局。

    可是呢,曹真好歹也是久经沙场的将军了,再加上本身的能力和素质都不差,他不可能不知道,当自己后路出现大量骑兵,意味着什么。

    牛金的大败,让曹真明白,后路的骑兵肯定不好对付,而曹真早年也有担任过虎豹骑首领的经验,对骑兵作战也非常的了解,故此,他也不认为,就靠王昶手里的五千本部骑兵和三千败军,能挡住身后的凉州骑兵。

    牛金带着一万三千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你指望王昶这个半路出家的骑兵指挥,带着八千杂牌军能做到?!

    因此,后路威胁还是在的,如果不能及时做出决断,那么就算曹真占据兵力优势,一不小心,也确实有可能陷入不利的局面。

    而最要命的是,骑兵的进军速度极快,大荔县到重泉县不到四十里左右的路程,骑兵快速奔袭的话,不过是半天的时间而已,根本没有时间给曹真继续思考犹豫。

    因此,结合了双方的意见,曹真决定——折中一下。

    某个大文豪就曾经说过嘛,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虽然曹真肯定是不认识这位大文豪的,但这个说法,在曹真这里,也具有普适性。

    曹真决定,退守临晋。

    一方面,缩短自己的后勤补给线,保证后路的安全。

    另一方面,据守城池的话,蜀贼的骑兵就失去了用武之地,能做的,不过是袭扰补给线而已。

    而临晋县往东,越是靠近潼关的方向,地形就会慢慢从平原变成丘陵会变得越来越不适合大规模骑兵作战。

    而曹真手里还有八千骑兵,这八千骑兵放在平原上是无法击溃蜀贼的凉州骑兵的,但如果是放在后方,保障粮草运输,又或者是互相袭扰对方的粮草补给线,还是能做到的。

    反正曹真是不相信,凉州军团的粮草补给,还能是大老远的从凉州送过来的。

    必然是跟重泉县的蜀贼公用一个粮草补给通道,这无形中就会加深蜀贼的后勤压力。

    一旦曹真后撤到临晋,自己的后勤补给线就缩短了,而如果蜀贼跟上来,那么无形中,蜀贼的粮草补给线就拉长了谁更占便宜,还不好说呢。

    而且吧,稍微回收一下,吸引蜀贼从重泉县内出来,主动对自己发动进攻打守城战的变成自己,攻城的,就变成了蜀贼。

    只要继续把这支蜀贼牵制在这里,那么等到郭淮打下右扶风,兵临长安的时候,蜀贼也无法及时回援。

    到了那个时候,最后的胜利,依然还是他曹大将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