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四章 秦国增兵了
关中沃野之中,渭水之畔,矗立一座巨城,城名咸阳。 此城乃秦孝公时所建筑,当时主持建造的还是大名鼎鼎的铁血大良造商鞅,咸阳城的立下,不仅是代表着秦人的崛起,更是代表着秦人朝着东方又迈出了一大步。 秦人,嬴姓秦氏。 本为商朝飞廉、恶来之后,当年周武王灭商之后,将嬴姓造父一脉封到了赵,造父在此地修筑城池,安居氏族,自称为赵氏。 而秦氏这一族在给周王室养马很多年后,终于受到了赏识,被周王封到了秦地,也就是陇西之地,与戎狄混居。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之后,秦氏这一脉终于艰难的在戎狄当中站稳了脚跟,并且立起来了威信,有了祭祀的资格。 当时的秦氏一族还只是个子爵,与刚刚站稳步伐的楚国一样,在大周显得十分不起来。可机会向来是准备给英雄的,当时机来的时候英雄必然会抽出他的利剑来。 大周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就缺失了信义,再加上西北方的狄戎氏族日益强大,竟发兵攻破了西周国都镐京,四百年来所积累的精华,被狄戎付之一炬,就在东方诸侯大国们还在犹犹豫豫时,有秦氏一族的首领带着秦氏的大好儿郎们从陇西杀出,一路杀到镐京,赶走了戎狄。 再接着又连续追杀狄戎,杀得这群蛮夷们溃不成群,一直将他们赶到了陇西之外,再然后又从陇西之地返回镐京,一路护送着大周太子迁都于洛邑,这位便是周平王。 周平王剑秦氏有如此之功,再加上关中陇西之地满目疮痍,蛮夷横行,早已成了化外之地,便许诺于秦人,将来这片土地都是你们的,只要你们能从戎狄的手中夺回来,并且封之以秦公,以此立国。 或许当时的周平王只是一个空口许诺,但谁也没想到,秦人开始了崛起之路,自秦穆公之后,秦国一直就是天下大国。 最初是在秦地,其后转移到雍城,再从雍城到栎阳,又从栎阳到了咸阳,秦人的每一步都是在东出,每一步都是在融合东方先进的文化,直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将天下也大一统。 秦人好战,体现在方方面面。 面对九国联军的咄咄逼人,面对这即将来临的灭国之威,咸阳城中的秦人们不仅没有表现出惊恐,表现出慌乱,反而他们都有些群情激奋。 这是从血与火中走出的他们的一种本能,在老秦人的印象中,也不知道多少次了,也没见得秦国真正灭国,反而是越来越强。 每日咸阳宫外,请战的士子很多,从关中各地来的氏族首领请战的也很多,老卒虽老,但亦有用武之地,种地的事女人都能干,男人就应该都上战场。 今天,围堵在咸阳宫外的人格外多,他们正聚在一起,看着宫中郎官张贴的一份告示。 “好好!” “老夫何惧一死!” “吾虽随白起将军!” …… 忽然间,众人亢奋起来你。 原来这告示上所云,乃是秦王告国人书,“今九国汹汹,欲灭我秦,寡人愿尽七尺之尺,至死……” 大王又要征兵了! 而且在明日会亲自出宫,去函谷关慰劳三军! 秦人激愤是因为他们终于有机会,去出一把力了。 人群中有个年轻男子,没有多少的工夫与众人激愤,他一路推开行人,沿着万年大道一直往外走,走到一座酒肆前方才是停住。 抬头上,那门匾上赫然是元横二字。 男子进去没多久,就有一位壮年男子从酒肆中出,上了门口早已准备好的马车,出了咸阳城东门沿着大道一路往东方去了。 行至夜里,到一处庄园中歇息,待到第二日便换过了一身衣服,驾驶着马车继续前行,往后顺利穿越函谷关,从风陵渡口度过大河,再往折返西边,到楚国船师大营中。 …… 这一日,夜。 楚王营帐当中灯火辉煌。 客卿楼缓、前将军昭滑、江东将军徐召皆是在此。 此时熊横的手中正捏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就只写了一句话,秦国要增兵了。 纸张产量不多,熊横又不想在楚国占据绝对的优势之前,让别国学去,因此就只有郢都那一家作坊能生产。斥候细作运送情报,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隐秘,无疑柔软的纸张是很好藏的,因此这外知司就提前享受到了纸张的便利。 待到楚王看过之后,熊横又将其递给三人一一看过。 “此时今日傍晚,由外知司呈报,秦王既然又有了征兵之举,那说明函谷关要增兵了,寡人明日便会去与匡章商议一番,不过在去之前,先跟各位通个气,好应不时之需。” 楚王话落,三人中楼缓望向另外两人,徐召则陷入思索,还是昭滑左右看一眼后,率先说道:“启禀大王,自到今日,我船师所需大船皆是建造完毕,还有一应器械箭矢,也俱是不缺,再加上我楚国士卒有多熟悉水性,经训练后便可渡大河向秦军潼关一带发动进攻。” 这三人楼缓是外来的,且没有具体的职务,他先不说能理解,徐召乃是副将,而昭滑才是钦点的船师主将,徐召不先说也是有原因的。
说过楚国之后,只听得昭雎又继续道:“前两日,臣去过韩军阵营,其将军暴鸢虽不熟水战,但其韩军阵营当中,有知造船知大河者,可以说十万船师也俱是完备,随时都可发兵攻向函谷关。” “剩下赵魏齐燕诸国,皆是从陆路进军,所需器械在几月前就已经开始准备了,还有军卒阵法也一直在演练当中,臣敢断定我九国联军已具攻秦之机,大王明日若是去见匡章,当时商议到底是在函谷关秦军增员抵达之前进兵,还是在抵达之后进兵?” 昭滑的问题考虑的很详细,领军之事各项事情都做的很细致,可就是距离顶尖名将,还是缺少点距离,这皆是因为他谋略不够。 楚王点点头,又望向其余二人,这时候楼缓见徐召继续不接话,他便开腔道:“那不知大王以为,是增援之前发兵好,还是增援之后发兵好?” 熊横明白,这其实是个反问,楼缓心中是早就有了想法。 “寡人很想听将军是如何想的?” 楼缓微微一顿,收起面上笑意:“择日发兵,火速进攻,搓其锐气,再谋破敌!” 他这是要敢在秦国援军到之前,给白起一点颜色看看了。 双方军队在函谷关拉锯都要快一年了,双方连试探性的进攻都没有,在此时发起进攻则可以让天下人、让各国的君王们看到开始了,让他们不必在外无底洞似的粮草发愁。 秦军得了支援,又得了秦王亲自来督战,必然是士气大涨,而九国在这个时候稍稍挫败一下秦军,甚至只要来一场旗鼓相当的战绩,就能让秦军这种士气陷入低迷,让秦军意识到九国联军的强大,不知增援就能相抗的。 细思一阵后熊横点点头:“办法是个好办法,可是将军是否想过,此战若是我军败阵呢?” 大战之前说这样的话的确不利于提升士气,但最好的谋略就是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不管是胜利了还是败了,都要有应对的手段。 “大王,只要不是大败,便就是胜,此乃稳定人心、挫其锐气之战!” 接话之人,是沉默了半响的徐召。 “哈哈,说的在理,现在进攻则白起缺兵少将,日后进攻则白起有秦王支援,是寡人多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