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洪武生存指南在线阅读 - 第079章:计划赶不上变化

第079章:计划赶不上变化

    隐隐听到号角声,船舱内,13岁的少年睁开眼,没有点灯,趁着船舱外映进来的微光,发现隔壁床铺上自家先生不知何时已经起床,连忙跃起,摸着黑飞快穿衣洗漱,一路来到这艘千料海船上层船舱的舱门外,才让自己放缓脚步。

    四周依旧笼罩在夜色里,头顶星光稀疏,周围却是渔火点点,好像天地倒转。

    目光扫视一圈,少年呼吸也平稳下来。按照先生平日教导,不急不缓地步入船舱。

    众人正围在一张长桌旁议事。

    少年进门,见先生望过来,才拱手,歉意道:“弟子睡过了,请先生责罚。”

    黎圭看向这段时间越来越满意的弟子,微笑摇头,说道:“近几日海上奔波,你也累了,今天特意让你多睡些时候,以后还是要勤勉。”

    柳潮生连忙再次拱手。

    随后又不忘向其他人招呼:“潮生见过王千户,见过戚知县,见过各位。”

    负责这次海捕护卫之责的营海卫千户王五和奉命从象山县城赶来的象山知县戚升也都是微笑点头,其他人跟着附和,气氛融洽。

    谁不喜欢一个彬彬有礼的小少年呢?

    招呼之后,大家转向正事,黎圭与另外两人以及周围吏员继续讨论今天的海捕路线,柳潮生规规矩矩地在外围负责递送纸笔或者端茶上水。

    今天是四月初十。

    船队四月初六从定海出发,昨日抵达象山南部的鹤浦岛海港,这是大明海军提前确定的一处官方港口,处在南北水运航线之上,因此也设有灯塔。

    另外,鹤浦港距离东南的渔山列岛,也即这次海捕的起点,渔山渔场,只有六十里。

    当天色亮起,算上象山本地和从南部温台又陆续赶来的船只,总计超过两万人的庞大海捕队伍用过早餐,无数大小船只随着出发的号角,纷纷离港,向外海行去。

    通过反复观察侦测,营海司确认象山外海未来三天都不会有太大风浪。三天,是营海司官方规定的天气预测极限,超过三天的预测,不能作数。

    因此,这次海捕行动,将会在外海持续三天时间,四月初十上午出发,四月十二下午返回。

    今日无风。

    船队基本依靠人力而行,直到午后,才陆续抵达渔山列岛附近区域,远远可以看到其中一座海岛冒起烟柱,那是又一座近期设立的导航灯塔,日常驻扎有两个小旗的二十人队伍。

    附近船只渔民遇到问题,可向灯塔方向紧急停靠,获得救助。

    茫茫海上,总计一千六百余艘大小船只分散开来,丝毫不显任何拥挤,大家此时关注的都是脚下。

    rou眼可见的密集大黄鱼群,甚至将洋面都映衬得一片金黄。耳边还能够听到‘咕咕……咕咕……’的声音,这是大黄鱼的叫声。

    渔船散布区域的东部外围,两艘五百料大船和四艘小型渔船构成一组,两艘大船上还有醒目的白色编号,001和002,不仅如此,船身两侧还都刷有纯白大字。

    001两侧是‘安全生产’和‘人人有责’,002两侧是‘努力生产’和‘人人争先’。

    类似口号,凡是明州渔业生产公司下属的大船,全部都有,连这次跟随的官船和军船上也都不缺‘官民一家’和‘军民一家’之类的白色大字。

    这自然都是朱塬手笔。

    目的,是为了某种潜移默化。

    这是小节。

    001和002两艘大船构成了这次出海的明州渔业生产公司第一生产小组,001号海船的船长是柳老七的大儿子柳大,柳大同时也是第一生产小组的组长。

    带着自己的生产小组一口气来到渔场东边,望着脚下密密麻麻的鱼群,船上大部分人都有些不真实感。

    这……

    如此兴旺鱼情,很多年都不见了。甚至,一些年轻后生,这辈子都还是第一次见到。不是鱼不在,鱼一直都在。而是往年兵荒马乱,沿海百姓活着都是困难,更别说组织这样规模的船队到远海进行捕捞。

    众人呆呆地打量一番,听到远远已经有人在喊号子,柳大身边一个精瘦老汉才终于道:“组长,咱们也下网罢?”

    柳大反应过来,连忙点头:“下,下……”

    柳氏一家,本来是可以默不作声地转为民户的,毕竟柳老七当了官,东南又乱了任些年,新朝重新编订户口,想要悄悄把户籍类型改了,并不困难。

    【推荐下,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不过,为了三个孙子的前程,当初一番闹腾后性格中反而多了几分主见的柳老七亲自拍板,依旧申报了渔户。

    还是为了自家孩子,柳氏三兄弟也没意见。

    这次出海,三兄弟都来到了南边,也是柳老七的关系,三兄弟都是组长,分别领导第一到第三生产小组。

    大家对此也没意见。

    谁让人家柳氏有这份造化呢,而且,三兄弟也都算厚道人,相比其他没背景的组长,跟着三兄弟的小组,反而更能得些好处。

    多年乱世导致东南沿海渔业废弛,第一组两艘大船上会cao作大对捕捞的人数不多,更何况还是两艘500料大船。几位年老渔夫指点下,两艘船靠近,小心翼翼地将十丈长的大型对网展开,四艘小船也游弋过来,穿梭在中间帮忙铺展。

    等对网落下,两艘船上四排大橹也都准备停当。

    柳大亲自带头喊起号子,大船开始缓缓前行,拖动十丈长的大型对网向水下鱼群笼罩而去。

    如此前行不到一里,负责观测的两位年老渔夫就提醒可以停下。

    鱼情太旺,再拖,网就爆了。

    随后是起网。

    为了保持船只平衡,先分一大半人到大船一边,其余二三十人并排在船舷另一侧,当开始尝试将大网托起,发现鱼获还是太多。

    柳大问过有经验的老渔夫,又召过四艘小船,先将鱼获卸入小船一部分,才又再次发力。

    “嗨——幼——嘿——”

    “起——大——网——呵——”

    齐心合力的喊声中,当对网终于出水,哗哗的鱼儿跳动声,咕咕的黄鱼鸣叫声,外加渔工的号子声,顿时响成一片。

    忙碌了两刻钟,第一网大黄鱼终于来到001号大船的甲板上。

    无论是经年的老船工,还是第一次下海的年轻后生,望着甲板上一眼看去少说也是两千斤往上的肥大黄鱼,都有些发蒙。一些人甚至想着,这船要是自家的,只是这一网二十余担鱼获,就足够回家娶个媳妇了。

    再来几网,新房大屋,全都能起来。

    本来发愣的柳大见周围人也都跟着愣,率先回神,意识到自己该起一个带头作用,大喊道:“愣甚么,快快把鱼卸下,趁着天光还在,多下几网,营海使大人可是有令哩,捕鱼多了,奖励也多。老荀头,任每几个,把筐子拿出来……”

    众人听到柳大喊声,纷纷开始忙碌。

    差不多的时间,渔山列岛周边数十里的洋面上,与柳大所在第一生产小组类似,到处都是惊呼赞叹的丰收之声。

    问题也很快出现。

    到底生疏缘故,第一天临近傍晚的时候,第26生产小组的一艘三百料海船没料到其中一网里藏了一只七八尺长的幼鲨,再加上诸多鱼获,起网的时候,幼鲨忽然发力,连带上千斤鱼获一起,直接将渔船带翻了过去。

    好在附近都是渔民,还有千户王五乘坐的千料海军大船恰好路过,及时营救,不仅人都救了上来,连侧翻的船只都在及时扶正后保了下来。

    可惜的是甲板上数千斤鱼获全部倾倒而出,一天白忙活。

    黎圭也及时赶到。

    按照规定,撤销了第26生产小组组长的职位,换了新人,同时让整个小组一干骨干进行检讨。

    倒是没有更多批评。

    因为……这一天,眼看着一船又一船的丰收,黎圭的心情实在太好。

    待到天色暗下,千余艘渔船没有返回鹤浦,而是聚拢在渔山列岛的灯塔岛屿附近。

    这边提前进行过勘探,确认过适合停泊的位置。

    营海卫千户王五安排夜间防务的同时,黎圭也换了一艘六丈左右的两百料小船,不停地穿梭各个生产小组之间,大致统计今日的捕捞成果,同时也发现了更多问题。

    最严重一个,只是一天时间不到,不少生产小组的对网都已经出现了绷断开裂现象。

    那怕营海司定下的对网相比民间织网消耗标准更高,终究耐不住高强度的捕捞,因此,很多生产小组在天黑之后,都在组织对渔网的修补工作。

    再就是最关键的,捕捞成果。

    对网捕捞,每次下网、拖网、起网都是非常耗费时间的一个过程,以柳大所在的第一生产小组为例,下午开始,待到夜色降临,总计也只下了四次网。

    鱼获却是丰厚。

    初次下网发现鱼获太多,又加上周围出现侧翻,这边就小心起来,但即使如此,第一生产小组四次下网,初步估算鱼获也有5000到6000斤,折合五六十担。

    第一生产小组总计200人,按照朱塬设定的捕捞任务,需要给出200担鱼获。

    只是一个下午,小组就等于完成了超过四分之一的捕捞任务。

    以此类推,可以想见,只要接下来一切顺利,只是第一次三天出海,这次官方捕捞团队总计8000担的海捕任务就能全部完成。

    至于民间渔船,相比朝廷总计才300之数,民间1300多的数量远超官方,那怕单个体量很小,预计这次海捕总量也不会低于官方。

    计划是四月二十返航,

    今天才是四月初十。

    黎圭晚间巡视过后,来到自己的座船与象山知县戚升和营海司各位吏员一番计算,得出结果,只是官方团队,按照平均每天2000担鱼获计算,如果接下来十天没有风浪,保守估计,就能带2万担鱼获返回定海。

    这是营海使小大人布置任务的两倍多。

    黎圭还知道,这个夏季渔汛,某人的最终目标是10万担鱼获,现在看来……这算甚么目标呢?

    只是当下渔山渔场上的总计1600余大小船只装满鱼获,预计就能有5万担。

    至于10万担……

    如果之前,定海那边的渔船能够获得足够网具,这次全部南下,10万担的目标,根本不需等甚么小满之后渔汛抵达舟山区域。

    黎圭的想法很好,却忘记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船队开捕的第一天,这年代本就不耐使用的麻制渔网就普遍出现了破损。第二天,同样忙碌的一天之后,相应问题变得更多,那怕当天晚上营海司紧急传令下去,让各个生产小组小心使用渔网,第三天,问题还是继续严重。

    四月十二下午,准时返航。

    船队刚刚在鹤浦港口泊下,柳大就拎着小组也是意外收获的一对鲨鱼鱼翅,先跑来看望自己儿子。

    之前三天,父子两人在海上碰过一面,没说上话。

    来到柳潮生和黎圭一起居住的舱房,放下鱼翅,柳大不顾儿子阻止,就开始帮着打理起来,恨不得把黎先生的衣服都拿去洗一洗,直到儿子跪下抱着他大腿叫停,柳大才终于停手。

    鱼翅也没能留下。

    儿子的意思,先生和他自己都不能收,还提醒自己父亲,应该记账上,这毕竟是珍贵物事,可以换成功劳的。

    柳大可不在乎甚么功劳。

    不过,既然是儿子说的,当然要照做。

    可不能耽误儿子前程。

    说过了话,离了儿子居住船舱,悄悄让人把鱼翅先带回去,柳大才赶往这艘营海司大船的上层舱房内。

    这边已经在开会。

    问题也只有一个,营海司如果不立刻筹集麻料对渔网进行修补,顺带,再浸泡一次桐油进行防水处理,接下来,没法出海了!

    然而,别说麻料,船队这次桐油携带也都不多。

    面对问题,黎圭也是犯难。

    三天时间,虽然详细统计还没有出炉,但,8000担鱼获的目标,肯定是绰绰有余了。

    问题是,各个生产小组的渔网也损坏的差不多。

    黎圭苦恼之余,还想到了那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民间谚语,真是‘三天’啊,一点都不多给!只能派船日月兼程地赶回定海,让营海司想办法。

    目标已经达成。

    是直接回去呢,还是等待麻料补充?

    洪武生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