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世争锋在线阅读 - 第1020章 【伦敦危机】

第1020章 【伦敦危机】

    
    
    是假的?

    假的,他说出来干什么?迷惑众人吗?

    可是对于国家来说,难道会没有根据的就被人骗吗?

    老约翰洛克菲勒是商人,不是政客,年轻的时候也是手段百出,做到最后,几乎把所有的朋友和合伙人都得罪光了。但是他的商场经验放在政坛就不见得有用了,虽说他的财富撑起了他的社会地位,在美国他也是少数几个能够一句话就影响大选的‘超牛级’大人物。

    可真要说道战略谋略,外交欺骗,他的那些商业经验就用不上了,不仅用不上,甚至还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困惑。

    他原本在见王学谦之前,就心中摇摆不定,可多少倾向于王学谦是代表民国政府来欧洲肩负秘密使命的。可是随着王学谦自身表现出来的那种从容的心态,就是在被媒体揭露之后,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破绽,商人多疑的性格让他苦不堪言。

    可要是真的!

    老约翰洛克菲勒更加难以相信,因为王学谦先前并不像是有多少准备的样子。

    尤其是王学谦到来慕尼黑也不消停,对于报纸的采访,他也毫不忌讳,只要有一定影响力的报纸,他多半会选择采访。在德国,就算是百废待兴,但毕竟是曾经的列强之一,还是排在前三甲的,英美等国不会视而不见。

    仅仅在柏林,就有《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路透社》、《纽约时报》、《哈瓦斯社》等报纸和通讯机构。

    尤其是《路透社》、《哈瓦斯社》作为德国之外的,世界三大通讯社,拥有在全世界重要国家和城市的通讯社,拥有最完善的新闻传输机构。为全世界的报纸服务,虽然不是免费的,但是对于规模不大的中,从这些通讯机构购买新闻,要比在全世界设立机构和人员可要便宜的多。

    不过作为通讯社。《路透社》也好,《哈瓦斯社》也罢,都没有第一时间去找王学谦。

    而是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反倒是美国的报纸,对采访王学谦在维也纳的‘偶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都一一得到了满足。至于采访的内容和结果。将在随后的几天内,成为新闻的热点。

    这下子《路透社》也忍不住了,派出了采访团队,对王学谦采访。

    不同于其他机构和报社,《路透社》在采访的一开始就碰上了难题。

    如何定位王学谦的身份?

    把他定义为美国人?

    显然不是。

    如果是民国官员,那么是官居何职?

    说是民国外交次长,为什么不在华盛顿,而去了德国,还借道奥地利?

    就不得不扯出在华盛顿会议上的一系列狗屁倒灶的事来,最后想来拉大旗的外交大臣贝尔福说不算数的糗事,就要被牵扯出来了。劳合乔治内阁在欧战爆发的几年里,还有胜利之后。巴黎和会时期所代表的保守党在英国政坛的支持力是非常高的。

    但是随着去年开始,英国国内的经济危机的爆发,劳合乔治政府的执政能力就饱受质疑了。而作为劳合政府的中坚内阁成员,贝尔福在外交上的接连失误,也会被放大出来。成为政坛对手攻击的对象。

    随着英国国内的购买力不断的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外债越来越多,英国经济想要在短期内复苏。难以实现。

    总之,《路透社》刚申请了采访。就发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王学谦的身份难以取决。

    《路透社》的记者是个中年德国人。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更大一些,岁月留在脸上的痕迹比较重。作为记者,这个群体存在的目的就是探知真相,他们中组成的部分,绝大部分都是出生平寒的知识分子,大部分对未来充满希望。

    就像是哈代中《无名的裘德》中的主人公,被拒绝在大学的围墙之外,却从来没有放弃……

    而大人物和大贵族,往往是掌握真相的人,其中不少真相是非常伤害平民的感情的,捂盖子的事,在世界各地都有。虽说,记者是为了真相而存在的职业,但是《路透社》主要服务的对象是英国政府,所以在访谈一开始,为了维护英国政府的形象,不得不用一种隐晦的称呼来开始访谈。

    不过,这种对话方式,让拜访的记者吃足了苦头。

    “……那是一个美妙的下午,天气有些冷,但绝对无法阻碍人向往自然的步伐……”

    从一开始,记者就额头冒冷汗,他有种幻觉,自己明明是来采访一次政治事件,而给他的印象是好像是某个诗人的访谈。

    “能谈谈高尔基先生吗?”

    “他是一个非常渊博的人,拥有俄罗斯民族爽朗的性格,就像是一只永远也不知道疲倦的海鸟,在恶劣的气候中,顽强的斗争……”

    “您的意思是,他是一个革命者。”

    “不算是纯粹的革命者,但是一定要这么认为的话,也可以,不过需要加入一些其他的解释,比如说浪漫主义革命者之类的。因为在此之前,他首先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作家,旅行家等等……”

    ……

    记者一心想要将高尔基的身份往苏俄的特使身上绕,但是王学谦却是明知故问的泛起而行,两人在一开始就各说各的,根本就无法继续下去了。

    至少,《路透社》的记者要失望的接受,他们辛苦的从柏林来到慕尼黑,最后采访的消息,却不过是旁枝末节。

    无奈之下,只能采取直来直去的办法:“王先生,据传闻您申请过从罗马尼亚进入乌克兰的申请被驳回了,还有从波兰进入俄国……”

    这些不是秘密,都是在官方有备案的。当然。在申请提交之前,王学谦就知道一定会被拒绝。不说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在如此动荡的国际环境中如履薄冰,而且俄国被英法等欧洲顶级国家围困,谁敢明目张胆的放民国的官员国境。

    当然。如果是不通告的话,罗马尼亚不会管的。

    这个时代还没有偷渡的说法,走到了边境,只要不是军事限定区域,自然盘查不会太严厉。但是不安全是肯定的,谁也保证不了。在路上会发生一点什么。

    至于,波兰。

    这个国家就有点奇葩了,和周围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不对付,让人觉得纳闷的是,波兰却和英法的外交密切度。让人怀疑,这个国家根本就不是东欧国家,而是西欧列强。

    刚刚和俄国打了一场会战级别的华沙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百万。

    虽然战争结束了,但波兰国内已经是满目疮痍,因为战场是在波兰境内。这时候,波兰怎么可能同意,其他国家的官员从陆上通过波兰境内。进入俄国?有本事走海上!

    可是北欧的国家和俄国的关系也不能算是好,王学谦出访俄国的计划被搁置了下来。

    在外人看来,这是民国因为在华盛顿会议上被英国压的喘不过气来。不得不寻求的另外一条道路,只是出访俄国的官员没有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产生了一点变数。

    不过王学谦并没有这么说,而是大言不惭的用外交辞令来解释他留在德国的意图:“这是谣言,事实上和俄国周边国家的交涉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只是因为马上就要过圣诞节了。才决定和朋友一起过,得到过年之后。出访不会被搁置。”

    事实证明,王学谦说的假话。没有人相信。

    可问题是,他说的真话也没人相信,比方说他的敏感身份,在维也纳接触了俄国执政者身边最信任的人之一高尔基。这么可能就聊一些问题呢?

    另外,王学谦身边的秘书陈布雷的行踪也被挖掘了一些,这位在半个月前就出发去了俄国,并顺利到达了莫斯科。高尔基正是在他去了俄国之后,才选择抵达维也纳的。更有甚者,英国方面还挖掘到,高尔基原本是不准备在维也纳停留的,也没有到奥地利的打算。原本的计划是去意大利疗养,正是因为王学谦的出现,才让高尔基抱病去了奥地利,双方肯定是在私底下有着不为人知的协议。

    当然,王学谦也会言不由衷的说一些英国人的‘好话’,比如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去年爆发危机之后,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经济困境,脑袋一时发热,派人和俄国并签署了英俄外贸协定。当时俄国是非常认真的,因为这是西方世界第一次认真对待俄国政府。

    正如劳合乔治说的那样:“我们是为了拯救俄国,同时帮助英国。”

    但结果是,盟国对英国的反应非常吃惊,这位教唆盟友去围攻俄国,自己悄无声息的和俄国签署了贸易协议。而英国并没有因为打开了俄国市场而获得经济的增长,继续疲态。而俄国也非常失望,英国政府见在俄国卖不动英国货,继续教唆盟友对付俄国。

    劳合乔治的出口刺激经济的计划,并没有实现,之后,又不得不签署了爱尔兰高度自治的文件。

    总之,巴黎和会之后,劳合乔治政府的光环正一点点得在褪色。

    一系列的外交失误,让劳合内阁倍感压力,这次华盛顿会议劳合内阁已经在内部统一意见,不能再接受负面的消息。所以对王学谦的态度异常的紧张,更紧张的是,如果英国失去了民国的市场,对于英国国内的经济,将是更大的打击。

    尤其英国政府还要负担数量庞大的战场退役士兵,因为退役之后找不到工作,而获得一份政府提供的津贴。

    还有快要到期的战争债券……

    所有的问题都挤在了一起,让英国的内阁官员们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胸闷。

    所以面对民国的外交转变和对英国的离心离德,英国政府有种慌乱不知所措的茫然。满足民国所有的要求,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让民国在华盛顿会议上获得基本的权益,这一点贝尔福自认还是办得到的。

    民国官员的避而不见,让他多少有点名字受损。

    但这时候的大英帝国的外交大臣,还真的没办法生起报复的心思,来的时候,他可是非常清楚英国内部的状况。罢工接连不断,根本无法阻止,高昂的生活费用和战争税收,让工人非常不满,同时不满的还有工厂和银行。

    好在,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要来临了。

    圣诞节和新年的到来,让被战争冲刷的支离破碎的社会,至少多了一份喜庆的色彩。

    就连经济萧条的德国,走在街头也能感觉到周围浓郁的节日气氛。

    对于英国首相来说,繁忙的工作终于有了让他喘口气的时候,节日之后或许面临更严峻的问题,但眼下过节的气氛是轻松的。

    不过,从来没有因为拮据而担心过圣诞大餐的首相,在圣诞夜这一天,却接到了一些不好的消息。

    位于伦敦的多家市场被抢,动手的大部分都是主妇。

    从来没有为吃的担心过的首相,根本无法理解,主妇好不容易积攒了过节购买食物的钱,兴冲冲的来到市场,却发现市场上卖的过节食物,都以火箭一样的速度涨价了,她们手里的钱根本无法满足节日采购的需要。这可是一个家庭几个月节约下来的钱啊!

    愤怒的人们指着无良jian商的不良行径,没有人知道,是这么回事。

    只是单纯的认为,这是商人故意在刁难普通老百姓。

    情绪很快蔓延,并发酵成了怒火,当有第一个主妇彪悍的冲击了火鸡店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无法控制起来,越拉越多的主妇加入了这个行列……

    在伦敦的警察看来,这是一场普通的在普通不过的sao乱,只要解决了主妇们的情绪,一切都会得以控制。至于为什么市场上的货物疯狂的涨价,这可不是警察该考虑的事。

    而接下里几天时间了,将是漫长的节日假期。

    种种新闻热点都被冲淡了,而在伦敦的英国政府也没有发现,市场上的英镑在追击贬值严重。

    一场巨大的危机,正悄无声息的靠近伦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