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暴君天启帝在线阅读 - 第十一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

第十一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

    朱由校在忙登基大典排练,并向王安安排起始之事。文臣集团和西李等,也没闲着。

    刘一燝、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先锋,率领着其他一堆有心于“从龙之功”急着站队的大臣们,一早就去了乾清宫。

    一群人站立在乾清门外,对守宫太监和净军喝斥,要他们进去通传皇上口谕,要西李尽快移宫。而守宫太监则时不时地出来一拨,传西李的话:

    “宣刘一燝、杨涟、左光斗等入乾清宫,议先帝立李选侍为皇贵妃事。”

    西李这是明白告诉他们,你们都是顾命大臣,当时先帝要拟诏封我为皇贵妃的时候,你们可都在场的。

    那就别啰里巴嗦别的!先把这事儿给我办了!

    结果左光斗怒声怼回去:

    “我乃天子命官,非天子召不去!你们太监又是为谁宣召我等?”

    太监无言以对,回报西李。

    西李顺手把手上的茶盏扔在了太监头上。

    心中气恼。

    谁说读书人“一身正气”了?!

    还“非天子召不去!”,有本事皇太后、皇后开口宣召,看你们哪个狗头敢说不去!

    皇太后、皇后可是有权发懿旨的。

    你们这帮文臣去查一查,有明一朝,什么时候中宫懿旨的威力比不上圣旨了?!

    反正老朱家男人就没有封驳过,都很维护。

    所以说到底不过就是欺负我西李一个选侍品级低罢了!

    扯什么堂皇的P话?!

    西李挥手放过那个一头一脑茶水的太监,任由他自去更衣洗漱。

    另派一个太监出去,对仍在喝斥的大臣们来了个狮子大开口:

    “众位顾命大臣,先帝已封李娘娘为皇后,各位既是见证人!

    按制,封皇后前先封皇贵妃,也已草拟诏书。

    李娘娘皇后大份在此!

    不容质疑!

    李娘娘乃幼君母亲!辅佐幼君,天经地义!

    值此国是艰难时刻,众大臣所进奏折,李娘娘阅过后会与储君细细商议确定,以策万全。”

    左光斗等当然是一顿“妄图太后”“垂帘听政”的喝斥还回去。

    门口这儿,外面众大臣一轮一轮喝斥,里面西李则是条件越开越高。双方一时僵持不下。

    乾清宫里的西李本人,倒是逍遥自在,该吃吃该喝喝该扔扔。

    开条件嘛!谁不会啊?!

    反正没拿到实在好处之前,决不移宫!

    对!就是这样!

    西李狠狠地吃了一口菜。

    ----------

    方从哲踩着一众大臣的后脚,赶到了乾清门前。

    众人把靠前的位子让出来,方从哲微笑着冲面含各色笑容的同僚拱手。从容向前,占了那个被让出来的位子。

    刚揣着手看了一小会儿热闹,他的下人过来跟他耳语禀报。

    方从哲就微笑着再次对众同僚拱手,告之众人内阁有紧急政务需要他马上过去办理,乾清宫之事就辛苦各位了云云。

    然后施施然踱着方步,在一众东林党人的鄙视和其他官员复杂的眼光中,回内阁歇息去了。

    随着方从哲方步踱起,一众东林党人也开始互相传递“你懂的”眼神。

    按方从哲这态度,首辅之位虽仍需足够烈度的争斗才能拿下,但已经算得十拿九稳了。

    -----

    乾清门前一众大臣鼓噪了一阵后,声音有些沉寂。西李也不再派太监出来对峙。

    刘一燝皱皱眉头,觉得多少还是得掌握一点乾清宫内西李的动向。

    行一步看一步,消息不灵可不行。

    习惯性扫了眼乾清门前一众太监,看看有没眼熟的。

    乾清门前大臣与太监的鸿沟,那当然是很深。但要说就在这门前跨过鸿沟获取点儿消息,那也不见得就是多难的事。

    关键还是看有没有有心人。

    这不,双方呼来喝去地,不是已经相互说了很多话了吗?

    这么多话里,有心人夹一二句悄悄话,有什么难的?!

    可是刘一燝这一眼扫过去,却不由微微吃惊。

    就见众太监面色从容,各立其位,法度森严。

    与昨日“抢”皇帝时,面带惊慌,进退失据比,今日可说大不相同。

    刘一燝微微皱眉。

    今日乾清宫前态势也没比昨日差多少啊。殿前一众顾命大臣与殿内李娘娘争斗级别,比昨日抢皇帝也低得有限啊。

    门前这一众太监本就身如飘萍,身在漩涡中心,怎可能比我这顾命大臣还从容?

    刘一燝眉头皱紧。

    然后转头看向乾清门前广场四周大汉将军。发现他们同样面色从容,各立其位,法度森严。

    完全没有昨日那种畏畏缩缩,时刻准备缩进殿前阴影里的模样。

    内廷已经整肃过了!

    刘一燝得出了这个结论。

    莫名就有些不安。

    内廷后面可是藏着锦衣卫和东厂番子的。它们越快进入秩序,朝堂众臣就越不安全。

    王安有变!

    此处非善地!

    刘一燝又得出二个关联的结论。

    微一沉吟,权衡了下乾清宫前局势。该做得都已做了,包括答应皇上要做的事。

    那就没必要再待下去了!

    刘一燝做出了决定。

    转头给站在自己身后不远的下人使了个眼色。

    下人会意,慢步行了过来,注意着刘一燝的动作。

    刘一燝微微摆出“附耳倾听”身体动作。

    下人自然明白,凑到刘一燝耳边嘀咕了几句自己也不明白啥意思的话。

    然后退下。

    刘一燝就微笑着对众同僚拱手,告之众人有紧急公务需要办理,乾清宫之事就辛苦各位了云云。

    施施然踱着方步,在一众东林党人的不解和其他众官员疑惑的眼光中,回部堂歇息去了。

    留下一众大臣和东林党人,面面相觑。

    东林党人凑在一起,均觉情况不明,应先与刘一燝商议。

    就见一众东林党人拱着手,告之其余的一众官员有公务办理,乾清宫之事就辛苦各位了云云。

    随之离去。

    剩下的官员当然不是傻子,直接踩着东林党人后脚就走。理由都不用说,也没人可以去说。

    东林党人回头看到,也是无法。

    一众大臣即这样因“公务”一哄而散。

    很快乾清宫内的西李就收到一众大臣离去的消息。西李不由一撇嘴,乐了。

    一群怂货!这不是就给老娘骂跑了吗?!

    有本事再冲进乾清宫来啊!借你们俩胆儿!

    ------

    刘一燝在部堂转了一圈就回了家。

    很快一众东林党人汇集而来。

    听到刘一燝说“王安有变”、“内廷整肃”。一众东林党人吃惊之余,面露些许狰狞。

    剥皮楦草是没有了,锦衣卫诏狱可是从来没空过。

    众人商议了下,均觉王安如此快速整肃内廷,且没有什么消息送到朝堂,其志非小。

    皇帝年少,必被王安误导。

    可是王安是皇帝奴仆,文臣系统没什么好的制约手段。现在弹劾王安也不可能。王安倒了,还是上来一个紧贴着皇帝的太监,局势恐怕更复杂。

    一番商议,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最后左光斗提议,王安有变但还看不清如何变化,宜暂时静观其变。

    但若局势转坏,王振之事重现苗头,则应立即请经验丰富之前首辅叶向高出山,稳定局势。

    众人均觉这是个办法,齐齐看向了刘一燝。

    这次新皇“从龙之功”,刘一燝是东林党内定的首辅之人。

    叶向高出山,那刘一燝就得让位了。

    刘一燝犹豫了下。首辅这个位子可不是天天等着他的。但是左光斗这个方案并没有直接拿掉他的首辅之位,只是给出了局势大坏后的解决之道,那时他才需要“让贤”。

    刘一燝心想,真要局势大坏,后面可是诏狱等着呢。那个时候嘛,当然是先走为敬了。

    里外里算下来,都不吃亏。

    所以点了点头。

    众东林党立即交口称赞刘一燝“宰相肚里能撑船”,“首辅之位,为大局说让就让,实乃千古文臣之范”云云。

    刘一燝微笑谦让“各位谬赞了”。

    一众人等闹哄哄地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王安身上,忽视了那个暗戳戳扳手指的朱由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