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扬名在线阅读 - 第三十章 偏爱

第三十章 偏爱

    阿一在用热水给杨明轻轻擦拭身子。

    昨夜杨明又梦魇,浑身大汗。

    杨明伸手揉着颞颥。

    在雒阳之时,他很少做噩梦,不曾想到离开雒阳才两个月,就已经第二次,而且做的还是类似的梦。

    等帮杨明擦拭完身子,阿一又赶紧给他换上棉袍,然后端来了姜汤。

    最近天气转冷的极快,尤其是昨夜,已经到了能把人冻醒的地步。

    一碗姜汤下肚,杨明顿时感觉整个人暖和了起来。

    他起身到了庐外,一股凉意袭来。

    抬眼望去,眼前一片萧瑟。

    没有下雪,但却如同置身冰窖一般。

    转头看了眼,庐檐有倒挂的冰锥。

    他下意识伸手折了一根下来,挥舞了几下,然后因为太冷又扔到一旁。

    就在这时,他听到庐后有敲击声。

    他走到后面,看到是张辽拿着拿着环首锥在那里凿冰。

    不其山并非孤山,而是与邙山相连,山上有不少溪流。

    杨明当初结庐就选在一条溪前,但此时溪面均被冰冻住。

    虽没有冰冻三尺的地步,但半臂厚的一层,取不出水来。

    “隼儿,去取一些盐来。”杨明开口道。

    张辽应声去了庐内,不一会儿便取了一些粗盐。

    等撒到冰面上,过了一段时间,他再用锥子去凿,成功破开了冰面。

    望着眼前潺潺的溪水,张辽那小眼神满是好奇。

    杨明此时却是想起了什么,转身去了书院。

    从书院旁的小径穿过,他到了后院的田里。

    郑玄已经在那,面有愁容。

    他们的眼前,麦苗已经冻坏了一大片。

    冬小麦,最怕的便是这种极端天气。

    而且这时代能做的补救措施十分有限,这种状况,便意味着明年夏天大概率又没了收成。

    杨明面露无奈。

    刚刚经历了蝗灾、瘟疫,又来这样的极端低温,老天爷还真是“偏爱”青州。

    回到庐中后,张辽正在烧水,杨明坐在一旁暖手。

    “你待会儿去山下让人多买些麦子屯着。”过了一会儿,杨明开口道,这个冬天不好过。

    “对了,送一些去王胡处,也给他们送些盐过去。”等张辽起身,他又叮嘱道。

    ……

    一晃,又是一月后。

    因为天冷,山上存粮也足,他们这月并未下山。

    不过除夕将至,几日后他们就要下山过年。

    只是他们还未动身,就先有人寻上山来。

    “不其县县尉伏直,见过少君。”来人自报家门,是伏氏之人。

    而且,他还带了一队配刀吏卒。

    “伏县尉有何事?”杨明很是疑惑。

    “从兄让我上山寻少君,说有要事相商。”伏直开口道。

    “何事?”杨明看着那队吏卒道。

    伏直说的从兄,应当就是那伏雅。

    自从上回知道山下形势,他对山下的斗争就持观望之态,对伏雅也心存戒心。

    “从兄未说,不过少君放心,这些吏卒是护我等安全,此时山下已闹了饥荒。”伏直看到杨明反应后解释道。

    杨明闻言一愣,饥荒?

    即便低温冻坏了冬小麦,引发了饥荒,那也应该到明年开春才对?

    不过他还是迅速招呼张辽和阿一,与伏直等人一起下了山。

    如果真闹了饥荒,他那一百多人也必须去管。

    他们跟随伏直一路下山,快到快到山麓之时,便看到有人拿着刀在那里刮树皮。

    等到山脚之时,他们更是被眼前景象惊呆。

    几乎所有树的树皮都已被剥掉,就连地里也不见野草,整片大地透着一股从未有过的荒芜感。

    而就在这片荒野之上,竟然还有人搜寻着什么。

    这一路过去,他们在田间见到了不少饿死的饥民,这一幕看得杨明面色凝重。

    不其县扛过了蝗灾,瘟疫,终究还是没躲过这饥荒。

    不多久,他们到了不其县,远远便望见不其县城门紧闭,如临大敌。

    待走到近前,城门外有众多饥民席地而坐,眼神都不约而同巴巴地望向不其城。

    吏卒此时都拔出刀来,个个神情紧张。

    不少饥民见状站起身来,但望见那明晃晃的刀刃,又下意识地坐了回去。

    待到城门下,伏直喊了一声,城门大开。

    等到他们进去,城门马上又关了起来。

    杨明让张辽和阿一先回家,接着便随伏直上了牛车,去往伏氏府中。

    一路过去,他左右环顾,街上已鲜有人影。

    唯一见到有人聚集处,是有人在售卖野菜和树皮。

    待到了伏府,伏雅见到杨明立即迎了出来。

    “少君可算回来,此时城外人心惶惶,季尚很是担心。”伏雅开口道。

    “才一月时间,情况怎会如此严重?”杨明好奇道。

    说话间二人进了正堂,相继坐了下来。

    “哎,一言难尽。”伏雅长叹一声,示意仆人给杨明端上一些酒菜。

    杨明望向伏雅,已是洗耳恭听。

    “看似天灾,实则人祸,那赵延一月前买空了麦子,又去乡里搜刮一空,如今麦子价格疯涨,已五万钱一石,寻常人家哪里买得起。”伏雅气愤道。

    杨明闻言脸色也一下绷紧。

    赵延这是在灾年行辜榷之事,比王甫更蠢,也更肆无忌惮。

    只是,赵延如此行事,伏雅他们竟没什么反应?

    这不就是他们留下童恢,一直要等待的时机?

    “童督邮未有行动吗?”杨明问道。

    “那赵延募得了百余死士守护粮仓,无可奈何。”伏雅回道。

    杨明闻言霎时反应过来。

    东汉立国后,刘秀罢天下之兵,只有雒阳、边郡及三辅等少数地区才有军队。

    其他内郡不仅无兵,甚至都不设校尉。

    这便导致一个十分尴尬的现象,地方朝廷官员无兵可用。

    平时惩治百姓,有小吏即可,但若遇上地方豪强,尤其是那种给奴婢武装,修建邬堡的,毫无办法。

    这点从曹cao治顿丘之经历也能看出。

    若不是募了百余乡勇,又用了兵法计谋,曹cao哪能治理得了那地方。

    “少君可有良策?”伏雅接着问道。

    这应该还就是他邀杨明下山之原因。

    杨明摇了摇头。

    伏雅邀他,大概率是想找他合作,可他依然不想与赵延起正面冲突。

    而且即便他真意,此时也没什么好的办法。

    身处地方,即无家族势力可用,也无别部兵马,单靠那十几个护卫能做什么?

    伏雅见状也是无奈,不过还是起身道:“少君不必为粮担忧,我伏氏此时虽已无力再救灾,但尚有过冬余粮,若少君有需要,我自当送往府中。”

    “多谢。”杨明也起身告辞。

    回到家中,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检查余粮,然后再去买一些野菜和树皮回来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城内局势波云诡谲,城外流民也那么多,他们想走也走不了。

    紧接着他就安排护卫守在前后门,人在饥饿之下便如同野兽。

    等安排完一切,他就继续在房中研习郑学。

    虽时局动乱,但学业还是不能落下。

    “郑公那边会有事吗?”张辽此时也在屋中看《接要》,看了一会儿就忍不住问道。

    杨明摇头。

    郑玄名扬天下,在青州宛如圣人一般,这也是为何山下早闹了饥荒,他们在山上却一月都未见到饥民。

    而且伏氏既能接他们下山,自然也会护郑玄安危。

    “你看到哪了?”杨明摇头后望着张辽,面露责备,看书最忌分心。

    “孙子兵法虚实篇,摘‘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竹简上未有注解。”张辽回道。

    曹cao这篇《接要》并非全文注解,有些只是他个人觉得重要便摘录了。

    “你如何解?”杨明问道。

    张辽想了想回道:“先知己知彼,知虚知实,然而调动彼之实,进而击之虚。”

    杨明听完满意地点头。

    他决定要走争霸之路,自然兵书也没少研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战场要掌握主动。

    那如何掌握主动的方法就很多,诸如示敌以弱、诱敌深入、声东击西、围点打援等等,都是这句话的体现。

    调动对手,让对手跟着你走,你才能掌握主动权,而不能被动地把希望寄托于对手。

    张辽不曾读兵书,却能结合虚实,有这种理解,已属不易。

    “继续看书,莫再分心。”杨明叮嘱了一句,接着也拿起经书再看起来。

    不一会儿,他自己却忍不住放下经书。

    郑玄是不会有事,可王胡呢?

    虽然之前他让张辽送了些盐粮过去,但那并不多。

    再说王胡家没多少自保能力,要是被人发现有余粮,也难免被哄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