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求生记在线阅读 - 第三百四十一章 死在任上

第三百四十一章 死在任上

    章子俊一番胡乱托词说完,不想御史钦差孔镛抚须额首道:“善哉,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让其知礼化、懂尊教。”

    一旁的总兵官陈富听了直撇嘴说道:“下官虽是粗人,可也知道要用圣人之说去感化大藤峡里面的强贼,值不可取,对牛弹琴尔。”

    章子俊当然知道,就是要捣浆糊,心想着怎么把这一次围剿糊弄过去,目前在这五人组里面,主张动刀兵的是两广巡抚陈金,总督都御史秦纮在观望,说道陈金在任云南左布政使时,讨平竹子箐叛苗而得升迁,召为南京户部右侍郎。这些年来边地土司间的斗争与仇杀并未停止,边疆地区仍在存在严重的隐患,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兵征之。

    陈金在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时。孟养酋思禄与孟密酋思揲构兵积年。陈金奉诏发缅甸、干崖、陇川、南甸诸部兵,聚粮十二万,为征讨计,而遣参议郭绪往抚之。思禄惧,遂罢兵修贡,陈金以功赉银币后才平息。所以说陈金就是常年带兵到处征战得到了非常多的好处。章子俊也知道等这一场大藤峡之战后,这位目前的两广巡抚陈金会升迁到南京户部尚书。明年冬,召为左都御史。

    陈金是一个好战疯子,他的升迁都是靠杀戮得来的,不是在边关杀敌,而是专门平定国内的一些“反贼”。不过陈金的女婿是当时的蒋冕,其继妻陈氏是陈金的大女儿。那么蒋冕是何人?蒋冕是成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目前是翰林院庶吉士,进入翰林院读书,老师为汪谐、傅瀚。今年蒋冕担任翰林院编修。往后这个蒋冕会升任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读学士。

    章子俊道:“各位大人,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吾等为大明牧守一方,理应爱民如子,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不是去打压盘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给千秋万代开创永久太平的伟大基业,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不是大藤峡,而是整个西南大山之中的盗贼,各地城镇之中的地痞、混混,把这一次的剿匪重点改在清理社会垃圾,营造一方百姓安居,兴农商、办塾学,这才是吾等的使命也。”

    章子俊的一番言论深得御史钦差孔镛得赞同,可能是人老了,加上孔镛又是老学究,对打打杀杀不感兴趣,目前与人向善,好为人师就是最大的特点。孔镛道:“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大山之中的盗贼,还有那些地痞、闲混比之大藤峡瑶山中的强盗更加害人,如要剿杀大藤峡也要先把周边的这些“乱民”清理干净,免得跟大藤峡中的匪徒相互勾联。

    就这样章子俊总算把一滩水搅浑了,硬生生把剿灭大藤峡瑶山变成了各地方的治安战,原本聚集起来的官兵在总督秦纮、总兵陈富的安排下,在各地剿匪,专门攻打“山大王”,当地的地方衙门差役专门抓捕地痞混子,可谓是分工明确。

    能做官做到这一个份上的人,都是人精,作为两广巡抚的陈金,至所以同意章子俊这样的做法,也有自己的考量,如果真要攻打整个大藤峡瑶山,用十几万的兵马根本不够看,加上目前缺兵少饷,大藤峡里面山高林密无从下口,就跟前几次的围剿一样,不得不中途而返,得不偿失。而平安伯提出的剿匪方案,就能很好地回避了去攻打大藤峡瑶山,要知道大藤峡瑶山可不是一座山,而是整个大藤峡里面的十万大山,这样一来对朝廷也有了交待,清理一批“山大王”还能得到较好的名声,而且也商量好了,在清理抓捕各地的盗贼、地痞时,一律送往沙扒盐场劳动改造,这一点陈金很是赞同,对这位平安伯的思维方式刮目相看,减轻了地方府衙的分担不说,还白得那么多的免费劳力,又解决了这些令人头痛的刁民去处。

    要说这一波的严打各地盗贼地痞中,最受伤的还是靖江王府属下的那些镇国将军、辅国将军、中尉们,平时这些王府中人,勾结当地地痞做了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反过来这些地痞混子又借助王府的身份欺压百姓,现在好了,一网打尽,虽然动不了王府的人,等于断了王府对外的爪牙。

    靖江王府碰上章子俊算是倒了八辈子霉,在广西的所有官员,没有一位上任后不对王府点头哈腰的,刻意奉迎,唯独这位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平安伯了,理也不理,更别说走动了,前一阵为盐闹事还打死人,没见朝廷对他怎样,想动用钱财搅乱粮食市场,发现钱财没人家多,闹事后还得托人说好话捞人出来,这一次倒好,直接把平时不能亲自办事,让府外爪牙这些混混去办的全给抓起来了。

    让两广巡抚陈金惊起的是,总督秦纮、总兵陈富调动五万营兵攻打黄岗岭几百名山贼时,发现是一个以“天经教”为主体的一伙强盗。

    陈金认为强盗山贼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伙强盗有教义,有目标,有思想,教义教规也都是佛家的戒律,不偷盗杀生,不诳语饮酒,禁止荒yin,走的是佛家的酒色财气四大皆空的基本路线。还有许多的敬重祖先,乐善好施,教义简单,劝人向善,被下层穷苦的百姓所认可。所以大明律例中专门写下了对各种教的压制办法,特别是明教和白莲教这样的组织,从正统年起专门制定了律法。

    太祖深知各种教派的“危害”,在明朝建立后就遭到朱元璋的疯狂镇压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自己最初就是从白莲教、明教起家的,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后,最为害怕的就是天下百姓会不会效仿自己,揭竿起义,推翻大明的统治。这让朱元璋非常的忌惮,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剿灭像白莲教一类的教派,为自己创立的基业代代相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从明朝建国开始,就开启了剿匪行动。在历任皇帝不断打压下,江湖上利用教派“起事”的基本绝迹,结果被陈金又发现了一个“天经教”,连忙上报给了朝廷,陈金的奏疏通报是有原因的,可证明朝廷剿灭大藤峡区的山贼自己没有“偷懒”,克服了没有粮草兵饷,却发现了一个“天经教”,而且立马调兵五万,经过激战抓捕了半月有余,才得已剿灭,如是朝廷加以粮草兵饷后,说不定还能找出第二个“天经教”,第三个......。

    果然,皇上朱佑樘被陈金的奏疏给吓住了,让应天府调拨出了三万两银及十万石粮给了两广巡抚陈金,让其好好地查,要彻底剿灭这些天经教、地经教、山神教之类。

    能座上两广巡抚宝座的陈金果然很有手段,为官之道应用的如火纯青,功劳全部抓在手中,还能讨得“经费”,把原本朝堂权力之争的剿匪,变成了皇上亲自下旨又是拨银,又是拨粮的重要事情去关注。

    正当广西的剿匪进入到了深水期时,御史钦差孔镛因解决兵员的问题,突发疾病死在了半道上,大明宣宗朱瞻基起规定,官员在职死亡,由驿站车舟送柩回乡。从此以后,由公家车船送柩回乡成为明代的制度。

    人死为大,对于像孔镛这样级别的朝廷官员,又是死在任上,朝廷一般比较宽容,死后也能官升一级,还有谥号,这些官员去世后,朝廷为了表示恩宠,通常会给死者追赠官职。对于皇帝来说,这也是最划算的交易,因为谥号是给死者的。它不会占用现有编制,因此,追谥官职是最常见的荣誉。

    一般官员去世后,其职务会按照之前的职务加一级,如道官加巡抚、巡抚加布政使、尚书加大臣等。到了尚书级别,不会加协办学士、学士,而是加一些荣誉性的假爵位,也就是贡姑的爵位。比如,按照惯例,《尚书》会加上太子少保、太子少府、太子太子的称号。还有太子、太师等。类似的这样的例子在《明史》中就有很多的记载比如:吴山曾“召为南京礼部尚书”,死后“赠少保,谥文端”;陆树声当过礼部尚书,退休后加太子少保,死后“赠太子太保,谥文定”,等等。

    大明文官生前的俸禄虽然很是清贫,死后却有抚恤银两,各品级也有具体标准,包括祭银和葬银,一品高官还有建碑银。如一品祭银25两,葬银500两,建碑银350两;二品,祭银20两,葬银400两,直至九品祭银2两,葬银10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