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在线阅读 - 第九十六章 空想

第九十六章 空想

    王浩有点怀疑景陌之张开手掌遮脸望天那一幕,是不是就在嘲笑他,他就是那井里的蛤蟆,在牛逼哄哄也只是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

    一个后世人被一个土着古人小看,王浩老脸就是一红,当然不是因为被古代小瞧羞愧,而是真的是自己有些自大而羞愤。

    他除了比古人多知道一下未来的东西,学识上他还真是望其项背。

    不过他明白了,这个世界上从不缺乏天才,但,能成名的天才,在他的功绩成就问世之初,也只能遥望天空畅享未来,等待天时地利,除非有超能力。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神苏轼,这些大神吟诗作对真的就是如同饮水吃饭没两样。

    就拿诗仙李白来说,李白一人的诗作就有数百首,普通人能熟知五首李白成名诗词的可能不在少数,但十首,二十首,知道三十首的应该以是凤毛麟角,再往上,就是在那些诗词爱好中也是应该算是佼佼者。

    但,李白代表作之前,没成名前的诗词就不好了吗,当然不是了,李白出生贫困之家,从小读书十五岁在诗词上开始崭露头角,也有叛逆有挫折。

    王浩摸了一把汗,明白个道理,他想以一首诗惊艳四座就是痴心妄想。

    想成名,不仅要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还要有天时地利人和各种条件的所在,李白的诗有名气,那是李白有了名气后,是一首首佳作累积而成,他的诗才有了传世,也就是,人有名气后他的诗句又会得到名气加成,才有名人名诗名句,才有那些名人事迹。

    李白可以说是在诗词上的天赋型选手,十五岁小有名气也只是在小范围的,天赋就是他的超能力,王浩又想了想古代神童的名人事迹,才华他肚子里的墨水比不上,超能力方面他就是不可比的。

    司马光,司马光因为砸缸的故事而小小年纪名气远扬,这是为何!

    司马光祖上,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后人。

    祖父司马炫,耀州富平县令。

    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官居四品。

    这样显赫的人家,有钱有势有权,司马光也争气,儿时透露出的聪明伶俐卓然不凡。

    六岁时,其父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书,七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中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的事,成年也做了大官。

    超能力就是家世,但,如果没有显赫家世,他小小年纪砸缸的故事又能有几人知,没人奉承吹捧,发生司马光幼年身上的事儿可能一阵风就吹散了。

    如果就说,司马光要是穷人家的孩子,茅草房,篱笆院,院子里一口大缸看着算是个有分量的物件,除此一无所有,可谓是家徒四壁,也是这样的家庭呢。

    王浩幻想着,一帮小屁孩子在院子跟着司马光疯跑,血闹人,那也是没有办法,缺衣少穿的古代年头,啥都缺好像就不缺孩子,谁家不是几个爱打爱闹的娃打底呀,都被人看低几分。

    只要身体允许都恨不得生他几个加强连来,谁家要是没几个上房揭瓦闹的人脑头大的娃,那都不好意思出门,说话都没底气。

    娃子多了又不好管,只能大的带小的,大的也是孩子也是贪玩的年纪,就只能不拆家也就随他们折腾了。

    司马光要是就出生在这么个家庭会怎样。

    一个瓜娃子登高上墙,但小小的人儿力不从心,很快就没了力气一个没抓稳定,就来个鹞子翻身倒栽葱掉下来了,小孩子筋骨还没有长成,这要是摔到地上不得摔个好歹的,所以,这个时候就只能说,人的命天注定。

    好命,想摔地上都难,人家孩子恰巧掉那口闲置的大缸了了,也就应了那句话,该你井里死河了死不了,躲开了高空着陆的一摔,还有水淹一劫。

    巧了,恰巧家里过几天打算腌酸菜,放了一缸水来洗缸,掉下来的娃一点没摔着,还泡了个澡。

    人小缸大进去容易出来难,又没有大人在场,一帮瓜娃子也没法子将人弄出来呀,眼见着再不能将人救出来不就喝饱了。

    乡下人一年到头也没个清闲都在田里忙,等大人来就,也就全村吃席了。

    这里情况极其紧张,有的娃子吓的哇哇叫唤去田里找人去了,就在其他娃子们不知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救人是好时。

    我们的大聪明上场了,司马光人小力气也小,在一旁挑挑拣拣,找了一个觉得自己能拿得动,又能砸缸救人的大石头,司马光气沉丹田腰马合一双膀一角力来个拿大鼎,摇摇晃晃的将石头举过头顶,在众多瓜娃子不可思议的表情中,那是临危不乱就是石头太重压的腿有点打颤。

    司马光紧抿嘴唇紧咬牙关用力一投,正所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砸自己缸,只听哐当一声,大缸干个稀碎啊,水流满地,落汤的孩子打着饱嗝,得救了。

    第二天就传出来了,司马家有个败家孩子砸了家里唯一的酸菜缸,司马老头气不不行,司马光大腚被鞋底子抽成了八瓣,鞋底子都抽坏了,司马老头又心疼鞋子,于是,司马光的屁股又遭到了摧残,又要晚几天能着地的。

    传出去也就是孩子太闹太败家,想着这样的事要是发生了,王浩就不厚道的笑了。

    还有孔融让梨的孔融那是什么家世,那是孔子后人,愿意阿谀奉承的人那是乌央乌央人山人海的。

    如果孔融的家境,要也是普通人家呢,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儿谁又能得知。

    比如,一家大大小小孩子一大堆贫瘠的家境,吃顿水果都是十分难得的事,老孔上山采摘了一些野梨子到家里。

    正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梨子也有大小不一。

    一帮肚子里没什么油水臭小子们,看见吃的,眼睛里都在冒着绿光,梨子一亮相,七手八脚的就被抢个精光,孔融人单力薄,抢不过兄弟姐妹,急得那是抓耳挠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