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宋泼皮在线阅读 - 0452【朝堂是人情世故】

0452【朝堂是人情世故】

    大宋泼皮正文卷0452【朝堂是人情世故】设登闻鼓的确是好事一件,能让深居皇宫的皇帝,知晓百姓冤屈。

    可也有坏处,老百姓心里没数。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比如太宗年间,那个丢了猪的百姓。

    站在皇帝大臣的角度来看,一头猪丢了,也值得敲登闻鼓?

    但站在百姓的视角,一头猪可能就是全部家当,全家人就指着这头猪卖了换钱买粮食,猪丢了,那自然就是天大的事儿了。

    一番争论后,刘宓给出了一个折中的法子:“陛下,臣觉得登闻鼓可继续设,但额外增设一个部门,用以审核前来敲鼓百姓之事,若非有冤屈或谏言,不予理会!”

    吴敏皱眉道:“若有jian佞买通审核官吏,又该如何?”

    这时,赵鼎灵机一动,提议道:“不如让督察院的官吏兼任,几日一换。督察院俱都是刚正不阿,公正廉明的忠臣义士,如此一来,便可杜绝收买一事。”

    “善!”

    “赵尚书言之有理。”

    “臣附议!”

    文武官员难得团结一次。

    之所以如此,主要就是借着这個由头,狠狠恶心一下督察院。

    东京城和旁的地方百姓不同,胆子那是泼天的大,只要登闻鼓一设,不管有事没事都会来敲两锤子。

    京城中可是有一百八十余万百姓啊!

    到时候,整天面对市井坊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没病也能烦出病,够督察院的人喝一壶了。

    督察院毕竟是陛下手中的利剑,太过分的事情,这帮朝臣不敢干。

    可趁机恶心一下督察院的胆子,他们还是有的。

    他们的小心思自然瞒不过韩桢,不过让他们出口气也好,否则一直憋着,容易出事。

    念及此处,韩桢看向陈东:“陈卿意下如何?”

    陈东起身道:“微臣并无异议。”

    “既如此,即日起便增设闻鼓司,负责审查敲鼓百姓,人手轮换方面,陈卿自行安排。”

    韩桢吩咐一句后,又问道:“可还有爱卿有奏?”

    “臣有本要奏。”

    何栗站起身,面色肃然。

    “何事?”

    何栗正色道:“陛下几个月前,颁布的禁止人口买卖,乃利国利民之策。但微臣实施起来,却发现困难重重。”

    闻言,韩桢微微皱起眉头:“有人胆敢阻挠?”

    “并非如此。”

    何栗摇摇头,解释道:“在法令颁布之前,已有不少人口买卖之实,这些奴隶又该作何处置?”

    陈东当即说道:“自然是勒令买方释放,焚毁契书,送归回家。”

    何栗反驳道:“陈侍郎此言差矣,被贩卖之人,皆是可怜人,有些父母双亡,家中连个亲眷都没有,有些自幼患有隐疾,种不得田,做不得工。在主家端茶递水,好歹还有口饭吃,若是放归家乡,只怕用不了多久便会饿死。”

    陈东面色一滞,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么多门道。

    他乃一介书生,为官全凭一腔热血,与胸中理想,但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凡事都有两面。

    是的,若非实在活不下去,谁会把孩子卖为奴隶呢?

    韩桢也意识到一刀切确实不是办法,于是朗声道:“诸位爱卿可有对策?”

    见陛下问策,殿中一众官员大脑飞转,苦思冥想解决之法。

    片刻后,谢鼎起身道:“臣倒是有一策,或许可以一试。”

    “哦?”

    韩桢双眼一亮,嘴角含笑道:“谢卿快且说说。”

    谢鼎沉声道:“伪宋天圣年间,皇太后刘娥专权,曾命范仲淹、欧阳修等人主持编纂了一部《天圣令》,其中对于贩卖奴隶一事,给出了一个解决之法。奴隶任满十年,则无须主家允许和任何手续,便可自动获得自由身。”

    “不过因监管不严,加之胥吏腐败,导致这项政令成了摆设。而今陛下治下,补官清明,勤恳勉力,定会与伪宋不同。”

    史文辉问道:“十年之后,纵然获得自由身,可还是没有生计,如何活下去?”

    赵鼎出谋划策道:“可改买为雇,勒令买方如雇佣一般,支付工钱。期满后,若主仆相处愉快,还可续签雇佣契约,若不满主家,则一拍两散,十年工钱积攒下来,回乡也足以过活。”

    赵霆提议道:“十年太长,变数太多,或可改为五年。”

    一众文官你一言我一语,群策群力,很快将这项政策的漏洞一一补上。

    最后,韩桢拍板决定,将这项政策纳入大齐律之中,命内阁拟旨,昭告天下。

    议事结束,接下来就到了官员们最期待,也最喜欢的环节了。

    发红包!

    刘昌率领太府寺的内侍们,手中捧着厚厚一叠红包,挨个发放。

    山东一系的官员都已经见怪不怪了,谢鼎等人接过红包,笑着道了声谢,便塞入袖兜之中。

    赵鼎却有些懵了,拿着红包,满脸茫然之色。

    红包上,用漂亮的梅花小楷写着孟郊登科之时的得意之作。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右下角还有自己的名字。

    左右看了看,他压低声音道:“刘尚书,这是何意?”

    刘宓笑呵呵地解释道:“呵呵,这是陛下给我等谋的福利。”

    “福利?”

    赵鼎挑了挑眉。

    刘宓点点头:“不错。今岁官员多了,分到手的兴许会少一些,按照赵尚书的官位品阶,本官估摸着能有三万余贯。不过海贸即将展开,明岁的福利想来应是能翻上一番。”

    三万余贯?

    赵鼎手一抖,颤声道:“竟这般多!”

    他这个尚书的俸禄,其实并不高,满打满算,一年下来也就五六千贯。

    比之在赵宋当八品官之时,高不了多少。

    结果官家一出手就是三万余贯,这让他如何不惊讶。

    刘宓安慰道:“赵尚书宽心,这笔钱乃是贸易院经商所得,拿的光明正大,谁都挑不出理。”

    “多谢刘尚书解惑。”

    赵鼎拱拱手,面色欣喜的将红包塞进袖兜之中。

    京师消费太高,他如今还租住在外城的巷子里,生活也拮据的紧。

    如今有了这笔钱,总算可以搬进内城了,往后上下差也能方便一些。

    顺便,再将老家的妻儿老小接来。

    此时,大殿中气氛热烈,一众官员满脸笑意的互相拱手,互道恭喜。

    陈东捏着红包,面色变幻,正欲开口,却发现肩头被人按住。

    转头看去,发现按住肩头大手的主人是何栗,他皱眉道:“何府尹这是何意?”

    “唉!”

    何栗微微叹了口气,轻声道:“本官知你性情刚烈,眼中揉不得沙子,可需知刚则易折。这朝堂之上,讲的是人情世故。”

    陈东冷笑道:“何府尹觉得这红包拿的安心?”

    闻言,何栗不由摇头苦笑:“你自入京师,便一直居于太学,吃住不愁,一应有公中供应。你可知城中房价几何?养活一家老小,每月需几贯钱?赵尚书一部之长,如今还租住在外城胡同小巷,与三五家百姓挤在一个小院中。”

    “或许赵尚书不在乎,可其他同僚呢?陛下有句话说的好,这天下人不外乎名利二字,有人想名留青史,自然也有人只为求财,寒窗苦读数十载,到头来入朝为官,还不如一介商贾,这些同僚会怎么想?久而久之,便会铤而走险,行贪污腐败,官商勾结之事。”

    沉默了片刻,陈东拱手道:“何府尹说的是,本官受教了!”

    “孺子可教也。”

    何栗面色欣慰,抚须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