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重生:我的80年代在线阅读 - 第739章 中间商

第739章 中间商

    第738章中间商

    福源村。

    距离望海国际大酒店不远的一个城中村。

    清晨,朝阳洒落在一个青砖黛瓦围成的小院里。

    这是一座独立院落式砖瓦房,类似京城的四合院,属于岛上传统风格的民宅,不过过去也只有大户人家才盖得起。

    房龄至少有几十年,但仍然坚固,并且沉淀着一种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感,颇有些韵味。

    李建昆三人租下了偏屋,里面包含一个堂屋,左右两个房间,不大不小,够用。由于昨天舟车劳顿,一直有晨练习惯的富贵兄弟,今天也没有早起。

    屋外传来主人家洗洗涮涮的声音。

    主人家姓陆,两口子都是机关单位职工,四十出头,大女儿已经出嫁,如今只有去年高考失利的小儿子,与他们一起住在祖屋。

    父母尚且年轻,这小子还没顶班,显然没有正式工作,李建昆隐约中听见陆母上班前嘱咐儿子看好家。

    不仅是他,他老妈也挺会做生意,没有赚这个钱的打算,又怎么会多做些早饭备着?

    “哪有?穷得要死,政府都没钱,老百姓哪来的钱?

    “我听我爸说,去年全岛的财政收入才两亿多,连发工资的钱都不够。

    阿宾嘿嘿一笑:“我是不会,但我妈会呀,早上多做了,在厨房放着,热一下就好,只要……”他说到这里,捻捻两根手指,续上话说,“一人一块钱怎么样?”

    李建昆这才想起,昨天谈妥的房价不涉及餐食。

    毫无疑问对于倒车这件事,岛上的居民都是喜闻乐见的,但即使抛开大的影响不谈,对于琼岛本地而言,此事也很难讲是对是错是福是祸。

    吃早饭的时候,李建昆对阿宾说:“还有个赚钱机会你要不要?”

    阿宾乐得合不拢嘴。

    要知道,一九八四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期,全国都在卖力发展实业。

    李建昆微微一笑,对此不发表看法。

    瞅着他一副小财迷的模样,李建昆饶有兴致问:“你会做什么早饭?”

    阿宾说到这里欲言又止,扫扫门口后,还是忍不住说道:“我爸妈说了,现在算是看出来,想要日子过得好,还得做买卖,做买卖才能赚到大钱。”

    李建昆问了问都有啥,听说有稀饭,有鸡蛋,有刀切馒头,寻思还成。阿宾收获三块钱,很是高兴,说咸菜免费送。

    他的弦外之音显然是指倒车。

    等李建昆起床出屋时,发现叫阿宾的小伙子坐在院子里翘首以盼,看见他后立马凑上来,嬉皮笑脸问:“哥,你们吃早饭不?给做,给买,都行。”

    “你小子倒挺会做生意。”李建昆笑骂。

    阿宾走进厨房忙活时,李建昆拿来洗漱用品在门外饬起脸面,一边和他搭着话:“你家有这样一套老宅子,父母也都有工作,日子应该过得很滋润呀。”

    像他这种高考失利,一时半会儿又没有正式工作的小伙子,正值人生中最尴尬的处境,亟需证明自己的价值,恰逢岛上如今躁动的搞钱气氛,让他自以为看到一条出路。赚钱、赚大钱是终极目的,但现在他更想尝试着做任何买卖,来锻炼自己。

    “嗨,都是逼的,逼的。”

    毕竟他们支付的租金不菲,为此搭上人力也是值当的。

    “不过现在好多了,据说今年到现在赚了不少钱,我爸妈的福利待遇也提升不少,不然你以为我家早上能吃得起白面馒头和鸡蛋啊。”

    “当时不是正值公社要改乡镇么,有的公社连挂牌子的钱都没有。还有搞征兵的时候,写标语用的宣传纸都没钱卖,穷得叮当响。

    李建昆原本对此还有些不太理解,在他一个江浙人的概念里,做生意不是有人就行吗?

    直到吃好早饭,四人结伴出村,路过村口时,他才明白其中缘故,并且惊奇地发现已经是一九八四年,我们这个国家竟然还有商业意识如此贫乏的地区。

    福源村的村口靠近一条沙石马路,是个不错的做买卖的地点,一侧有一棵大榕树,虽不及港城华强太古集团总部里的那棵大,但也颇有些年岁。

    现在,榕树的底下摆着几个用箩筐或竹篮支起的摊位,卖的是水果和鸡蛋这类农副产品。

    但摊位旁边并没有商贩,卖东西的人都躲在别的地方,根本不敢当面收钱,等客人拿了东西将钞票压在筐地下,人走了后,他们才敢出来。

    别说李建昆,连富贵兄弟都感觉匪夷所思。

    不过阿宾倒是见怪不怪,与这些胆小怕事的小贩一比,他和他的家人简直像进化后的新人类。

    而这类“进化者”,倒也不少。

    阿宾领路,带着他们前往目的地,出了村子沿街一路走过,街边铺子里,马路牙子上,一阵阵聊天的话语传进耳朵,人们谈论的话题几乎都与倒车有关。

    “你们该不会是过来买车的吧?”阿宾问,眼睛里闪烁着小星星,他也是刚意识到这个问题,不然为什么要找汽车销售公司?

    他听说给汽车销售公司介绍客户,会有茶水费,那绝对比带个路赚得多。

    李建昆不好让他失望,摇摇头表示不是。虽然说现在“欠”下不少辆小轿车,但既然来到琼岛,还需要买车吗?

    看看街头,那些谈论倒车话题的人,脸上都透着股希冀与憧憬,人人都知道倒车能赚大钱,对于他而言则是节约钱,数量多了毕竟不是小数目,能省还是省一点,又不是太急。

    “还有多远?”

    “喏,前面不就是一家。”阿宾手指一个方向。

    难怪李建昆问需不需要坐车,阿宾说浪费这个钱做什么,出村到现在还没走十分钟。

    琼岛上现在汽车销售公司的数量,倒真应了林新甲的形容――多如牛毛。

    鸿运来汽车销售公司。

    很讨喜的名头,沿街的一个铺面,大门左侧竖着一块牌匾,不像后世的汽车销售公司,没有展厅,也没有展车。

    阿宾在门外候着,李建昆三人走进去后,倒也受到热情接待。

    工作人员看他们三人的派头,也以为是过来买车的客户,主动介绍说他们公司的车源大把,都停在仓库,价格合适能提现车,不愿多花钱那就等上一阵儿,先订车。

    还说没有他们搞不到的车源。

    “是不是啊,全世界的车源、什么牌子都能搞到?难不成客户需要什么牌子的车,你们还跑去相关国家进?”李建昆佯装一脸狐疑,问出一个白痴问题。

    林新甲说,琼岛的这些汽车销售公司和汽车厂之间,有一重中间商,但他上次过来被李建昆受命,主要是打探资金市场的消息,没有接触过。

    李建昆现在的目的,正是想通过汽车销售公司,会一会中间商,因为岛上的购车外汇,最终都是经由他们之手流出去的。

    “那倒不至于,这您就有所不知了,我们有渠道呀。”工作人员神秘一笑。

    “小哥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

    “呃……不是。”

    “能不能借一步说话?”

    打工人的嘴倒是不难撬,他们才不会在乎老板会不会多出一个竞争对手,左右是赚钱,谁的钱不是钱?

    李建昆走出鸿运来汽车销售公司时,已经获得想要的信息。

    给了阿宾十块钱,让他先回家后,李建昆三人在路上寻到一辆日产出租车,打车来到大同路上的华侨大厦。

    这座一九六三年落成的七层高的大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着海口第一高楼的美誉。

    据传,琼岛迄今共有两百多万的外海华侨,从大楼的名字上不难看出它的用途,最早是作为专门接待归乡华侨的酒店,现在由于像望海大酒店这些场所的开业,年代久远的它档次已经跟不上,房间多半被租用出去当作办公场地。

    李建昆三人摸进大楼后,根本无需打听,很容易留意到“中间商们”。

    连一楼大厅里都十分热闹,一群群的确凉衬衫们,将一个或两个衣着时髦的人簇拥起来,热络攀谈。

    “东家,像是港城人。”张富说。

    他说的不是哪一个,而是全部中间商。

    李建昆轻拍大腿,他应该想到的,受限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琼岛想要自主向国外汽车厂进口汽车,几乎不可能,说个最简单的缘由:连语言沟通都成问题。

    而岛上正在进行一场财富盛宴,附近的那些境外有资源的汽车销售公司,岂能不心动?

    要说原本最能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应该是蛙岛,但毕竟有限制,整个东南亚地区又有谁比港城更有优势?

    “这样是不是就好搞了?”张贵不确定地问。

    李建昆嘴角弯起,眸子里泛着精光,好不好搞,找个中间商问问便知。

    一番踅摸,三人在大厦二楼,寻到一间房门没关的办公室,里面的红木桌台后面,坐着一个梳着大背头的男人,三十来岁。

    李建昆打着倒车的名义,进入办公室后,与对方交谈起来。

    这些中间商属于岛上倒车的最后一环,其实这方面的问题不需要找任何其他人打听,没人比他们更清楚整个流程。

    既然坐下来了,李建昆并不急着道明来意,绕着弯弯顺便打听了一嘴。

    大致流程是这样的:行政区先出具批文,无论谁拿到批文,批文最后都会流向汽车销售公司,因为只有他们有进口汽车的资质,有批文在手,以现在的环境贷款不难,难的是获得软妹币后怎样兑换成外汇,最终批文和外汇齐备,汽车销售公司再找到这些港城中间商,通过他们将汽车进口到岛上。

    “问个问题,支付给们的外汇,不拿现金,给你们港城银行的支票行吗?”李建昆说。

    “你有港城银行的外汇支票?”大背头上下打量着他,看见李建昆点头后,又问,“哪家银行的?”

    “华强太古银行。”

    “真有?还是头一回遇到能拿出港城外汇支票的人。这没问题啊,我们反正是港城公司港城的人,支票携带着还方便,不过嘛……我们肯定要先验验,验完确认无误再签合同。”

    这些港城中间商果然和他一样,也不喜欢带着大量现金到处跑。

    支票易造假,对方要求验证,属于正常要求。

    李建昆心情大好,这样一来,倒是很好地解决外汇兑付的问题。

    至于软妹币的接收,事实上他也想到一个思路:现在既然在鹏城特区有家银行,他干嘛要在这边收现金?

    没必要把自己搞得这么累,搞得风险这么高。

    那些能大量兑汇倒车的人,谁背后没个衙门?路子可比他野。

    计划一点一点在他脑子里完善。

    不过难点依然有,如果这样来cao作的话,至少起初会涉及到一个信誉问题。

    目前能知道特区新开了一家外资银行的人,在岛上只怕没几个。不是港城人,知道华强太古银行的,同样少之又少。

    李建昆寻思,虽说不好在岛上大张旗鼓地倒汇,但暗地里的信誉也是信誉,还是要先做成几单,营造一下,或许局面就打开了。

    没有做过的买卖嘛,边干边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