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赵孝成王英烈传在线阅读 - 第三十章 封君拜相

第三十章 封君拜相

    封君拜相,这是一件家国大事,处置不恰当,定会引发不小的风波。面对此等大事,赵王丹不敢独断朝纲。于是,赵王丹去了赵太后寝宫以请安为由,试探母后的态度。

    “王儿,怎么来了。”赵太后刚服下药,没想到王儿会突然前来请安。

    赵王丹赔罪道:“孩儿醉酒两日,没来给母后请安,请母后责罚。”

    赵太后看了赵王丹一眼,知道他并非是专门为了给她请安而来。赵太后听王儿之语,有些不太自然,也不揭破,随和说道:“王儿,有心了。”

    赵王丹见没有被责罚,关切地问道:“母后身体,怎么样了。”

    赵太后叹道:“人老了,身体也不行了。”

    赵王丹忙道:“母后,可不老了。”

    赵太后笑道:“王儿就知道哄我开心。”

    赵王丹又说了很多贴心的话,但就是找不到合适的时机表明来意。赵太后见他言不由衷,又无外人在场,也不跟他兜圈子直接问道:“说吧!你来看我究竟是为了何事。”

    赵王丹假装没事般答道:“母后,孩儿没事。”

    “俗话说,知子莫如母。”赵太后看着赵王丹的双眸,就知道他的来意,“你的眼神和言行告诉我。你来这里,不只是看我这么简单。”

    赵王丹见母后把话题说破,顺着说道:“孩儿的一言一行,都瞒不过母后。母后,孩儿的确有事。”

    赵太后早就猜到了,并不感到惊讶,表情轻松地问道:“说吧!什么事。”

    赵王丹来之前早就想好了开场白,问道:“母后认为安平君如何。”

    “安平君是个贤能的人。”赵太后虽和安平君接触的时日不算久,但对安平君还是有足够深的了解。

    赵王丹闻言,喜形于色,问道:“母后也觉得安平君是贤能的人。母后,孩儿想将这位贤能的人留在赵国,为己所用。”

    赵太后见孩儿有爱才之心,也感到欣慰,问道:“安平君是齐国人,也是齐王的肱股之臣。你想招纳他,为己所用,可不容易。”

    赵王丹被母后说到重点,眉宇间多了团乌云,愁色道:“孩儿也知招纳安平君不容易。母后,有什么办法将安平君留在赵国,为我国效力。”

    赵太后见王儿跟她玩起了心思,也为了试探王儿政见能力,问道:“你来见我,想必已经有了主见。”

    赵王丹见瞒不过母后那双洞察秋毫的双眼,坦诚道:“孩儿认为,安平君功名利禄皆拥有。寡人以权势、地位和钱财等手段,是不能留住他,为赵国效力。”

    赵太后见王儿说的还算有理,平静地问道:“你想如何留住他。”

    赵王丹见母后和颜悦色,趁势说道:“孩儿只能以国士之礼待之。”

    “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你父王得廉颇、蔺相如,也时常说这几个字。王儿,知道如何对待贤能之人,足以说明你逐渐成长了。”赵太后见王儿能说出这几个字,又见他眼神诚恳,言语发自肺腑,着实感到意外。

    赵王丹得到母后称赞,笑道:“孩儿入世不深,还需好好学习。”

    赵太后赞赏道:“王儿开始考虑国政,招纳人才。母后甚为满意。”

    “安平君为我国先退秦,后破燕,立下显赫战功。”赵王丹试探性地问道:“母后,孩儿有个想法,不知可行否。”

    “这里没有外人,王儿,但说无妨。”

    赵王丹鼓起勇气道:“孩儿以封君拜相,留住安平君。”

    “有功必赏也是明君之为。王儿欲封君拜相留住安平君,这个想法不错。”赵太后话锋一转,又道:“但,这个想法,不周全。王儿想要实现,也是困难重重。俗话说得好,一国无二君,也无二相。王儿封安平君为相,你叔父又该如何安置。退一步说,你叔父这关过去了。你有没想到安平君是否愿意留在赵国?齐王会答应否?”

    赵王丹只想着以‘封君拜相’留住安平君,为他所用,也没考虑到这些厉害关系,一时之间,找不到合适的用语来回答。

    赵太后见王儿静默不语,又问道:“你父王甍逝之前,将你和赵国的江山一起托孤给你叔父。你继位之时,我国对内、对外局势动荡。你叔父为了赵国江山,兢兢业业,废寝忘食。联齐退秦、联齐破燕,他也做了很多事。你叔父无过,安平君取而代之。平原君会如何想?朝臣又会如何想?”

    “这也是孩儿拜见母后的原因。”赵王丹深思之后,又道:“孩儿要留住安平君,只能委屈了叔父。”

    赵太后见王儿遇见国事,没有独断专行,找她商议,也着实见他成长了不少。赵太后也知安平君的才能,若真的能将安平君留在赵国,不仅可以制衡群臣,稳定内政;同时,还能较好齐国,震慑诸侯。

    然,赵太后也知平原君在宗室地位是无人能够取代,对赵国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巨大。赵太后害怕王儿处理不好这件事,导致朝臣离心离德,混乱朝纲。

    赵太后想了很久,也觉得这件事不好办,还是允落道:“这件事,你就不要跟你叔父说了。就让我这个妇人,去当这个恶人吧!”

    赵王丹见母后决定亲自去有说叔父,别提心里是多开心。只要赵太后出马,此事定能水到渠成。赵王丹不能表现太过明显,反而犯愁地问道:“母后,叔父会答应吗?”

    “剩下的事就交给我了。”赵太后虽没十成的把握说服平原君,但她相信,平原君是有远见、有大局、不眷恋高位、不会为了个人得失,误了家国。赵太后看着王儿,又问道:“你打算封安平君为什么。”

    赵王丹不答反问道:“母后认为孩儿该封他什么。”

    赵太后寻思半响,语调不重不轻地道:“安平君一人关系到齐、赵两国之间的友好。纵使安平君不想留在赵国,我们也不能强人所难。我们更不能因为安平君,坏了齐、赵两国的关系。”

    “母后之言,孩儿记住了。”

    赵太后想了想,有了主意,淡淡道:“我们就封他为都平君。”

    赵王丹对母后这个爵位,也没有异议,出声附和。赵王丹又和赵太后说了很多话,也谈及到了为君之道。一个时辰后,赵王丹见母后困倦,这才行礼,告退。赵王丹刚走不久,赵太后浅睡少许,扶着额头,命近臣去将平原君召进宫。

    平原君正准备进宫面见太后,却见赵太后派了使者前来接他进宫。平原君深知这位是赵太后的近臣,无论怎么询问,也问不出什么。平原君也不多问,跟随使者进宫。赵太后见了平原君寒暄少许,动情深色说了很多话。

    平原君见赵太后旁敲侧击,问了很多话,却都不是重点。平原君性子爽快,切入正题,问道:“太后有什么话就直说。”

    赵太后温和道:“安平君为我国立下大功,按照战功,应给赏赐点什么。”

    平原君琢磨出赵太后话中潜藏的意思,正色道:“封君拜相。”

    “封君,我没有意见。”赵太后故作为难之色,又道:“拜相,这…”

    赵太后有意不将后面的话说完,就是为了体现出自己的难处。同时,赵太后也想要平原君自己说出来。谁知道,平原君大笑道:“安平君为赵国立下战功,理应拜相。”

    赵太后见平原君是真心相让,没有半点不满,不动声色地问道:“这有点委屈你了。”

    平原君见赵王丹亲率文臣武将迎接安平君,又与之同车,并肩入宫。酒宴之时,本应该是他坐的位置,也让给了安平君。聪明的平原君岂会猜不透,赵王丹心里在想什么。

    赵王丹如此恩宠安平君,朝臣也知道赵国的政局将会发生变化。平原君与其等到赵太后、王上颁布诏令,还不如自己主动提出,来得干脆。至少,平原君主动提出以安平君为相,也会落下谦让的美名。

    赵王丹的言行举止,赵太后尽数掌握。然,赵太后却不阻止赵王丹‘糊涂’之举,想必赵太后也支持赵王的主见。

    平原君乃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宗室地位显赫,在赵国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富可敌国,拥有一切,应有尽有。相邦地位虽显赫,但也是苦差事。既然赵太后、赵王丹皆有意留住安平君,平原君也能趁早将这个苦差事扔出去,潇洒地说道:“能够为赵国留住人才,我退位让贤,又有何妨。”

    “先王和臣民皆说,赵国诸多公子之中,平原君最贤能。果真如此啊!”赵太后见平原君是真心谦让,又问道:“我们如何才能留住安平君。”

    平原君笑道:“太后放心,我自有办法留住安平君。”

    赵太后见平原君胸有成竹,也不问他如何留下安平君。平原君离开赵太后寝宫,回到府邸。转瞬间,先前明媚如洗的天空,也被厚厚地乌云遮盖。平原君见着闪电,划破天空,雷声接踵而来,随即下起了大雨。

    平原君见此情景,心情正好相反,洋洋洒洒地高唱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就在这时,虞卿、魏齐等人前来,驻足倾听,击掌道:“平原君好雅致,随风雨起歌。”

    平原君问道:“虞卿,你怎么在这里。”

    虞卿笑道:“我若不在此地,怎知,平原君生了一副好嗓子。”

    魏齐也笑道:“平原君乃翩翩公子,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还善歌舞。”

    “你们…”平原君可不想被这两位看笑话,转移话题问道:“虞卿,拜访我做甚。”

    虞卿见他故作糊涂,直接道:“当然是来安慰你。”

    平原君见两位的表情就明白了一切,淡笑道:“你们都知道了。”

    “王上之举,我岂会看不明白。”虞卿又道:“赵国的朝局也将发生变化,苦了你平原君。”

    平原君张开衣袖,潇洒不已,反问道:“我有什么好苦的。”

    “安平君退秦破燕,军功甚伟。”虞卿不管他是懂,还是不懂,残忍地揭露这个事实,“封君拜相,指日可待。”

    魏齐见平原君眼神闪过一丝忧虑,瞬间即逝,问道:“赵太后召平原君入宫,不会就是为了这件事吧!”

    平原君点了点头,算是表示默认。

    虞卿、魏齐见平原君没有因为丢了相位,看到半点难过之色。反而从平原君的双眸,看到了如释重负之态。

    “赵太后、王上,以封君拜相,留住安平君。不知,平原君作何感想。”虞卿自觉了解平原君,这一刻却发现自己一点都不了解他。

    平原君潇洒道:“相邦本就是苦差事,安平君为相,我落得清闲。”

    “你就不感到伤心。”魏齐本是魏国之相,却因秦国威逼失了相位,不得已流亡赵国,犹如丧家之犬。突如其来的反差,令他失落了好久,甚至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却不曾想,平原君失了相位,心态如此之好。

    平原君道:“太后只是问我,安平君退秦破燕,理应如何。我也觉得安平君战功赫赫,相邦之位,非他莫属。非赵太后废我立贤,是我主动谦让。你说我伤心否。”

    “活该啊!本想看平原君落魄之色。结果?”虞卿见平原君主动请辞,还笑得出来,轻声骂道。

    面对得失,魏齐感叹不如平原君,拿得起,放得下,称赞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原君,我不如你。”

    平原君见魏齐还在介怀失去相位之事,苦着脸转移话题道:“两位,我丢掉了相邦之位。你们是否该请我喝酒啊!”

    虞卿淡淡道:“那是你活该。”

    魏齐无奈道:“我虽想请平原君喝酒,可我没钱。”

    “罢了,罢了。”平原君摇头道,“酒逢知己千杯少,我请二位喝酒,这总算行了吧!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虞卿问道:“什么条件。”

    平原君拱手对着两位道:“你们要帮我想办法,如何留住安平君?同时,又不让齐、赵两国因为安平君交恶。”

    虞卿、魏齐交换眼神,嫌弃道:“平原君的酒,不好喝啊!”

    赵国罢朝三日,第四日复朝。赵王丹召集群臣入宫,封赏伐燕有功者。宦者令高声道:“安平君助我国,退秦在前,破燕再后,战功赫赫。封安平君为我国的相邦,爵位都平君。”

    诸臣早就察觉到赵国的风向将会发生变化,赵王对安平君的赏赐,一点也不感到意外。然,安平君看着赵国君臣,无一人反对,就连平原君也主张拥护这道政令。

    赵王丹好不容易镇住了朝臣,安平君却不上前听封,心中一片打乱,不知该说点什么。

    平原君面向安平君,抬高声音道:“恭喜都长君。”

    诸臣见平原君都发话了,也跟着高呼道:“恭喜都长君。”

    平阳君面向安平君,笑道:“都长君,还不快谢恩。”

    “蒙赵王不弃,封君拜相。”安平君见归国无路,又深得赵国君臣礼遇,又道:“请赵王答应外臣两个条件。赵王不允,我不领命。”

    赵王丹问道:“都长君请说。”

    “第一,我接受拜相封君,我也是齐国人。我深受齐王之恩,危害齐国之事,我不做。望诸君,愿为燕、赵和平而奔走。我也愿效仿他,为齐、赵两国和平奔走。”

    赵王丹问道:“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齐国有难,我必归。赵王不可相阻。”

    “都长君为赵、齐两国奔走,正如我所愿。齐国有难,都长君愿归,我绝不相阻。”赵王丹起身向前,立誓道:“我以赵国国祚起誓,我言既出,安敢失信。若失信,社稷不保,国祚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