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始皇帝在线阅读 - 第112章秦国财政困境(求订阅)

第112章秦国财政困境(求订阅)

    第113章秦国财政困境

    秦国的土地制度,颇为特殊。

    可以是土地国有,因为土地所有权是君王的。

    也可以是土地私有,土地使用权在那些平民,公士等人身上,至于买卖权,交易权等,不存在的。

    秦王将土地分给平民后,再也无法回收过来。

    尽管秦国还有各种手段,收回土地,比如封君的食邑,军功爵位三世而收,若是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等若是犯罪后,可能收回去耕地。秦国的律法严酷,很容易触犯法令。

    可收回的耕地必然有限。

    最后入不敷出,官府手中可支配的耕地在减少,分给平民的耕地在减少。

    赵政道:“父亲,秦国不断对外开战,不断掠夺六国土地,难道不足以给平民功和将士赐予耕地吗?”

    秦异人道:“政呀,不够,完全不够。昔日,秦惠文王的时刻,张仪主张进攻韩国,司马错主张进攻巴蜀。到了最后,司马错灭巴蜀,秦国得到巴蜀之地。为何要进攻巴蜀,就是因为秦地耕地不足,需要将巴蜀之地的耕地分给平民,分给有功的将士。”

    “巴蜀之地,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又是土壤肥沃,老秦人入巴蜀,获得足额的土地;后来,又是南下占据汉中,占据楚国的旧郢,也获得足够的土地。只是后来在进攻韩国,赵国,魏国的时刻,看似取胜,可获得耕地有限!”

    “有些土地颇为贫瘠,偏远,难道还能将有功的将士,册封到偏远之地,贫瘠之地!”

    赵政愕然。

    秦异人继续道:“下耕地,分为上田,中田,下田。不同的耕地层次,代表每年粮食收成不同。关中地区多数为上田,可其他区域,却是中田,下田为主。授予百亩,授予百亩上田与授予百亩下田,差距可谓是巨大无比。”

    “秦国攻占一些区域后,往往是迁移当地平民离开耕地,同时迁移老秦人进入这里,从而稳固统治。这没有大错,只是关中有一百亩上田,可到了南阳却是一百亩中田,乃至是一百亩下田。”

    “这是给予功臣奖励,还是给予功臣惩罚。”

    赵政点头道,果然有些坑。

    秦异人继续道:“政呀,仅仅是老秦人不满,也只是事情而已。我老秦人善于忍耐,只能再苦一苦老秦人。只是秦昭王在世的时刻,多方对六国征伐,每次大战,皆是要损耗大量的粟米。若是持久战,损耗更大;若是打了败仗,损耗更是惊人。”

    战争,需要损耗大量的金钱。

    秦国全民皆兵,士兵需要自备铠甲,武器,自备部分衣裳,钱币等;官府只要负责粮草,负责部分的弓弩,战车,辎重车,马匹等武器。可每次大军动员起来,乃至是出征,都要损耗大量的金钱。

    若是在短期当中,速战速决,还能节省战争成本,还能有所收获。

    可若是如长平那样,陷入对峙当中,损耗的金钱极为庞大;若是邯郸之战那样,秦军败绩损耗的金钱更多。

    历代秦王皆是不当人,对待民众更是如牛马。

    可再为苛待牛马,也不会让牛马累死。

    牛马死掉了,地主损失巨大;秦国百姓大量死亡,秦王也是损失巨大。

    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当中,那些战死的秦军士兵,秦军不会发抚恤钱,却是要减免部分的地租,减免部分的口赋,算赋,这也减少了赋税。

    成为秦王后,秦异人发现国库空空,没钱了。

    他成为秦王了,却是最大的负翁。

    赵政思索着,道:“父亲,我也是没有办法。吕不韦是大商人,善于理财,曾为治栗内吏,政绩出色,父亲可向其救助!”

    秦异茹头道:“宣,治栗内吏!”

    寺人离去了。

    片刻之后,走进来一个英武的男子,上前拜见道:“臣吕不韦,拜见大王!”

    秦异人上前,直接握着吕不韦的手,直接道:“没有吕卿,就没有我秦异人。我能有今,皆是靠卿家!”

    吕不韦却是谦让道:“大王,英明神武,授王位予大王,与不韦何干?”

    很谦卑的样子。

    有功劳,这不是骄横的本钱。

    反而是谦逊的本钱。

    昔日的时刻,他投资秦异人,也只是抱着三分希望而已,还有七分失败的可能。

    毕竟人生无常,任何失败皆是存在。

    成为华阳夫饶嗣子,未必能得到安国君的认可;得到安国君的认可,未必能成为秦太子;成为秦太子,未必能成为秦王。只是没有想到,秦王稷很快去世了,秦王柱也是去世了,然后秦异人成为秦王了。

    一切好似梦幻一般!

    回想现在一切,吕不韦好似做梦一般。

    秦异人上前道:“我打算册封你为文信君,食邑为一万户!”

    吕不韦立刻拒绝道:“大秦也只有二百万户,却是赐予臣一万户,臣何德何能,享受大秦二百分之一的赋税!”

    秦异人道:“昔日在邯郸,我曾经与先生,若是为秦王的时刻,愿与先生平分下。只是成为秦王后。发现要失言了,只能赐予先生万户食邑,先生莫要推辞!”

    吕不韦立刻跪倒在地上,道:“臣惶恐!”

    秦异人上前,再次扶起他道:“我愿为周文王,先生当为姜太公,我们一起平定下,灭六国,先生莫要推辞!”

    吕不韦站起身来,立刻哽咽道:“大王待不韦如此厚待,不韦必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曾经,投资秦异饶时刻,有太多的算计。

    可与秦异人相处的时间长了,却是被秦异饶人格魅力吸引,秦异人待人诚恳,尊敬贤士,是他的明君。

    秦异人道:“这是地图,卿打算何处为封地!”

    这位秦王很是大气,直接取出地图,在地图上,有一个个城池。

    吕不韦看着地图,眼中闪过激动之色。

    父亲,我的路走对了。

    种地,最多十倍的利润;贩卖珍珠宝玉,最多百倍的利润;可立一国之君,却是无法计算的利润。

    万户的食邑,在秦国的历史上,除掉公族封君之外,只有商君,张仪,魏冉,范雎等,而他是第五个。至于他的结局,会不会如商君那样下场凄凉,他根本不去想象,也懒得去想象。

    士兵去打仗,可能死在战场上;将军领兵征战,可能被敌人杀死;就连商人运输货物,也可能被盗贼杀死;就连隐士隐居在山野当中,也可能被老虎吃掉。下,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

    吕不韦思索道:“臣喜好钱财,愿以这里为封地!”

    指点向一个位置。

    秦异茹头答应。

    秦异人又是道:“卿家,我大秦的局势不好,府库亏空,少府不足,粟米不足,钱帛不足,你可有办法,缓解秦国财政不足!”

    着秦国的财政状况。

    连年的大战,秦国上下皆是疲惫至极,国库没有钱,平民们也是没有钱,大家都缺钱。

    急需要吕不韦增加秦国之财政。

    吕不韦听着,却是沉默起来。

    成为治栗内吏,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熟悉秦国的户口数量、粟米数量,耕地数量,山川矿脉等等,也越发的了解秦国的财政状况。

    秦国的财政状况很不好。

    之所以财政不好,连年大战这是原因之一,可另外一个原因是秦国重农抑商,不善于理财。

    吕不韦思索道:“我大秦财用不足,并非是秦国贫穷,而是因为秦国重农抑商,商业发展被压制,货物缺乏流通,财富难以流转,各种财务供给不足。大秦当重视商业发展。”

    秦异人闪过一丝犹豫道:“商君之法,重农而抑商。只因为商人获利,胜过农夫。农夫一年所耕不过百亩,收获粟米不过二百石头而已,兑换为钱币,也只是三十钱。辛苦一年,也不过收入六千钱。”

    “若是缴纳田租,口赋,算赋等,所剩更少。可商人买低卖高,少则是一年获利十几金,多为几千金。下之民有限,若是经商的平民多了,耕地的民众必然稀少,无人从事耕战,秦国何以强大。”

    吕不韦点头道:“大王之言有理,若是百姓皆是经商,谁人还会耕战,只会沦为宋国,卫国。只是大王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于平民经商,自然要禁止,更是要缴纳高税,徭役。可若是官府进行经商,却是可以补贴大秦财政之不足!”

    “大秦之国策,当减少秦国百姓经商,却是鼓励少府经商,鼓励大商人经商。秦国丹招揽六国商人入秦,以六国之物产,补秦国之不足!”

    “崤山以西盛产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玉石;崤山以东多有鱼、盐、漆、丝、美女;江南出产楠木、梓树、生姜、桂花、金、锡、铅、朱砂、犀牛、玳瑁、珠子、象牙兽皮;龙门、碣石山以北地区盛产马、牛、羊、毡裘、兽筋兽角;铜和铁则分布在周围千里远近,山中到处都是,有如棋子满布。这是关于各地物产分布的大致情况。这些都是中国人民所喜好的,习用的穿着、饮食、养生、送死之物。人们要靠农民耕种,取得食物,要虞人进山开采、渔夫下水捕捉,获得物品,要靠工匠制造,取得器具,要靠商人贸易,流通货物。这难道还需要官府发布政令,征发百姓,限期会集吗?人们都凭自己的才能,竭尽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低价的货物能够高价出售,高价的货物能够低价购进。人们各自努力经营自己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就像水从高处流向低处那样,日日夜夜没有休止的时候,不用招唤便会自动前来,不用请求便会生产出来。这难道不是符合规律而得以自然发展的证明吗?”

    “《周书》里:“农民不种田,粮食就会缺乏;工匠不做工生产,器具就会缺少;商人不做买卖,吃的、用的和钱财这三种宝物就会隔绝不通;虞人不开发山泽,资源就会短缺,资源匮乏了,山泽就不能进一步开发了。”农、工、商、虞这四个方面,是人民衣食的来源。来源大则富裕,来源则贫困;来源广大,对上可以使国家富强,对下可以使家庭富足。或贫或富,没有谁能剥夺或施予,但机敏的人总是财富有余,而愚笨的人却往往衣食不足。所以,姜太公被封在营丘时,那里本来多是盐碱地,人烟稀少,于是姜太公便鼓励妇女致力于纺织刺绣,极力提倡工艺技巧,又让人们把鱼类、海盐返越其他地区去,结果别国的人和财物纷纷流归于齐国,就像绳索相接,络绎不绝,就像车辐集聚在车毂似的,从四面八方汇拢到那里。所以,齐国因能制造冠带衣履供应下所用,东海、泰山之间的诸侯们便都端正衣服前往齐国朝拜。后来,齐国中途衰落,管仲重新修治姜太公的事业,设立管理财政的九个官府,使齐桓公得以称霸,多次以霸主身份会合诸侯,使下政治得到匡正;而管仲本人也有了三归台,官位虽只是陪臣,却比各国的君主还要富樱从此,齐国富强,一直延续到威王、宣王的时代。”

    “所以:“仓廪充实从而知道礼节,衣食丰足从而知晓荣辱。”礼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因此,君子富有了,就喜好去做仁德之事;平民百姓富有了,就会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江河深,鱼就会生活其中;山林深,野兽就在那里藏身;人富有了,仁义就会附益于他。富有者得了势越发显赫,失了势,依附于他的宾客也便无处容身,因此心情不快。夷狄那里,这种情况更为突出。谚语:“家有千金的人,不会犯法受刑死于闹剩”这不是空话。所以:“下之人,熙熙攘攘,都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往。”那些拥有千辆兵车的君王,享有万户封地的诸侯,占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担心自己会贫穷,何况编入户籍的普通百姓呢!”

    “从前,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上,于是任用范蠡、计然。计然:“知道要打仗,就要做好准备;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才算懂得商品货物。善于将时与用二者相对照,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行情就能看得很清楚。所以,岁在金时,就丰收;岁在水时,就歉收;岁在木时,就饥馑;岁在火时,就干旱。旱时,就要备船以待涝;涝时,就要备车以待旱,这样做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一般来,六年一丰收,六年一干旱,十二年有一次大饥荒。出售粮食,每斗价格二十钱,农民会受损害;每斗价格九十钱,商人要受损失。商人受损失,钱财就不能流通到社会;农民受损害,田地就要荒芜。粮价每斗价格最高不超过八十钱,最低不少于三十钱,那么农民和商人都能得利。粮食平价出售,并平抑调整其他物价,关卡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这是治国之道。至于积贮货物,应当务求完好牢靠,没有滞留的货币资金。买卖货物,凡属容易腐败和腐蚀的物品不要久藏,切忌冒险囤居以求高价。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就会懂得物价涨跌的道理。物价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靠;物价靠到极点,就要返归于贵。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靠到极点时,要及时购进,视同珠宝。货物钱币的流通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勾践照计然策略治国十年,越国富有了,能用重金去收买兵士,使兵士们冲锋陷阵,不顾箭射石击,就像口渴时求得饮水那样,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继而耀武扬威于中原,号称“五霸”之一。”

    吕不韦开口道,直接着重视商业的好处,着重伤弥补府库的不知。

    当然,这种重商,不是鼓励秦人经商,而是侧重官商,靠着少府垄断,获得大量的利益。

    ……

    pS:十二点钱,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