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始皇帝在线阅读 - 第175章岁大饥(求订阅)

第175章岁大饥(求订阅)

    第176章岁大饥

    在穿越者记忆当中,铅粉与朱砂皆是有毒的,至于毒性有多大,危害有多大,赵政也不知道。

    只是在某些问题上,赵政不吝啬夸大其词。

    “妾身明白!”

    芈倩闪过一丝慌张,召唤着侍女,直接地洗掉脸上的铅粉,又是洗掉朱砂。

    被秦王吓着了。

    对于女子而言,不能生孩子,这是最大的刑罚,最大的人生折磨。

    楚王爱细腰,无数美人饿死。

    秦王不喜铅粉朱砂,想来很多美人也不会冒大不韪,再用铅粉与朱砂了。

    只是没有铅粉,朱砂,女子又是如何装扮自己。

    很多时刻,女子的美貌是打扮出来的,除了少数生丽质的女子,多数的女子容貌上只能是一般。

    这个时刻,完美的装饰和打扮,能提升自己的颜值。

    脸上抹上铅粉会让皮肤变得白皙,嘴上抹上朱砂会让嘴唇红润,可失去这些还能保持美丽吧!

    芈倩心中在忐忑着,在不安着。

    可在清去铅华后,赵政开口道:“对了,就这样,这样挺好的!”

    芈倩道:“就这样!”

    赵政上前道:“王后,我们就寝吧!”

    芈倩脸色羞红,没有拒绝。

    很快床榻在摇动,又是一个美好的夜晚。

    ……

    次日,芈倩醒来的时刻,身躯微微不舒服,只是看着旁边看去,大王却是消失了。

    侍女上前道:“王后,大王已经起床,稍后要上朝。大王已经吩咐了。殿下,还是继续休息吧!”

    芈倩道:“大王已经起床,我岂能继续睡觉!”

    不顾身躯的疲劳,直接起床。

    侍女上前,开始为其梳理着头发,很快美貌的女子出现,虽然没有铅粉,朱砂等,可依旧是美丽。

    侍女道:“距离早食,还有一段时间,王后可继续睡一会,大王也不会怪罪的!”

    芈倩没有什么,而是坐在玻璃镜子前看着自己。

    镜子当中的自己,似乎很是美貌,只是缺少了一些装饰,似乎欠缺一些。

    想到大王不喜,只能是放弃,只能寻找某些替代品了。

    撵车在前进,到了前面的大殿当中,赵政端坐在王座上,身上穿着冕服,头上带着十二串的玉旒,遮挡住前方的视线,也让臣子看不到君王的表情。

    很快的臣子陆续到来。

    大约是五百多人,出现在大殿当中,分左右站立,品级低的在后方,品级高的在前方,唯有三公九卿有椅子可坐。

    等到臣子到齐的时刻,陆续开口禀告。

    至于禀告的内容,则是记录在手中的木板之上。

    臣子陆续开口,着工作总结。

    赵政点头着,只是偶尔开口。

    同时,在木板上记录一些内容,在思索着。

    朝堂之上,没有争吵,没有武斗,只是例行的汇报工作。

    每个臣子开口,话都是简明扼要,只是短短的几句话,或是几分钟而已,能简单的表述完毕,就是绝对不拖延。

    等到吕不韦的时刻,吕不韦站起身来,走到中央的过道位置,恭敬道:“大王,臣有要事禀告?”

    赵政问道:“仲父,但无妨?”

    吕不韦道:“大王,从夏开始的时刻,关中地区降雨就是大范围减少,夏只是下了三场雨,雨量不足。到了秋,只是下了一场雨。夏秋两季的时刻,粮食不足。臣已经赦免口赋,算赋税,免去徭役。”

    “到了冬,依旧是无雪。”

    “若是新的一年,降水依旧匮乏,臣恐关中大饥!”

    赵政听着,心中思索着。

    眼中上有不安之福

    在九月份的时刻,吕不韦就是向他禀告,关中雨水少,粮食要减产的消息。

    要看情况,给予一定的减免。

    赵政给的批复是,可。

    只是没有想到,今年还真的要大旱。

    大旱之后,必然有大饥。

    魏国的李悝将灾年分为:饥、中饥、大饥。

    不同的灾年就会有不同的价格,或者不同的应对方法。

    饥荒就是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地方受灾,这时粮食价格就会高出平时一倍以上。

    而中饥荒之年则是指一半地区受灾,那粮价就高到离谱了。这个时候,普通民众根本不去想买粮解决食物的问题,直接会出外挖草、剥树皮。总之,一切能吃的都会往家里抢。

    至大饥年,也就是七层区域灾荒,粮食是有市无价的,民众不会呆在家里等死,而是四处逃难。他们一路走过的地方,基本只剩下地皮,最甚的情况,就是吃土。

    赵政深吸一口气,压住心中的不安,道:“仲父,请之!”

    吕不韦道:“秦国,当早点做准备!”

    赵政点头。

    接着,吕不韦退去。

    又是其他的臣子上前开口,只是赵政却是没有心情听了。

    岁大饥之后,往往有三个字,人相食。

    很多时刻,大饥荒就能摧毁一个国家。

    这一场大饥荒,若是应对不当,会动摇他的王位,甚至是秦国也受到威胁。

    朝会结束后,寺人召唤吕不韦。

    在大堂当中,食物陆续摆上来。

    赵政道:“仲父请食用!”

    吕不韦道:“多谢大王!”

    赵政开始想吃起来,吕不韦也是开始吃起来。

    赵政一边吃着饭食,一边询问:“仲父,明年真的要大饥吗?”

    吕不韦道:“今年的时刻,夏秋两季少雨,庄稼歉收,在关中少部分区域已经出现饥荒。只是民众家中还有余粮,靠着挖野菜,靠着米糠等,还能支撑一段时间。可若是第二年还是大旱,就会演变为大饥!”

    赵政道:“寡人明白了,一年大旱还有存粮,可第二年大旱必有大饥。仲父将如何应对?”

    吕不韦道:“去年的时刻,关中地区大旱,七层的地区遭遇旱灾,很多河流水量下降,即便灌溉农田也是略有不足,只能在少部分区域灌溉。多数区域,存在粮食减产减收,大王最好减免其口赋,算赋,地租也是适量减少,这是第一。”

    赵政点头道:“可!”

    吕不韦道:“第二,当增加徭役,加大对郑国渠的修建,多征召民众!”

    赵政疑惑道:“这样可以吗……寡人明白了。越是在大灾的年纪,越是要修建工程,以工代赈。只是工资几何?”

    吕不韦道:“工钱不能太高,因为这样朝廷承受不住;也不能太低,这样民众无法承受。最好每个民夫每给予一斗半的粮食……”

    赵政思索道:“据寡人所知,秦国关中之地,一户为六口人或是五口人,一斗半的米没够吃吗?”

    吕不韦道:“不够,自然是不够了。根据我臣所知,多数民众一吃两顿饭,在农忙的时刻吃的多,在农闲的时刻吃的少。民众每吃两顿饭,一顿为大食,一顿为食。大食,在白需要干活,自然吃得多;食,在晚上不干活,自然吃得少!”

    “在大秦,从事铸墙等劳动力重的工作,早食0.5斗,晚食为0.3斗,至于站岗,或是从事其他轻体力活,早晚皆是0.3斗。若是在缺少粮食的情况下,一吃0.3斗,可以让民众处于饥饿,却是饿不死的状态。”

    “大王不会以为,民众每皆是能吃一斗米吧!”

    赵政脸色羞红,心中略微惭愧。

    他是rou食者,很多时刻计算民众吃多少粮食的时刻,往往是按照自己能吃多少粮食,用来计算粮食的。

    可事实上,很不准确。

    他是大王,每可吃三顿饭,每皆是可吃rou,每顿皆是以吃饱为标准,可事实上民众吃饭的时刻,往往要计算着粮食产量,不能吃得太多;若是遇到灾荒年景,更是要节省粮食,减少粟米食用。

    吕不韦道:“大王呀,修建郑国渠,一户一丁,每消耗0.8斗,还能节省下0.7斗,还能养活两口人。假如每给予民夫1.5斗粮食,在自己食用外,还能养活家中两口人。家中的余粮,只需要供养剩下的两口人!”

    赵政惊叹道:“仲父呀,你真是精明,将民众的口粮计算到了数点后,只是仲父却是忽略了官吏的贪墨。你觉得能监督到每一户吗?”

    吕不韦道:“有贪墨粮食的,可直接处死!”

    赵政道:“仲父呀,很多事情没有用的。民夫工资直接变为两斗!”

    吕不韦道:“大王呀,这下子粮仓粮食损耗巨大,秦国有些吃不消。”

    赵政笑道:“仲父呀,你莫要欺我。秦国的粮仓粟米有多少,粮仓的分布有多少,运输距离长短,我极为清晰。昔日的时刻,秦国皆是高赋税,民众有一半的粮食,要用地租,口赋算赋等上交给朝廷,到了现在该反哺民众了。”

    “仲父呀,该大方的时刻就要大方,做事情不能斤斤计较。老聃曾言,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寡人现在求其上,只求得其郑”

    吕不韦叹息道:“大王,仁慈!”

    赵政道:“这些年来,秦国借助洛阳,贩卖玻璃,纸张、书籍、罐头、白糖等,掠夺六国的粮食,进入荥阳的敖仓,进入洛阳的洛口仓;又是大量制造罐头,已经存储一大批数量了!”

    “罐头可保存十年,储存时间,还在里粟米之上,也该损耗一些!”

    吕不韦道:“臣遵命,只是大旱持续一年,民众可以支撑;大旱持续两年,民众的粮食耗尽,朝廷赈灾,修建郑国渠,也可以支撑;大旱第三年,国库也是空虚三分之一,勉强支撑。若是在第四年,还是能支撑;若是在第五年……臣不敢言!”

    大旱不算什么,可连续几年大旱,却是要命的节奏。

    赵政继续问道:“仲父,还有什么计策?”

    吕不韦道:“第三,臣已经在做了。今为何在朝堂上,臣秦国大旱的事情,弄得世人皆知。就是要六国的商人看到商机,运输粮食进入秦国,这样会拔高粮食的价格,也可能缓解秦国粮食的不足。”

    “等到粮食数量增加到了一定地步的时刻,粮食价格自然会下降!”

    某个地方遭遇旱灾,粮食价格上涨的时刻,这个时刻不仅不能调控价格,反而要拉高粮食价格。因为朝廷强行的下达法令,强行命令粮食在某个价格上也是无用,因为市面上没有粮食,有价无市,价格也没有意义。

    反而,黑市上价格会疯狂的上升。

    还不如直接主动拉高粮食价格,从而造成大量的商人运输粮食进入灾区,出现粮食供大于求,从而降低粮食价格。

    赵政道:“仲父做的很好,只是粮食皆是被各国把控,掌控大头,仅仅是靠着商人私自运输,还是不够的。”

    吕不韦道:“故而,还有第四个办法,关中缺少粮食,只能向六国前去乞讨要饭了,大王最好整军备战,与六国开战,就食于六国!”

    从秦国的角度而言,也只是关中地区遭遇旱灾,出现饥荒,可在河东郡,在三河郡,在河内郡,在太原郡,在南阳郡,在南郡,在巴蜀汉中等地,却是没有出现饥荒。

    按照道理,可以将这些区域的粮食,越关中地区,用来减缓关郑

    计划很好,可现实却是行不通。

    这不是后世!

    在后世的时刻,河南出现大旱,粮食不足,有火车运输粮食,各地的粮食只需要几个时粮食就是到了。

    所谓的百年一遇的大旱,只是稍微起点风波,就是被平息了。

    可在这个时代,粮食运输主要是三种方式,一种是独轮车拉着粮食,一条是辎重车拉着粮食,一条是船只运输。

    独轮车拉着粮食,辎重车拉着粮食,这样不仅速度慢,路上损耗的粮食还巨大,可能行走几百里,粮食就是耗掉一半,甚至是更多。

    若是船只运输粮食,不仅是运输量大,运输速度快,路上的损耗还。

    可这是在顺流而下的情况下。

    可若是遇到逆流而上,需要摇橹,或是拉纤为主,损耗也大。

    关中地区,处在黄河的上游,逆流而上,运输粮食艰难。

    在某种程度上,所谓的饥荒,并不是缺少粮食,而是粮食运输不过来导致。

    粮食运输困难,运输不过去怎么办?

    只能运输人了!

    每次遭遇大的饥荒,民众往往是逃荒到了外地,前去要饭!

    吕不韦提出的第四个计策,就是秦国组织大军,直接向六国开战,向东方六国乞讨要饭,就食于担

    ……

    pS:岁大饥,人相食,道尽饥荒的残酷。在《资治通鉴》当中,大饥就是出现试四十一次。最近的一次就是六零年·。

    古代出现大饥荒,一部分是自然原因,如明朝末年,连续十几年,全国性受灾;一个就是人为,人为加大灾害,一个就是粮食运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