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在线阅读 - 第七百一十一章 东宫调兵,状元何人

第七百一十一章 东宫调兵,状元何人

    吐蕃之战。

    殿试之题:西线吐蕃兹扰频频,屡侵边疆,朝廷应当如何反击吐蕃,重振大唐威严。

    ……

    在众多朝堂大佬的关注下,一众进士提笔挥洒,就边境多事,朝廷征伐之事,从外交,兵策,战略,后勤,军心能诸多方面建言献策。

    一时间,整个大殿之中,只有落笔之声。

    殿试乃是朝廷大事,很多人准备数年科举都未必能走到含元殿,如今到这最后一关的,自然万分用心。

    李绚鸿胪寺少卿,谨立众臣后侧。

    前方,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宰相都在。

    六部尚书,九寺寺监,也全部站立在后。

    吏部,礼部,鸿胪寺,相关官员更是一个不差。

    上午两个时辰,下午两个时辰,一直到申时末,酉时初,钟磬之声响起,殿内所有进士全部停笔。

    虽然有人心中懊恼,但也无法再写一字。

    “时间已到,众生退场。”

    李绚走到了大殿之前,对着众多进士,高声呼喝。

    “喏!”一众进士,对着空荡荡的御座微微拱手,然后缓缓的退了出去。

    殿试礼官,这便是李绚今日之职司。

    在殿试之前,殿试之后,高声呼送一众士子。

    这本来是鸿胪寺少卿杨善的职责,但不知为何,他早几日便请假休沐,职司就安排到了李绚头上。

    殿试结束,众生退场,接下来,便是众臣判卷。

    大唐的殿试不需要等太长时间,基本上是今日考完,吏部考官,还有中枢诸相,当夜就要排出名次。

    明日一大早,殿试榜单便能公布于众。

    总共就三十九考卷,十来个人判卷,一人最多三四份,只要没有私心,那么一切很快结束,甚至都不会影响晚上各自归家。

    李绚扫了一眼被分发到每位宰相手里的考卷,他有些好奇,今年的殿试会选出什么样的状元来?

    会试时,首名是陕州程行谋,次名是安陆许且。

    殿试的结果,和会试会有大的变化吗?

    ……

    不知何时,大殿外面的广场上,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

    整个大明宫,整个长安,全部都笼罩在一层细雨之郑

    但在含元殿中,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各部堂官,各位宰相,迅速的扫过一份份的试卷。

    有资格进前十名的放在一侧,剩下的放在另外一侧。

    朝廷规制,吏部考官和中枢诸相要挑选出此次殿试的前十名,送到皇帝手里,供皇帝挑选前三人选。

    李绚鸿胪寺少卿,本来殿试结束之后,礼仪完毕,他就应该离开的,但因为他有事,所以找上了李贤。

    “殿下!”李绚低声将李贤叫到了一侧。

    李贤回头看了一眼空荡荡的御座,对着李绚拱手道:“王叔何事?”

    李绚对着李贤沉沉躬身道:“臣希望能够借调太子右率骑兵百人,还请殿下准许。”

    借调太子右率骑兵百人,李贤一听,脸色不由得一变。

    东宫六率,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诸卫率各领军府三至五个不等。

    地方军府,每个千人左右,真要到了关键时刻,太子能够调动的人手起码上万。

    这些人轮流到太zigong轮值,太子虽然无法亲近,但这些饶身上都已经打上了太子的烙印。

    这些人,平日行事都必须严守规矩,稍有行差踏错,立刻就要背负叛逆之嫌。

    如今李绚一调兵,李贤立刻就紧张了起来。

    看着李绚肃然的眼神,李贤有些慌乱的神色迅速平静了下来,拱手道:“王叔调兵何用?”

    “除间。”李绚完,凑近轻声道:“臣已经禀报圣人,圣人已准许,今日殿试之事了结之后,殿下回禀圣人一句便可,臣在殿外等着殿下。”

    “原来王叔已经请旨了。”李贤立刻神色一松,但随即就皱起了眉头,问道:“那为何此事,不由内侍监传旨。”

    “殿下到时问陛下自知。”李绚拱手,然后转身离开。

    李贤的神色肃然起来,他不笨,李绚这么,明显是有事牵涉到了内侍监。

    李贤莫名的打了个寒颤,他可没忘,李绚如今正在奉旨察查通吐蕃案,可如果最后查到内侍监,那后果。

    李贤有股立刻就回东宫的冲动,但抡才大殿还未彻底结束,他还不能离开。

    很快,一众试卷已经被分为了上下两摞,上者,一甲二甲之选,下者,三甲及第。

    李贤跟着众臣一起前往紫宸殿,等到皇帝和皇后共同作出决定。

    ……

    李绚手里撑着竹伞,在细雨中缓缓行走。

    前方,各部副官已经出沥凤门,只有李绚还在悠闲的慢走。

    如今,他虽然对幕后黑手无法有实际的作为,但他完全可以通过太子和皇帝逼一逼他。

    至于销毁证据,李绚心中忍不住的摇摇头,他连对方是谁还都没查出来,如何能够让对方销毁证据。

    而且像他们这样谨慎的人,做事根本不会留下丝毫证据。

    甚至在李绚出现在这件事情当中的时候,他们早就警惕了起来。

    如今正好,打草惊蛇。

    反正现在盯着这一切都人不是他,而是皇帝和太子,他更加不敢轻易露出破绽。

    行事越发的谨慎,但很多事情,却又不是光谨慎就足够的……

    思索之间,李绚已经走到丹凤门下。

    就在此时,一阵急促脚步声在他身后响起,随即紧追而来。

    李绚下意识回头,就看到一名年轻的宫中内侍冒着细雨快步赶来。

    内侍气喘吁吁的对着李绚喊道:“南昌王,陛下宣召。”

    李绚一愣,但随即立刻拱手道:“臣李绚遵旨。”

    虽然他不知具体为何要将他叫回去,但心中已知,肯定是出了幺蛾子。

    当年,太宗皇帝在朝堂,看着满殿的新科进士,得意的道:“下英才,尽入吾彀。”

    科举历来是朝廷提拔寒门,用来压制世族对朝堂影响的一种手段。

    虽然如今朝堂之上的依旧是世族居多,但寒门的力量也在日益壮大。

    皇帝通过平衡二者矛盾,对朝堂掌握极大,尤其是武后之后,寒门弟子的数量更是逐年增多。

    但世家依旧有办法在规则之内反击,那就是历年的状元,基本都为世家子弟包揽。

    有的是真才实学,有的则是稍弱一筹,但种种手段,他们都能拿到状元之位。

    大唐科举约定俗成,某一科状元为谁,那么这一刻,便以谁名字命名。

    比如上元二年,状元郑益,所以,上元二年便为郑益榜。

    如今上元三年,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吏部选出的会试之首,不再是世家子弟,反而是寒门出身的陕州程行谋。

    这种事情在整个大唐的科举史上是极少见的。

    李绚在知道这个结果的最初,就明白,这件事情会有大麻烦。

    所以当他知道吴越子弟有四人荣登皇榜之后,才会那样惊讶。

    不过还好,诸葛明辉和陆楼都有真才实学,徐安和孙贤虽然才能略显不足,荣登皇榜也是侥幸,尤其排名后粒

    这样即便是殿试成绩不好,也不能他徇私舞弊。

    李绚这段时间都扑在了察查吐蕃间谍案,对于科举之事,他并没有多少关心。

    结果出来之后,他心里立刻清楚,是有人替他挡住了射向他的那些冷箭。

    如今,真正的风雨要来了。

    会试是无法改变,一切已经由吏部考功郎和一众臣官抵定,如今想要翻盘,就必须再由殿试动手。

    殿试的各位考官,还有各位宰相,尚书,对状元人选,都有自己的举荐之权。

    人心稍微挑拨,结果自然和会试完全不同。

    ……

    李绚神色恭谨的走进紫宸殿,目光快速的从站在两侧的诸相和诸位尚书身上掠过,最后扫了一眼前方的御案,随即低头拱手道:“臣南昌王李绚,拜见陛下,后,太子。”

    尽管只是匆匆一掠,但李绚也已经看清楚,在御案之上,左侧上角放在一摞七张考卷,那是已经被定下来的二甲名单,剩下的三份试卷,有一份放在右侧上角,两份放在李治身前。

    明显,第三名已经定下,剩下就是一二名,状元和榜眼之争。

    诸相和其他尚书面色平和,但看皇帝的不决之色,就知道,此事有多难。

    李治稍微按了按眉心,抬起头,看向李绚:“南昌王平身。”

    稍微调整坐姿,李治接着道:“朕听闻你与程行谋,许且,还有诸葛明辉,都有过接触,更想听听你对他二饶评价。”

    李绚心里顿时一惊,拱手道:“陛下,今日殿试之事,当由诸相和诸位考官,以及陛下定夺,臣不敢妄言。”

    李治不在意的摆摆手,道:“无妨,你随便,朕不过是随便问询一下罢了,之前太子和皇后,还有其他的给事中,中书舍人,朕都已经问过了,如今就想听听你的看法。”

    听到李治这么,李绚这才长松了一口气。

    他的目光从两侧诸位宰相,六部尚书,还有相关考官的脸上快速掠过。

    这些人,各自立场不同,李绚并不知道他们心中所想如何,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怎么定论的,但眼下的事情,该不该开口,该如何开口,李绚必须谨慎,稍不注意,就可能得罪无数。

    李绚看了一眼御案上放着的两份试卷,略作思索,沉声道:“陛下,臣不知究竟因何纠葛,才让陛下无法定论,但状元之事,还是要以殿试之卷作为定论,其他诸事,人情也好,为人也罢,都是后事。”

    既然科考笔试,那么一切就以笔试成绩定论,完全没有必要掺和其他事情。

    尤其此番还是涉及吐蕃之事。

    李绚一句话,让众臣之心顿时肃然起来。

    李治点点头,道:“你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