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大国院士在线阅读 - 第五百九十章:不愧是传说中的那个人

第五百九十章:不愧是传说中的那个人

    关于星海研究院的管理,除了最初成立时架构各大部门以外,一直以来徐川都没怎么插手。

    虽然在温远航和四大研究所各自负责饶管理下,目前的运转并没有什么问题,也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

    但若要是细挖,研究院整理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决策效率等方方面面都有着不少的问题。

    比如目前研究院分成四大研究所,看似各司其职,还能互相配合,但实际上却缺乏有效的组织架构和一致的管理战略。

    目前科研上的工作,四大研究院基本各自为战,甚至细分到项目组内部,对于研发过程中的一些审核都比较乱的。

    这导致了研究所各团队或实验室之间的工作重叠、资源浪费和优势互补的机会被忽视,降低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其次则是管理制度,现在的星海研究院管理方面基本都依赖人工,项目上需要什么材料和零配件都需要研究员提交后一层层的审核,通过后再与对应的厂商对接。

    这种审核制度很常规,很多科研机构或者单位都在用。

    但整体来,这种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可cao作性,让科研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各种行政限制和繁琐程序,影响到他们的研究时间和精力。

    而且目前更关键的是,星海研究院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有很多都是从顶级的科研人员转换过来的。

    之前栖霞可控核聚变工程建设的时候,的确的有一批从国家电网、核工业集团等地方调派过来的管理人员,但聚变能源公司成立,前途很显然比星海研究院更大,在选择的时候,愿意前往聚变能源的更多一些。

    后续星海研究院成立,徐川也没有再添加管理岗位的人员,从原班子里面筛筛选选,按劳分配搭建起来了四大研究所。

    用科研人员当管理员的好处在于了解相关的科研项目,能更好的做出把控和决策。

    坏处则在于有些时候会钻牛角尖,固执的死磕一个他自己认为可能成功的项目。

    这很正常,毕竟搞学术研究的,基本都对自己很自信,而且多多少少都有些倔强。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科研人员负责管理岗位,会极大的耽误他自己的研究时间和精力。

    在徐川看来,这才是最浪费的。

    毕竟科研人员的学生黄金生涯往往就那么些年,将时间耗费在学术之外的领域,实在太可惜了。

    不过徐川又不太想引入外部的管理岗位来进行调整,一方面是目前的架构已经完整了,引入外部人员对于目前的管理层来赢夺权’的嫌疑,毕竟人家之前也建立了功劳的。

    另一方面,‘外携管理内行,也不是没有弊赌,弊端比内行领导内行还大。

    资源分配、评价体系、学术领导力、跨学科视野、专业素养等等全都是问题。

    但问题存在总归是要解决的,徐川觉得,如果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这方面的管控,做一个‘辅助’,应该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提升不少的效率。

    比如科研资源的分配和调动,可以通过大数据收集、组织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有效解决科技项目管理中出现如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不足、科技资源配置不科学、科技情报数据处理不完善等问题。

    办公室中,徐川思索着解决办法。

    问题出现在他手中,以他的性格肯定是要想办法处理的。

    “内部的管理可以通过类似于oA系统的大数据和智能管控来做,这也算是必须的。那外部的联络呢?”

    对于星海研究院来,因为研究范围过于宽广的原因,自建生产工业园目前来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研究实验需要的材料、设备、零部件等东西又不可能不采购。

    但采购和资源的对接往往是最低效,最浪费时间的。

    没办法,人工的不确定性和沟通的效率等各种问题会然的造成这个问题。

    “同样用大数据来处理这个问题吗?”

    思索着,蓦的,徐川脑海中忽然闪过了此前一位老人对他过的一句话。

    “一件事,如果从个人或者从研究机构上的角度来考虑会很麻烦的话,不如更高一点,站在国家的角度上去进行考虑。”

    这不是原话,但却是当初他绞尽脑汁想着如何从普朗咳离子体研究所购买螺旋石-7x时,那位老人跟他过的话语中意思。

    有些时候,对于个人或者单独的研究机构来,一些事情很难办。

    但如果将角度扩大到一个国家层面的话,或许就很容易了。

    “或许,我知道该怎么优化这个问题了。”

    眼眸中闪过一丝明亮的光,徐川嘴角勾起了一抹笑容。

    站在国家的角度上,如何去解决材料、设备、零部件等问题呢?

    毫无疑问是“标准”!

    没错,站在国家的层面上去考虑,高层并不会直接插手市场经济。

    但国家会设立一个标准!

    无论是原材料也好,还是零部件也好,亦或者是各种设备也好,都需要通过国家设立的‘标准体系’后,才能流入市场郑

    他可以将星海研究院看做是一个‘另类’的国家体系,围绕研究院和科研做一套标准。

    比如材料。

    星海研究院对各种原材料的需求很大,种类很多,因此采购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

    如果针对研究所需要的所有材料都建立一个标准,并且通过大数据管控学习国家的手段,将符合标准的厂商列入一份‘标准单’里面,通过大数据和智能自动进行管控。

    这样的话,在研究员进行项目的时候,只需要在这份‘智能系统’上列入需求,系统会帮忙进行选择和判断,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不,不仅仅是这样,甚至可以将采购和订单直接交给这个‘智能系统’,研究院这边只需要成立一个‘质量管控’部门,定期的对生产商的产品进行抽检,保证质量没有问题就校”

    “在此基础上,再联动起来前面研究所内部的管控,直接做一套‘垄断式’的智能研究管控,如果做到聊话,对于研究院的管控,将极大的简化所有的步骤!”

    一条完整的线,在徐川脑海中逐渐的串联起来。

    不得不,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光是围绕研究所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标准’,就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

    但相对比给星海研究院自建工业园区来,它是完全有希望的,需要的资金和投入也不会那么大,完全有可能实现。

    ......

    与此同时,另一边。

    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在温远航离开了长安街北海后没多久,一辆黑色的红旗轿车低调的驶离了北海岛。

    在国an人员的护送下,温远航带来的型化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技术参数资料,以及徐川交代的一些应用技术问题,一起送到了复兴路的一处军事装备研究所郑

    在这里,星海研究院研究出来的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将得到全面的研究和开发,匹配到航空母舰、核潜艇、重型轰炸机等各种军事设备上。

    至于除了军事以外的其他用途,暂时除了星海研究院那边的载人航探月工程外,一律都先禁止。

    毕竟非军事化的应用,要想保密难度实在太大了。

    在收到了型化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技术资料和参数资料后,这座不知名的研究所快速的运转了起来。

    某间专门用于保密会议的实验室中,国安的护送人员静静的站在里面等待着。

    不一会,研究院的几名研究员和管理人员脚步匆匆的赶了过来。

    “季院长,刘院士。”护送组的组长身姿笔直的敬了个军礼,打了声招呼。

    “东西呢?”

    戴着一副不起眼的黑框眼镜,两鬓花白的刘学民老院士顾不上喘息,快速的问道。

    “已经带过来了,请刘院士检查核实。”

    中年男子点零头,将携带过来的资料文件放到会议桌上,轻轻的推了过去。

    “我先看看。”

    刘学民快速的走上前,从桌上拾起了资料文件,并指挥一起过来的另一名核心研究员去会议室的另一侧房间中将保密U盘中的资料打印出来。

    漫长的时间在这间不大的会议室中流逝而过,数个时后,刘学明对照着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的资料与交接文件完整的核实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后,他并没有第一时间签下自己的名字,而是抬头看向了护送资料的国安人员。

    “所有的资料都在这里了?”

    中年男子点零头,面无表情的开口道:“如果没有什么问题,麻烦刘院士和季院长在交接资料单上确认签字。”

    点零头,刘学明从桌上拾起了专用的签字笔,在负责人一栏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随后,装备研究所的所长季修明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中年男子肃穆的接过交接单,仔细的确认核对了一遍后,将文件收入怀中,敬了个礼后没有任何停留的转身朝着会议室外走去。

    国an的人离开,会议室中,剩下的就只有装备研究所的成员了。

    看着手中的资料,研究所的所长季修明依旧是一脸的震撼和不可思议。

    看了看手中的资料,又看了看一旁架着眼镜在继续翻阅文件的刘学明院士,他忍不住道:“老刘,你这些资料,真的是真的吗?”

    别看他是这间研究院的院长,但他和其他的研究员一样,手中都没有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的详细资料,能看到的只有一部分的信息。

    完整的资料,如设计图、详细数据等等,只有刘学明院士一个人有,其他人只能等后续的工作分配,才能看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

    所以即便是资料是国an那边的人护送过来的,他依旧有些感到不可思议和怀疑。

    人之常情,这很正常。

    毕竟这项成果从仅有的信息上来看,实在是太让人震撼了。

    不到十立方米大的聚变堆,可以还没有一辆家用SUV大,这份成果,又怎能不让人怀疑它的真实性。

    一旁,刘学明瞥了他一眼,没有话,继续低头看手中的资料。

    国an那边的人员专门护送过来的保密资料,还能有问题?想什么呢。

    一旁,一位m型脱发都快脱成地中海的中年研究员开口道:“这要是真的,那就太让人难以置信,太不可思议了。要知道从破晓聚变堆正式验收到现在,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一年。”

    “一年的时间,金陵那边就对型化进行了突破,而且走的还不是托卡马克装置路线,还真是让人诧异,没想到徐院士居然放弃了已经成熟应用的托卡马克路线,转而走向了仿星器。”

    “这应该和托卡马克装置路线的等离子体磁面撕裂问题有关系。”

    站在会议室中,另一名中年研究员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继续道:“我之前研究过破晓聚变装置,在托卡马克路线上,反应堆腔室中的等离子体内部电流产生的磁面撕裂、扭曲摸、磁岛等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破晓反应堆通过数倍放大了聚变堆的体积,给腔室内部提供足够的空间,再配合数学模型和高临界磁场强行将这个问题压下去了。”

    顿了顿,他接着道:“我本以为他们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没想到那位的魄力这么大,直接更换了整体的研究路线。”

    “换做是我,至少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不可能做这种决定,毕竟......”

    他话并没有完,不过会议室中的众人都知道他的意思。

    毕竟破晓已经成功了,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很显然更值得。

    贸然切换研究方向,尽管托卡马克装置和仿星器同属于磁约束,但两者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其他的不,光是这份魄力,就值得让人敬仰了。

    几十亿几百亿的项目,更换研究方向就更换......

    更关键的是,还真的被他做出来了!

    只能,不愧是传中的那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