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北宋:我成了赵佶在线阅读 - 第260章 朕钦点武状元,震惊名臣儒将

第260章 朕钦点武状元,震惊名臣儒将

    第260章朕钦点武状元,震惊名臣良将

    赵吉把吴玠、吴璘和岳飞三人的殿试制策,平铺在龙书案上,御览起来。

    当然,像他这样同时看三份制策,第一遍时,必然是一目十行式的浏览。

    赵吉看着看着,不禁把吴玠和吴璘这对亲兄弟俩的殿试制策答卷,分左右手拿起来观看。

    这是因为赵吉发现,吴玠和吴璘这对亲兄弟的制策答卷的内容,有一半左右相似。

    他排除了这对兄弟俩在殿试过程中过弊。

    武科举殿试过程中,赵吉全程都大殿中监考。

    赵吉曾亲眼看所见,吴玠和吴璘兄弟俩在殿试时,他俩的座位离得很远,并不存在相互照抄的可能性。

    他俩的制策内容会有一半左右的相似之处,可能是这兄弟二人,手足情深想法也类似,甚至他俩平时也有可能讨论过类似于金军如果灭辽而攻宋时,大宋官军应如何应对吧?

    赵吉又对吴玠和吴璘的制策试卷,仔细地观看起来。

    他俩的制策内容大意就是:如果按照官家所假设那样,金灭辽后而攻宋,并且已经攻占了大宋国都,挟圣上与太子北狩,侥幸圣上之皇子遁于江南;身为大宋军中一员将领的自己,自然要奋勇救回圣上和太子。

    然则,吴玠和吴璘这兄弟在制策中,用简短的笔墨,表达完了忠心之后,却都话锋一转:

    “若金军势大,宋军力战而不敌退据江南;金军又乘势而南下强攻江南,吾抖胆冒死献策:

    ‘当立圣上未被金人掳走之子监国,重拾宋军旧部,据长江之险以抗金军……

    宋军应该分兵两路,一路在中原抗金,收复河北诸地……

    一路宋军应该扼守住蜀地,以防金军得蜀而沿江而下大破江南……’”

    赵吉看到这里,饶有兴趣地自言道:“不错呀!甚具战略眼光!”

    吴玠和吴璘在制策中都提到了如果那种金军南下的情况发生,守住蜀地战略重要性,一来蜀地是能够阻挡金军借路而下的重要战略屏障;

    二是,自古代以来,得到号称“天府之国”的蜀地,能得到兵员补充,还能得到大量财货、粮食等战略物资。

    吴玠和吴璘兄弟二人在制策的最后,所表达的意思也大体相同:

    ‘只要凭借着天险守住长江一线,再守好蜀地,江南的大宋朝廷只要发展数年,便会国富兵强,便可大举出兵北伐,打败金军,迎回圣上和太子。’

    赵吉看完吴玠和吴璘兄弟二人的制策后,比较满意地只点了一下头。

    作为穿越者的他,所知道的历史走向,南宋能够偏安江南,正是据长江之险,还能扼守住蜀地才能保全住半壁江山。

    在历史中,吴玠和吴璘兄弟二人先后镇守蜀地,多数力抗金军进攻,而不失蜀地才能保全南宋不被灭国。

    当然,在历史中,还有岳飞等一大批抗金名将,在中原奋不顾身地抗击强金,才能收复河北等部分失地。

    只不过,南宋皇帝赵构担心自己得位不正,害怕岳家军真的如岳飞所扬言那般‘收复失地,迎回二圣’之后,他赵构自己身占皇位之上就很尴尬了。故此,赵构听信jian臣秦桧之谗言主张与金人议和,并搞了场风波亭惨案,害死了坚决抗金到底的一代名将岳飞……

    赵吉认真地看过了吴玠和吴璘的制策后,他再与之前看过的九份殿试制策内容在心中对比了一下。前九篇殿试制策,义气之词颇多,例如那九位考生在制策中写到要说即收拾旧部,北上勤王,与金军血战到底,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迎回圣上和太子……

    如此制策内容,虽然能表现出这些考生的忠心,但是作为非常理智的穿越者赵吉来说,面对历史上已经发生了靖康耻之后的大宋军事实力,却还真的难以做到;甚至,连偏安一隅而句活下来的南宋朝廷,恐怕都会遭到灭顶之灾。

    然而,吴玠和吴璘兄弟二人制策的内容,是比较符合殿试题目那种假设之后的大宋战略部署的。

    赵吉对于吴氏兄弟二人,在制策中所表现的军事战略高度,还算比较满意。

    只不过,未来的名将吴玠和吴璘的战略设想高度,可能是由于历史眼光的局限性,还没有达到赵吉这位穿越者的战略高度的一半。

    赵吉把吴玠和吴璘兄弟二人的制策试卷,放在龙书案上。

    他变满怀期待地拿起了龙书案上最后一份制策试卷。

    这份制策,是岳飞所写的。赵吉还未对它曾仔细阅读。

    此时,赵吉手捧岳飞的制策,认真地看了起来。

    首先,映入赵吉眼帘的是,岳飞那苍劲有力的毛笔字。

    作为大家的赵吉,观岳飞所写之书,也感到具有很高的书法造诣。

    岳飞在制策的第一段,仅用二百余字,回应了赵官家所假设的,若数年之后,金军灭后再找借口攻宋,大破东京开封城掠走圣上和太子,应如何收复失地迎回圣上和太子……

    岳飞的制策第一段,让赵吉看得并未感到有何新颖之处。

    在他看来,这与前几位考生所作制策的内容大体相似。无外乎,就是表达出愤恨金军,势必要重拾旧部,奋勇杀敌,率军抵抗,与金军死战到底,不惜性命也要把金军赶出大宋国境,表达要急切地迎回圣上和太子的誓死忠心……

    赵吉看完岳飞制策的第一段后,原本强烈的期待感,降低了几分。

    可是当他看到岳飞制策的第二段内容时,却眼前一亮。

    这三位阅卷官都是赵吉非常信任的朝廷大员。

    他们三人的批注内容,大致相似。

    其批准大意是:此考生在此所作制策内容,偏离了殿试考题;然则,臣等阅卷官合议后皆认为,此生作答之内容,虽跑题却有助于我大宋对外国策之制定,故共议后,推荐给官家预览定夺。

    赵吉看了一眼郑居中、李纲、宗泽三人所写的醒目批注后,便迫不及待的读起了岳飞制策的第二段内容:

    “吾入京参加武科举会试以来,听闻如今北方金军已攻占辽国疆土过半。

    陛下未闻唇亡齿寒呼?

    金人野蛮,尚未开化,见利而忘义。

    若再经三五数年后,金定能灭辽,金人势必如陛下所出殿试之题那般:觊觎我大宋财物、人口。

    金宋之战,无可避免!

    金灭辽,得辽降将降兵数十万,又得辽境土地、人口、财物、粮草,犹如如猛虎插上双翼,彼时,金军若南下攻宋,大宋难以抵挡。

    故此,吾虽为一阶恩科武举考生,却忧国忧民,斗胆向官家献策:

    纵观当下,宋、金、辽、西夏四国之形势,

    陛下不应一意孤行,妄想收复辽国所占之燕云十六州,而与金国结盟同伐辽国。

    若辽被金所灭,吾大宋则失去北方阻挡金军铁蹄之屏障,此乃重蹈唇亡齿寒之蠢事矣!

    故此,吾认为,当下之际,大宋应遣使,出使辽国与西夏国。

    大宋遣使入西夏,则安其君臣之心,签订盟约:迫使西夏盟誓,莫要趁此宋、金、辽三国陷入战局之际,出兵助金;亦要震慑西夏莫要觊觎我大宋土地,而与大宋再起战端。

    大宋遣使入辽国,应带去陛下圣旨:大宋愿与辽国世代为兄弟之国,吾大宋愿出兵援辽抗金!

    若辽国天祚帝赞同宋、辽联合抗金,则皆大欢喜。大宋要精选出多位良将率领数万精兵入援辽共抗强金,

    若辽国天祚帝反对大宋出兵援辽抗金,则我大宋使臣应当面言明厉害,辽国无大宋援军入境助其抗金,辽必被金所灭,天祚帝必成金军阶下之囚,生不如死!

    吾料想天祚皇帝再荒yin无度,其迫于形势所迫,必欣然同意大宋援辽抗金之义举。”

    赵吉看完了岳飞所写的第二段殿试制策内容后,赞叹道:

    “此策甚好,略懂朕意!”

    大殿内的郑居中、李纲、宗泽等多位阅卷官,听到赵官家的赞叹之声,再观赵官家阅卷时的高兴样子,他们猜测出赵官家这是遇到了令他满意的制策答卷了。

    他们并不知道赵官家正在看的制策者是岳飞。因为在他们初次阅卷时,所有殿试考生的制策卷头都是封住了姓名的。

    不过,他们在心中也有所猜测,赵官家之前看过了十一份制策,都没有如此龙颜大悦,

    那么极大的可能性,就是赵官家正看的那篇制策,便似看似跑题妄议国策、却与众不同的制策吧?

    真不知道如此胆大妄为,敢作出妄议国策的制策答卷者,究竟是哪一位殿试考生呢?

    赵吉继续看着岳飞所写的第三段殿试制策内容……

    此处,岳飞所写的制策内容为:

    宋军援辽抗金时,所涉及到的具战略布置;还包括后勤粮草的保障等方面。

    宋军入辽境助辽抗金时,大宋应要求辽国资助宋军粮草钱晌。除此之外,辽国还要答应大宋,有权在辽境拥有数条由宋军出入无阻的运送粮草通道,并在其境通道之关隘拥有驻兵权;以此保障我大宋军兵的后勤供应。

    此举,不仅可使援辽抗金的我大宋兵没有后顾无忧,还可以趁机让我宋军入辽后掌握辽境的交通要道和关隘城池,好日后长远图谋之…

    赵吉看到这里赞叹道:“此篇制策,甚合朕意!”

    大殿内的所有阅卷官再次听到赵官家的赞叹之声,他们心中也跟着高兴,毕竟是由他们初阅殿试制策再合议后,精挑细选出的十二份制策,呈给了赵官家御览的。能从中得到令赵官家赞赏的制策,也是他们这些阅卷官的功劳啊!

    赵吉看完了岳飞所写的前两页制策内容后,翻到了第三页,仔细阅读起岳飞所写的第四段制策内容……

    其大意便是:对于宋军援辽抗金必胜的展望,宋辽联军打败金军后,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宋辽应联合灭掉金国。而对于灭国后的女真反抗之人,要杀无赦!对于想归降的女真百姓,杀是杀不完的。

    若对亡国后的金地百姓大搞屠城之事,势必会引起女真人殊死反抗,便会陷入宋金联军陷入困局。

    杜绝女真人对宋辽两国后患之法,应该引入金地我大宋先进中华文化,包括诗书礼仪、耕种贸易,教化女真人,让其脱离愚昧无知与残暴抢掠……

    赵吉看到这里,高兴地自言道:“用武力和文化双管齐下,征服野蛮部落,此策甚合朕意!”

    文德大殿内的众多阅卷官,听到赵官家再次发出赞叹之声,他们仰望圣颜,皆看到赵官家龙颜大悦的样子。

    赵吉继续看起来岳飞书写的殿试制策的第五段内容,即最后一段,其大意为:

    若大宋援辽抗金大胜,便可要求辽国将百余年之前石敬塘割让的燕云十六州,归还我大宋。

    如若辽国不归还燕云十六州,那么,大宋便可名正言顺地出兵伐辽。

    彼时,辽国境内有大宋数万精兵占据其境交通要道和关隘,外有我大宋官军强攻,可里应外合,便可一举收复失地燕云十六州。

    若辽国将燕云十六州,归还我大宋。大宋应讲信义,让数万入辽境的宋军凯旋班师回国。

    赵吉看到此处,龙颜大怒,道:“若如制策,虎头蛇尾!”

    赵吉把岳飞的殿试制策答卷,狠狠地摔在了龙书案上。

    “啪”的一声。

    把在龙书案边侍候着的大宦官梁师成,吓得一哆嗦,打起了冷战。

    在文德大殿内的数位阅卷官郑居中、李纲、宗泽等人,心头也为之一震。

    他们偷眼望向文德大殿龙椅上,面带怒色的赵官家。

    他们心中甚疑,方才赵官家看着那份卷殿试制策时,还眉开眼笑,赞叹之声不绝于口呢!

    这会儿,咋说翻脸就翻脸了呢?

    这翻脸的速度,可比翻书还快啊!

    “唉!”赵吉叹了一口气。

    他舒缓了一下心情,指着被他摔在龙书案的岳飞制策试卷。

    在龙书案边侍候着的大宦官梁师成,立即心领神会。

    他立即捧着岳飞的制策试卷,小心翼翼地呈到赵官家的面前。

    赵吉接过梁师成递到面前的岳飞制策试卷,重新展开,又浏览了数眼。

    该说不说,岳飞所写制策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非常附合赵吉的心意,

    只不过,那最后一段,岳飞可能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或者是他从小除了练习武功之外,也读圣贤诗书,便信义二字看得过重。

    赵吉对岳飞在制策最后一段所写的内容,即大宋费了那么大的劲,出兵援辽抗金后,只取燕云十六州,便要搬师回朝,实难苟同。

    赵吉伸出右手,五手在虚空呈握笔状。

    一旁的大宦官梁师成,立即会意,他立即从龙书案上的笔筒中,取出一支御用狼毫毛笔,将笔尖蘸在砚台里面早就调好了朱砂的红色墨汁。

    然后,梁师成小心翼翼地将御笔,送到赵吉的右手指缝之中。

    赵吉手握御笔,在岳飞制策答卷的最后一段上面,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叉。

    在龙书案边的大宦官梁师成看到赵官家此举,他不禁眉头微颇皱,心中暗道:这位不识好歹的考生,惹怒了官家,别说是得中武科举的头甲和二甲了,恐怕要落榜了!

    梁师成以前也看到过赵官家用御笔打红叉,那是在各地承上来的是否秋后问斩的死刑犯名册上画红叉的啊!

    大殿内的,郑居中、李纲、宗泽等多位阅卷官,也看到了赵官家在那张制策试卷上运笔的轨迹,应该是画了一个大叉。

    他们也为这位惹恼了赵官家的考生而担心起来,能否得中武科举进士呢?

    他们的心中暗叹:这位考生所作制策,真的是惹恼了赵官家啊!

    在以往的文科举殿试之后,都没看到过赵官家发怒在文举子的制策试卷上打红叉。赵官家顶多也就在旁边,提写过批注啊!。

    此时,郑居中、李纲、宗泽等阅卷官,又看到赵官家提笔在那份惹恼了他的制策试卷上,书写起了批注。

    他们心中疑惑不解起来。

    赵吉虽对岳飞最后一段制策内容的大为不满,但是不可否认,他是非常欣赏岳飞前四段的制策内容的。

    故此,赵吉在岳飞制策最后一段的红叉覆盖之外的宣纸空白位置,朱批了二十个字:

    “因利而制权,兵者诡道也。”

    “为华夏一统,背信又如何?”

    ……

    此时,郑居中启奏道:

    “微臣见官家对殿试制策御已毕。西华门外还要六百余位武科举考生等发榜呢!

    微臣恭请官家,饮点殿试头甲三人。”

    赵吉却道:“燕国公莫急。”

    这武科举殿试制度,在之前并没有。这是赵吉这位穿越者首创的,所以在殿试之前君臣共议过后,决定武科举的头甲三人,由皇帝结合会试的外场弓马骑射、内场的兵书战方面策论的总成绩,最后再结合殿试制策的成绩,综合表现,由皇帝钦定出武科举的头甲三人。

    此时,令文德大殿内所有的阅卷官,感到诧异的事情发生了。

    赵官家举起了被他打上了红叉的那份制策试卷,冷冷道:

    “此乃上相州武科解元岳飞所作制策,朕在其最后一段打了红叉,朕又朱批二十字。”

    大殿内的十余位阅卷官,听到赵官家的话后,顿时也解开了心中的疑虑,原来他们初次阅览答卷时,在三十六份封住名头的制策试卷上,看到跑题还敢妄议国策的制策,原来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相州武举解元岳飞所作的呀!

    很多阅卷官在心中为岳飞可惜……

    岳飞在本届武科举会试的外场和内场,近乎完美的表现,在众人心中那就是未来的一员良将啊!

    这次殿试倒好,你岳飞的制策内容,却惹得赵官家不悦,官官还在你的制策最后一段打了红叉!你岳飞的前途堪忧啊!

    此时,宗泽那花白眉头微皱,他回想着自己中途接任武科举外场的主考官时,亲眼所见岳飞的超出众人的武功,又观岳飞相貌不凡自带英雄之气,他便打心眼里爱惜岳飞这样的英杰人才。

    宗泽出班,跪拜启奏请道:

    “微臣宗泽,启奏陛下。岳飞所作制策……”

    还没有等宗泽说完话,赵吉便道:

    “宗老爱卿,免礼平身。你想为岳飞求请吧?!”

    宗泽遵旨起身后,不卑不亢道:

    “微臣是为国之良才求请,而非为某一人而求请!”

    “哈哈哈!”赵吉开怀大笑道:“宗爱卿之言,朕甚信不疑。卿听朕说完,你再为国之良才而求情,也不迟啊!”

    宗泽疑惑地遵旨,侍立在大殿之中。

    赵吉将他朱批过的岳飞制策,倒放过来,平铺在龙书案上,抬手指向郑居中、李纲和宗泽,说道:

    “三位爱卿,上前观之。”

    郑居中、李纲和宗泽立即遵旨,躬身趋步上前,来到龙书案下首而立。

    赵吉道:“三位爱卿不用拘礼,好好看看朕的批注。”

    郑居中、李纲和宗泽遵旨,看到赵官家只是对岳飞制策的最后一段画了红叉,又在其旁边朱批了二十个字:

    “因利而制权,兵者诡道也。”

    “为华夏一统,背信又如何?”

    他们三人皆是饱读诗书和兵法之人。

    他们仨自然能看出,赵官家朱批的前十个字出自《孙子兵法》,而最后十个字却是赵官家的心声。

    官家的心声,是为大一统,而自甘承受违背儒家所遵守的“信义”二字啊!这是大多的勇气啊!

    他们再次仰想赵官家时,看到的天子形象瞬间都高大了起来,犹如见到了并不墨守信义,却实现了大一统的秦皇汉武!

    他们仨,也能从赵官家对岳飞的制策最后一段画红叉,而旁边的朱批之中,看出赵官家并不是否定岳飞殿试所作制策的全部内容,只是其最后一段不合官家心意罢了!

    那么,岳飞或许并不会落榜。当然,进入头甲和二甲就别想,哪怕岳飞进入三甲,以其超众的武功和谋略,其亦能在未来成为大宋军中的栋梁之才!

    皆为聪明无比且忠君爱国的郑居中、李纲、宗泽,一齐叩谢奏请道:

    “官家圣明,朱批极是!臣等奏请官家,爱惜国之良才!”

    “哈哈哈!”赵吉大笑后,话锋一转,语重心长地道:

    “本届武举恩科会试外场、内场,直到殿试,朕皆亲临现场,便是要为国选出良将。三位爱卿勿忧,朕会公正处之!”

    赵吉郑重其事地宣布道:

    “朕钦点本届武科举头甲第一名,

    即武状元为:相州岳飞!”

    如此反转,众臣皆惊……

    在一个呼吸间,大殿内安静得落针可闻。

    然则,郑居中、李纲、宗泽等人反应过来后,热泪盈眶,纷纷叩拜道:

    “官家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