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在线阅读 - 第二十二章 吴王!朱元璋!

第二十二章 吴王!朱元璋!

    陈友谅死了,时年四十四。这个时候距离他称帝,仅仅只有四年。

    不知道他在死前,有没有想起他父亲的话:“你只是一个捕鱼人,我不愿意你去图谋什么大业,与我父子于水上一世,便已经足够了。”

    或许他当初若是没有起兵,不至于壮年而死。

    不过这轰轰烈烈的一生,从一渔家子,到一方诸侯,却也颇为传奇。

    在原本的历史上,还有张定边。他拼死护卫着陈友谅的小儿子陈理突围,在武昌称帝,将陈汉又延续了一段时间,然而在这个有了严凌的时空,张定边却没有全身而退,当场被杀,自然就没有了那勇将率部突破重围。

    于是,自太子陈善以下,陈理及整个大汉的高官被全部一网打尽,有些人哪怕是逃得掉,却也是看清楚了大势,心灰意冷之下选择了投降。

    由于双方都是属于红巾军体系的诸侯,所以将领们投降起来也没有什么背德感,再加上陈友谅弑杀徐寿辉的行为也着实不得人心,所有说各地几乎是传檄而定。

    就连陈友谅的丞相张必先与兄长陈友才,也都先后投降。

    等到十月的时候,原大汉境内的所有州县基本归降,朱元璋的地盘与势力大涨,一跃成为当时南方最有实力的诸侯。

    朱元璋志得意满,论功行赏,此战中奋勇的将士们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严凌由于护驾等功劳,位及诸将前列,赏田万亩,金银无数,其下常遇春、廖永忠等人,赏田数千亩,也各有金银,一时间,皆大欢喜。

    接着便是返回应天了,苦战过后,将士们已经十分的疲乏,而朱元璋,也迫不及待地和阔别已久的妻子和孩子们重逢。

    此时已经八岁的朱标,七岁的朱樉,五岁的朱棡,三岁的朱棣,两岁的朱橚。

    看着没比自己大几岁的朱元璋已经有了足足五个儿子,堪称战斗鸡,严凌也有些感慨。

    毕竟他还打着光棍儿。

    当然,严家早就已经打算给他谋一门亲事了,但是严凌因为知道自己寿元悠长,再加上现代人思维一时间没有转过来,觉得没必要这么早结婚,就一直没有成亲,这一拖,就拖到了他投奔朱元璋,这下子就更不可能成亲了。

    毕竟你怎么着至少也得回庆元路再成亲吧?可是那里是方国珍的地盘。

    虽然双方有那么一份香火情在,但是自己一个另一方势力的重臣,频繁出入人家大本营,未免也太不给方国珍面子了。

    这事情就这么搁置了下来。

    现在老朱创业路上最大的敌人已经被铲除,严凌终于是放下了心来,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大事了。

    或许,也该找一个漂亮meimei,延续下香火了?

    隔壁周家那个小姑娘,长得可是标志,前凸后翘的……不不不,现在的身份有点不搭……至少得是一方重臣的亲属……

    我要不等等朱元璋的女儿……

    呸!朱元璋长女,未来的临安公主生于至正二十年,这差着好几轮呢!严凌赶紧晃了晃脑袋。

    就在某人开始发春的时候,朱元璋也很快在短暂的温存之后,从温柔乡里挣脱了出来。

    他第一个召见的,便是刘基。

    因为正是这个人,在当初张士诚围攻安丰时,执意反对他出兵相救。

    至正二十三年二月的时候,张士诚突然派自己的手下吕珍攻击在安丰的刘福通与韩林儿,朱元璋得到了刘福通的求救,并且决定出兵,这个时候,正是刘基坚决反对。

    “一者,国公若是救出丞相(刘福通)和明王(韩林儿),国公该如何自处?二者,若是陈友谅趁机犯我边境,岂不是危险?”

    朱元璋没有听他的意见,然而事实证明,刘基的话极其正确。他在安丰救出了韩林儿,一时之间却是无所适从,曹cao当年挟持个正牌皇帝,诸侯也没一个鸟他的,现在不过是一地盘基本丧尽的韩宋皇帝,除了给脑袋上顶一个家伙之外,没有半点好处。

    第二点就更不必说,朱元璋带兵一走,陈友谅就来了,要不是他的好大侄足够坚挺,朱元璋此时家可能都丢了。

    于是朱元璋召见了刘基,感激道:

    “吾不听先生之言,险酿成大祸啊!”虽然结果是好的,但是和陈友谅这样强大的敌手为敌,过程不仅惊险,也极大地违背了朱元璋当初定下的稳扎稳打的策略。

    而此时,朱元璋的另一个谋臣朱升,也来到了他的面前。

    朱升是朱元璋于至正十八年,亲赴其草庐邀请而来的,事实上,这个人并没有浪费他的一番苦心,正是他,为朱元璋定下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让朱元璋在自己的地盘上经营许久,成功进入了决赛圈。

    而现在,他是来请朱元璋称王的。

    面对朱升的话,朱元璋有些疑惑:“先生,你不是说要低调发展吗?”

    “不,国公,如今时候到矣。纵观天下,已无敌手,此正是建国立邦之时,以安群臣之心,获大义之名分,逐鹿于天下。”

    蛇在攻击前,会把脖子后缩。

    后退,是为了更好地进攻,而现在,蓄力已成。

    至正二十四年正月,严凌与徐达、李善长带头,在推辞数次的老把戏之后,朱元璋于应天即吴王位,正式建国,大封群臣。

    嫡长子朱标为世子,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皆为正一品;常遇春、严凌为平章政事,为从一品,汪广洋为右司郎事,俞通海为左司都事。

    不过因为张士诚在之前已经僭号称吴王,所以,朱元璋为西吴、张士诚为东吴。

    卧榻之侧岂有容他人鼾睡的道理,更何况还是两个称号一样的王,那更是各看各的不顺眼。

    朱元璋和张士诚的战斗,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不过这场战争与严凌的关系便不大了,他再次回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经营地方之中。毕竟之前是倾巢而出,除了李善长刘基那几个纯文臣,但凡会点弓马的都上去对付陈友谅了,但是张士诚?

    说句不好听的,他配吗?

    不过严凌没有想到的是,他处理的第一件事务,竟然是朱元璋的家事,还是那位本应当忠心耿耿的好大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