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章 骤然而至的变革
虎山正院,正堂。【】
会议结束前,朱道临突然下达一个重要命令:“从明天开始,贴出征兵12,000人的告示,由紫阳武馆武学教官和上元水师抽调的100老卒负责,首批挑剩下的14,000灾民青壮也可报名应征,争取十天完成,全部送到狮子山下南大营接受训练!”
众人颇为惊讶,叶良辰知道朱道临是为进驻台湾淡水港做准备,却不能说出来,唯独坦率的赵训庭敢于提出质疑:
“大人,12,000人太多了,且不说要花费数十万两银子去装备,仅半年训练耗费的钱财就是一笔大数目,我们的负担已经很重了!”
朱道临解释道:“孟山大哥请放心,这钱还是我掏腰包,12,000人一半进入军队,剩下6,000人组成两个3,000官兵的工程营,专门从事军队营房设施修建,兼顾道路桥梁营造。”
“这6,000人训练三个月就会回来,属于预备军编制,由我本人直接管辖,诸位只需抽调十名资深匠师进入其中,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指导……我打算把小北山军用码头交给他们修,哪怕再等三●个月也没关系。”
“这个办法好!我赞成。”叶良辰敏锐地看到常设专业建设队伍带来的好处,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深远意义。
赵训庭和众幕僚听完朱道临的解释再无意见,虽然花费比较多,但和其他各军一样,花的是朱道临的私房钱,一旦建立起来,还能成为幕僚班子手中稳定的专业建设队伍。今后诸多中小型建设工程就无需一次次对外招募工匠民夫了。
谁知朱道临接下来的一席话,把大家的美好愿望打得粉碎:“诸位,有感于诸位承担的繁重事务和沉重压力,我决定:年底之前从军中抽调一批军官,组建直属我本人统辖的军令处、军务处和军需处,把军队事务彻底分离出来。军队不再干涉幕僚集体管辖的工商业与各项建设,幕僚集体也不能干涉军队内部事务。”
众幕僚震惊不已,意识到朱道临的这一重要决定,打破了大明朝延续两百余年的政治制度,彻底颠覆以文制武的传统,文官的权力被极大削弱,武官的地位迅速上升,令文人为主体的幕僚集体震惊之余,生出浓郁的失落感。
朱道临似乎没看到幕僚们急剧变幻的脸色。再次以平和的口吻,宣布两道更为强横的命令:
“明年元旦开始,所有涉及战略性的重要决策,均由诸位组成的幕僚集体和军队组建的决策集体共同协商,共同做出决策!”
“幕僚集体必须在年底之前,拟定出明确收支制度,可称之为《财政预算制度》,具体要求是:每年财政支出的10%用于行政人员薪俸开支。20%用于发展教育和医疗,40%用于工农业的发展壮大。30%用于军费开支!”
众幕僚一片惊呼,虽然近半人尚未了结预算是这么回事,但没有人愿意带上如此繁重的枷锁,没有人有信心在三年之内,养活这么多企业和不断膨胀的军队。
朱道临示意激动的赵训庭和冯升泰等人保持安静,开始对自己的决定进行说明:“为了给诸位打下良好基础。《财政预算制度》前三年为试行期,三年之内,我会根据实际发展和诸位的合理建议和要求,每年无偿向幕僚集体提供不低于100万两银子的建设资金。”
“同时,军队所需辅助装备、服装鞋帽、日常用品等物资。尽可能从我们各大工坊购买,连续三年保持不变!三年之后《财政预算制度》正式实施,届时,我不会再给诸位一个铜板。”
“不行!我不同意!”
铁器作坊大总管祝崇文霍然站起,这位已经42岁的江宁本地人同样出自南京工部,在炼钢和铸造领域拥有很高的造诣,他性格耿直,爱护下属,颇有点关云长“傲上而不忍下”的风范,因此在官场中备受排挤打压,18岁以举人之身踏入仕途,到41岁还是个不入流的工坊胥吏。
可正因为如此,祝崇文深受手下各级主事和工匠们的尊敬爱戴,铁器工坊发展到今天,从业人员猛增一倍没出现亏损,全赖他的强力领导和精明计算,因此,他在幕僚集体和工匠中拥有很高威望。
祝崇文从心底里尊崇带给他新生的朱道临,之所以霍然站起表示反对,是因为他看过好友赵训庭借给他的预算学书籍,知道三年之内实在没把握达到朱道临的要求。
朱道临不但不生气,反而和颜悦色地问道:“祝大哥别激动,能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祝崇文毫不胆怯地说声好,面对所有人侃侃而谈:“不知各位是否算过虎山庄园和紫竹园各大工坊的总投入?”
“我算过了,半年多来,大人投入五大工坊的地皮、厂房、资金、机器、原料等等加起来,已经超过350万两银子,这个数字不包括大人秘密传授的无法以金钱衡量的上百项先进技术和设计图。”
“虽说各大工坊开始盈利,并且在步步扩大,但仍然无法在三年内把350万投入赚回来,我测算过,各大工坊在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再壮大一倍,也要六年时间才能收回投资!”
“哪怕明年底之前,龙潭两个大型冶炼厂、两个水泥厂和一个玻璃厂能够顺利投产,也需要五年时间才能收回总计550万的巨额投资,第六年开始才算真正盈利,这是其一。”
祝崇文抓起杯子猛灌一口茶水,润润喉接着说道:“其二,虽然大人承诺每年无偿投入100万两银子,而且连续三年,可诸位觉得这100万两银子投在什么地方才能生利?谁有把握投入之后即能生利?反正我祝某人做不到。大人,我的话说完了。”
朱道临点点头环视一圈:“还有哪位需要发言?”
忧虑重重的众幕僚沉默不语,祝崇文的理由大体代表了他们的意思,唯独首席幕僚叶良辰的脸上仍然挂着淡淡的笑容。
看到没人发言,朱道临微微摇头:“诸位,不是我要求太高,而是诸位没有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待问题,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发展。”
“且不说固定资产投入的折旧期如何确定,只说我每年100万两银子的投入该如何使用,如何增值,我可以举几个迅速赚钱的例子:你们不是羡慕我倒卖天枢阁的瓷器赚大钱吗?你们完全可以背着银子去景德镇,去绍兴南面的几大名窑挖人,可以向当地和金陵方圆数百里长期购买高岭土和瓷土矿,去龙潭建个年产1,000万件瓷器的大型陶瓷厂,由我提供所有技术,只要你们下力气生产合格,有多少我都能卖到西洋去!”
“第二个办法,花些力气整合铁器作坊下属的马车厂和机器厂,另组一座大型五金厂,专门生产各种工具、铁钉、铁丝、螺丝螺帽、公制尺子、台秤杆秤等等,再组建一座大型机器厂,制造碾米机、风车、车轴、船用舵轮、各种滑轮以及争取早点儿成功仿制滚珠轴承等等,再把玄武湖北岸那片山地水塘买下来,建一座5,000台纺纱机和织机拥有上万女工的超大型纺织厂,把紫竹园纺织工坊搬过去,紫竹院全部留给制鞋工坊扩大规模!”
“只要这么干,我敢断言:不出两年就能赚回所有投资,之后每年赚回300万两银子还是少的!”
“其他诸如收购矿山、购买煤矿等等,只要是生产需要的重要原料,尽快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是每年100万不够用,就去找博孚钱庄贷款,每年贷他200万屁事没有,他们巴不得你多贷点儿呢!”
“你们开工厂造机器赚大钱,大江南北湖广四川的商人就不想赚钱?他们要建厂要造机器,不找你们买机器买配件还能找谁?开动脑子吧,遍地黄金啊!”
众幕僚豁然开朗,大受启发原本的愁眉苦脸变成了欣喜笑容,似乎看到了三年内成就一番伟业的希望。
一直含笑倾听的首席幕僚叶良辰却在这时候开口:“大人,我建议最好能把《财政预算制度》试行期延长两年……五年吧,五年更稳妥些,再说,我们也要有点儿储蓄才行,不能学两京户部拆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啊!”
“没错!李先生此言在理啊!”
“老成谋事之言,坚决赞同!”
“可不是吗?至少五年,每年两成支出建学校不能少啊!”
“确实不能少,如今的学徒需要集中学习、集中实践才能快速上岗,咱们早该效法紫阳书院和紫阳武馆,建一座培养人才的工业学堂!”
“五年不够,至少六年……”
朱道临头大了,站起来请大家安静:“好吧、好吧!我服你们了,那就五年吧,说好了,只准五年,第六年开始必须实行!”
满堂轰然大笑,在重大决议上首次战胜了朱道临,幕僚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弹冠相庆,似乎忘了军队的崛起和军人地位的提升对他们的权力造成削弱。
ps:谢谢熊猫*白鹭、云志、大刘氓大大的月票,谢谢兄弟姐妹们的订阅、打赏和推荐票!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
会议结束前,朱道临突然下达一个重要命令:“从明天开始,贴出征兵12,000人的告示,由紫阳武馆武学教官和上元水师抽调的100老卒负责,首批挑剩下的14,000灾民青壮也可报名应征,争取十天完成,全部送到狮子山下南大营接受训练!”
众人颇为惊讶,叶良辰知道朱道临是为进驻台湾淡水港做准备,却不能说出来,唯独坦率的赵训庭敢于提出质疑:
“大人,12,000人太多了,且不说要花费数十万两银子去装备,仅半年训练耗费的钱财就是一笔大数目,我们的负担已经很重了!”
朱道临解释道:“孟山大哥请放心,这钱还是我掏腰包,12,000人一半进入军队,剩下6,000人组成两个3,000官兵的工程营,专门从事军队营房设施修建,兼顾道路桥梁营造。”
“这6,000人训练三个月就会回来,属于预备军编制,由我本人直接管辖,诸位只需抽调十名资深匠师进入其中,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指导……我打算把小北山军用码头交给他们修,哪怕再等三●个月也没关系。”
“这个办法好!我赞成。”叶良辰敏锐地看到常设专业建设队伍带来的好处,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深远意义。
赵训庭和众幕僚听完朱道临的解释再无意见,虽然花费比较多,但和其他各军一样,花的是朱道临的私房钱,一旦建立起来,还能成为幕僚班子手中稳定的专业建设队伍。今后诸多中小型建设工程就无需一次次对外招募工匠民夫了。
谁知朱道临接下来的一席话,把大家的美好愿望打得粉碎:“诸位,有感于诸位承担的繁重事务和沉重压力,我决定:年底之前从军中抽调一批军官,组建直属我本人统辖的军令处、军务处和军需处,把军队事务彻底分离出来。军队不再干涉幕僚集体管辖的工商业与各项建设,幕僚集体也不能干涉军队内部事务。”
众幕僚震惊不已,意识到朱道临的这一重要决定,打破了大明朝延续两百余年的政治制度,彻底颠覆以文制武的传统,文官的权力被极大削弱,武官的地位迅速上升,令文人为主体的幕僚集体震惊之余,生出浓郁的失落感。
朱道临似乎没看到幕僚们急剧变幻的脸色。再次以平和的口吻,宣布两道更为强横的命令:
“明年元旦开始,所有涉及战略性的重要决策,均由诸位组成的幕僚集体和军队组建的决策集体共同协商,共同做出决策!”
“幕僚集体必须在年底之前,拟定出明确收支制度,可称之为《财政预算制度》,具体要求是:每年财政支出的10%用于行政人员薪俸开支。20%用于发展教育和医疗,40%用于工农业的发展壮大。30%用于军费开支!”
众幕僚一片惊呼,虽然近半人尚未了结预算是这么回事,但没有人愿意带上如此繁重的枷锁,没有人有信心在三年之内,养活这么多企业和不断膨胀的军队。
朱道临示意激动的赵训庭和冯升泰等人保持安静,开始对自己的决定进行说明:“为了给诸位打下良好基础。《财政预算制度》前三年为试行期,三年之内,我会根据实际发展和诸位的合理建议和要求,每年无偿向幕僚集体提供不低于100万两银子的建设资金。”
“同时,军队所需辅助装备、服装鞋帽、日常用品等物资。尽可能从我们各大工坊购买,连续三年保持不变!三年之后《财政预算制度》正式实施,届时,我不会再给诸位一个铜板。”
“不行!我不同意!”
铁器作坊大总管祝崇文霍然站起,这位已经42岁的江宁本地人同样出自南京工部,在炼钢和铸造领域拥有很高的造诣,他性格耿直,爱护下属,颇有点关云长“傲上而不忍下”的风范,因此在官场中备受排挤打压,18岁以举人之身踏入仕途,到41岁还是个不入流的工坊胥吏。
可正因为如此,祝崇文深受手下各级主事和工匠们的尊敬爱戴,铁器工坊发展到今天,从业人员猛增一倍没出现亏损,全赖他的强力领导和精明计算,因此,他在幕僚集体和工匠中拥有很高威望。
祝崇文从心底里尊崇带给他新生的朱道临,之所以霍然站起表示反对,是因为他看过好友赵训庭借给他的预算学书籍,知道三年之内实在没把握达到朱道临的要求。
朱道临不但不生气,反而和颜悦色地问道:“祝大哥别激动,能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祝崇文毫不胆怯地说声好,面对所有人侃侃而谈:“不知各位是否算过虎山庄园和紫竹园各大工坊的总投入?”
“我算过了,半年多来,大人投入五大工坊的地皮、厂房、资金、机器、原料等等加起来,已经超过350万两银子,这个数字不包括大人秘密传授的无法以金钱衡量的上百项先进技术和设计图。”
“虽说各大工坊开始盈利,并且在步步扩大,但仍然无法在三年内把350万投入赚回来,我测算过,各大工坊在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再壮大一倍,也要六年时间才能收回投资!”
“哪怕明年底之前,龙潭两个大型冶炼厂、两个水泥厂和一个玻璃厂能够顺利投产,也需要五年时间才能收回总计550万的巨额投资,第六年开始才算真正盈利,这是其一。”
祝崇文抓起杯子猛灌一口茶水,润润喉接着说道:“其二,虽然大人承诺每年无偿投入100万两银子,而且连续三年,可诸位觉得这100万两银子投在什么地方才能生利?谁有把握投入之后即能生利?反正我祝某人做不到。大人,我的话说完了。”
朱道临点点头环视一圈:“还有哪位需要发言?”
忧虑重重的众幕僚沉默不语,祝崇文的理由大体代表了他们的意思,唯独首席幕僚叶良辰的脸上仍然挂着淡淡的笑容。
看到没人发言,朱道临微微摇头:“诸位,不是我要求太高,而是诸位没有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待问题,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发展。”
“且不说固定资产投入的折旧期如何确定,只说我每年100万两银子的投入该如何使用,如何增值,我可以举几个迅速赚钱的例子:你们不是羡慕我倒卖天枢阁的瓷器赚大钱吗?你们完全可以背着银子去景德镇,去绍兴南面的几大名窑挖人,可以向当地和金陵方圆数百里长期购买高岭土和瓷土矿,去龙潭建个年产1,000万件瓷器的大型陶瓷厂,由我提供所有技术,只要你们下力气生产合格,有多少我都能卖到西洋去!”
“第二个办法,花些力气整合铁器作坊下属的马车厂和机器厂,另组一座大型五金厂,专门生产各种工具、铁钉、铁丝、螺丝螺帽、公制尺子、台秤杆秤等等,再组建一座大型机器厂,制造碾米机、风车、车轴、船用舵轮、各种滑轮以及争取早点儿成功仿制滚珠轴承等等,再把玄武湖北岸那片山地水塘买下来,建一座5,000台纺纱机和织机拥有上万女工的超大型纺织厂,把紫竹园纺织工坊搬过去,紫竹院全部留给制鞋工坊扩大规模!”
“只要这么干,我敢断言:不出两年就能赚回所有投资,之后每年赚回300万两银子还是少的!”
“其他诸如收购矿山、购买煤矿等等,只要是生产需要的重要原料,尽快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是每年100万不够用,就去找博孚钱庄贷款,每年贷他200万屁事没有,他们巴不得你多贷点儿呢!”
“你们开工厂造机器赚大钱,大江南北湖广四川的商人就不想赚钱?他们要建厂要造机器,不找你们买机器买配件还能找谁?开动脑子吧,遍地黄金啊!”
众幕僚豁然开朗,大受启发原本的愁眉苦脸变成了欣喜笑容,似乎看到了三年内成就一番伟业的希望。
一直含笑倾听的首席幕僚叶良辰却在这时候开口:“大人,我建议最好能把《财政预算制度》试行期延长两年……五年吧,五年更稳妥些,再说,我们也要有点儿储蓄才行,不能学两京户部拆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啊!”
“没错!李先生此言在理啊!”
“老成谋事之言,坚决赞同!”
“可不是吗?至少五年,每年两成支出建学校不能少啊!”
“确实不能少,如今的学徒需要集中学习、集中实践才能快速上岗,咱们早该效法紫阳书院和紫阳武馆,建一座培养人才的工业学堂!”
“五年不够,至少六年……”
朱道临头大了,站起来请大家安静:“好吧、好吧!我服你们了,那就五年吧,说好了,只准五年,第六年开始必须实行!”
满堂轰然大笑,在重大决议上首次战胜了朱道临,幕僚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弹冠相庆,似乎忘了军队的崛起和军人地位的提升对他们的权力造成削弱。
ps:谢谢熊猫*白鹭、云志、大刘氓大大的月票,谢谢兄弟姐妹们的订阅、打赏和推荐票!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