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钱清在线阅读 - 29.纽带

29.纽带

    侯府的宴饮持续了整整两日方才罢休,因着地处皇城之内,勋贵众多,规矩也多,大家都不敢闹的过分,往日里也有满八旗中举甚至中进士的,也不过是族内的亲朋好友祝贺一番便罢了,盖因满人中举或者中进士含金量太低,自顺治年间开始,满人包括蒙人以及汉军八旗参加科举都是单独举行,单独录取,不与汉人科举同行,到了康熙初年,为了保证公平,满蒙八旗并汉八旗人等一体参与汉人科举,一体录取,只是满蒙八旗并汉人八旗读书人实在少,基础比起汉人来更是差了不可以道里计,仅以顺天府乡试来说,连续三届乡试下来,总计只有一人中举,着实让朝廷脸上无光,只得走回头路,依旧采取满蒙八旗并汉八旗单独科举和录取的方式,不过为了照顾满汉的利益,也由于满蒙八旗并汉八旗之中,读书人实在太少,每科满蒙八旗并汉人八旗录取举人每届只有六人,至于进士人数更少,只有三人,直到乾隆年间,满蒙八旗并汉八旗的举人录取人数增至十人,进士录取人数增至五人,至于录取名次就只能呵呵了,举人基本是倒数名次,进士基本上都在三百名开外。另外说一句,满蒙八旗并汉八旗中举或者中进士者,试卷是不公开的,不像汉人士子,中举后试卷需张贴在贡院外三日供众人评判,同时还要送礼部进行堪磨,以示公正。

    这次苏贞百里乡试中举,又是解元,着实让满蒙八旗并汉八旗出了口恶气,实在是被压制的太久了。读书这种事,一靠天分,二靠积累,三靠基数,这三样满蒙八旗都不占,至于汉八旗,以前都是军头行伍出身,除了极个别的有些底子,绝大部分人也是文盲,在累世文人世家眼里,满蒙八旗并汉八旗基本就是文盲与暴发户而已,论起武力来,满蒙八旗表示一个能打你们读书人十个不在话下,论起读书来,那些读书世家表示,在座的众位都是渣渣,汉八旗也一样渣,甚至更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突然出来个苏贞百里,不但书读的好还是从底层一步步凭本身功底考上来的,中秀才,哎呀!这小子还行!结果一转眼,呀!还中了举人,还是头名解元,更离谱的还是和一众汉人士子一起参加的考试,试卷还在贡院外的墙上贴着,那考卷做的,甭管谁看了都得竖个大拇哥,说一句:服了。这如何不让憋屈了许久的满蒙八旗扬眉吐气?满皇城的八旗勋贵,都哗啦啦的往侯府里涌,旗人之间往上属三辈,那个不是沾亲带故的?要不是苏贞一族的老族长压着,怕是侯府的宴饮十天半个月都停不下来,就这样还有人不乐意呢,私底下里下帖子宴请苏贞百里的人能围着紫禁城绕三圈都不止。

    好在苏贞百里还算脑子清醒,中举的第一时间便躲到了徐翰林府上去了,随后几天除了依例参加了鹿鸣宴,拜谢了一众房师,座师之外,轻易不在出门。对外则说是要继续苦读,以期再接再厉,在明年的会试能夺得更好的名次,不过却苦了侯府众人了,尤其是阿克敦,自从自家儿子中了解元后,每天不是在参加宴会,就是在参加宴会的路上,整个人脑子每天都处在晕乎乎的状态,走路都得有人扶着。这些宴会还不能不去,看着二等靖襄侯府牌面挺大,那是在外面,在京里这种勋贵多如狗的地方,一个二等侯府还真不算啥?随便来个郡王贝勒下帖子,你敢不去?好在,这种情况持续了半个多月也就渐渐过去了,不过也让阿克敦足足又歇息了半个月才缓过劲来,这是后话不提。

    畅春园,一个精致的草庐里,康熙皇帝穿着便服,正在与一位素服老者对弈。实话说,在素服老者眼里,康熙的棋艺实在一般,不过老者显然也是智慧之人,硬是将整盘棋下的难分伯仲,倒让康熙好好解了一顿棋瘾,到了末了只是让康熙险胜。康熙哈哈一笑,说道:“光地呀,看来朕还不老,这盘棋下的很有精神呐!”,李光地欠了欠身,笑着说道:“陛下依然春秋正盛,臣实在佩服!”,虽然知道李光地在拍马屁,康熙依然高兴不已,笑着让人收拾了一下,两人坐着喝起来茶来闲聊起来。草庐外,张廷玉恭敬的将奏本递交给值守小苏拉,然后静静的等着召见。

    小苏拉将奏本捧着呈递给康熙,康熙也不拿李光地当外人,当即翻阅起来。李光地见了,赶紧收敛目光,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状态。谁知康熙竟顺手将折子递到李光地眼前,倒是让他一愣,看了看康熙的脸色,双手方才接过奏本看了起来,越看脸色越是古怪,到了最后却是满脸的笑意,将奏本轻轻合上,恭谨的交还给康熙。

    其实,这本奏折说的也不是甚紧要的事情,依例乡试主考算是半个钦差,但凡乡试结束后,身为主考官都需要回京述职,并将主持乡试过程上皇帝汇报,并会附上乡试中举前十名的名单信息。但皇帝日理万机,哪会有闲工夫看这些儿?基本都是走个形式罢了,最多在奏折上批个:知道了。而且各省乡试主考都是皇上钦点的,便是有些许错漏,只要不是大错,基本上皇上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便过去了。只是这次张廷玉奏报的名单着实让康熙有些兴趣,无他,盖因第一名解元为苏贞百里。前段时间李光地奏对时,曾说过苏贞百里的一首竹诗,事后康熙还专门查过此诗的作者,是故康熙印象深刻。今天又见着第一名解元竟与之是同一人,不免好奇之心大作,便命人将张廷玉唤进来,详细询问了一番。张廷玉三月份刚升的翰林院副掌院,又得了康熙的青睐,不久便点了南书房大臣,算是新提拔的官员中最为康熙看中的,这次借着机会放了顺天府并直隶的乡试主考,就是康熙有意提升张廷玉在士子中的威望,希望他能成为汉官的领袖,清流的中坚,用以制衡满蒙勋,对于帝王来说,互相制衡才是长久之道。康熙不但询问了苏贞百里的详细信息,便连苏贞百里的几场试卷也一一调来,仔细看了数遍,方才点头道:“颇为可观!衡臣(张廷玉字衡臣)得一玉矣!”,张廷玉连称不敢,言道:“此乃为国抡才!皆陛下圣明所致!”,旁边的李光地看着两人,心中微微感叹苏贞百里的好运气!虽未出仕,却已经简在帝心了!不过李光地还是有些顾虑,颇为踌躇的奏道:“虽人才难得,然此子原为陛下侍卫,科举位分太过,与陛下圣明微有关碍矣!”,康熙听了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说道:“朕御极以来,聚天下英才,何惧宵小!光地啊!朕心眼可不小啊!”,最后一句颇有玩笑之意,李光地与张廷玉听了皆莞尔!似乎想到了什么,康熙走到书案前,提起笔来写了四个字,笑呵呵的交给了李光地,让旁边的张廷玉看了不禁骇然,随即心中涌起了捡到宝的异样感觉。

    地方出了举人,依例要建牌坊表彰。不过苏贞百里的情况有些特殊。他原是旗籍,后来犯了事收了牵连被开革旗籍,最后落户到保定府,所以表彰的牌坊应该建到保定方才合理。礼部那边正准备拨付银两与工匠去保定建造牌坊,这边宫中便传来旨意,要将这牌坊建到侯府前的大街上,除了照例建造的牌坊,还有御笔亲题的匾额一块,解元府第匾额一块。御笔亲题的匾额自然要迎入府中,好生供奉,好生保存。但这块解元府第的匾额应该是挂到大门中间的,不过怎么说也是二等侯府,本身等级就比解元府邸高几个等级,再挂个解元府邸匾额着实不太好看,礼部众人一时间有些犯难,好在在场的礼部的一位官员有些机智,提议索性再建一座牌坊,刻上解元府三个字,算是解决了这个难题,众人一致称妙!

    自家嫂子回来,苏贞百里也不在外躲清闲了,当天便回了家。到了第二日,阿克敦,苏贞百里并自家大嫂三人,再书房里详细说了彼此的情况。待听到自家小叔子得了乡试头名,嫂子眼里直冒光,言语中便有要给苏贞百里说媒的意思,听得苏贞百里一愣一愣地,好半天才缓过神来。不过待自家嫂子说了这段时间钱庄的收益后,便轮到阿克敦不淡定了,未曾想到不过短短两三个月便有这么多收益,实在是超出了他的想象!叔嫂二人对视一眼,微微一笑,都觉得满意!嫂子开口道:“二弟,当初十三贝勒入了五千两银子的股,这次带回来的银子便算是第一次分红吧,有时间你给送府上去”,苏贞百里略一思量便点头答应下来,还是有些担心的开口道:“这时候分红,是不是有些仓促,这个买卖虽然赚钱,却极押本钱,不怕后期周转不开?”,嫂子笑道:“二弟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正因如此才要早早分红呢!“,苏贞百里一愣,旋即恍然,确实如此!这时候分红可谓一件三雕,一是给客户安心,看看钱庄的实力,这实力既包括钱庄的资金实力,也包括钱庄的背景实力,还有比当今皇子更有背景的?,二是震慑宵小,对那些眼红的对手起到震慑作用,三是展现前景和包容性,任何生意都不能吃独食,越是赚钱的生意越是如此,侯府有了这一个赚钱的生意,瞒是瞒不住的,索性大大方方的承认,也是在变相的告诉大家,想要赚这个行当的钱,就得找侯府,至于你有没有加进来的资格,那就另谈了。苏贞百里不得不竖个大拇指给自家嫂子,这生意做的实在精明,方方面面真是滴水不漏。

    事不宜迟,苏贞百里按照比例提取了分红的银两,押着去了十三贝勒府。而此时贝勒府正是一片愁云惨淡,前几日赶上中秋节,内务府照例发了薪俸,宫里也发了节赏,拢共加起来有五千两银子。当家的兆佳氏本想靠着薪俸和节赏让众人好好过个节,毕竟偌大个贝勒府,要是总紧紧巴巴的过着,不说上面的主子心里不痛快,便连下面的奴才丫鬟也会有怨言。这边得了银子,那边兆佳氏便将厚厚的赏赐发了下去,这银子便去了一小半,剩下的银子又分作两份,一份是预备下个月宫中德妃娘娘做寿用,一份却是后半年府中日常的开销,偏偏这个节骨眼儿上,自个儿娘家那边却出了漏子,只能先把准备给德妃娘娘做寿的银子先挪用了,好在兆佳氏还有些体己银子,到了八月底总算将这事给对付过去了,算是松了口气,不过这手中的用度便更紧了,原想要裁剪几个下人省些用度,又怕别人见了笑话,翻来覆去颇为犹豫,自家爷们儿又是个万事不管的性子,这件事一旦做了,肯定会伤及贝勒府的颜面,不做的话,只怕手里银子坚持不到年底了,实在是让兆佳氏这里犯了难!

    思前想后,兆佳氏还是决定给自家男人摊牌,被人笑话虽说丢些脸面,也比强撑着到最后颜面扫地来的强。这一日带着伺候的丫鬟婆子往前院来寻十三贝勒,却正好遇上有客人来访,兆佳氏好奇,便问屋外伺候的小厮内里是谁?小厮规规矩矩回道:乃新科乡试解元,侯府二公子苏贞百里。倒叫兆佳氏一愣,随即嘴角便泛起了笑意,心说:真是瞌睡遇到了枕头,原还想着找机会见见呢,这不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