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诸天从越女剑开始在线阅读 - 第十二章 剑气

第十二章 剑气

    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不是仅仅局限于吴越之地的小说世界。这里是百家争鸣的春秋,有周游列国的孔丘,有守藏室史李耳,有兵家至圣孙武,有无数王良瑜耳熟能详的诸圣先贤,他们不再是历史书上的几张图画或者寥寥数言,他们真实地生活在这个时代,上至贵族公卿,下至黎民百姓,都在流传着他们的事迹。其中,犹以孙武在越国最为知名。因为吴越大战中,正是孙武领兵打败越国,越国上下对孙武是恨多于敬的,甚至还有一丝畏惧。王良瑜就不止一次听越人抱怨,吴国有伍子胥和孙武,越国恐难报仇雪恨。待王良瑜从神游中醒过来,城门口已经人去楼空,只有文种还在,似乎在等着自己。文种走上前,躬身一礼,正欲开口。王良瑜和文种接触不多,可也知道这家伙是勾践铁杆支持者,他找自己多半和勾践有关,连忙打断:“不管你要找我干什么,我都没空!”说完,不等文种反应过来,王良瑜运起步法,转身便走,速度极快。文种满脸呆怔地看着远去的王良瑜,怅然一声长叹。回到山谷的王良瑜诸事不管,继续拉着白猿练剑。与之前不同的是,王良瑜手中的剑已经换了,费心打造的不锈钢剑随意地丢到一旁,取而代之的是新宠,纯钧。纯渣男了!白猿一如既往,手中只有一根竹棒。王良瑜倒是想把巨阙给白猿用,可白猿根本瞧不上,就喜欢用随手捡来的竹棒。一人一猿你来我往打了半天,即便白猿有意控制实力,可王良瑜还是毫无意外地再次被压制,纷飞如影的竹棒无数次落在王良瑜身上,即便白猿有意控制实力,可竹棒打在身上的力道仍旧不可小觑,疼的王良瑜不时发出痛哼声。越打火气越大,王良瑜终于忍受不住,怒吼一声,体内运转的如丝如缕的真气猛地爆发,顺着右臂涌入纯钧。秋水般的纯钧光华流转,犹如奔腾的江河,最终化作一道拇指粗细的剑气,自剑尖激射而出,直指白猿面门。白猿眼中精光爆射,于间不容发之际,扭转身体,避开迎面而来的剑气。银白的剑气以毫厘之差,擦着白猿的脸,飞出数米远,而后迅速消散,一茬白色断毛缓缓飘落。王良瑜当场愣住,低头看着手里的纯钧,又看向剑气消散的地方,满脑子问号。其实,自那日在越王宫中用纯钧释放出剑气后,王良瑜回到山谷便尝试重现,可都以失败告终,哪怕是学着当时边舞剑边吟诗,体内真气始终按照原来的行功路线运转,纯钧上也看不到一点剑气的迹象。王良瑜找白猿请教如何释放剑气,可白猿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能亲身示范,随手一挥竹棒,一道剑气自竹棒中飙射而出,将几米外的一块大石劈成两半,截面光滑可鉴。按照白猿的意思,这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有手就行。王良瑜当时就很懵,最后只能归结于自己实力不够,体内真气不足释放出剑气,至于在越王宫那次,纯属瞎猫碰上死耗子。可现在,又一次释放出剑气,王良瑜敏锐地意识到什么,低着头认真思索起来。王良瑜的武道基础薄弱,对经脉、xue道更是一知半解,连初登场不愿习武的段誉都不如。段誉好歹学识渊博,所以在无量玉璧下才能练成凌波微步,换王良瑜去,怕是连秘籍都看不懂,易经八八六十四卦都不知道,更别说学会了。所以说,王良瑜遇到白猿,跟随白猿修习剑法,当真是邀天之幸。不过,在武侠小说和网络小说的熏陶下,王良瑜有一个旁人没有的优势,那就是理论知识绝对扎实,见解思想高屋建瓴,譬如无招胜有招,又如重意不重形。在王良瑜的认知里,武侠世界,武道修行分内功和外功。内功是基础,内功不强者,顶天就是个三流货色。抛开内功不谈,武道修行的重点是外功,毕竟武道高低说白了还是要看打架的本事强不强,这就要看外功厉不厉害。功法不同,威力自然不好比较,但相同的功法,不同人施展出来,威力也会不尽相同。这就涉及一个熟练度的问题,按照大部分网络小说的设定,功法修炼有等级之分,譬如初窥门径、融会贯通、炉火纯青之类,初窥门径的九阳神功肯定不敌融会贯通的九阳神功,炉火纯青的太祖长拳肯定比初窥门径的太祖长拳威力更大。这尚且属于技的范畴和境界。在技的熟练度之外,王良瑜认为,影响功法威力的还有两个因素,那便是武侠小说中经常提到的概念,势和意。势,可以简单理解为,功法修炼后表现出来的气势、气场,亦可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辅助攻击方式,根据功法、使用者不同而不同,或如降龙十八掌般勇猛刚烈,或如辟邪剑法般奇快准狠,又如郭靖的正气凛然,又如黄药师的潇洒飘逸。势是技在熟练度之外的强化和延伸。大部分人修炼功法,当熟练度达到一定程度,结合武者自身能够衍生出来的一种独属于他的功法之势,势强则功法强。同样的功法,不同的人修炼,形成的势也会不尽相同。以太祖长拳为例,萧峰的太祖长拳就自带一股堂皇悍勇之势,施展起来就是比寻常人强上几分。相比于势,意就显得抽象飘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多人简单的将意理解为意愿、意向、决心之类的主观意识,是一种精神力量,王良瑜觉得有些片面,也确实小看了意。正所谓技近乎道,意就是一种意境,是一种高于势、超脱势的武道境界,是真正“道”的境界,是武者对天地自然、万事万物的感悟与自身武学相融后的极致升华,不再拘泥于一招一式,重意不重形,动念之间便能引动天地伟力,拥有无匹威能,足以媲美仙侠小说中仙术道法。当然,无论是技,还是势和意,都只是武道修炼的境界之分,并不意味着意就一定比势强,技也不一定比势弱,这要看人,也要看功法。譬如独孤九剑,三百六十种变化,破尽万般武学,已然是剑道技境的巅峰,技近乎道!技可以通过勤学苦练提升,但势和意就更看重修行者的悟性。同样是观摩河水,孔夫子能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剑圣柳白能悟出大河剑意,浪翻云能创出“极于情”的覆雨剑,可大部分人只能叹一句,“大海啊,你全是水!”势难修,意更难成。不管是势,还是意,难就难在悟性。这也是武道修行,在根骨的基础上,对悟性也有极高要求的原因,根骨决定一个人是否适合习武,而悟性则关乎武道修行的速度和未来。因为,势需明悟招式,意更重体悟天地,没有超绝的悟性,大部分武者只能在技的门口打转,难得超脱,好比工匠,即便技艺再精巧,也比不上天马行空的艺术家。纵览武侠小说,武功高强的武者数不胜数,但能领悟武道“势”境、“意”境的人少之又少,“小李飞刀,例不虚发”的李寻欢也只能算是初窥“意”境而已。思绪纷杂,王良瑜连忙收敛心神,又回到关键问题上。在王良瑜看来,剑气,虽然有别于寻常的剑法招式,但仍属技境之列。说白了,所谓剑气,本质就是真气外放成剑,同理,真气外放成刀,那就是刀气,真气外放成护盾,那就是护体罡气。当然,说的轻巧,实际上想要做到真气外放并不容易。段誉吸了那么多人的内力,又有六脉神剑这等修炼剑气的神功,六脉神剑用的还是时灵时不灵。究其原因,想要真气外放,强横的内力修为只是基础,其中涉及的运气路线和技巧更为重要,不明就里者纵是苦修一生都难摸到门槛。脑子里一边胡思乱想着,王良瑜一边默默寻找两次施展出剑气的原因。越王宫里,我初获纯钧,兴奋之下舞剑,然后释放出剑气。刚刚,我因为愤怒,又释放出剑气。难道,剑气释放还和情绪有关?纵观武侠小说,施展剑气绝非易事,自己的剑法熟练度堪堪才达到初窥门径的程度,体内真气更是寥寥,能够两次施展出剑气,除了纯钧的加持外,主要还是因为或兴奋或愤怒的情绪力量的催化。“难不成,兴奋、愤怒这样的极端情绪下,有特殊的刺激效果,所以才能真气外放施展剑气?”王良瑜皱起眉头,不由想到神雕大侠杨过的黯然销魂掌。黯然销魂掌乃是杨过在失去小龙女后,悲伤郁结之下所创,取“黯然销魂者,维别而已矣”之意,只有在黯然心境下才能施展,掌法之刚猛可以比拟降龙十八掌。可与小龙女重逢后,欣喜之下的杨过就再也使不出黯然销魂掌了。由此可见,武功真的有可能受个人情绪影响的。明悟因果后,王良瑜默默抬起纯钧,缓缓动了起来,心中默默酝酿情绪。随着王良瑜的动作越来越快,剑影纷飞,剑啸如雷。某一刻。王良瑜陡然一声轻斥,体内真气突然涌动起来,秋水般的纯钧上流光溢彩,一道剑气再次激射而出。看着不远处,一棵一人粗的大树上贯穿的小洞,王良瑜又转头看了眼另一边,被白猿一棒劈成两半的大石,笑了起来:“自取其辱啊!”自我调侃一句后,王良瑜又认真回忆着刚才那一剑,总结得失。“威力虽然没有办法和老白比,但也还算不错!”顿了顿,又感受一番体内所剩无几的真气,王良瑜苦笑着摇摇头:“不过消耗太大,前后两剑就几乎把我掏空,关键是前摇时间太长了,还必须借助兴奋、愤怒等极端情绪,太吃状态!”“只能当奇兵,出其不意来一下!”对现阶段的王良瑜而言,剑气优缺点明显,意义大于实战。不过王良瑜并没有就此放弃,反而更加认真地研究起来,在日常学习、实战之余,试图明晰施放剑气的原理和条件,以求早日做到自如施放剑气。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白猿这位便宜师父一窍不通,又说不明白,王良瑜自己更是个武道白痴,一切只能靠王良瑜自己摸索,其中艰辛困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