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讨贼檄文
邺城丞相府内。 听了陈宫提议,张耀文颔首点头赞同,郭嘉等亦觉可行,张耀文便下令政务院吏部主笔陈琳,撰写对董卓的讨贼檄文。 经商议,众人一致认为袁氏兄弟已穷途末路。张耀文命丁原以军机阁的名义下达作战指令:命张飞率五万经过补充后的玄武军继续围困虎牢关的袁绍残部,由荀攸、关羽率十五万青龙、玄武军迅速南下,配合吕布、赵云部的二十五万铁骑攻下荥阳城,随后迅速回师攻陷虎牢关,据关防守,迎接董卓大军的进攻。 同时,下令镇南大都督周瑜率部返回河内郡,统领白虎、朱雀部二十万大军继续监视对岸的董军动向,配合虎牢关方向的我部大军,形成对董卓的夹击态势。 …… 十日后,一篇《讨董檄文》浩浩荡荡传檄天下,引起天下士族称赞,举世震惊。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大汉丞相、大将军张耀文提剑挥鼓,发命北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同谘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衂,数丧师徒……今其得董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宣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如律令!” “我等恭贺主公受封楚郡王、征南大将军之位。” 荆州襄阳城。 在刘表的幕府厅中,方才恭送朝廷钦差到驿馆歇息后,官拜荆州别驾的蒯越当着刘表和文武众人朗朗上口的读着陈琳的讨贼檄文。 一时间,荆州文武心情激荡,同时也感受到了来自北方的强大声望。 刘表眉目一凝,端起茶盏轻抿,随后发出低沉的声音说道:“诸位,朝廷钦差带着陛下的封赏和讨贼檄文,尔等议议,我荆州该何去何从。” 这时,一名白衣中年文士道:“启禀主公,属下以为,我军当奉诏,出兵,讨伐董卓!” “哦...?” “子柔为何赞成此议?” 刘表语毕,荆州主簿蒯良便起身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蒯良随后道:“目前,东西两强并列,北府、西凉皆乃我荆州得罪不起的势力。如今朝廷北迁,大将军张耀文挟天子掌朝廷大权,实力更加强大。” “就拿近的讲,北府军的二十万铁骑距离我荆州北境重镇南阳郡宛城不过区区千里,铁骑数日便至,北府军一统河北三州和辽东、草原的广袤地域,人口众多、钱粮无数、拥兵百万,如今有能力威胁到北府军的屈指可数。” “袁绍、袁术四世三公,如今不过冢中枯骨不提也罢,我荆州地处四战之地,物产丰饶,谁都想占为己有,虽带甲三十万,但只得自保有余,况且还有江东孙贼窥视,数年大战让双方早已疲敝。” “董卓志在天下,其为人又暴虐成性,早已对我荆州垂涎三尺,其占据了雍凉西域的广袤疆土,甲兵强盛、可执鞭断流。当今天下,唯有丞相张耀文可与之抗衡。据报,董卓率八十万大军从凉州进发,一路势如破竹,数日前已攻陷洛阳,我荆州如今到了必须选边站位的关键时期,就主公的身份和荆州的前途而言,属下力主投靠朝廷和丞相,以保全我荆州安危。” 蒯良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使在座荆州文武不由深思起来。 随后,刘表点头示意蒯良入座后,说道:“子柔所言也是我今日所想。张耀文十年来拥护大汉不曾怠慢,又得陛下信任,老夫决意听从朝廷号令,征讨逆贼董卓。” “汉统仍在,此僚竟然攻占京都欲行大逆不道之事,老夫身为汉室宗亲,与董卓势不两立。” 这时,厅内右侧一名将领起身,抱拳道:“主公圣明,瑁愿领兵北上,协助朝廷大军共击董贼!” “我等愿率兵北上,与董贼决一死战!”
“请主公下令...!” …… 席间,身为荆州都督的蔡瑁率先表态支持刘表,随后一众荆州军将领纷纷起身表态,愿效死以报。 随后,其余文武纷纷起身,洪亮的声音响彻大厅,道:“我等愿替主公分忧,效死以报。” 刘表那单薄的身躯突然腾身而起,目光如炬的扫视众人一圈,便洪声令道:“传令下去,吾奉皇命进楚王位,荆州文武尽皆加封,犒赏全军将士。十日后,大军北伐,兵进武关!” 荆州众文武全部起身,拜道:“臣等谨遵王命!” 就这样,进位楚王的刘表,发布了第一道王诏。 很快,远在白帝城的刘备、江东的孙坚、中原的曹cao、陶谦等诸侯,全都接到朝廷的册封和讨贼号令,纷纷举兵响应。 邺城皇宫。 这一日,张耀文进宫向皇帝辞行。汉献帝刘协在后殿长乐宫祈年殿接见了他。 “陛下,如今大战在即,中原即将重新回归我大汉治下,但董贼肆虐神州,荼毒天下,臣已发布讨贼檄文,号召天下群雄共讨国贼。如今,楚王刘表、蜀王刘备、吴公孙坚、魏公曹cao、陈公陶谦纷纷响应,并各统兵马相聚虎牢关下。臣要亲往虎牢关主持讨董大计,今日特来向陛下辞行。” 刘协语气沉稳的说道:“丞相尽管前去,董贼可恶,竟敢霸占洛阳,完全不将朕放在眼中。” “丞相,此次前去,朕要拜托你,定要夺回洛阳,击灭董贼,重塑我大汉神威,否则朕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 “陛下请宽心,臣定竭尽全力,匡扶大汉江山。待臣击灭董贼,王师便可席卷西凉,彻底统一北方,届时再挥师南下,一统天下,再造大汉帝国!” 汉献帝激动不已,腾地站起身来,兴奋道:“好!朕在邺城等着丞相凯旋,待凯旋日,便是丞相与清河大婚封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