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武侠小说 - 有仪天下在线阅读 - 第十六章(如龙一样的徐长风)

第十六章(如龙一样的徐长风)

    “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自然而然地,全都蓬勃而生;自然而然地,全都顺应变化而死。业已变化而生长于世间,又会变化而死离人世,活着的东西为之哀叹,人们为之悲悯。可是人的死亡,也只是解脱了自然的捆束,毁坏了自然的拘括,纷纷绕绕地,魂魄必将消逝,于是身形也将随之而去,这就是最终归向宗本啊!不具有形体变化而为有了形体,具有形体再变化而为消失形体,这是人们所共同了解的,绝不是体察大道的人所追求的道理,也是人们所共同谈论的话题。体悟大道的人就不会去议论,议论的人就没有真正体悟大道。显明昭露地寻找不会真正有所体察,宏辞巧辩不如闭口不言。道不可能通过传言而听到,希望传闻不如塞耳不听,这就称作是真正懂得了玄妙之道。”

    “东郭子向庄子请教说:“人们所说的道,究竟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庄子说:“大道无所不在。”东郭子说:“必定得指出具体存在的地方才行。”庄子说:“在蝼蚁之中。”东郭子说:“怎么处在这样低下卑微的地方?”庄子说:“在稻田的稗草里。”东郭子说:“怎么越发低下了呢?”庄子说:“在瓦块砖头中。”东郭子说:“怎么越来越低下呢?”庄子说:“在大小便里。”东郭子听了后不再吭声。”

    “庄子说:“先生的提问,本来就没有触及道的本质,一个名叫获的管理市场的官吏向屠夫询问猪的肥瘦,踩踏猪腿的部位越是往下就越能探知肥瘦的真实情况。你不要只是在某一事物里寻找道,万物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逃离开它。‘至道’是这样,最伟大的言论也是这样。”

    “万物、言论和大道遍及各个角落,它们名称各异而实质却是相同,它们的意旨是归于同一的。让我们一道游历于什么也没有的地方,用混同合一的观点来加以讨论,宇宙万物的变化是没有穷尽的啊!我们再顺应变化无为而处吧!恬淡而又寂静啊!广漠而又清虚啊!调谐而又安闲啊!”

    “我的心思早已虚空宁寂,不会前往何处也不知道应该去到哪里,离去以后随即归来也从不知道停留的所在,我已在人世来来往往却并不了解哪里是最后的归宿;放纵我的思想遨游在虚旷的境域,大智的人跟大道交融相契而从不了解它的终极。造就万物的道跟万物本身并无界域之分,而事物之间的界线,就是所谓具体事物的差异;没有差异的区别,也就是表面存在差异而实质并非有什么区别。人们所说的盈满、空虚、衰退、减损,认为是盈满或空虚而并非真正是盈满或空虚,认为是衰退或减损而并非真正是衰退或减损,认为是宗本或末节而并非真正是宗本或末节,认为是积聚或离散而并非真正是积聚或离散。”

    “冉求向孔子请教:“天地产生以前的情况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可以,古时候就像今天一样。”冉求没有得到满意的回答便退出屋来,第二天再次见到孔子,说:“昨天我问‘天地产生以前的情况可以知道吗?’先生回答说:‘可以,古时候就象今天一样。’昨天我心里还很明白,今天就糊涂了,请问先生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昨天你心里明白,是因为心神先有所领悟;今天你糊涂了,是因为又拘滞于具体形象而有所疑问吧?没有古就没有今,没有开始就没有终结。不曾有子孙而存在子孙,可以吗?”冉求不能回答。”

    “孔子说:“算了,不必再回答了!不会为了生而使死者复生,不会为了死而使生者死去。人的死和生相互有所依赖吗?其实全存在于一个整体。有先于天地而产生的物类吗?使万物成为具有各别形体事物的并不是具有形体的事物。万物的产生不可能先行出现具象性的物体,而是气的聚合而产生万物。由气的聚合形成万物之后,这才连续不断繁衍生息。圣人对于人的怜爱始终没有终结,也就是取法于万物的生生相续。”

    “颜渊问孔子说:“我曾听先生说过:‘不要有所送,也不要有所迎。’请问先生,一个人应该怎样居处与闲游。”

    “孔子说:“古时候的人,外表适应环境变化但内心世界却持守凝寂,现在的人,内心世界不能凝寂持守而外表又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随应外物变化的人,必定内心纯一凝寂而不离散游移。对于变化与不变化都能安然听任,安闲自得地跟外在环境相顺应,必定会与外物一道变化而不有所偏移。狶韦氏的苑囿,黄帝的果林,虞舜的宫室,商汤、周武王的房舍,都是他们养心任物的好处所。那些称作君子的人,如像儒家、墨家之流,以是非好坏来相互诋毁,何况现时的人呢!圣人与外物相处却不损伤外物。不伤害外物的人,外物也不会伤害他。正因为无所伤害,因而能够与他人自然相送或相迎。”

    “山林呢,还是旷野呢?这都使我感到无限欢乐啊!可是欢乐还未消逝,悲哀又接着到来。悲哀与欢乐的到来,我无法阻挡,悲哀与欢乐的离去,我也不可能制止。可悲啊,世上的人们只不过是外物临时栖息的旅舍罢了。人们知道遇上了什么却不知道遇不上什么,能够做自身能力所及却不能做自身能力所不及的事。不知道与不能够,本来就是人们所不可回避的,一定要避开自己所不能避开的事,难道不可悲吗!最好的言论是什么也没说,最好的行动是什么也没做。要想把每个人所知道的各种认识全都等同起来,那就实在是浅陋了。”

    “大道神明精妙,参与宇宙万物的各种变化;万物业已或死、或生、或方、或圆,却没有谁知晓变化的根本,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地自古以来就自行存在。“六合”算是十分巨大的,却始终不能超出道的范围;秋天的毫毛算是最小的,也得仰赖于道方才能成就其细小的形体。宇宙万物无时不在发生变化,始终保持着变化的新姿,阴阳与四季不停地运行,各有自身的序列。大道是那么浑沌昧暗仿佛并不存在却又无处不在,生机盛旺、神妙莫测却又不留下具体的形象,万物被它养育却一点也未觉察。这就称作本根,可以用它来观察自然之道了。”

    “有人询问大道便随口回答的,乃是不知晓道。就是询问大道的人,也不曾了解过道。道无可询问,问了也无从回答。无可询问却一定要问,这是在询问空洞无形的东西;无从回答却勉强回答,这是说对大道并无了解。内心无所得却期望回答空洞无形的提问,像这样的人,对外不能观察广阔的宇宙,对内不能了解自身的本原,所以不能越过那高远的昆仑,也不能遨游于清虚宁寂的太虚之境。”

    “先生我讲了这么多,也不知什么是“道”了,你知道何为“道”了吗?”

    见到先生目光看向自己,这些思想对于小飞羽来说玄之又玄,不是他完全能懂得的,只摇了摇头,说道:“实在是太玄妙了。最高的境界啊,谁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呢!道不可能听到,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能看见,看见了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传,言传的就不是道了。有形之物之所以具有形体正是因为产生于无形的道。”

    “博读经典的人不一定懂得真正的道理,善于辩论的人不一定就格外聪明,圣人因而断然割弃上述种种做法。至于增多了却不像是更加增加,减少了却不像是有所减少,那便是圣人所要持守的东西。深邃莫测呀它像大海一样,高大神奇呀它没有终结也没有开始,万物的运动全在它的范围之内,而且从不曾缺少什么。那么,世俗君子所谈论的大道,恐怕都是些皮毛啊!”

    司马长撄见他似有所悟,心下暗想:“这冥冥之中似被一股力量掌握着,凡是一个人的出现,是不是就代表着什么呢?就好比这小家伙,他是我司马长撄的传人,未来定然不会平凡,可无论我们的能力多么大,终有一天要归于大道,归于虚无。”他一番暗想之下,开口道:你也就不必执着于道了,道不属于你。”

    “敢问先生,徐老前辈他也是因为厌世,而退隐山林的吗?”上官飞羽对于那个教他武功的老人,过去还真有些好奇,例如徐老道先前所提及的天下第一剑圣裴旻,其剑法超然入神,盖世无双,连大唐的第一诗人李白都是他的徒弟。

    李白更被江湖人士称为天下第二剑客,老头当日提及二人的时候也表现的相当恭敬,李白怀才不遇,气愤辞官而去,只留下一身潇洒,江湖早已留在他的心中,他无不想着,出去看一下外面的世界。

    司马长撄眉头轻轻挑了一下,看着身前少年,他神色微沉,想徐长风当年也是一个行侠除恶,不畏权贵之人,却在江湖上经历了无数腥风血雨,却发现自己根本无力改变这个世界,坏人是不可除尽的,心善的人可以变成心恶的人,心恶的人也可以变成心善的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便有坏人,从古至今,便是人心之间的较量。

    司马长撄站起身,望着夕阳落晖,他背过了身子,眼神流露着一种凄然之色,心下暗道:“大通手徐长风,曾在江湖上威名大震,然他终将已成为过往历史的云烟,和我一样龟缩在这山林之中,我不想提及他的过去,因为那是他的痛点。”

    上官飞羽看着背过身子的先生,只觉有点不对劲,站起身子,一双清澈的眸子,关切的问道:“先生,你……你没事吧?”

    司马长撄黯然垂下眼帘,说道:“小鬼,人不可无书,也不能尽信于书上的知识,要与书结合,亲身实践,做到不耻下问,敏而好学,才能山高海深,如龙似虎。”

    上官飞羽疑惑地看着那人修长的身姿,不知为何先生又对他说起这番话。司马长撄转过身子,望着着少年继续道:“山高海深,也就是荀子所说的“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

    “如龙似虎,就是无所不能。孔子曾去求教老子,回来之后对学生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是龙吧!”

    司马长撄之所以给少年讲这些深奥的道理,他希望少年以后能成为一个国家有用之才,将他们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少年的身上,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那教少年武功的老人何尝不是一条龙呢!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隐介吐雾,小则隐介藏形,身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上官飞羽暗中思索一番,他虽然年幼,但却身受司马长撄思想的感染,对于这些深奥的道理,时而似懂非懂,缓缓说道:“先生请放心,学生必将勤奋学习,绝不会辜负先生教诲的。”

    司马长撄望着眼前青杉少年,这少年果然是天资聪慧,这些年来跟着他,可是将他一半的学问都学去了,将来想他岀入江湖,也会大放异彩,沉默了好一会儿,说道:“好了,今日且到这里吧,欲速则不达。前人已经成为过去,而我们才是活在当下的人,你只需知道心存善念,跟随自己的意愿,做到问心无愧,如此就足矣了。”

    话落,司马长撄一瘸一拐的向草堂内走去,身上透着一种凉薄气息,似是与世格格不入。上官飞羽还是对那深不可测的老人无比好奇,迟疑之下问道:“先,先生……”当看到司马长撄停下脚步,小飞羽起手行过一礼,问道:“敢问先生,天地之间,怎样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

    司马长撄撇眼一望身后少年,他感到意外,少年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略加思考一番,说道:“世无不败之人,但有至强之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柔弱似水则无坚不摧,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身立于天地之间,如同枯枝槁木;心居于形体之内,如同焦叶死灰。如此,则赤日炎炎而不觉热,冰雪皑皑而不知寒,剑戟不能伤,虎豹不能害,强于己身,山崩不惊,风来不扰。”

    上官飞羽望着已经走进草屋的先生,摸着自己的脑袋,显得满目茫然,小声嘀咕着:“这说了和没说一样。”

    他只听了一头雾水,只觉玄之又玄,却又像是众妙之门。司马长撄走进草堂里,弹起了古琴,还是先前的那首《凤求凰》曲子,虽然他此刻活着很痛苦,但是他一想到那纵身跳入火中,他那心爱的人,他就想培养出一个盖世天才,完成他未了的心愿,那时他也就心甘赴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