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我有个时空门在线阅读 - 第六十二章 人力成本

第六十二章 人力成本

    在明朝扬州,以方山妻子那样还算不错的手艺,辛苦一个月完成的刺绣也就能换2两多银子。别看数量不多,这笔钱已经足够方山一家几口吃饭了,每月还能稍微有些节余,攒到年底给家人置办新衣服穿。

    现代时空工业银锭每克5元钱,这2两多银子折算下来,方山妻子的月收入大概在400元左右,与现代时空的熟练女工之间有足足20倍的人力成本差异,就是杨光赚取暴利的关键。

    杨光按部就班把木料取出一部分放好,开着车往机场方向走,在路上的时候他想要摸出电话联系蒋姐,却猛然想起自己的手机摔坏了,那会急着使用时空门没顾上买新的,这会要用的时候可就抓瞎了。

    中途拐了个弯,杨光去一家手机店随便买了个商务手机,用自己的身份证补办了原来的号码。出门后他跟蒋姐联系上,确定了飞机班次时间,掐着点赶到机场,飞往老挝万象。

    把200方酸枝原木发出去后,杨光又来到马来西亚的吉隆坡,这一次他带回的柚木数量很大,在当地收购的数量也不能太少,不过好在这里毕竟是原木出产区,价格肯定比滨海市那边便宜一些,这样就算加上各种成本开销,依然不至于出现蚀本的情况,只是赚的着实不多。

    忙完了这些,回到滨海市住所的杨光,才有时间思考如何利用明朝低廉的人力成本。别看他在方山家里称赞方山妻子的作品叹为观止,可心中其实并没有经营这种刺绣品的念头。

    随着时代的进步,古代很多优秀的工艺,放在现代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以双面绣为例,这种技艺始于宋代,那个时候绝对是非常稀罕的玩意。可在现代花些学费就能学到相关技术,优质的成品在市场上也比比皆是。

    明朝的顶级工匠,肯定全都被圈在织造局那类的地方,每年给皇帝做贡品都忙不完,怎么可能流落到民间被杨光如获至宝?真正能被杨光所用的,其实都跟方山妻子差不多,无非是闲暇之余做几件刺绣,多挣一点银两补贴家用罢了。

    产品缺乏压倒性的优势,必然会与同类产品产生激烈竞争,想要快速套现只能靠卖木料时的那种低价政策。不是流水线生产,每月数量有限,生意规模无法继续扩张。单价压低,数量又上不去,最终的利益肯定也有限的很,还没有成长空间,不符合杨光的预期。

    在杨光的心中,想要最大限度发挥出人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就得抛开精品直接走量。他准备上中国结之类的小玩意。制作这些东西不需要太多技艺也不需要什么经验,肯学肯练很快就能学会,多做一些就能变成熟练工人,就可以长期稳定的为杨光提供货物。

    杨光特意多留一天,就是让赵文给自己打探这方面的情报,算是一种简单的市场调研吧。明朝可没有计划生育,一般的家庭能做工的女子怎么也不会低于两、三个,这样计算下来,仅仅周边几个坊,就能汇聚起上万人的规模。

    这可是每个月只要400块工资的女工,现代时空的企业想要有这种规模,每月光是工资开销,没有一个亿也差不多了。

    这门生意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不需要使用现代时空的工业银锭。明朝扬州那些女子挣钱为的是买米,杨光直接从现代时空带大米过去跟她们换手工艺品就好了。

    现代时空的华国大米数量极多,买几百吨连借口都不需要找,省了杨光不少麻烦。对于那些明朝女工来说,直接换回大米也省得被无良米商盘剥,算得上是皆大欢喜。

    确定了这个计划后,杨光决定先在网上找这方面的商家,订购100吨陈米试试水。用陈米而不是新米并非jian商行为,这同样也是赵武打探的结果。

    因为陈米含水量少,出饭率高,是那些家境并不富裕,必须精打细算的明朝女子的首选。如果杨光真要买新米过去,说不定反而还会被那些女子暗地里埋怨,觉得这种交换吃了亏。

    现代时空的华国对食品安全相当重视,即便存放了10年的陈米,除了口感上可能被当年新米差一些外,不会有其他任何问题。

    反倒是明朝的一些无良米商,大斗进小斗出不说,还往保存不太好,有些发霉的陈米里掺石头沙子,那才是让人唾弃的jian商行为。

    杨光订的陈米价格非常便宜,每公斤才区区2元钱,100吨加在一起是20万元。明朝1石相当于94.4公斤,这些陈米差不多就是1060石,扬州一个小粮商的存货都有这个数,实在是太不起眼了。

    放下了电话,杨光准备上网放松一会,却意外听到了门铃的响声,他走到客厅门口打开房门,看到了那天晚上自己救下的出车祸女子。

    “杨先生你好。”那名女子开口说话了,仍然是那么的不疾不徐,那么的悦耳动听:“见到你真的很高兴,小妹今日登门有一事相求,不知道杨先生有没有时间一起喝杯咖啡呢?”

    佳人主动相约,杨光当然不会拒绝,反正他现在也没有必须马上要去办理的事情,不妨去听听这个女子到底有什么事情要说,于是与她来到了二楼的咖啡厅。

    那女子喝了一口咖啡,这才开口说道:“我听说杨先生你的奇峰公司卖给红星造船厂10棵黄花梨木,品质非常不错。不知道杨先生手里还有没有更多的这种黄花梨木呢?”

    杨光听完这番话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对方准备用这种溢价生意向自己报答救命之恩,于是摇头说道:“这种木料很难弄的,我费劲了力气也才弄到那10棵。”

    女子猜到了杨光的心思,解释说道:“其实那两艘游艇,是我们家订制的。明朝古风的那艘我很喜欢,准备在海东区的新家也这么布置一番,可惜找不到足够多的黄花梨木,这才来向杨先生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