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元末新世界在线阅读 - 第一百零二章 滁州2

第一百零二章 滁州2

    李善长轻抚颌须,心思电转,琢磨着如何岔开这个敏感的话题。

    朱元璋不动声色,再次举杯,这次是主动敬郭天叙,两人饮尽,朱元璋当下酒杯,马氏亲自为其斟满。这次出席酒宴,只有他二人和郭子兴与其小夫人是夫妇同席,其余人等皆是单身。

    “义父此来,无异于给滁州雪中送炭!孩儿感激不尽。”朱元璋朗声道,“义父功勋卓著,在江淮德高望重,乡民闻之莫不踊跃景从,若不是彭、赵二人徐州举义帜更早,只怕在濠州称王的就是义父了,如今义父屈居于元帅,孩儿心内惶恐,既然已经与彭早住、赵均用等撕破脸面,不如就在滁州立王号如何?”

    朱元璋在身份上天然的就低了郭子兴一辈,无论是从起事的早晚还是个人辈分都无法与郭子兴可相比,虽然现在朱镇抚的实力数倍于郭,但是这一道坎是朱镇抚根本绕不过去的。

    请郭子兴称王,于情于理都说的通。

    郭天叙和郭天爵闻言大喜,齐声鼓动道:“难得姐夫如此开明,如今这滁州还不是咱郭家的地盘,爹爹称王正是当时啊!”

    随着郭子兴同来的一众将领也是纷纷同意。这边李善长、丁德兴、胡大海、汤和等人不禁微微皱眉,冯国用、陆仲亨等濠州或滁州新附的将领不太明了双方的关系和底细,不好表态,只是放下酒筷,静观郭、朱的表现。

    见谈到今后名分大事,李善长冲着舞姬和乐姬摆摆手,令其悄然退下,数十个女婢立时停下演奏,踮着脚,轻挽衣袂,如行云流水般无声地退下至堂下候命。

    “称王?”郭子兴摇了摇头,这世上的王也未免太多了,若不能立足,一个王号徒惹人耻笑。再说现在自己虽有些兵马,却无法独守一隅,还得依附朱元璋,如今这义女婿的实力远胜于己,这关系如何处自己还没有想好,未来如何还不好说呢!

    从这次相见的前后情况看,重八仍是对自己推崇,至少在这两天的礼遇上挑不出什么毛病,马氏对自己也是仍然关心有加,在身边嘘寒问暖,无异于往日。郭子兴想想自己的这几个儿女,无论才情还是胆略竟然皆不如这二人,幸好当初如夫人慧眼,看出这重八不同凡响,大力推荐召他为婿,这才有了今日可避难之所。

    在看看身侧的如夫人张氏,张氏似知他意,眼光转过来,笑着微微颔首,郭子兴沉声道:“如今战事不断,鞑子大军南征江淮,此诚我等存亡之秋也,此时称王,未免树大招风,还是从长计议吧。”

    郭子兴耿直,耳根子软,对时局的看法还是清醒的。现在濠州有彭早住、赵均用公然称王,他们兵马众多,必然是元廷重点关注的对象,现在自己还是隐忍为好。

    见郭子兴无意此事,朱元璋不再建言,朗声道:“义父思虑亦是道理,现在我军还是不刺激元廷为好。义父可在此驻扎,孩儿必鞍前马后,听您调遣!”

    “你亦是一军之主,当有其决断和威严,为父老了,这今后的胆子早晚还是你们这一辈的。前些日子,我在濠州,彭、赵等就曾去信与你,约你共同起兵,东向,去助张士诚,解泰州、高邮之围,不知你有何决断?”郭子兴接着道。

    “好教义父得知,孩儿与众将反复思量,均觉得此时东向解围实属不智,现暂观其变。”朱元璋坦然陈述。

    其实不仅是彭、赵等来信,就是张士诚也多次亲笔书信过来,恳请朱镇抚施以援手,言辞初时豪迈,视元军如粪土,后转恳切,最后是涕泣交加,只要镇抚出兵,张某愿牵马执鞭,永为马前卒。只是朱大人一直按兵不动。

    “哦,张士诚正与鞑子决战,所谓唇亡齿寒,濠州、滁州与泰州路途并非遥远,若坐视不理,万一张士诚兵败,下一步元军若是西向,如何是好?”郭子兴有些不解。

    当脱脱大军云集高、泰时,张士诚就一日数封书信来濠州求救,言辞恳切,可谓滴泪交加,各种好处越许越大,就差磕头拜义父了。

    赵均用等虽然刚愎自用,但是对于元廷的心思还是能猜出一些的,眼下是张士诚最出风头,引来了元廷的疯狂反扑,一旦张士诚事败,元军转向西边来,自己必定首当其冲。所以为了自己,他们也想拉张士诚一把。

    当高、泰战况不利时,赵均用等发兵向东挺进,同时要求郭子兴发文,令朱元璋配合自滁州出发,只不过朱一直推说大军草建,粮秣兵器等皆不齐备,再加上连绵阴雨,道路泥泞难行,故一时无法成行。

    赵均用等急不可耐,率兵自濠州向东去,半路上就遇到了大批的元军阻拦,几番交手,无法通过,渐渐的元军增援兵马上来,赵均用等终于无力继续抵抗,眼见得粮秣吃紧,不得不收兵空回。

    当然赵均用见朱元璋的兵马迟迟不能赶来汇合,自然怀恨在心,由此迁怒到郭子兴身上,彼此的矛盾更深。

    郭子兴知道朱元璋沉稳有智,他一直不肯出兵必有其道理,况且朱出自他郭家一脉,怎么算都是一家人,所以也不怪他。现在两人终于见面,正好问询究竟是何原因。

    李善长先陈禀道:“郭帅,当日濠州来信,共约出兵东向,镇抚大人并非不想立即启程,只是确如我等回信所言,困难重重,实无条件。”

    “当初镇抚大人领命攻略定远,再攻滁州,一路奔波,马不停蹄,幸天佑吾等,原先不过数千兵马,后来四方豪杰、百姓望风蚁从,部曲规模急剧增大,虽然人马看着很多,但各部新属,军心不定。军中老弱极多,而且缺粮少衣,众多将士皆不能饱食暖衣,很多士卒皆是赤脚,甚至有时候镇抚伉俪都不能吃饱饭。现在想起来,属下都不堪回想当日之窘迫。”

    “爹爹,李书记所言句句属实,女儿当日见军中缺粮,亦是愁得日夜难寐,最困难时,军中不得不挖野菜混着米粟就食,只有在打下滁州后,才勉强有了些钱粮,但是也只能保证军中日常用度,若是出兵,用不了几日就会严重缺粮而不得不撤兵。”

    朱元璋接过话来道:“孩儿仔细斟酌,与众将士商议,一致认为此去高、泰,虽然路途并不遥远,但是河岔湖泽众多,我军根本没有足够的舟楫,大军不仅渡河不易,一旦被鞑子缠住,万一不能脱身,后果不堪设想。况且军中极端缺粮,与鞑子若纠缠日久,必因缺粮而丧失军心,东行实不可为也!”

    “夏末我军给濠州送去一批粮秣,都是军中辛辛苦苦一口一口省下来的,当时妾身曾劝相公暂时留下这批粮食,用于自己军中士卒,不过相公称没有濠州就没有定远和滁州,才将这批粮食递解过去。相公说爹爹在濠州也甚是困难,宁愿我等辛苦些,也绝不能令爹爹为难!此事还吩咐妾身,决不可告知爹爹。”

    “啊,原来你们竟然如此困难!怎的还不明白告知为父?糊涂!”郭子兴大吃一惊,无论滁州众人谁说滁州军困难,也难以说服郭子兴,但是马氏这么说,郭子兴就相信了,都说知女莫若父,这马氏的为人和性情,郭子兴夫妇最为了解,既然马氏说当时军中极端困难,那必然是真的。

    当时正是因为收到了滁州的军粮,郭子兴才最终下定决心与赵均用等共同出兵,去接张士诚之围。

    郭天叙和郭天爵等部将面面相觑,原来还有这些故事。

    “嗨,真是难为你们了!”郭子兴感叹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也算是一方主将,知道管军,治军不易。外人只知军马强壮,令行如一,却不知军内之事处处繁琐,事无巨细。

    “只是万一张士诚败了,计将安出?”郭子兴还是不放心,他可不想出了狼窝再进虎xue。这滁州离高邮可是不算遥远,万一脱脱打仗打上了瘾,不回京师非要西行怎么办?

    朱元璋环视堂内众人,微微一笑,不再言语。

    郭子兴一愣,顿时恍然大悟,随对身边的如夫人道:“酒食已饱,夫人可且下去歇息。”

    这如夫人轻声应了一声,起身告退。马氏赶紧起身道:“娘亲,女儿与你一起去!”她亦向朱元璋告退,随手示意众婢一起撤下。

    看着这些女子一一退下,朱元璋才安坐,挺身正色道:“回禀义父,孩儿等思考高泰战事久矣,愈思愈觉得凶险,滁州军目前虽有数万之众,但是兵器、粮秣皆不足,贸然东去解围,不说元军势大,不来主动进攻我部就是幸事,就是沿途过河,绕泽行军就可能拖垮我部。”

    “所以孩儿与众将反复思量,均认为此时不宜向东,而是向南。”

    “向南?”郭子兴愣了,他无论如何也未料到滁州军的行动方向是南方。

    “再向南可就到了长江,你意如何?”郭子兴问道。

    朱元璋慢慢道:“过江!”

    郭子兴、郭天叙、郭天爵等人听傻了!

    自古长江天险,江面辽阔,江水涛涛,水势湍急,到了雨季,更是浩浩汤汤,一往无前,直奔集庆东边的出海口。没有足够的大船运输,根本无法渡江。更别说南岸若是元军有备,加强了江防后,更是难以通行。当年曹cao数十万大军顿于江北,只因南岸有孙、刘的数万兵马布防,最后一把大火被焚毁了北岸大营,曹cao功亏一篑,此后再无南下计划。

    “如此凶险之策,你等为何行此事?”郭子兴半天才说话。

    “形势耳,不得不为之!”这时李善长轻轻摇着一把折扇,欠身对郭子兴道。这人自认腹内满才华,智计可比周公谨,也不知这把折扇他是刚才放在了哪里。

    李善长见濠州人等的注意力被他吸引,心内得意,面上却古井无波。定下渡江南征之计,李善长可谓功不可没,此时他自然想在濠州人等面前好好露下脸。

    此时朱元璋刚刚展露峥嵘,手下武将渐渐增多,但是谋士尚少,刘基、章溢、宋濂、叶琛、胡惟庸等尚未加入,李善长正是朱元璋最亲信的依仗。

    “诚如适才所言,滁州军兵甲、粮秣急缺,东行不可取,但若龟缩一地,不思长远亦难长存。当下高、泰战事正酣,,张士诚已露颓势,我等若不及时思量今后,待元军缓过手来,必会大举西行。”

    “江北距离元廷腹里太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想在江北立足实属不智,芝麻李、刘福通先后在北方举义帜,命运皆如是可知。朱公这才有意南征,渡江而立方为上策。现在正是秋末,江水水位回落,水势大为减小,论天时正是渡江的好时节;元廷在江淮的力量多在高、泰之地,其水师也多在那里用于人马粮秣的转运,而采石、太平之地元军稀少,先前探查得知,南岸的粮食今年大丰收,正好得之军用。”李善长分说大势。

    “另外,徐寿辉,方国珍在长江上游和下游分别起事,虽说他们现在屡遭元军征剿,声势大弱,不过毕竟还是吸引了大量元军,现在对岸的元军实力正是最薄弱之时。”座下朱系众将频频点头。

    “江南已经连续数年未曾遭遇天灾兵祸,那里民户稠密,粮草殷实,若能据有,当可成霸业”朱元璋接话道。

    “如君言,渡江为必行之策,但是无舟楫又如何?”郭子兴来了兴趣。他也知江北不好立足,现在到处都是元军,突出重围不易,要不然也不会在濠州起事后呆了两年没有动窝。

    李善长微微一笑,看向朱镇抚,朱元璋接着道:“好教义父得知,前不久有巢湖水师将廖永安、俞通海以水军千艘来附,这舟楫之苦正好解了!”

    月下再次求推荐!走过路过的捧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