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元末新世界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七十三章 弥勒教

第二百七十三章 弥勒教

    刘正风只是一个小角色,月下对他并没有太多关注。主角成事自然有其暗黑面,在月下看来成王败寇的标准不过是旧时的帝王封建思想,如果仅仅是为了成就帝业,基本上此书也就可以归类为纯粹的意yin文了。这部书也就背离月下的初衷了。月下没想到saberlin9的反应这么大。也许是书中节奏太慢,影响了大家的思路。

    白世轩随后赶紧召来一个壮丁头目,吩咐立即回寨准备酒rou饭食等,然后笑请于志龙入寨暂时歇息。

    那边白琦颤巍巍扶起吴四德,又上来两个壮汉架着,于志龙看向他,吴四德咧着嘴笑道:“石泽波那厮猝然发难,俺一时不察,中了他阴招,好在有这白家等一路照应,故暂避此地。前两日石泽波又纠集不少人马前来攻打,有老吴在,哪里能让他讨着好?不过事发仓促,寨内人马少,终不能长久,俺正犯愁,这不,将军就如飞而至!”

    于志龙听着明白,吴四德简要说明了这几日事情原委,也侧面点出这白世轩是可信之人,入寨当无大碍。

    “既然来到宝庄,少不得叨扰了。只是大军行动多有不便,且在寨外驻扎,穆将军、钱将军,汝二人在外扎下营寨,今日暂住此地,明日再做道理。”

    穆春、钱正是于志龙的老班底,留下二人在外统帅,于志龙也放心。曲波、孔英等皆是新附之人,特允其与自己一同入庄,显得亲近。

    果然,曲波闻言顿喜,吩咐副将听从穆春、钱正调遣,欣欣然跟随于志龙入庄。

    劳景现在是于志龙亲卫之首,自然吩咐诸亲卫紧随护卫。

    于志龙欲抬脚前行,在人群后见着粗汉孔毕,看他一时不知所措,知他心内自觉卑贱,无颜上前,遂特地分开众人,与他把臂同行。

    “孔毕兄弟一路辛苦,你我一同入庄如何?”

    孔毕顿觉浑身一震,这小将军竟然当众抬爱,只觉粉身碎骨亦难报其万一。不由欲拜道:“将军错爱,小的怎生受得起!”

    于志龙赶紧搀住他下拜之身,笑道:“孔兄一路护得汉生诸人安全得返,功莫大焉,吾感激尚不及,今儿一同入庄,当其时也!”

    孔英、孟昌、金焰三人互相对视,暗暗叹服。他们自诩当代文士精英,虽然此次借重孔毕之力极多,心内却是多少有些自视清高。见于志龙当众推崇孔毕,知他有当众千金买马骨之意。

    孔毕挣不过,不敢与于志龙同行,小心落后半步,亦步亦趋。

    众人入庄,进了白家厅堂。白世轩请于志龙上座,庄内早已杀猪宰羊,开始准备各类面点饭食,随后一笼笼的吃食流水般被送往寨外大营。

    宅内民众原以为是元军或石泽波等再次来攻打,本以为又是一场血战,是生是死,祸福难料,听闻原来是临朐的靖安军大举过境,想来这回是有生无死了,均喜笑颜开,纷纷过来帮手,或结伴出寨观瞧这靖安军究竟是何等样人。

    席间,于志龙细细询问沂水经过,吴四德在下首一一道来,众人才知沂水原委。

    原来自赵石领军疾驰莒县后,吴四德一直小心安顿地方,未曾大举清点城内外大户士绅,除了几家蒙色地方权贵被拿获处置外,其余一概不动。同时广贴安民告示,废除元廷各项赋税和劳役。一时大获民心,地方很快安定下来。

    石泽波部入城后,原想就此大发一笔,不料刚刚查抄了十几家大户,就被吴四德阻止,不免心内愤恨,只是见吴四德一连串安民动作颇获民心,被俘的汉军也暂时甘愿被拘在营内,遂按下不快,暂时驻扎在城内。

    这石泽波既然能长期在山上坚持,并有了数千人马,寨内粮米油盐的消耗自然颇大。当初立寨之时就按照军师吴胜建议,在周围县府均设有秘密站点,一是打探消息,二是设法筹集粮秣等辎重等物,寻机悄悄送往山寨。这沂水城里就有其一处站点。经营者乃是石泽波一心腹,表面是一处客栈,还兼着皮货、粮食生意。

    这心腹在城里打点甚广,与地方不少头面人物倒是渐渐有了些交情,这几年给清风寨里着实送去了很多钱粮,处理了不少赃物,极得石泽波信任。不仅如此,他还暗中联络地方不满之人,笼络了许多愿铤而走险之人,可随时起事。

    待石泽波大举入城,此人大喜过望,只是见吴四德挟靖安军迅雷之威,很快安定城内秩序,石泽波就此作罢,他不免焦急,遂鼓动石泽波趁此良机,不如代而取之。

    石泽波本就是不甘心之人,当初与吴胜暗中商议就是择机而动,如今见赵石领军分兵而去,城内吴四德不免兵力空虚,而后查到元廷信报数封皆称益都路官军大举兵围临朐,虽贼兵困兽犹斗,但城墙几经被攻打,已经残破不堪,官军几次呼啸而上,攻进城内,皆被贼军反击,不得不回撤。然贼首刘正风已经授首,贼军军心涣散,只是濒死挣扎而已,料破贼之日指日可待。

    这心腹再给石泽波引荐一人,却是地方弥勒教之座师阳朔。这阳朔自称是明王韩山童下第九位亲传弟子,在益都路下沂州地域亲传教义,广结社团,已经掌握不少的教众。这次见清风寨与靖安军奔袭了沂水城,不由大喜,愿主动结为奥援,再举教旗。

    谈到明王韩山童,于志龙等众人多有感慨。当初韩山童与刘福通共同起事,不料被元廷所获,免不了一死,如今只余刘福通仍在坚持。

    弥勒教多在北地广为流传,度日艰辛,食不果腹的小民多有笃信者。但逢乱世,心有不甘者趁势而起,声势之大,为之侧目。

    于海,刘正风并未入教,所部与其没有什么交集,手底下的士卒倒是有一些信奉的,但在军中一直不成气候。到了靖安军整合时期,也增加了一些信教的士卒,总数仍然不多。故于志龙也一直未太在意。

    今日听闻有弥勒教参与,于志龙不由暗暗皱眉。

    弥勒教乃北朝人傅大士所创立,其后数百年间,不断吸收佛教、道教、摩尼教诸教部份思想,最后形成白莲教。数百年来于民间流传,并不断有人藉此造反

    两宋起,弥勒教与摩尼教出现融合趋势,元末袁州僧人彭莹玉,其后韩山童、徐寿辉等假香会起军反元,更与白莲教融合为一体。

    弥勒教虽然直指元廷,与之势不两立,但是古来,除佛道外,但凡此类入世宗教行事多有偏激,而且教义多狭隘,不系统,杂有太多愚昧、极端思想,在治世之学上未见什么建树。倒是一旦起事成功,势力大张后,教内屡屡有野心者自相倾轧,彼此斗得血流满地,反便宜了外人。

    此类教派初期多是劝善,积德,往生净土,但是最后却多以乱世杀伐而终,在于志龙看来,这些借教起事者实不可凭!

    “不知这阳朔为何与石泽波相投?”于志龙问道。

    吴四德虽然不良于行,此时勉强靠在堂下一张宽大的长椅上,那娇小秀丽的白家小姐此时却是羞得躲入后堂,只是吩咐留下两个男仆在吴四德身边侍候。

    吴四德微微皱眉道:“当日袭城后,赵石将军吩咐出榜安民,勿扰地方,城内外除了十几家元廷权贵被抄,其余皆未惊动。这阳朔第三日就寻来,声称愿为军中效力,共同推翻暴元虐政。俺本以为这厮是个好心,也就答应了他。不料转过天他竟然在城外四处聚集流民贱户不下两三千人,浩浩荡荡就要入城,俺看着没法在城内安排,赶紧令他在城外驻扎、整顿。这厮不仅不愿,还声称要带人入城将城内富户尽皆洗掠一空,说是要均平富,替天行道。”

    谢林、孔英、金昌等闻之大是皱眉。这种流民入城均平富的结果,多是无数富户破家败亡,敢有不从者就是取死之道。而且洗掠一旦施行,其行为往往就此难以控制,就是无数普通民户亦难幸免。

    于志龙也是暗暗心惊,自古无以谋生的农户一旦啸聚成势,在攻打入城后,很多时是肆行无忌。往往大军过后,留下白地一片。这种行事对社会的破坏极其巨大,故无论官民皆惧。

    被协裹的民众在此地无了吃食,不得不继续四处流窜,然后继续如此施为,携裹的民众如滚雪球班般越滚越大。这个雪球要么一直滚下去,彻底砸碎现有的朝廷体制,要么最终因内部纷争,或因策略失当等原因最终被各地实力派或朝廷剿灭。

    最终还是金炎忍不住道:“愚民啸聚,行无禁忌,虽是有均平富,分地权之念,然其行事多无章法,又少长远眼光,虽言行善,实为破坏,若不强加弹压,必酿成大患!”

    孔英、孟昌均附其言。于志龙左右看去,这金炎、孟昌与孔英皆是饱学才俊,能有此认识也算难得。

    金炎说完,顿觉失言,自己不过刚刚归附靖安军,如今堂下诸将尚未建言,于志龙亦未表态,自己如此未免孟浪了。赶紧站起对于志龙拜道:“小子唐突,罪过罪过!惟请大人宽恕则个!”

    于志龙摆手,随意道:“我等本就是在议事,何来拘谨之言?文修不必介怀!”

    文修乃是金炎的表字,于志龙记得清楚。

    金炎拜礼退下,落座。于志龙示意吴四德继续分说。

    吴四德道:“那阳朔被阻,不得入城,竟然乘我兵少,无力管辖城外,乘机在城外聚众大肆劫掠,一时闹出好的的声势,其部众愈多,不少富户、民户纷纷入城躲避,俺见不是个事,遂允其暂且入城避难。这惹得阳朔更是不喜。”

    他说到此处,于志龙见座下白家、郑家等面色皆是愤懑,猜是其家族不少在城外收到波及。

    吴四德接着道:“俺去寻那石泽波,邀他共同出兵至城外弹压,至少也要令阳朔稍稍收敛,不料石泽波早与其勾结。那阳朔在本地传教多年,曾与其有关联,石泽波不能在城内大肆敛财,本就记恨俺,如今见阳朔得了财货无数,更是眼红,故一直推脱不去。俺亦是无法,只得紧守四城,只是遣人书信与阳朔,要他只索有劣迹的大户,莫要伤害民生。”

    “四德此事做的甚是得体,若非汝手头兵少,怎会任他肆意?”于志龙点点头。

    白世轩则拱手拜道:“好教将军得知,本地确有许多大户不法不仁于乡里,民愤极大,然并非所有士绅皆是罪恶滔天之辈,我等忝为地方士绅,日常修路造桥,灾时捐分谷粮,未曾亏待本地的乡邻,今儿受此无妄之灾,阖家上下多有被乱民残害者,老朽不敢多做分辨,只求将军明辨!”说完涕泪横流,呜咽不已,座下本地士绅随之纷纷嗟叹悲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