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飘在鄂木斯克的中国青年在线阅读 - 第四十五章 再遇结巴翻译

第四十五章 再遇结巴翻译

    在俄罗斯工作生活甚至定居的中国人的具体数量无从考证,但是无论在哪个俄罗斯城市,基本上都有中国人的身影。而中国人和俄罗斯人通婚的也不在少数。

    中国人和俄罗斯人结婚,生下来的孩子就拥有了中国和俄罗斯两个血统,通常被称作“混血儿。”混血儿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基因优势,结合了两个民族的优点,同时一生下来就精通两门语言,所以普遍比较聪明,智商很高。尤其是女孩儿,绝大多数都很漂亮,具备了东方人的温柔典雅,又具有西方人的热情奔放,真可以说是风情万种,迷倒一片,令人神往。

    当然还有混血儿再和中国人结婚的,他们再生下来的孩子,中国人一般称作:“二毛子。”二毛子身上也是拥有了中国人和俄罗斯人两个国家的特征,同样精通两种语言。但是中国人普遍不喜欢二毛子,尤其是男的。“二毛子坏,离他们远点。”这是多数中国人的评价和看法。其中原因值得琢磨。

    随着在这里摆摊儿的时间越来越长,接触的人越来越多,维佳也会经常碰见在俄罗斯定居的中国人,以及中国人和俄罗斯人生的孩子:混血儿。当然也有二毛子。二毛子偶尔会来市场发名片,名片上多用俄语和中文写着:为您提供租房,租车,办理签证,购买车票等服务。

    一天维佳刚刚送走一位成交的顾客,听见身后有个中国姑娘的声音:“老板,这件衣服多少钱?”

    维佳赶快转过身来,却发现这个中国姑娘有点特别。

    只见这个姑娘头发整体是乌黑的,略带点金黄,绝不是染的,但是皮肤却很白,长相又很像俄罗斯人。

    “难道这是个“混血儿”?”维佳心想。

    “在想什么呢,不卖货了?”姑娘调皮的问道。

    “啊,这件吗?这件250卢布。”维佳赶紧回过神来。

    “可以试试吗?”姑娘继续调皮的说道。

    “当然可以,里面请。”维佳觉得这个姑娘很可爱。

    很快姑娘就试完了,很合身,穿上也很漂亮。

    “正合适!”维佳不停的称赞着。

    “要等一下,我mama来付钱。”姑娘温柔的说道。

    “好的,她在哪里?”维佳问道。

    “在我后面,我先过来的,一会儿应该就到了。”姑娘继续温柔的说道。

    “请问你是中国人还是?”维佳想抓住机会,解开心里的答案。

    “你猜呢?”姑娘又调皮起来。

    “我猜你是……”维佳说了一半又收了回去,他不知道“混血儿”这词说出来是否礼貌。

    “我当然是中国人啦!”姑娘调皮的说道。

    “哦哦,这样啊。”维佳还是有点疑惑。

    “你又在和别人开玩笑是不是?”旁边传来一个中年女人的声音。

    维佳回过头,发现一个中国人模样的中年女人和一个俄罗斯中年男人走了过来。

    “这是我mama!”姑娘和维佳热情的介绍着。

    “您好,请问您是中国人?”维佳好奇的问道。

    “是啊,我是中国人,但我的丈夫是俄罗斯人,喏,就是这个。我的女儿就有了两个血统。”中年女人用汉语耐心的说道。

    “明白了,她的汉语说的很好啊。”维佳赞叹道。

    维佳的这句话,让这个三口之家齐声大笑起来。

    “她的mama是中国人,她能不会说汉语吗?我从小就教她,就怕她忘了我们的汉语。”中年女人很认真的说道。

    “嗯嗯,非常好。”维佳赞叹道。

    “那你们将来会回中国吗?”维佳特别想知道答案。

    中年女人突然沉默了一下,看了看自己的丈夫和女儿,缓缓说道:“我们会经常回去看看的。”

    结账的时候,维佳主动给打了折。

    “再见,去我家里吃晚饭吧?”姑娘临走的时候调皮的说道。

    在送走她们的时候,维佳的目光一直看着她们的背影,直到消失不见。

    除了中国人和俄罗斯人通婚并在俄罗斯定居的情况外,也有少数中国夫妇在俄罗斯定居的。比如经常来市场里面卖手机电话卡的陈姐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这里先说说在俄罗斯经商的中国人和国内的通信情况。

    当时在俄罗斯的中国人,和国内的通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用手机打国际长途电话;用QQ和国内联系;写信,主要就是纸质的书信哈,不是电子邮件,通过往返国内和俄罗斯的中国人帮忙转达。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用微信联系呢,还省钱,还可以语音或者视频。”

    在这里很认真的回答你:“当时也就是2004年,还没有微信,就连QQ联系也是极少数人去特定的有网络有电脑的地方才可以做到的。”

    所以通常的情况下,手机打电话是当时主要的联系方式。

    但是国内的手机卡到了俄罗斯就不能用了,什么全球通,到了俄罗斯一点都不通;神州行,到了俄罗斯是真的不行。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来到了一个别的国家,他的名字叫:俄罗斯。

    俄罗斯有专门的手机电话卡,是可以打国际长途打到国内的。于是,买俄罗斯的手机卡,成为大家的首要选择。

    但是俄罗斯的手机卡种类很多,不是简单几句话能问清楚的,来经商的中国人们的俄语能力又普遍有限,所以购买就成了一个问题。商业界有言:有需求就有服务。现在需求有了,服务也就应运而生。有人专门来到中国商品集贸市场,上门推销手机电话卡。这个人是一个中国人,她的名字叫:陈姐。

    因为陈姐夫妇在俄罗斯定居生活多年,本身又是中国人,所以和大家的沟通没有障碍,知道哪种手机电话卡适合大家,哪种套餐比较划算,推荐哪种大家比较容易接受,因此很受大家的欢迎,市场的中国人绝大多数都从她手里买手机电话卡。又因为打国际长途很贵,手机电话卡用完的很快,所以陈姐来的也很频繁。

    “电话卡,手机电话卡。有要的没有?”陈姐手里拿着一把手机电话卡,在摊位之间的过道上走来走去,不停的叫卖着。

    碰上有需要的,陈姐就过去讲解哪一款比较好,怎么使用,有时候也聊聊天,拉拉家常。她和市场的中国人都混得很熟,相处的也比较融洽。

    “这个女的来俄罗斯很多年了,在这里定居了。”有一次陈姐来市场推销电话卡,从维佳摊位经过的时候,谢尔盖对维佳说道。

    “明白了。”维佳答道,他想:在俄罗斯定居的人,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呢?

    “估计卖电话卡赚不了几个钱吧?”谢尔盖喝着饮料,低沉的说道。

    维佳没有回答谢尔盖,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是望着陈姐远去的方向。依稀可以听见陈姐的声音:“电话卡,手机电话卡。有要的没有?”

    陈姐来的确实挺频繁的,一个星期最少要有三到四天的时间来市场。有的时候电话卡卖的少,陈姐甚至主动去经常买她电话卡的中国人那里问:“今天不要卡吗?看来最近和国内联系的少啊。”

    有一次陈姐路过维佳的摊位,维佳主动和她打了个招呼。

    “买电话卡吗?小伙子。”陈姐主动问道。

    “不买,我还没用手机。”维佳有些不好意思的答道。

    “你是刚来不久吧?”陈姐问道。

    “嗯,刚来三个月吧。”维佳答道。

    “你今年多大?看样子我儿子和你年纪差不多大。”陈姐接着说道。今天的电话卡需要的人少,陈姐也打算和人聊聊天。

    “电话卡,手机电话卡。有要的没有?”没等维佳说话,陈姐又吆喝了一嗓子。看来聊天也不能耽误了工作。

    “不过我儿子都结婚了,你还没有结婚吧?”陈姐接着问道。

    “还没有呢。”维佳说道:“那您儿子在俄罗斯还是在国内?”

    “俄罗斯啊,就在鄂木斯克,我们一家来了很多年了。”陈姐说道。

    “在这里定居了?”维佳好奇的问道。

    “算是吧,很多年都没有回去了,全家都在这里,我儿媳妇是俄罗斯人。”陈姐接着说道。

    “滴凌——滴凌……。”陈姐的手机铃声这时响起。

    “接个电话,小伙儿。”陈姐拿起手机。

    维佳心想:怎么俄罗斯的手机铃声都这么单调,不像国内的铃声还可以是歌曲。

    “老孙啊,你晚上过来啊?来吧,记得门铃要连续按三下哈,对,连续按三下,这是暗号。“陈姐对着电话耐心的说道。

    挂了电话后,陈姐对着有些好奇的维佳说道:“俄罗斯太乱了,一切谨慎为好。”

    “要不是儿子娶了俄罗斯媳妇,我还是觉得咱中国好些,最起码不这么乱。”陈姐略有些感伤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