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葬明1620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七十七章 福建巡抚(五)第一更

第二百七十七章 福建巡抚(五)第一更

    大明天启元年八月初五日,在琉球呆了整整五天的福建巡抚商周祚,在充分的了解了琉球各行各业的民生状况之后,决定放心的返回福州。

    临行之前,他亲自来到陆渊的府上,向陆渊辞行。

    这一举动倒是把陆渊给惊了个措手不及。

    如今他的身份名义上是琉球的摄政,但是实际上不过是一个义军首领罢了。

    而商周祚贵为天子使臣,亲自上门告辞,也算是对陆渊的一种高看了。

    在将商周祚迎入大堂之后,陆渊又亲自为他沏上茶。

    两人分别坐定,商周祚的目光扫过这座屋子的四周,不住的点头。

    “都堂大人,今日果真就要走么?”

    陆渊抬起头问道。

    “说实话,老夫也想在此地多留一会儿,无奈领内多事,我作为一省巡抚,又岂能因私废公?”

    商周祚笑了笑,回应道。

    他顿了顿,又开口道:“陆大人,此处便是你往日里接待各部臣工,临朝听政的地方么?”

    陆渊看到商周祚有些疑惑,他环顾了一下周围的场景。

    “都堂大人,这里虽然修饰无华,但是占地也有半亩之宽,多添置几张座椅便也能容得下数十人www.shukeba.com。”

    商周祚点点头,道:“陆大人果然简朴,我虽然别无积蓄,但是所居住的巡抚衙门比这栋宅院大上一倍。说起来实在是令人羞愧!”

    “都堂大人,可千万别这么说。巡抚衙门乃是大明朝廷所修,不仅是办公之所,更是彰显大明天威的标志,如何能与琉球这等鄙陋之地相提并论?”

    陆渊听到商周祚的话,连声劝道。

    可是商周祚却有些不以为然,道:“琉球居于海上,为大明分担倭人南下的压力,其地随狭,但是价值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沿海省份。尚氏多行不义,以至于满门灭绝。我看他们往日里修建的王城占地颇广,到是可以用作朝议之所。”

    陆渊听到这话,心中一凛。

    今年以来,分布在王城外面的六部衙门相继被重新启用,唯独是这座占地数百亩的王城还没有任何人敢觊觎。

    毕竟在这个时代,王城是君权的象征,而陆渊可以堂而皇之的自称摄政,但是却不能自己封自己为王。

    此时的陆渊听着商周祚的话,并没有直接答话,而是保持着沉默。

    “陆大人,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不过,根据你的请求,我已经表奏天子允许琉球内附,一旦天子的朱批下来,你就是大明朝的命官了。而琉球又是我大明东海之上的锁钥之地,作为此处的封疆,自然也应该有一处能够彰显大明声威的官邸,这件事情乃是恰如其分的。”

    商周祚继续补充道。

    “既如此,那在下就静候天子旨意了。”

    陆渊自然也明白琉球的秩序需要建立,没有一个威风堂堂的议政之所,是很难达成的,于是他也不反驳,而是侧过身,拱手答应道。

    这一日,两人的谈话一直进行到中午。

    然后商周祚还颇有兴致的在陆渊的府上用了一顿午饭。

    下午未时三刻,在陆渊的亲自的陪同下,商周祚搭上马车到得泊港码头。

    此时,所有同行的明军都已经在此处恭候。

    从这些军人满意的表情来看,这几日在军营中住的还算习惯。

    三艘大明官船上,此时已经装满了琉球上贡天子的珠宝银两。由于琉球在本年已经有两次上贡了,所以商周祚一开始是反对陆渊的行为的。

    但是最后陆渊却以支援辽东战局为名坚持如此。

    商周祚听到这里,也终于是点头答应下来。

    片刻之后,三艘福船拔锚起航,踏上返回福州的旅程。

    而琉球海军的十艘东方帆船在外海上等候着,他们的任务是将商周祚一行护送到福建沿海福建水师的控制范围为止。

    看着这支船队远去的背影,陆渊终于是松了一大口气。

    返回自己的府邸之后,陆渊立刻将林觉找了过来。

    而他没想到的是,与林觉一同前来的还有蔡一铭。

    陆渊将两人带进自己的书房之后,便首先看向林觉开口问道:“这几日那些居住在军营中的明军情况如何?”

    林觉听到这话,笑了笑道:“他们这些人看起来装备优良,算是精锐,但是实际上并不习cao练,终日将自己锁在营房内酗酒赌博,他们的将官发现之后,非但不予以制止,反而自己也参与进去。”

    陆渊听到这里,点了点头,道:“那我们的人没有和他们发生什么矛盾吧?”

    “这倒没有。我在第一天他们入住的时候,就吩咐了让我们的人不准靠近他们百米之内。以上这些情况,都是给他们的送饭的火头军汇报给我的。”

    林觉不假思索俄回应道。

    此时,一旁的蔡一铭冷笑一声,道:“我在福州时,虽然没有遭受虐待,但是狱中牢吏向其他的犯人拷打索贿之事,见的也不少。现在大明的军队也**至此,看来这堂堂皇明着实是无可救药了。”

    陆渊听到他的话,却是不以为然,道:“可是大明不是还有商周祚这样的清官么?只要有这些人存在,大明断不会亡。”

    这个时候,蔡一铭却仍然坚持己见,道:“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据我多日观察,现今的大明朝廷已经是死水一潭,像商都堂这样的官吏实在太少,最近又传出皇上宠信乳母客氏和大宦官魏忠贤的消息,想必,朝政依旧会江河日下的败坏下去,到那时,即使是这样凤毛麟角的清流也将被浑水所吞没。大明绝无存活的道理。”

    陆渊作为后世人,自然知道大明国运衰败于万历,病入膏肓于天启,无可救药于崇祯。

    不过对于蔡一铭能见微知著的推断出大明王朝的命运,他还是发自内心的钦佩。

    此时,他话锋一转,问道:“四弟今日不请自来,是不是有重要的情报和我商议呢?”

    蔡一铭听到这话,点点头,道:“的确如此。”

    他的话音刚落,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

    “这是从平户来的使者带来的,据说是李旦的亲笔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