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魏能臣在线阅读 - 第三十四章大魏帝国,天塌一半!

第三十四章大魏帝国,天塌一半!

    “蜀汉不宣而战,又趁丧期出兵,乃是大不义之事,吾等当做檄文声讨之,揭露诸葛村夫的丑恶嘴脸!”

    “兵临城下,将至壕边,檄文声讨又有何用处,赶快出兵迎战才是正事,一旦荆襄门户洞开,许昌城可就危险了!”

    “说的对,出兵迎战蜀汉,痛歼来犯之敌,以证我大魏帝国天威,可是谁来挂帅出征呢?”

    “自然是太……太……,太糟糕了,这次派谁出征呢?”

    按照道理来说,曹魏国力远在蜀汉之上,开战没什么可怕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也就是了,群臣习惯性的转动目光,寻找着那道般的身影!

    以往有了战事,只要这位出马迎战,不管局势有多糟糕,也不管敌人有多凶恶,必然是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顺手再抢一块地盘回来!

    群臣只要留在后方,全力支援军械、粮草,再准备好庆功宴就行了,二十多年从未例外过,以至于很多人都养成习惯了。

    可是这次破例了,大殿上不见般的身影,只有一副空空的坐榻,太师大人受了不白之冤,回侯府闭门思过去了,如此谁来挂帅出征呢?

    群臣们面面相觑,不禁都有一些慌乱了,没有太师大人坐镇,大魏帝国天塌一半啊!

    “慌什么,我大魏有雄兵百万,战将千员,军械、粮草堆积如山,又何惧小小的蜀汉呢?

    朕与爱卿们好好商议一下,一定可以痛击来犯之敌的,而后挥师南下,一举荡平荆州、巴蜀,生擒刘禅小儿、诸葛村夫,择吉日献俘于太庙之中,告祭太祖武皇帝在天之灵!”

    ……

    “陛下英明神武,天下莫不臣服,万岁、万万岁!”

    酒宴立刻撤下去了,大殿上挂起了巨幅军用地图,根据前方传来的情报,重新标记了敌我态势,曹丕从龙椅上走下来了,文武重臣们簇拥周围,一起对着地图商议御敌之策!

    凭心而论,曹魏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战争机器只要全力开动起来,更本不惧怕任何挑战,可是眼前却有三大困难:

    一是对策,蜀汉既然出兵北伐了,肯定不止荆州这一路,巴蜀方面也会有动作,只是那边道路太远了,消息一时间没传到许昌而已!

    蜀汉两路出兵北伐,是齐头并进,还是一虚一实,那一路是虚的,那一路又是实的?

    孙吴有名的墙头草、随风倒,如今看到巴蜀出兵北伐了,他们会不会落井下石,也派一支人马北上,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呢?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如何攘外安内、又如何排兵布阵,这是大魏开国之后第一战,万万的输不起啊!

    二是时间,对付蜀汉的全力北伐,又要防备孙吴落井下石,曹魏起码要动员四十万大军,才能做到御敌于国门之外,可是对于这场战争,曹魏方面事先毫无准备啊!

    集结四十万大军、上百万的民夫,以及足够的军械、粮草、骡马、车辆、船只起码要三四个月时间,而襄阳城方面岌岌可危,恐怕半个月都支撑不住了。

    等到曹魏这边做好准备,只怕蜀汉大军早就长驱直入了,许昌、洛阳都未必守的住,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大殿上的君臣们何处安身呢?

    三是统帅,打仗打的是实力,更是统帅的能力,一将无能累死千军,一帅无能江山易手!

    就算曹魏方面做好准备了,由谁来统帅数十万健儿呢,诸葛亮算无遗策,关云长勇冠三军,可都不是好惹的角色啊!

    曹丕与群臣眉头紧皱,都在思考这三个难题,如果不能解决的话,这开国第一战就毫无胜算,后果更是严重--曹魏代汉、人心不稳,一旦战败、天塌地陷!

    “启禀陛下,敌军来势汹汹,我方毫无准备,仓促应战只怕胜算不大,故而臣建议以退为进!”

    “如何以退为进?”

    “陛下可以迁都邺城,利用黄河天险,阻挡蜀汉的兵锋,待其师老兵疲、粮草不继之时,再率军发起反攻,一定可以大获全胜的!”

    “蜀汉蕞尔之邦,人口、粮食等物资都非常有限,只要拖上一年半载的,就算咱们打不赢,也能耗的赢,迁都确是个稳妥的办法啊!”

    …………

    沉吟半响之后,一些河北籍的士族官员,突然提出了迁都的建议,就连辛评、辛毗也在其中,一是为了国家考虑,过黄河躲避蜀汉的兵锋,毕竟打不赢就走,也是兵家常识之一!

    二是为了自己考虑,许昌城是颖川、汝南士族的地盘,洛阳城是河内、河东士族的地盘,邺城则是河北士族的地盘,谁的地盘谁做主,政治上也是一样的!

    其余大臣默不作声,都在盘算着迁都之事,对国家有利有弊,对自己是好是坏,而后者远远比前者重要,一个国家最多几百年国运,而士族集团可以延续上千年!

    迁都邺城,退守河北,面对这样的提议,曹丕又做何反应呢?

    “许昌城、乃是太祖武皇帝经营多年之地,洛阳城、则是朕正式昭告天下,为大魏选定之都城!

    如今敌军兵锋未见,尔等就建议迁都河北,莫非要朕做周平王第二吗,传朕的旨意,再有敢言迁都者-斩首示众,诛灭满门!”

    ……

    “臣等惶恐,臣等失言了,请陛下恕罪!”

    只见曹丕脸色剧变,拔出了腰间天子剑,杀气腾腾的盯着建议迁都的大臣们,吓得这些人纷纷下跪请罪,磕头犹如鸡吃碎米一般!

    其余臣子受到震撼,也都变得毕恭毕敬起来了,看来这位大魏天子,虽不及乃父雄才大略,可也不是易与之辈,更不是昏庸的周平王可比!

    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无道,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又用烽火戏诸侯为乐事!

    申后之父申侯心怀不满,于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之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结果周幽王被杀于骊山,褒姒也被犬戎人抢走了,西周灭亡!

    镐京被战火摧毁,又受到戎、狄等部落威胁,于是周平王即位第二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雒邑,也就是后来的洛阳,认为这样就高枕无忧了。

    那知平王东迁之后,西部的直辖领土尽失,王权迅速衰落下去,而诸侯势力不断坐大,终于演变成了春秋、战国的乱局,也为周王朝覆灭埋下了伏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许昌、洛阳是曹氏的根基所在,放弃了这两座战略要地,一溜烟跑到河北避难去,岂不是自毁根基吗?

    再说建国短短几个月,就迁都逃跑的天子,自古以来还没有呢,天下人还不笑掉了大牙,以后大魏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又如何号令天下臣民?

    那个时候,别说反攻回来了,恐怕河北都难以守住,不是被士族集团架空了,就是被人取而代之,曹丕也是心思敏捷之人,自然不会做这种蠢事了。

    既然不肯迁都,那就只有迎战了,可是如何安排呢?

    “辛毗听旨,立刻携带厚礼前往江东,游说孙权、陆逊、张昭等人,趁着关羽挥师北伐、后方空虚之际,出一支人马偷袭江陵城,事成之后,荆州南部四郡皆归孙吴所有,朕再加封孙权一字并肩王,日后与朕平起平坐!

    退一步说,就算孙吴不肯出兵助战,只要中立不动也可以,朕照样重重有赏,切不可让孙吴、蜀汉结成同盟,一起出兵对付我大魏!

    你今天就出发,如果办不成此事,就学屈原投江自尽吧,明白了吗?”

    “臣遵旨,定不负陛下旨意,不成功,便成仁!”

    辛毗跌跌撞撞的跑出大殿去了,脸色苍白如纸,汗水湿透衣裳,因为提议迁都之事,他在曹丕心中地位一落千丈,以后恐怕也没好果子吃了。

    “徐晃、于禁两位将军听令,立刻从许昌城周边驻军之中,抽调出三万铁甲军,星夜驰援襄阳城,一定要挡住关羽的攻势!”

    “臣等遵旨!”

    “王朗、华歆听旨,传令天下各州、郡、县,全部进入战争状态,以最快速度集结兵马、民夫、军械、粮草、车辆,做好迎战蜀汉的准备!”

    “臣等遵旨!”

    曹丕执剑傲立殿上,不断的下达圣旨,文武群臣闻风而动,谁也不敢有丝毫懈怠,曹魏帝国的战车终于开动起来了……

    公平来说,曹丕不亏为一国之君,当危难来临之时,没有怯懦躲避,而是勇于担当,智慧、勇气、魄力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不过吗,其表现也就到此为止了。

    遇到外敌入侵之事,如果曹cao还活着的话,肯定披坚执锐,亲自率领大军痛击来犯之敌;曹丕很想效仿父亲,也创立一番赫赫武功,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曹丕自幼习文练武、熟读兵书,也曾多次跟随父亲出征,在战场上历练过一番,不过那些都是刷声望罢了,并没有独领一军的经验,更别说指挥几十万大军了。

    统帅六军,御驾亲征,与诸葛亮、关羽决一死战,曹丕反复权衡之下,认为自己一点胜算也没有,这可是大魏开国第一战,要是不幸打败了,或者被人家抓了俘虏,那就真的天塌地陷了!

    御驾亲征不可取,又派谁挂帅出征呢,谁又有必胜的把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