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仙侠小说 - 魔云冲霄在线阅读 - 第0086章 古董鉴定方法及鉴赏

第0086章 古董鉴定方法及鉴赏

    我国的古代艺术品制作,历史悠久,样式众多,产量庞大,除了历代流传下来大量的传世品,地下出土物亦层出不穷。

    但是,历史上某些人出于各种动机,对古董作了大量复制品或伪品,真真假假,鱼目混珠。

    为了保护祖国的文物,研究古董的演变规律,所以,便需要对它的制作年代和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下就叫作古董鉴定。

    ……

    ……

    工具/原料:

    聚光手电,

    放大镜,

    高倍放大镜。

    ……

    ……

    1:

    观察包浆方:

    包浆又称“黑漆古”,它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汗水,把玩者的手泽,或者土埋水浸,经久的摩挲,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

    它滑熟可喜,幽光沉静,告诉你,这件东西有了年纪,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旧气。

    那恰恰是与刚出炉的新货那种刺目的“贼光”,浮躁的色调,干涩的肌理相对照的。

    所以但凡是一件老东西肯定是有包浆的,观察包浆的老气程度是古董鉴定最简单的第一个小方法。

    2:

    藏品对比法:

    谈到鉴定,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专家;提到专家大多人想到的就是满头白发,山羊胡的造型。

    其实,鉴定就是经验之谈,因为专家见的真东西多了,所以假东西也就能分辨出来。

    那这个最基本的鉴定方法就是对比法。

    当你手上有件藏品,何不去找件差不多的真品进行对比呢?

    3:

    年代特点判断法:

    每个古董它都会有他的年代,那每个年代都会有特定的一些特点,这是鉴定古董的最基本的。

    就比如前一阵最热议的永乐青花的“热水瓶”事件。

    该藏友的证据,是青花热水瓶底的文字:“明成祖内阁司礼太监御宝、大明永乐六年戊子秋。”

    他觉得如果这是真品的话,市场价值应该至少在一百万元以上。

    但青花热水瓶把现场的专家和观众都逗乐了。

    为什么呢?因为年代的特点在那,这个年代是没有这个东西的。

    ……

    ……

    4:

    科学仪器鉴定法:

    科学仪器的鉴定应该可以说是目前最具专业的方法了。

    但是科学仪器的鉴定单位应该选择一家专业、权威的相关机构。

    ……

    ……

    古玩鉴赏:

    1:

    藏品名称:斗彩勾莲菊瓣尊

    年代:清雍正;

    尺寸:高25.7cm,口径22cm,足径15.6cm;

    鉴赏:尊撇口,圆腹,高圈足外撇。

    整个器型作菊瓣式。

    器型规整端庄,器外以斗彩绘竖向勾莲花纹,构图新颖别致,色彩淡雅,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雍正斗彩系仿明成化斗彩工艺制作,在纹饰布局、色彩配合及填彩工艺方面都进了一步。

    其突出表现,一是成功地模仿了成化斗彩鸡缸杯、天字罐等器物,有的已达乱真的程度;二是雍正时期盛行粉彩,突破了以往单纯的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的传统工艺,将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相结合,使斗彩更加清新雅致。

    以花鸟人物为装饰题材的雍正斗彩,釉下青花勾线,釉上填绘各种色彩,均填彩准确,不出边线,且追求色彩的变化,在一朵花内填以紫红黄绿青等多种色彩,反映了雍正斗彩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

    2:

    名称:玉夔凤纹樽

    年代:汉

    尺寸:高12.3cn,口径6.9cm,足径6.8cm。

    鉴赏:樽白玉质,有褐色沁斑。

    此樽有盖,盖面隆起,中心凸雕一花瓣形纽,纽周凸雕3个鸟形伴纽;器身表面有带状夔凤纹和谷纹,间刻小勾云纹;一侧有环形柄,顶端形成简单云形出廓,上饰一兽面纹。

    底有3个蹄形足。

    此器造型端庄,图案精美,系仿青铜尊而作。

    早先它曾被认为是盛化妆品的奁。

    1962年,在山西右玉县大川村发现了一批青铜器,其中有两件器物上铸铭文“温酒樽”,并有西汉成帝“河平三年造”(公元前26年)字样,其器型与此玉器极似,故此玉器被更名为樽。

    3:

    名称:《高逸图》轴

    年代:明;

    作者:董其昌作,纸本,墨笔;

    尺寸:纵89.5cm,横51.6cm。

    鉴赏: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三月,董其昌正赋闲居家。

    由于其子与乡民发生冲突,导致其宅被焚,家资尽丧,此即著名的“民抄董宦”事件。

    董其昌被迫避祸他乡,惶惶往来于吴兴、镇江之间。

    虽然半年后事态逐渐平息,但董似乎心有余悸,仍旧频频四出游历、访友。

    此图即为第二年董氏去镇江、太湖间的练湖畔访其旧友蒋道枢,与蒋氏泛舟荆溪时的即兴之作,颇似当年倪瓒弃家隐居太湖时的心境。

    董其昌此图采用了倪氏典型的笔墨技法,湖滨两岸的浅坡及山丘皆以干笔淡墨施以折带皴,行笔以侧锋为主,笔墨苍逸,极好地表达出倪画中萧散简远的意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晚年身历劫乱后的苍凉心绪。

    但作者又非简单地仿古,近岸数株盘屈虬结的古木就充分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董氏画树有其独到的见解,他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画树之法,须专以转折为主……如写字之于转笔用力,更不可往而不收……但画一尺树,更不可令有半寸之直,须笔笔转去。此秘诀也。”

    树过于直,不免枯燥、呆板,有曲折才见变化、生意。

    观此图之树,确实起到了点醒画面的作用。

    近景之树,不仅是连接两岸的桥梁,填补了湖面的大片空白,同时也是作者刻意表现的另一主要物象,它们攲侧的走势以及相互之间纠结牵引的姿态,都使冷寂空阔的景色趋于活跃,表现了董其昌多方面的笔墨技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