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军事小说 - 抗战惊雷在线阅读 - 第三百零三章 提升威力,劳动改造

第三百零三章 提升威力,劳动改造

    感谢青松远,无尘之珠,tommychu,1378889697o,山外还是伤,松松于枫,猪头七,宁欣,eee66,198215dai,丁丁叮,上高广苍穹等书友的打赏月票,祝朋友们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小说

    ********************************************************************

    现在,杨天风决定集中精力气抓一下山地部队。他把独立旅抽调出来,全部进入芒砀山群,按照他拟定的进行集中训练。同时,他又督促各部门,加紧生产制造山地战的相关装备。

    当然,杨天风也没忘了把送给孙桐萱,让他按此训练部队,并建议他多购置些骡子和毛驴,为将来进军豫北和太行山区作准备。

    说起来,山地游击战应该是八路军所擅长的。但要说到详细、准确、系统化,还要数这本。

    杨天风不仅把山分成了丛林、森林、茅草、竹子、石头等不同的自然环境,分别指出了相应的进攻战术和防御阵地构筑等要点;甚至连山地行军、警戒、侦察、宿营、集结、协同、联络等,都有详尽的分析和论述。同时,他还根据新七军的装备特点,特别归纳出更加实用的战术战法。

    没有清闲,但却有时间。根据地的军事、政务已经走上正轨,并不需要杨天风亲历亲为。多数的时候,他只需听听汇报,指导一下,提提建议就可以了。

    所以,杨天风不必再坐镇前线,用电报、电话保持联系,他可以把精力扑在“歪门斜道”上。

    所谓的“歪门斜道”,便是能加快抗战进程的武器或方法。如果有条件,杨天风恨不得把原子弹造出来,让鬼子先“尝”为快。

    但事实上,资料有,但相关的设备和原料,以及高端的技术要求,却是杨天风搞不出来的。因此,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搞力所能及的大规模杀伤武器,或者提高目前武器弹药的威力。

    河南是铝土矿大省,新密、登封、三门峡等地都有出产。而外购铝土矿是早就开始的,电解铝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已经展得初见成效。

    杨天风从一开始便将铝产业划为军工,可不是想着造些铝盆、铝锅的赚些小钱。生产出来的铝,除了少量加工成铝合金,用于武器制造外,其他的都囤积起来,为制造威力更大的弹药作着准备。

    随着军工化学,以及煤化厂产业的展,杨天风所需要的原料逐步得到解决,他先在增大现在弹药的威力上开始了改进。

    借助于“湿法”制出铝粉,这种一九一零年问世的生产办法,是在球磨机内加入石油溶剂代替“干法”的惰气体,生产的铝粉与溶剂混成浆状。这种方法设备简单,工艺安全,产品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然后将其与硝酸盐等物混合,制成爆和威力更大的混合炸药,从而制造出了铝剂炸弹。这种铝剂炸药全部用在了火箭弹的填装上,极大地提高了杀伤力。

    由铝剂炸弹继续展,也就更接近了杨天风的终极目标,有“亚核弹”之称的大杀器——云爆弹。

    云爆弹是常规弹药爆破技术的最新进展,除了具有常规弹药破片杀伤效果以外,还具有窒息作用、强大的冲击波作用以及较强的辐和电磁辐。研制的难点是其内部装填的温压炸药,又叫云爆剂。

    杨天风直接摒弃了第一代、第二代的云爆弹制造,直接跳到第三代。除了他脑中的资料外,第一代、第二代的云爆弹的限制条件比较严苛也是主要原因。因为这两代云爆炸都需要先用装备喷撒,或由飞机投掷,先在空气中混杂构成气溶胶云雾后,再进行第二次引爆,造成轰爆。

    而第三代燃料空气炸药,又叫云爆剂,则解决了间接起爆问题,将二次起爆改为一次起爆。从而简化了燃料空气弹的结构,下降了成本,并提高了可靠。

    也正是因为第三代云爆剂的成熟,云爆弹能够越造越小,出现了单兵使用的云爆火箭弹,甚至还有温压手榴弹。

    高能炸药,环氧丙烷/硝酸同丙脂,细镁铝粉,以及改增加剂和稳固剂,还有装填密度的严格要求,才能实现一次引爆,并能达到爆和轰爆压的要求。

    显然,现在还缺乏制造云爆弹的材料,化工产品和高能炸药倒是齐备了,细镁铝粉则是一个很大的困难。铝剂炸弹的要求比云爆弹的要求低多了,而要得到细镁铝粉,肯定要在制造设备和工艺上取得更大的进步,才能够实现。

    即便不能马上投入云爆弹的生产制造,边区的军工生产到现在也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新七军的武器装备在某些方面已经过了军,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就是在差距最明显的远程重炮方面,随着制造工艺和金属冶炼的不断提高,以及装填药、推进剂的改进,12o重迫的最大程已达七千余米,整炮重量却只增加了三十公斤。而且,火箭增程弹的研制已经接近成功。理论上,用12o重迫火箭增程弹,最大程应该能过十公里。

    把一种已经成熟的武器系统挥到极致,以追求最小的成本,最大的生产度,这是杨天风极为擅长的。从普通的重迫击炮,到挖掘各种潜力,再到线膛迫击炮,最后则是迫榴炮,他正按照这种思路坚定不移地前进着。

    而让杨天风觉得根据地的整体实力又上升了一个层次的大事件,却是雷达系统的建立。继重庆配备了由束星北等专家研制成功雷达后,成都、昆明等重要城市和重点防卫的地区都在上马雷达,杨天风想要雷达的要求得以满足,则是国府给了他一个天大的面子。

    当然,所给的雷达不是整机,而是一批电子元器件,以及经过束星北等专家改进并证明成功的图纸。

    要知道,杨天风拿出的资料和图纸,在理论上是肯定没问题的。但基于当时的国家现状,有很多元器件是没有或者无法生产出来的,比如大功率磁控管、大功率三、四极电子管。

    但束星北不愧是中国的“雷达之父”,不愧是天才物理学家,他通过几个并不算复杂的电路,起到了大功率三、四极电子管的作用,把雷达频率增加到5oo兆赫,使雷达搜索和引导飞机的精度大为提高。

    当然,这与英国目前的3ooo兆赫的雷达,以及能在飞机上装备的小型化雷达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对中国的抗战来说,却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拿到能够实用化的雷达图纸后,杨天风钦佩之余,也感到十分汗颜。虽然他提供的资料和图纸为雷达的研制打开了一扇门,但使雷达能够研制成功,却还是人家的心血和智慧。

    作为回报,以及对束星北等专家的崇拜和信任。杨天风一边带着工程技术人员加班加点装配雷达,一边把大功率磁控管、三极管、四极管,甚至是晶体管的资料整理出来,一并送到重庆军令部技术研究室,供束星北等专家参考研究。

    无论是从人力、物力、财力,大后方都比边区根据地更有条件,更有可能研制成功这些先进的电子元器件,从而促进雷达、报机、无线电定位导航等技术的展,增强整个抗战的实力。

    经过连续的紧张工作,边区的第一个雷达站终于在芒砀山建立起来,采用比较原始的机械转动天线的方式进行扫描,并不能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和预警。但有了一个成功的开始,由点到网便是指可待。

    而雷达站的成功建立,对预期中的季反扫dàng)可谓是极大的帮助。因为新七军要戒备和抵挡的方向主要是在北面和东面,雷达天线只扫描这两个方向就基本能够满足作战需求。

    提前预警,提前现敌机的数量,甚至机型,杨天风便可以派出“空军”进行知己知彼的拦截或袭击。不仅根据地的防空安全大为提高,还可以支援地面部队,缓解他们面临的空中威胁。

    ……………

    不管人们是在苦熬苦盼,还是忙碌或是清闲,时间也不会放缓脚步,更不会停滞不前,迈着固定的步伐,时间进入了一九四零年的三月。

    姜俊凤呼出浓重的白雾,抬头看了看灰蒙蒙的天空,脚下的雪在咯吱作响。她似乎还听见飘忽模糊,或者说是无从称呼的磨擦声息。

    “让你偷懒,狗汉!”尖声的斥骂打断了姜俊凤的走神,原来是王桂花在打一个伪军俘虏。

    光复的时间虽短,但人们已经现新七军与八路军的行为作风大不相同。八路军讲究优待俘虏,新七军却是严苛不宽待。大批的伪军俘虏经过仔细甄别,只有少量被补充进部队,其余的都被当成苦力使用。

    西高头村便分配到三十多个劳动改造、赎罪自新的伪军俘虏,天寒地冻的也得刨挖道沟,修补扫dàng)受损的房屋……反正就是干活儿。

    新光复的各村各镇都有了村长、镇长,开始管事儿。为了维持治安,也都驻了兵,多的一个排,少的一个班,既看押俘虏,又帮着各村各镇成立联防队,进行军事训练。

    跑反的青壮年和打散的自卫队,逐渐返村。虽然男的多了起来,但姜俊凤、王桂花,因为是最早参加联防队的,倒还混了个一官半职,是村里联防队妇女组的正副组长。

    尽管没当上女兵,可姜俊凤和王桂花都扛上了枪,腰杆直、底气也足,分派的任务也更积极地完成。况且,联防队可比原来村里的自卫队强多了,二三十个人,却有十几条枪。空闲时候,由驻守的那个班带着,走队列、练瞄准、练刺杀、练战术动作,倒还满象那么回事儿。

    “这帮狗汉,不打不骂还就不老实。”王桂花当完监工,走过来和姜俊凤说着话。

    姜俊凤笑了笑,说道:“伪军是招人恨,可现在,看着也可怜的。”

    “可怜他们?”王桂花撇了撇嘴,“想想他们帮着鬼子干的坏事儿,就恨不得狠狠地揍他们,没良心的坏蛋。”

    对伪军的坏,姜俊凤也是耳闻目睹的,这么一想,也就收起了那点怜悯。

    “这回连县城都打下来了,可不用担惊受怕,能过上一段安生子了。”姜俊凤有些感慨地说着,嘴里喷出浓重的白雾,“得了空闲,咱俩去逛逛县城?有两年没去了吧?”

    “张家的火烧,真香啊!”说到逛县城,王桂花用力咽了口唾沫,脸上的神也兴奋起来,“二月二,县城有大集,咱就那天去吧!”

    姜俊凤用力点了点头,算是定好了时间。其实,逛县城是其一,姑娘还有一个目的,希望能再见刘大川。驻村的那个班是刘大川所属连队的,从他们口得知,这个连队就驻扎在县村。

    朦朦胧胧的感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何况是姜俊凤这么大的,有时会胡思乱想一阵子的年龄。

    拿回自己的手巾,她的心中有了疑问,也起了dàng)漾。刘大川把手巾留在上,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还给她,是想表示两不相欠,还是说他心里一直想着她?如果不是刘大川帮着,联防队刚成立,就能让自己当女组长,还亲手送来一枝枪?

    没等这些疑问得到解答,刘大川所在的连队便在一天夜里急急开走了,两人连面儿都没见上。

    心思是越想越纠结,姜俊凤就盼着能再见到刘大川,或者探个口风,或者问个究竟。

    哨子声响了起来,到了换班、休息的时候。

    伪军俘虏们如蒙大赦,被驱赶着回到了村里重新关押,给他们的饭食是稀粥咸菜,还有高粱面饼子。吃不饱也饿不死,这待遇也是对他们的惩罚。

    姜俊凤和王桂花说笑着回家吃饭,正碰上原来的村长老孙头儿。两人跟老孙头儿打着招呼,老孙头却哼了一声,蹒跚着拐进了一条小胡同。

    老孙头儿回村打探消息,被维持会的人抓住,吊打了半宿,还是被刘大川所在的那个连队解救,才捡了一条命。但就因为姜俊凤和王桂花看着新七军对老百姓还不错,又一时粮食紧张,便把坚壁的公粮拿出来,一下子惹恼了老孙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