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墨道黎明在线阅读 - 第39章 过目不忘

第39章 过目不忘

    四千人多人分散在迷宫之中,宛如在巨大圆盘中里爬行的蚂蚁。

    地面陷阱接连出现,已经让几十个人提前结束本次的悟道之行。

    好在有一个人掉进陷阱之后,翻板保持开启状态,而不是复位变成原来的样子,否则会有更多的人中招儿。

    学子们在迷宫里接连碰壁,不得其法。

    有人宣称棋道类的童生能够找到出路,因为修炼棋道要学习阵法,迷宫其实就是一种阵法。

    大家纷纷跟随棋道童生的脚步,但是不久后发现他们也懵圈,把阴阳八卦和各种阵法试了个遍,有人甚至还用上了奇门遁甲之术,最后仍然摆脱不了碰壁的结果。

    又有人想出其他办法:看地面上的石砖,以此来确定长度和方位。

    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这一招也不灵,石砖看似规格相同,其实是有误差的,一条看着垂直于墙面的砖缝线居然是斜的,迷宫正是用这种方式混淆人的判断力。

    秦墨一点儿都不着急,一边吸取别人碰壁的经验,一边思考通关之法。

    因为石墙的高度超过三米,居于其中的人很难确定方位,这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有人说跳起来就能看到其他的通道,这种做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当你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景象也是不同的,除非是方向感极强并且记忆力极强的人,才能从片刻的画面中找到出路。

    盏茶过后,秦墨还是没能找到诀窍,最难的地方在于不管你走到哪里,眼前的景象都是一样的。

    他忽然想起苏三圣的一首诗,其中有两句说的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通俗的进行解释,这两句诗说的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局部而已,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其他事物也常如此,想要认识事物的全貌,必须超越范围的限制,摆脱主观成见的影响。

    上看,下看,左看,右看。

    除了上看之外,其他三个方向都属于迷宫之中,秦墨仰起头看着满天星斗。

    他的脑子里灵光一闪,想起进来时看到的那面影壁。

    影壁上的星图对应天空中的星辰,这两者应该是有联系的。

    其实在看到影壁的第一眼,他就觉得这东西是有用意的,否则是不会被放在大门口的,所以他把整幅的星辰图记在心里,以及那些连接星座的线条。

    他向右微微转身,脑中的星辰图和星空完全融为一体,继而确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呼!

    文宫中刮起一道旋风,他下意识的进行检查,在圣道之星的作用下,一股清风以不急不缓的速度形成直径寸许的气旋,呈椭圆形,乍一看有点儿像人的眼睛。

    “过目不忘!”他瞪大眼睛。

    这个新气旋他并不陌生,代表的是过目不忘。

    之所以惊讶,是因为过目不忘和一心二用同属高级本领,对于文士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之物。

    谁能想到仅仅是因为记住了一副星辰图,和现实中的星空完成重合,就能获得这项技能,怪不得人们总是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秦墨兴奋了好一阵,如果不是因为此地人多眼杂,他肯定会高兴的大喊出来。

    深吸一口气,用来平复激动的心情,获得新气旋固然开心,但更重要的事情是如何通关,登上繁星塔的层数越多,所获也会越多。

    完成方向定位之后,下一步便是确定迷宫的构成。

    人在迷宫中,眼睛看到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反而更容易上当,继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他抬头看着天上的星辰,用眼睛余光确定眼前通道的角度,每走一步都保持标准的二尺距离,将所看见的景象映射在脑中的星辰图上。

    迈步往前走,凡是走过的地方,不管是死胡同还是畅通无阻,全都出现在他的脑中,形成一幅新的地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已经走完了大半个迷宫,地图也完成了一大半。

    接下来他动用一心二用的本领,一边继续探路,一边在地图上寻找那条通向出口的路。

    两炷香的功夫,他找到一条精准的路线。

    其实到现在为止,他也只是走了三分之二的迷宫而已,这并不奇怪,正确的路线不需要穿过整个迷宫,而且通向出口的路线也不止一条。

    他加速走进自己认为的最佳路线,只用了一盏茶的时间,便轻松找到出口,天空中的沙漏还剩下三分之一的沙子。

    迈步走出大门,他长出一口气,侧面是一条通向二层的石质楼梯,楼梯旁边是四尺高的莲花柱头,正上方有一个长方形的凹槽,暗合童生铭牌的形状。

    他从兜里掏出铭牌放上去,随着“咔”的一声脆响,柱头上方出现白色气雾组成的两个数字:六和七。

    这说明他是第六十七个通关的童生,之前已经有六十六人完成考验。

    至于他们是用何种方法通关,秦墨并不知晓,但事实证明自己的方法还是很实用的,能在四千多人里排到第六十七名,绝对是好成绩。

    通过莲花柱头的确认之后,即便是没能通过下一层的考验,童生下次进繁星塔时可以走南门,从楼梯直接进入未通过的那层,无须重新接受第一层的考验。

    他取回铭牌,迈步登上弧形盘旋向上的楼梯。

    三十六级台阶之后,他来到第二层,转过楼梯平台,是四个造型相同的石门,唯一不同的是门上方的条石匾额,以及不同的篆体字。

    左边第一道门的匾额上写着一个“琴”字,字体苍遒有力,一看就是出自名家之手。

    第二个门是“棋”字,第三个门是“书”字,第四个门是“画”字。

    也就是说,不同书道的童生要选择不同的大门进入,秦墨毫不犹豫的走向第三座石门。

    一脚跨进石门,眼前的景象从黑夜变成白天,但是天空中阴云遍布,一眼望去灰蒙蒙的。

    而他面前是一座面积颇大的碑林,矗立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石碑。

    他迈步向前,越往里走石碑的年份越久,边缘出现严重的风蚀痕迹,有些甚至开裂和缺少一脚,碑座更是残破不堪。

    再往里走,断成数截的石碑比比皆是,随意的堆放在碑座旁边,有些则已经不见踪影,只剩下半截残碑孤零零的耸立在碑林之中。

    一路走来,这些石碑都很普通,虽然有很多都写满碑文,歌颂墓主人的一生功绩,但少有名家所写,多数都是籍籍无名之辈所书。

    再往前走,当他看到一座《虞恭公碑》时,眼睛不由自主的一亮。

    此碑是欧体创始人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当时他已经八十岁了,笔法可谓炉火纯青,是欧楷碑帖中的精品,被历代的书道文士所推崇。

    秦墨入门所学便是欧体,对此碑帖极为熟悉,现在能看到碑刻原石,自然是很兴奋的。

    他快步走过去,对着碑文字体如饥似渴的阅读起来。

    石碑的下半截有一道明显裂缝,数十字因此受到影响,他清楚记得此碑在宋朝是断为两截,故而损毁,应该就是这条裂缝造成的。

    此碑断裂之后,下半截不知所踪,以至于宋代以后的拓本只有上半截八百余字,由于缺字甚多无法通读,造成此碑虽然很有名,但临习者甚少,远不及《九成宫醴泉铭》所受的追捧程度。

    趁着文位圣石世界里的此碑尚未损毁,作为书道文士的他,当然要一睹其全貌。

    盏茶过后,他完成全碑通读,仿佛饮了一大杯美酒,浑身舒爽无以言表。

    但同时他也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放眼望去这一层全是石碑,至少有几万座之多,称之为碑林十分贴切,但该如何过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