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言情小说 - 商女传在线阅读 - 第五十五章 中元

第五十五章 中元

    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据载:中元之日,地官勾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

    因此,自古以来,这一天都是祭祀亡亲,悼念祖先的日子,天长日久下来又因各地风俗不同而加入了不同的形式.

    才进了七月,山下庄子里的人们便开始为祭祀先祖准备祭品,又因地处山脚出行不便,李大早早的便被父亲派了出去,同弟弟李强一起赶着车到附近的县城里采办五色彩纸并各类草纸.

    待满满一车纸拖将回来,庄子里手巧的妇人们便在农闲的时候剪开五色纸做成长长的纸旗,又名"田幡",并将草纸剪成小张,又裁出无数圆形方孔的纸钱,以备中元当天使用.

    虽说前两年也过过中元,但都是李默同商商在庐舍中俩俩相守,虽也一日三顿往陵上献祭,但却从未做过这些乡间俗礼,这一次在庄子里,几人倒学了不少俗成的规矩,一时也颇觉新奇.

    看着那些庄户妇人心灵手巧的剪出各样漂亮的长幡,饶是知道这是给先人用的,商商也看得喜欢不已,少不得拉了武媚娘在一边有样学样,几天下来,倒也剪出几个像模像样的长幡来.

    待得中元这日,庄子里的男女老少全都起了个大早,人人皆手执五色纸制成的长幡,穿着簇新的衣裳,趁着早间的露水还未下去,赶到庄子外开出来的祭田里,寻着田间最高最密的稻穗,将手中长幡系在了穗尖上.

    庄子里上下大约有百来口人,一时间,整块祭田里到处都飘着五色旗幡,看着极是斑斓,待得太阳一出,那五色彩纸映着阳光,迎风飘荡,竟象是开了满田的鲜花一般,灿烂耀眼.

    商商同武媚娘也换了一身齐整衣裳跟着众人下了田间,原还不明白该做什么,待得看明白了,便也笑嘻嘻的寻了稻穗系上,看着自己亲手系上的长幡在风中起舞,两人不禁相视大笑,便是一旁的李默看了也不禁宛尔.

    眼见得太阳渐高,李大的母亲冯氏老太太一声令下,全庄的男女老少便都嘻笑着相跟着回了庄子.

    虽说这系长幡是为了祭祀先祖并为家人祈福,但夹杂在这一群喜笑颜开的人们中间,商商和武媚娘自是满面笑容,便是李默心中也没有了往年祭祀时的那种沉重与压抑.

    回到庄子里的人们自动自发的分成了两组,男人们由冯氏的丈夫,李家庄的族长领头,抬了条盘装了三牲到正院西南角的祠堂里向先祖献祭,女人们则都呆在正院一溜正房背后的厨下,垒了大灶准备午间的一顿会饮.

    这顿会饮又称"挂锄",吃了这顿挂锄酒,庄子里的人们便要忙着秋收了,待秋收一过谷入仓禀,便可以悠闲自在的将锄头挂上安心准备过冬事宜了.

    李默同商商将事先备办好的祭礼送上了昭陵,这才回了庄子.

    这一次武媚娘却没有要求一起去,商商也没有强求,毕竟她与李世民曾有过肌肤之亲,在如今她即将再次进宫的时候,让她总是面对自己的过去,对她和李治都没有好处.

    "媚娘!"

    商商一进正院便看到了杂在一群农妇之中的武媚娘.

    一身蜜合色的窄袖罗裙让她在一群腰扎围裙,头系巾帕的农妇中分外显眼,勿需刻意寻找便可一眼看到她.

    "你们回来了?"

    武媚娘一边捏着手中的面团一边向两人招呼,这面团是捏好了席上要吃的,老人吃面人,小孩子吃面羊,半点马虎不得.

    "嗯!"

    商商口中答应着,随手接过一个仆妇递过来的凳子,坐在武媚娘身边,好奇的看着武媚娘捏面羊.

    李默跟在商商身后进了院子,看了看一院子的妇孺,颇有些不自在,一身藏青色的窄袖襦服在这女人堆里更是显得格格不入.

    "商商!你在这里陪着武姑娘,我去寻李大."

    商商转头看着尴尬的李默,也不禁失笑,摆手道:"你去吧!我就在这里,等会饮时,我再寻你."说完便也不再理会他,自转过了头看武媚娘捏面团.

    李默见她一脸好奇,摇头笑笑,自去了祠堂寻李大.

    一群女人们忙碌了大半日,才总算是将会饮的席面做了出来,待到桌椅全放在院里摆开来时,一算人头,即便是十人一桌竟然也满满摆了十二桌之多,其中李默等人便占了两桌.

    待得菜一上桌,一身簇新织如意纹蜀锦襦服的李老族长也不多话,只是一句简单的:"开饭!"便听得一声哄闹,桌上的碗盏便齐齐响了起来.

    男人们自是端了黄酒一边喝着一边吃着菜,女人们一边吃着饭一边还得看着孩子,一时间整个正院里人声鼎沸,倒是比过年还热闹.

    酒过三巡,李老族长便端了杯子,走过来到李默等人的席上.

    虽说是李默的身份并未得到公开的承认,但当初皇上让他守陵三年的时候也是有过明令.

    哪怕李默并不肯坐到首席,李老族长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公子!老朽敬你一杯!"

    "不敢!默乃是晚辈,应由默敬前辈才是!"李默端起面前酒盏.

    虽说他并不碰酒,但是李鹤乃是李氏宗族现任族长,哪怕是李治在此也得客客气气相待,他又岂能不给这个面子?

    两人相对一饮而尽,李鹤这才道:"公子在庐舍一守三年,老朽十分感佩,平日对公子怠慢之处,还望公子莫要同老朽计较."

    "李默不敢!"放下酒盏,李默微微欠身笑道.

    李鹤笑着摆了摆手,示意李默坐下不用管他,看了看席上李彦等人,心知肚明这些人身份特殊不得饮酒,便也不继续相敬,只冲着商商和武媚娘点头致意,便转身去了.

    热热闹闹吃过了饭,孩子们是最先撤下桌的人.男人们还在喝酒叙话,女人们便已慢慢开始收拾,将桌上的残菜数盘并成一盘,因天气渐凉,这些菜倒还可以热过再吃.

    商商和武媚娘这时倒是想帮手,却被一群围着围裙的仆妇们笑着赶了开去,两人无奈之下,只得回了住的院子,去取早些天制好的河灯.

    放河灯是中元节的习俗,到天擦黑时祭了麻姑,庄子里的男男女女们便打着灯笼出了门,因是中元鬼节,老人和孩子是不许出门的,只有青壮年男女才能结伴出行.

    九嵕山下河流并不多,距李家庄最近的一条河名叫"二道沟",又名"石公岔",乃是从山上沿山道而下,水流清冽,弯道也不甚多,河灯大多都能顺水流出颇远一段,很是吉利,因此每年的河灯皆是在此处投放.

    李默走在商商和武媚娘两人身前,手中的灯笼在渐黑的夜色里渐渐显得明亮起来,照着商商脚下的路,李彦带了四名护卫,提着灯笼随侍在几人身后.

    听着前后男女们轻声的谈笑,吹着清凉的夜风,那一眼看去长长的一串红灯笼象是一块流动着的红绸布,在这夜色里静静的摆动.

    商商手中端着的是自己亲手制的六层莲瓣的荷花灯,每一片莲瓣上都写着一个人名,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名讳,另两个便是商商在这一世的父母的名讳.

    武媚娘手中所端的那个也是一个荷花灯,却不知上面写了谁的名字.

    待到月华渐亮的时候,一行人终于行到了河边.

    在灯笼的映照下,寻了个近水的斜坎,商商将荷花灯中的短烛在李默手中的灯笼里点燃,小心的放进花灯中,蹲下身将灯轻轻放入了水中.

    武媚娘如法炮制,跟在她后面也将花灯放进了水里,商商闪眼间看去时,竟愕然发现居中的那一片莲瓣上赫然写着武媚娘三字.

    几人站在岸边看着两盏火苗闪动的花灯随着潺潺水流愈飘愈远,渐渐汇入了那一河各式各样的河灯闪烁着的光华里,再也分辨不清.

    转头看去时,左右庄子上的男女们皆双手合十口中低声念诵,轻声的祈祷着往生的亲人们早登极乐.

    默默的看了半晌,直到满河的辉光越来越远,渐渐变成了星星点点的萤光,象是同月下的河水融在了一处,武媚娘方才转过头来道:"走吧!"

    商商看着她的眼睛,笑道:"该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尽管周遭的男女们皆在热烈的讨论着哪家的河灯做得好,哪家的河灯漂得远,李默一行人却始终无话.

    武媚娘脸上恬静的微笑和眼中平和的光华,使她象是脱胎换骨一般,从里到外透着温润的气息.

    商商几次想开口同武媚娘说些什么,最终却没能出声,只余一声若有若无的轻叹.

    而那个写着武媚娘名字的河灯静静的在这条名叫石公岔的河里顺水飘流,直至没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