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六十七章 无处可逃
第三卷汴京篇第六十七章无处可逃 “他娘的,郭侃这狗汉jian居然给他逃了。”高达很是不愤地道:“这狗汉jian也太狡猾了,我们围得这么严实,他都逃出去,老夫还真有点不服气。” 杜大用笑着安慰他道:“高将军不必放在心上,这次不是向北逃,而是向南逃,不用说是因为我们把北路堵得严严实实,他是插翅难飞。向南逃,那他就更是不可能逃走了。至于他这样的人,要逃出我们的包围圈也不难,毕竟他是郭侃,才智若海,非我们的士士卒所能应付得来。” 这倒是一句大实话,象郭侃这样的人,智计千条,哪里是普通士卒所能对,猪,猪,岛,小说付得了的。 说起郭侃这次的出逃,就有点让人不好说了。他本来是要自刎的,却给亲兵们把剑给夺了。郭侃这人很得士卒的喜爱,他的亲兵也不例外,对他是死心塌地,当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他自刎于面前,要救下他。 这次,郭侃自杀倒不是假的,而是非常坚决。他的亲兵追随他日久,了解他的心思,看得也严,他想自杀都没有机会。也许,这就是对他的报应,想死都没门! 亲兵队长要亲兵带着郭侃,找准机会溜了出去。他们本来是想学江南之败一样,辗转北返,无奈南宋的盘查非常严密,根本就没有机会。 再说,此去汴京千里之遥,现在几乎都处在宋军控制中,要是北上的话。能不能到达汴京都成问题了。亲兵队长也是一个有主意地人,略一寻思,决定向南,向襄樊方向逃走,因为相对而言这边的宋军较少,逃走的机会大得多。 之所以选择向襄樊逃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很多败兵也是向这个方向逃走,可以一路逃一路收拾残兵败将。能不能东山再起。打胜仗,还言之甚早,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可以保得郭侃暂时无性命之忧。 听了杜大用的话,高达点头道:“郭侃这狗汉jian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可又不得不承认,他真的是一个了不起地人才。只是没有为朝廷所用,甘为异族所有,实在可惜。”接下来的话,就不同了,话锋一转,道:“正是如此,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狗汉jian逃掉,不然还不知道会给朝廷若出什么样地麻烦来。张将军。杜将军,就让老夫去追吧。别的话老夫不敢说,老夫敢说的是:不抓住郭侃狗汉jian,老夫提头来见。” “追击郭侃的确是我们眼前最重要的事务之一,这事是该进行。郭侃向襄樊方向逃走,证明他已经是无路可逃了。有高将军出马,这事自然会完美。”张世杰点头赞同,道:“不过,我们马上就要向汴京进军,会师汴京,光复汴京,这可是朝廷的一大盛事,高将军一生为公,志在光复大业,不参与这一盛会。实是人生的一大遗憾。依我看。追击之事就我去,高将军和杜将军率军直去汴京。” 高达非常动情地道:“老夫这一辈子。为地就是光复河山,现在大业已成,老夫之心已慰。参与汴京光复一事固然荣光,可是追击郭侃这狗汉jian更重要,还是老夫去吧。” “高将军心胸之宽广,让我敬佩!”杜大用和张世杰同声说了出来。 张世杰道:“既是这样,那这事就有劳高将军了。” 杜大用分析着道:“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有三:一是追击郭侃这狗汉jian,彻底把向襄樊这一带逃蹿的残兵败将顺便清除。二是向汴京进军,与其他两路会师汴京,准备光复汴京。三是马上安抚老百姓,这事如何处理,还得请示皇上。” 象这样大规模的战争,影响非常之大,不少老百姓因此而流离失所,逃离家园,是该采取措施,让他们重回家园。 有道是“英雄所见皆同”,还真是有理。杜大用和清风子的看法居然如此之接近,真是让人感叹。 张世杰很是赞同杜大用的看法,道:“我们一边出榜安民,一边选出一批仁厚长者管理起来,再等待朝廷派人前来接手。” “如此甚好。”杜大用非常赞同,道:“我们就可以去汴京了。希望我们的腿不会太短,还赶得上这一席盛宴。”他的意思是说其他两路比他们先出发,他们地行动要快,才不会落在后面。 > “皇上,旭烈兀这鞑子是不是逃走了?”欧军行很是焦急地道:“我们等了他几天,都不见踪影,臣估计他是怕给我们吃掉,逃跑了。” 李隽看着地图,并没有回答欧军行的话,欧军行急得不得了,埋怨道:“皇上,这都什么时间了,你还看地图。皇上,你好歹也给句话啊。” 从地图上收回目光,李隽笑道:“你别急嘛。” “还不急,我都急死了。要是给旭烈兀这鞑子逃走了,麻烦可就大了。”欧军行在心里如是想,他知道李隽如此说,必然是有奇谋妙计,静听李隽的奇计。 然而,李隽的话把欧军行的希望给打破了,李隽说的是:“你说,狐狸和旭烈兀比起来,谁更狡猾?”李隽也真是地,这种时候了他居然还有心情来讨论这个问题,真不愧是学者出身,好兴致。 欧军行听了这话,没差点给气晕倒在地上,想也没想道:“这哪跟哪,怎么能比呢?” 李隽想也没有想,脱口反诘道:“怎么就不能比呢?” “要真比的话,自然是旭烈兀这鞑子更狡猾,还狡猾得多。”欧军行在李隽的坚持下。不得不给出结论,道:“可是,皇上,这和我们现在面临地情势有什么关系?” 李隽笑道:“大有关系。旭烈兀渡过黄河,这本身是一个奇迹,称得上大手笔,朝廷拥有那么强的海军。居然给他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弄得发挥不出来。可是,他到了中原后的举动。就不能让人满意了,可以说举动失措。他没有等到他的军队集结起来就采取行动,这当然是因为当时危急的形势使然,他不得不为。” “是啊,要是旭烈兀这鞑子把他的三十万军队集中起来,压向一个方向,这胜负之数就很难说了。特别是他压向东线。要是把三卫禁军和怯薛兵团解救出去地话,即使朝廷在其他两个方向上取胜,这仗还有得打。”欧军行很是赞同李隽地分析。 李隽接着道:“可是呢,他没有这样行动。这都是忽必烈太急于想救出三卫禁军和怯薛兵团,旭烈兀才不得不率领为数不多地军队赶向东线。等他发现危险时,他才明白过来,以他手头那点力量根本无法解东线之围,不得不另想办法。想来解郭侃之围。可是,等他到了这里又发现一个问题,尽管他收集了一部分军队,要想在南线动手也不是他目前地军队所能对付得了。在这种情况下,要是你,你会怎么做?”看着欧军行问道。 “那还用想。自然是率军去打一仗,好歹也会解救些东西出来,总比什么事也不做的好。”欧军行想也没有想,脱口而出,话一出口忙摇头,道:“不行。这是我的想法,不是旭烈兀军这鞑子的想法,他不会打这一仗。因为这是他的军队,要是打的话,损失会很重。只有等他地军队全部赶到。集中全力打一仗,还是必胜之仗。” 李隽很是赞许。鼓劲道:“说得不错,再说下去。” “私心!”欧军行一拍脑门,恍然大悟,道:“旭烈兀这鞑子怀有私心,他在中原的所作所为,并不是全部为了忽必烈,他是在保存实力,不想把自己的军队过早地打光了。他想做什么?他想造反?他想当可汗?” 李隽否决了欧军行的猜测,道:“旭烈兀怀有私心没错。他倒不是想造反,他是想保存实力。不管怎么说,他能从中东赶来中原,这份情谊比天高,比海深,怎么赞誉都不为过。这支军队是他的老本,他不会轻易投入战场,他之所以如此决定,那是因为要是这支军队损失了的话,他在中东的势力可就有点不太好说了。” “皇上圣明!”欧军行很是赞同,道:“要是旭烈兀没有了军队,他在中东的地位就很危险,尤其是他知道拜巴尔在中原之后,他就更加小心了,更不能把他地军队损失掉。到时,要是拜巴尔在朝廷的支持下复国,他没有了军队,可应付不来。皇上要拜巴尔去迎战旭烈兀,原来是为了让旭烈兀不能尽全力来给忽必烈解围。” 李隽笑道:“我是有这种想法。拜巴尔虽是亡国之君,处在流亡之际,但他毕竟是苏丹,在伊斯兰世界还有很强的号召力,要是他在朝廷技持下回到中东,登高一呼的话,伊斯兰信徒会趋之若骛,他的实力就会大增。对于这点,旭烈兀比谁都明白,他是不敢不存私心。” “所以,旭烈兀本该全力投入东线,却因为拜巴尔的出现不得不改变决定。等他赶到南线时,察觉朝廷做好口袋在等着他,他又不敢钻了,趁我们地军队没有会合之前,从缝隙中溜走了。”欧军行很是兴奋地把李隽没有说出来的话说出来,道:“他如此不断地机动,看上去很是合理,其实一点也不合理,他错失了救出鞑子军队的良机。臣想,他现在是后悔得要命了,早知道一处围也没有解,还不如专心打一仗的好。” 李隽很是体谅旭烈兀的苦处,道:“他也有苦衷,不得不为嘛。” “皇上,你还真好心。”欧军行忍住笑,道:“臣以为,旭烈兀现在最紧要的事情就是把他的军队收拢,与他汇合在一起。皇上,让臣去追击他。不能让他把军队收拢。” 力分则弱,兵合则强,这是军事上的常识,只要稍有军事知识地人都想得到。旭烈兀现在只能是把他的军队集中起来,那样地话,他地实力才会更强大,不会轻易给南宋击破。欧军行的想法绝对正确。 可是,李隽却否决了他地想法。道:“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是去追击他,而是放手让他去把他的军队收集起来,才是上上之策。”
“皇上,这是为什么?”欧军行可有点想不通道理了。李隽地决策与兵法正好相反,不要说欧军行想不通道理,就是换个人可能也是想不通其中的道理。 李隽好整以暇地道:“一句话:毕其功于一役!” 欧军行猛敲额头。道:“对呀。要是我们去追地话,旭烈兀的军队会给我们追得七零八落,到处都是,击破倒是容易,要全歼可就难了,要费很大一番手脚。让旭烈兀去集中起来,问题就不一样了,朝廷现在是三个方向大胜。可以调动大军把他包围起来,再聚而歼之就是了。再说了,即使旭烈兀的军队再厉害,还能厉害得过我们的火炮?到时,我们架起火炮猛轰就是了,包准他是一个也跑不了。”感叹道:“皇上用兵。真是出人意表,策出无方,臣是佩服万分!” 顿了顿,问道:“皇上,我们在哪里去收拾旭烈兀?” 这是个关键问题。旭烈兀要是把军队收集起来,他的实力就会变强,危害的能力也就越强,找到一个很好的战场收拾他就成了最重要地问题了。 “中原虽大,也无他藏身之处。”李隽看着地图道:“他现在只能去一个地方:汴京!”右手按在地图上的汴京。 欧军行是一员良将,一点就透。很是欣喜地道:“对。旭烈兀这鞑子必然是去汴京,他是想和忽必烈合兵一处。以汴京为依托,和朝廷决战。”马上建议,道:“皇上,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派兵去拦截,不能让他们会合。” “这是必然。”李隽点头赞成道:“我已命令赵良淳部向这里运动,在这里拦截旭烈兀。” “朱仙镇!”欧军行很是振奋地道:“武穆当年在这里大破兀术,朝廷也要在这里大败旭烈兀,重演百年前那轰轰烈烈的一幕。” 岳飞当年在朱仙镇大败金兀术,造就了大好的抗金形势,金兀术吓得撤出汴京,只要岳飞一进军,马上就开逃。 众所周知,岳飞班师是因为十二道金牌,要是以此推论认为,金兀术没有逃走是因为岳飞班师的缘故,要是这样认为,就大错特别了。阻止金兀术北逃的并不是赵构的十二道金牌,也不是岳飞班师的原因,而是一个书生。 这个书生见到金兀术,他说你不用逃,岳飞马上就要完蛋了。金兀术非常奇怪,说岳飞打了这么大地胜仗,马上就要光复汴京了,风头正劲,怎么能完蛋?书生给他解释说正是因为岳飞打了这大胜仗,创造了出的大好形势,他就会完蛋。原因不是别的,是因为赵构不允许他的功劳太大。再说,岳飞太过正直,在军事上是天才,在政治上是庸才,朝中的权臣们和他合不来,不会支持他。 金兀术听了这话,半信半疑,决定停下来看看风声再说。果如这个书生所料,没多久岳飞就给逼迫班师。 岳飞班师之事成了华夏千年之痛,从理论上说,人们已有定论。从实务上说,还是岳飞本身的原因,他忘了一句话“朝中有人好办事”,他要是处事稍为圆滑点,争取几个权臣支持他,悲剧也许就不会上演了。 “朱仙镇地处汴京以南五十里,是汴京地咽喉,是南大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只要控制住这里,忽必烈的军队就不能南下,而旭烈兀的军队也不可能北上,蒙古军队就给我们一刀截为两段。”李隽指着地图分析说。 欧军行表现了良好的军事素养,分析道:“朝廷可以撒下一张大网,从西南两个方向进行合围。西边,可以命张珏改变方向,从西边挤压,让旭烈兀无法西蹿。南边,就要张世杰跟进,逼迫旭烈兀北上。东面嘛,有臣和赵佥将军,谅他旭烈兀也不敢过来。只要朝廷在朱仙镇合拢,旭烈兀就是无处可逃!” “为了把旭烈兀向北吸引,我们还得做一个饵。”李隽补充。 欧军行问道:“皇上,用什么做饵最好?” 李隽没有说话,在地图上敲敲,道:“就它。” 欧军行几乎是尖叫出来,道:“太好了,这个饵实在是太棒了。就算旭烈兀明知这是计,也不得不上当。”赞叹无已地道:“皇上用计,不怕给敌人识破,因为那是敌人的要害,就算识破了,也是不得不上当!用计若此,已是天人之境了!” “少拍马屁。”李隽笑言,道:“欧将军,你说,忽必烈现在在做什么?” 猜测别人的心思这事本身就很难,更不用说还是忽必烈这样的人物,要猜中他的心思就更难了,欧军行摇头,道:“皇上,臣不知。” “他嘛,肯定是在做我们最想做的事情。”李隽笑着说出一句颇奈人寻味的道:“有些事情,你不好做,可以让对手帮你去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