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活在大宋在线阅读 - 第三百四十五章:以死报之

第三百四十五章:以死报之

    倭国投降了,交趾并入了大宋版图,南诏国也由段氏宣布,归入大宋,西域诸国再也坐不住了,大宋的兵威所至之处,西域各国纷纷臣服。

    赵富贵到也没有怎么过份的难为西域各国,但那些在后世归属xīnjiāng的地区小国,便不准他们以国自居了,而是正式的划入大宋的版图中,任命他们为当地过渡时期的特别行政长官,简称特首。

    为了加大对西域各国的汉化水平,朝廷拨出专款,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汉语义务教学,规定了少数明族地区的官员,以当地出生的少数民族人民为主,但却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些官员必须会说汉语,也就是普通话。

    普通话作为大宋guānfāng的唯一法定用语,不仅少数民族地区的官员要会说,就是中原各地的汉人官员,也必须会说普通话。

    为此,赵富贵制定了义务教学法案,所有适龄儿童,必须上学识字,学习普通话。

    此时的吐蕃,正处于四分五裂之中,吐蕃是大宋不可分割的领土,但很多大宋官员,却并不重视吐蕃的各国,认为吐蕃那些地方,又穷,又条件恶劣,土地又十分的贫瘠,对于大宋来说,实在是有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了。

    但作为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主角,赵富贵又比谁都知道,将吐蕃并入大宋版图,又是何等的重要。

    对于吐蕃,赵富贵并不想,只是简单的用武力来解决,他命太子赵礼,亲自做为大宋的使臣,出使吐蕃的各部,展示大宋的诚意。

    让他遍访当地,在藏传佛教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向他们表明,吐蕃并入大宋之后的各种好处,尤其是对藏传佛教发展的好处。

    只要并入大宋版图,藏传佛教便可以翻越神山,向天竺国,廊敦国等区域发展,对于藏传佛教的好处,那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吐蕃并入大宋的版图之后,吐蕃人民的好处也不少,大宋朝廷的中央政府,会投入巨资,帮助吐蕃发展经济和民生,加大基础建设的投入,解决吐蕃民众的温饱问题。

    如果吐蕃各部,坚决拒绝大宋朝廷的善意,那么不仅吐蕃人民,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就是吐蕃的那些贵族,今后也不会再是贵族。

    以太子赵礼为首的大宋使团,离开吐蕃回到开封后,吐蕃各部一开始并不听话,反倒相互串联,企图建立一个吐蕃各部的联盟体。

    这其中又以其中的一个,叫做仁多次扎的吐蕃部族首领,表现的最为活跃,他错误的以为,他一统吐蕃各部的机会到了。

    “汉人根本没有什么可怕的,都是一群绵羊,我们吐蕃强盛时期,曾经占领过,汉人在大唐时的都城长安。现在只要我们吐蕃各部,能够团结在一起,统一指挥军事力量,一样可以打到大宋的都城开封去。”次仁多扎首领信心十足的说道。

    “是吗?大宋可是连灭了大辽的金国都灭了,老对手西夏也归顺了大宋,多扎大首领凭什么可以打败大宋。”另一个吐蕃首领说道。

    …………………………

    在贫欲面前,总是容易让人陷入疯狂之中,这位次仁多扎就是其中的一个。

    次仁多扎的部族,在吐蕃地区本来就算是比较强大的存在,这一次,他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软硬兼施的展开了,兼并强占的行动,很快便壮大了起来。

    部族强大了之后,对周边的部族,次仁多扎采取恩威并用的手段,一言不合便开打,对于比他弱小的部族,要么臣服,要么被他所灭。

    次仁多扎的频繁挑衅举动,不仅让很多的吐蕃部族,对他十分的反感,当然也逃不过大宋朝廷的眼睛,但在吐蕃部族抗拒投入大宋怀抱时,赵富贵并不去理会他们的争斗,当吐蕃内乱消耗的差不多时,才是大宋插手吐蕃的最佳时机。

    当sūzhōu到杭州的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候,开封到燕京的铁路,开封到杭州的铁路,也正在抓紧的施工之中,令赵富贵失望的是,尽管玻璃己经生产出来了,但电灯始终没有生产出来。

    可sūzhōu到杭州的铁路要通车,隧道之中没有照明,显然是不行的,只能命人在隧道之中,点燃松油灯照明。

    每一个隧道,都派驻二人到四人,长期驻守在隧道的两头,在火车通过隧道之时,提前点亮隧道中的松油灯,将隧道照的宛如白昼。

    杭州到sūzhōu的铁路,因为绕了一些弯路,总长有近四百里路,火车从杭州开到sūzhōu,有些搭桥和超长隧道,在这个时代修建,实在是有些太难了。

    四百里的铁路,设有八个站点,行程要三个时辰,比得上马车行驶一天的时间,通常马车从杭州开城门时出城,到达sūzhōu时,跑的快一点,在路上没有什么耽搁的话。勉强可以赶在,sūzhōu城的城门关闭前,驶进sūzhōu城里。

    雇一辆这样的马车,在十多年前,大宋极度缺马时,一般人是付不起这个价钱的,既便是现在,怎么也要个十贯钱起步。

    而购买火车票的话,只需要花费一百五十文钱,便可以比坐马车更快,更舒服的到达目的地。

    这些还仅仅只是出行上的便利,对于货物运输上的巨大便利,更是让商人们欣喜若狂。挂一节车厢的货,不知道要用多少辆牛车,驴车,马车来拉。

    苏杭两州,本就是商业繁荣之地,自从火车通行之后,两地之间的货物贸易量,便呈现出暴发式的增长。

    为了加快水泥路的铺设,赵富贵又发布了水泥路的铺设计划,对各主要城市间的水泥路,进行招投标,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承诺水泥路修好之后,允许实行过路收费的政策。

    商人们不是傻瓜,一条水泥路修好之后,便等于有了一个金饭碗,每天都可以收取过路费,可以合法的拦路打劫,收取买路钱。

    这样的买卖,自然引起了商人们的极大兴趣。但以一己之力,修建出一条两地间的水泥路,又有多少个商人可以做到呢?

    本人在起点的新书己经上架,欢迎前往支持,谢谢。